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友
目的:分析内镜超声(EUS)诊断胆总管微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半年收治的胆总管微结石患者23例进行临床研究,患者采用CTP、EUS诊断,观察诊断结果效果。结果患者在接受检查和治疗后,均没有出现任何的并发症,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阳性率分别为CT 52.2%、EUS 95.6%,EUS的阳性诊断率高于CT的诊断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CT,内镜超声诊断的准确率更高,在安全性上也更具有优势。
作者:陈丽梅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探讨小儿外部性脑积水的CT表现及临床诊断,提高CT对诊断外部性脑积水重要性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本院经CT检查确诊为外部性脑积水的29例患儿,10例因伴有脊膜膨出行侧卧位扫描,19例在半坐位2 h后先行仰卧位扫描,完成之后立即俯卧,分别于半小时及1 h后行侧俯卧位及俯卧位扫描。结果29例均有双侧额顶区蛛网膜下腔增宽,16例伴双侧颞叶蛛网膜下腔增宽,27例半球间隙增宽,18例鞍上池增大,3例侧脑室前角轻度扩大,22例双侧额顶部脑沟增宽增深,19例显示随着体位和时间的改变,外部性脑积水的位置发生明显变化。结论螺旋CT任意多方向容积重建可清晰显示小儿脑组织大体解剖结构,对婴幼儿外部性脑积水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胡成兰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研究不同糖代谢状况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脑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唐山市工人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根据糖代谢情况分为正常组(n=20)、异常组(n=65)、糖尿病组(n=35),比较三组的一般资料、分析HbAlc水平、脑动脉病变危险因素、脑动脉病变部位及支数。结果三组患者性别、高血压、吸烟、TG、Hcy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中饮酒、冠心病、HbAlc、TC、HDL-C、LDL-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中,正常组脑血管狭窄以轻度为主,前循环多见,单支受累血管多。糖代谢异常组和糖尿病组患者脑血管狭窄以中、重度为主,前后循环和多支受累为主(P<0.05)。结论不同糖代谢水平影响脑血管病变, HbAlc水平影响脑动脉病变程度、病变部位和病变支数,是影响脑动脉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詹红艳;杨红英;袁莉;牛春华;王丽英;陈丽丽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分析探讨心理护理在急性阑尾炎治疗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5年6月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4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阑尾切除术治疗,其中24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设为对照组;24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设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与抑郁自评量表得分。结果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得分、抑郁自评量表得分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急性阑尾炎患者心理护理,有利于消除或缓解患者负面情绪,保证患者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提高护理效果与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痊愈。
作者:孟宪新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观察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对于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收治的186例急性阑尾炎患者CRP、WBC及Neu%检测结果并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随着急性阑尾炎病理程度的恶化,CRP、WBC及Neu%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 CRP、WBC及Neu%与急性阑尾炎病理类型存在相关性。
作者:商薇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比较卒中单元医疗管理模式与普通神经内科病房模式治疗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4月本院收治的88例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其中对照组实施普通神经内科病房模式,观察组实施卒中单元医疗管理模式,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卒中量表(NIHSS)、改良Barthel指数(BI)评估。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BI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BI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卒中单元医疗管理模式在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中有应用价值,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自理能力。
作者:马战友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探讨红蓝光联合复方维A酸凝胶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门诊收治的160例痤疮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每日给予复方维A酸凝胶外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红蓝光交替照射进行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月后,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蓝光联合复方维A酸凝胶治疗痤疮,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较轻。
作者:韩蕊 刊期: 2015年第27期
本文通过探讨目前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管理的总体情况、存在问题、主要对策以及改进管理思路等方面内容,以期达到提高课堂教学管理效果的目的,并为相关高职院校提高课堂教学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作者:程红娜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探讨连续性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控制和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70)和对照组(n=70),对照组给予常规循环内科护理,观察组患者出院后接受6个月内的定期电话随访及门诊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再住院率和天数、死亡率和自我护理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P<0.05),再住院次数和总天数均少于对照组(均P<0.05),患者自我护理能力高于对照组(P<0.05),死亡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控制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情的发展,提高自我护理能力。
作者:王新敏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研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骨性关节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预防措施。方法骨性关节病患者40例(42膝),均使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并在手术前积极治疗合并症、预防并发症;手术后进行早期促进关节功能恢复的康复训练。结果在手术后的15~55个月,40例骨性关节病患者均接受随访,并按照HSS评分标准对患者的关节功能进行评分,其中优31膝,良7膝,可2膝。结论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骨性关节病的治疗效果优良。
