李彩霞;李昕钰
目的:描述儿科病房住院患儿家长对于以患者及家庭为中心护理重要性的认知,识别影响因素。方法选取379例患儿家长,采用问卷调查患儿家长对于以患者和家庭为中心护理的重要性认知进行调查。结果总体得分为3.40分,常规信息支持维度得分高,影响因素包括患儿年龄、家长学历、患儿兄弟姐妹人数以及过去住院次数。结论护理人员应该提供家长需要的信息、让家长成为医疗团队的一员、鼓励家长们的互助、帮助家长和患儿一起应对住院。
作者:戎艳鸣;张玉侠;楼建华;顾莺;陆婕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分析并探讨全面护理应用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00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采取全面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实施全面护理,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杨树文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比率及hs-CRP在儿科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80例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分为支原体感染组、病毒感染组及细菌感染组。分析患者初次就医时和五天的规则治疗后患者hs-CRP、中性粒细胞和白细胞的阳性率。结果三组患儿初次就诊时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且细菌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及hs-CRP阳性率均高于其他两组。结论当联合检测hs-CRP、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时可提高诊断呼吸道感染的准确度。
作者:孙海静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研究和观察赖诺普利治疗高血压合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临床治疗研究选取了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5例高血压合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6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实验组32例,对照组采用硝苯地平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赖诺普利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压、6 min步行试验等指标。结果实验组的患者血压水平、6 min步行试验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的患者,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赖诺普利治疗高血压合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王艳秋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后肝硬化阿德福韦酯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200例,单纯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为单纯组100例,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为联合组100例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联合组治疗效果、乙肝病毒转阴比例均高于单纯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没有一例发生用药和治疗措施不当引起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对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实施阿德福韦酯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可提高临床总有效比例,改善病毒转阴情况,安全性较高。
作者:夏长钢;李喜庆;焦德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研究分析护理理念应用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效果和患者满意度,探索新的护理思维。方法搜集本院2014年1~12月收治的消化内科100例患者,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药物对症治疗,对照组依据患者的不同临床表现给予对症处置,实验组在既往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基于循证护理理念的护理模式。结果统计分析俩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通过对比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以及满意度评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消化内科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理念能有效提高患者的预后,对患者的满意度有所提升。
作者:尹德霞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观察丹川芪颗粒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根据病情给予西医基础治疗(如抗血小板聚集、降脂等),治疗组加服丹川芪颗粒,对照组加服单硝酸异山梨酯。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ST段大下降幅度较治疗前减小(P<0.01),运动总时间较治疗前增加(P<0.01),治疗组治疗后运动总时间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所增加(P<0.05)。结论丹川芪颗粒能够改善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型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减小ST段大下降幅度,增加运动总时间,从而提高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
作者:张庆江;张晓楠;柳思佳;陈波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初步编制老年住院患者死亡态度量表并对其进行信效度检验。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初步拟定量表,经专家咨询及在临床患者访谈的基础上确定量表内容,对101例老年住院患者进行调查,采用项目分析、因子分析、相关分析及信效度分析等统计方法评价该量表的信效度。结果老年住院患者死亡态度量表包括19个条目,因子分析产生5个因子,可解释总方差的63.212%;各条目与所属维度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316~0.570(P<0.01);得出该量表与DAP-R的相关系数为0.580, P<0.01。结论老年住院患者死亡态度量表的信效度指标较好,可作为老年住院患者死亡态度的有效测评工具。
作者:杨磊;刘华;窦薇;石英;廖玉琼;叶靥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研究分析在儿科护理中静脉留置针应用结果,探索更好的儿科护理效果。方法搜集本院2014年1~12月收治的儿科200例患者,所有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实验组采取静脉留置针,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不留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以及患儿和家属满意度。结果出院后实验组患儿及家属对穿刺技术、输液状态、健康宣教等行动评分,分别为(91.3±2.5)分、(93.8±1.8)分、(95.2±0.8)分,全部高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3.9%)也低于对照组的(9.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儿科护理中采用静脉留置针可以有效提高儿科护理工作效率。
作者:张丽君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对手术治疗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胰腺炎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采用常规综合治疗和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体温、腹痛、肝功能和血、尿淀粉酶等临床指标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胆源性胰腺炎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效果。
作者:张电启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疏血通脉胶囊治疗脑梗塞恢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0例脑梗塞恢复期病例平分为两组,对照组行西药基础治疗,观察组于此基础上加用疏血通脉胶囊。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经药物治疗后,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优于后者(P<0.05);而两者安全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脉胶囊治疗脑梗塞恢复期效果肯定,安全度高。
