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敏;徐括琴
目的:探讨厄洛替尼联合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收治的34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患者均接受全脑放疗(40 Gy/20次/4周)治疗,同时给予特罗凯(厄洛替尼)150 mg口服,每天1次,连续治疗1个月。在放疗结束后3个月复查脑MRI,观察其病情变化情况,并统计其生存情况。结果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6.5%,疾病控制率为100%;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9.5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1个月;1年生存率为82.4%,2年生存率55.9%;不良反应轻微(7例乏力,5例腹泻,6例皮疹)。结论厄洛替尼联合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提高治疗效果,毒副反应轻,患者可耐受,能延长生存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秦琛;田莹莹;赵清叶;王文明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调查护理本科生的职业认同现状,分析个性特征对其职业认同的影响。方法采取一般情况调查表和护生职业认同问卷对380名护理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理本科生职业认同总均分为(3.33±0.58)分;性别、学科背景、家庭居住地、父亲文化程度、母亲文化程度、月消费、是否兼职、是否学生干部对护理本科生职业认同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本科生的职业认同处于中等水平,护理教育者应根据护生的个性特征采取措施提高其职业认同。
作者:张睿;刘荫;李荣 刊期: 2015年第20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前位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64例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前位护理干预),每组各3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率和康复率。结果观察组采用前位护理干预后,其满意率和康复率分别为87.5%、93.8%;对照组满意率和康复率分别为53.1%、75.0%。两组患者的满意率和康复率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位护理干预有效的改善患者预后,显著提高患者满意率和康复率,从而为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患者抢救提供有力的支持。
作者:焦玉丽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研究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疾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妇产科疾病治疗的10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进行米非司酮治疗并观察其疗效。结果经治疗后终止妊娠有效率为93%;紧急避孕有效率91%;其他妇科疾病有效率为55%。而且100例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7%。结论妇产科疾病中多采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其治疗效果好,疗效显著。
作者:张晓宇 刊期: 2015年第20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在诊断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新生儿15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感染情况分为重症感染组52例,一般感染组52例,非感染组52例,进行降钙素原检测。结果治疗前重症感染组和一般感染组患儿PCT、CRP、WBC均高于非感染组,治疗后重症感染和一般感染组各指标均下降,其中PCT和治疗前无明显差异。结论降钙素原可作为诊断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重要依据,具有高敏度值得关注。
作者:栾功一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教学中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100名手术室护理人员,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两组,每组各50名。实验组采取行动导向教学法,常规组采取传统教学法,对比两种教学方法的成效差异。结果实验组学生的综合能力技能好于常规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教学中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学习积极性与自学能力,增强急救意识、沟通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提高护理水平。
作者:杨连菊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针对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观察选择小剂量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利巴韦林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治疗。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7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完成肝炎肝硬化患者的随机分组,C1组(观察组35例):临床选择Peg-IFNα-2a+利巴韦林进行治疗的方法;C2组(对照组35例):临床选择常规治疗的方法。对比两种肝炎肝硬化患者在临床相关指标等方面表现出的差异。结果两组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完成临床治疗后,在ALT、ALB以及AST等方面,C1组优于C2组肝炎肝硬化患者(P<0.05);在肝脏纤维化指标方面,C1组优于C2组肝炎肝硬化患者(P<0.05)。结论针对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临床选择Peg-IFNα-2a+利巴韦林的方法进行治疗,能够将患者的肝脏纤维化指标等进行有效改善,从而显著缓解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终将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提高。
作者:王琳;王智敏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PCMC模式结合多媒体课件在心内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级临床专业本科学生96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授课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观察组则采用PCMC模式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比较两组理论测试及技能测试评分,及两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1)观察组的理论测试得分为(88.9±4.5)分,操作技能测试得分为(88.6±5.0)分,对照组的理论测试得分为(80.1±2.3)分,操作技能测试得分为(75.3±2.3)分,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PCMC模式结合多媒体课件可以更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自学能力等,与传统教学方法的效果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内科教学中联合应用PCMC教学和多媒体课件可以有效改善学生的学习成绩。