作者:苏镝飞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探讨多爱肤敷料对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预防效果。方法将70例采用静脉留置针静脉滴注胺碘酮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对照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留置针输入胺碘酮,观察组给予应用多爱肤敷料预防静脉炎。比较两组的静脉炎的发生时间及发生率。结果静脉炎的发生时间观察组较对照组延长,同时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使用多爱肤敷料可预防胺碘酮所致的静脉炎。
作者:徐忠琴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探讨医源性结肠穿孔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分析医源性结直肠穿孔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穿孔时间小于24 h的平均住院时间(7.41±2.58)d;超过24 h的住院时间(13.29±4.30) d,住院时间显著延长。结论肠镜治疗是医源性结肠穿孔的主要原因。
作者:刘进生;黄良祥;李建党;何协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分析老年人营养不良的原因以及干预措施。方法针对目前老年人的营养不良的现象,分析导致老年人营养不良的原因,并就其原因研究老年人营养不良的相关干预措施。结果通过对老年人营养不良原因的分析,能够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干预,并取得良好效果。结论老年人营养不良一般是由较为复杂的因素综合导致而成,加强对老年人营养不良的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改善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应受到社会的重视。
作者:李振武 刊期: 2015年第27期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于2010年获批为安徽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承担着安徽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加强对住院医师临床技能的培训和考核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培训质量和住院医师综合素质的关键。本文将结合我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实践,进一步探讨如何构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技能考核体系,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提供依据。
作者:曾伟;李小军;马竟波;郭璇;林继秀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观察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6月我院的7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钻孔引流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钻孔引流术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为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血肿消失时间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效果显著,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张志辉 刊期: 2015年第27期
备课是高校教师必备的能力之一。本文分析了传统备课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并对如何有效备课进行了探讨,首先要提高思想认识,其次要钻研教材,了解学生,体现“授人以鱼”与“授人以渔”的统一,再者还要创新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沈国安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联合中频电疗治疗小儿中枢神经协调障碍的临床效果,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中枢神经协调障碍患儿1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均为9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传统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儿在传统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联合中频电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盖泽尔发育量表(GESELL)各项指标评分、意识障碍、肌张力异常以及原始反射异常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各项GESEL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GESEL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在意识障碍、肌张力异常、原始反射异常的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联合中频电疗治疗小儿中枢神经协调障碍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高岭;党晓慧;申改青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分析PBL教学法在脊柱外科培养护生循证护理思维模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脊柱外科实习的护理专科生40名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观察组采用PBL教学法,比较两组教学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对象采用PBL教学法,效果优于对照组观察对象采用的传统教学法。结论 PBL教学法在临床实习上的应用效果明显,有利于实习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作者:于守梅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子宫黏膜下肌瘤宫腔镜下电切术的疗效影响。方法将宫腔镜下子宫黏膜下肌瘤电切术患者11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6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56例联用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HAMA评分、HAMD评分降低(P<0.05)。观察组HAMA评分、HAMD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宫腔镜下子宫黏膜下肌瘤电切术中的应用效果非常好。
作者:陈爱中;吴群英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探讨耳后切口在良性腮腺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分析我院2010年3月~2014年9月收治的23例良性腮腺肿瘤患者作为观察组,患者行手术切除治疗,手术选择耳后切口入路,另选取同期收治的23例良性腮腺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口腔颌面“S”形切口手术切除治疗,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肿瘤复发情况以及患者对外观的满意度。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无切口感染、涎瘘、Frey征发生,仅有个别病例发生暂时性面瘫,两组患者在术后面神经功能损伤发生率和术后复发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外观满意度为95.7%,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9.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后切口在良性腮腺肿瘤切除术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作者:张力;唐君玲;兰玉燕;孙黎波;周航宇 刊期: 2015年第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