作者:王冠军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诊断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78例发病1 d内疑似缺血性结肠炎患者检测血浆D-二聚体,再行肠系膜下选择性动脉造影确诊。结果通过血浆D-二聚体诊断56例缺血性结肠炎,22例非缺血性结肠炎,两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确诊为60例缺血性结肠炎,18例非缺血性结肠炎。结论D-二聚体诊断缺血性结肠炎效果良好,并且简单、费用低。
作者:苗忠海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了解有效的口腔健康指导在维持牙周炎基础治疗疗效中的重要作用。方法2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各10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后无任何形式的口腔健康指导,观察组在基础治疗后进行有效的口腔健康指导,记录并比较患者治疗前、治疗后一个月、治疗后三个月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探诊深度(PD)、牙龈出血(BOP)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在治疗前和治疗后一个月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三个月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有效的口腔健康指导是维持牙周炎长期疗效的重要条件,为了维持远期疗效,患者都应接受口腔健康指导。
作者:宋玲;刘家宁;郭大伟;刘文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研究瑞舒伐他汀与曲美他嗪联合治疗冠心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6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3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n=65)与对照组(n=65),对照组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9%,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1.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血脂水平与CRP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与曲美他嗪联合治疗冠心病的应用价值比较高,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及CRP指标。
作者:史国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研究产妇-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2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将产妇分为两组,每组各61例产妇。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产妇-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对产后知识了解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36%,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3.61%。与对照组相较,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更为显著,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给予产妇-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有利于产妇了解到更多产后健康知识,提升护理满意度,便于产妇获取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作者:刘宁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糖尿病足内科综合诊疗后的临床疗效,探索新的诊疗思维。方法整理搜集2014年1~12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资料共100例,对其临床病历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糖尿病足具有高龄性的发病特点,足溃疡和神经缺血性溃疡发病率分别为45%和55%;本次搜集糖尿病足患者以Wagner 4级为主,达到37.0%。结论糖尿病足患者具有高龄和病程长的特征,临床治愈好转率与Wanger分级呈明显的反比关系。
作者:王丽杰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究静脉补液治疗妊娠晚期羊水过少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妇产科以“妊娠晚期、羊水过少”为诊断的产妇60例,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静脉补液,1次/d,2500 ml/次左右,补液持续5 d,对照组不采用静脉补液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AFI及妊娠结局差异。结果治疗组AFI高于本组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围产儿宫内窘迫、羊水粪染、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和剖宫产率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补液治疗能有效增加妊娠晚期羊水过少孕妇的羊水量,改善妊娠结局,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芳球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临床麻醉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麻醉专业本科实习医生24名,随机分为各12人的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解剖定位法,实验组采用超声引导法进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教学,并对两组实习医师进行考核。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麻醉效果优良率分别为75.0%和94.4%,刺破血管的发生率分别为47.2%和13.9%,止血带发生率分别为47.1%和11.1%,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超声引导下腋路臂丛阻滞临床麻醉教学方法效果更好,更易于实习医生掌握。结论超声引导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麻醉专业本科实习医生临床教学中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蒋卓汛;曾涟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研究足月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选择。方法选取我院198例前次孕足月非头盆不称因素剖宫产术后2年以上再次妊娠现无剖宫产指征孕妇,对阴道试产中分娩时间、阴道出血量、产后感染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在无经阴道分娩禁忌症的情况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在严格监护下可经阴道试产。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在孕妇符合阴道分娩指征并获取孕妇及家属的积极配合后,可以进行阴道试产,对孕妇进行术中及术后严密的监护,能够有效提高产妇阴道分娩成功率。大幅度降低临床剖宫产率,降低生产风险。
作者:姜晓娜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分析孕早期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方法将我院进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检查的678例孕早期女性按照病史、妇科检查、B超检查结果分为正常妊娠组,先兆流产组,胚停组,异位妊娠组,然后对所有孕早期女性进行β-HCG水平测定。结果四组第六周的β-HCG均高于第五周,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先兆流产组、胚停组和异位妊娠组第五、第六周β-HCG 值及48 h倍增率均低于同期正常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早期血清HCG水平检测对于先兆流产、异位妊娠等的诊断、鉴别诊断、转归、预后,避免过度治疗或过分保胎形成过期流产继发凝血功能障碍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徐丽 刊期: 2015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