作者:朱红军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应用价值。方法88例患者分为A、B两组各44例,分别给予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结果两组抢救成功率、死亡率、抢救时间、检查时间及入院至检查时间均差异显著。结论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采取优质护理,可缩短患者急救时间。
作者:金艳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分析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在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2~2014年进行腹腔镜全麻手术的患者136例,随机1:1配对分为:A组68例(舒芬太尼组),B组68例(芬太尼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以及心率情况。结果A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心率情况优于B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舒芬太尼在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较好,可作为腹腔镜手术全麻患者的首选药品。
作者:卢志峰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综合气道护理管理方案在气管切开术后康复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60例气管切开术后康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气管切开护理方法,观察组采取综合气道护理管理方案,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切开置管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气道护理管理方案在气管切开术后康复患者中应用效果较好,可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于思筠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对婴幼儿麻疹进行观察,分析探讨其护理方法。方法343例住院患儿送入呼吸道隔离病房,做好患儿的心理、饮食、高热及皮肤护理等,并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异常情况。结果通过合理有效的护理方法,343例患儿均治愈出院。结论严密的病情观察与科学的护理提高了患儿的治愈率,改善了患儿生活质量。
作者:李伟;刘宝真;刘珍庆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持续硬膜外麻醉在无痛分娩中的临床应用及其对产妇产程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接收的产妇642例,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对照组采用自然分娩方法。结果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顺产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活跃期和第二产程低于对照组(P<0.05);同对照组相比,产后出血、胎儿窒息和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持续硬膜外麻醉能有效缓解产妇分娩时的疼痛,缩短产妇产程。
作者:刘美艳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究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联合强力定眩片治疗眩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5年3月门诊以及住院部106例眩晕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成治疗组(53例)与对照组(5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西比灵(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治疗组采取敏使朗(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联合强力定眩片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对比,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11%,对照组为83.02%,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出现2例不良反应,1例厌食,1例呕吐,总不良反应率为3.77%,治疗组患者出现1例失眠,总不良反应率为1.89%,两组不良反应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力定眩片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眩晕症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更快恢复,且不良反应少,安全可行。
作者:雷鸣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在重型肝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4年10月收治的重型肝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患者7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7例,观察组38例,给予对照组西医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清热解毒、祛瘀退黄中药口服治疗,并进行中药灌肠,两组患者均进行1个疗程(10 d)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1.89%,高于对照组的71.05%,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观察组患者主症积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型肝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疗效显著。
作者:吴振昌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研究儿童重症肺炎生长抑素(SST)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并比较重症肺炎组和普通肺炎组、对照组血浆SST水平,观察重症肺炎患儿治疗前后血浆SST水平变化,分析SST水平与PaO2的相关性。结果重症肺炎组患儿血浆SST水平较普通肺炎组和对照组降低(t分别为2.79、7.05,P均<0.01),治疗后血浆SST水平较前升高(t=4.59,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重症肺炎患儿血浆SST水平与PaO2呈正相关(r=0.586,P<0.05)。结论检测血浆SST水平有助于了解重症肺炎患儿病情变化,指导治疗。
作者:李晓莉;王凤枝 刊期: 2015年第20期
无论是LBL教学模式还是PBL教学模式均有其优点及其局限性。依据辩证法,每一种模式都不应该是孤立的,各种模式之间都存在着彼此联系与渗透,是可以互补的。因此,在中医内科学的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使LBL和PBL两种教学模式相结合,从而获得佳效果。
作者:韩轶;欧阳静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分析一氧化碳中毒性迟发性脑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64例一氧化碳中毒性迟发性脑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一氧化碳中毒性迟发性脑病患者综合护理的效果显著。
作者:王桂云 刊期: 2015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