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椎体压缩性骨折25例临床报告

郭隆升

关键词:骨质疏松,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折, 压缩性
摘要:目的 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25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后患者的疗效.其中男4例,女21例;1个椎体骨折18例,2个椎体骨折7例;胸椎15个,其中T11骨折8个,T12骨折7个;腰椎10个,其中L1骨折6例,L2骨折4例.结果 25例患者根据WHO疼痛评价标准,术前疼痛分级Ⅱ级14例,Ⅲ级11例.术后数小时完全缓解20例,术后1周及数周后部分缓解5例.随访半年25例患者手术注入骨水泥椎体均无复发、塌陷.患者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米索前列醇配伍利多卡因用于人工流产镇痛的观察

    目的 探讨口服米索前列醇配伍利多卡因用于人工流产术的镇痛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对比研究,将200例6~10周早孕妇女随机分为米索前列醇600 μg术前3 h服用、米索前列醇600 μg术前4 h服用米索前列醇600 μg术前3 h服用配伍1%利多卡因宫颈注射及不采用任何药物的A、B、C、D四组,观察并比较宫颈松弛程度、扩宫难易度、疼痛程度、手术效果、术前术后宫腔长度差、手术时出血量及人工流产综合征等参数.结果 A、B、C组在术前宫颈松弛和扩宫难易度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 05),而A、B、C组与D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 000);手术效果及疼痛评分比较,A、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 05),A、B组与C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 01),A、B、C组与D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 000),宫腔长度与出血量在A、B、C、D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 05),A、B、C、D均无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D组有2例发生人工流产综合征.结论 口服米索前列醇600 μg可以有效软化扩张宫颈,减少受术者痛苦,减少人工流产综合征,术前3 h和4 h同样可以软化扩张宫颈,口服米索前列醇配伍利多卡因局部麻醉镇痛效果更佳.

    作者:吕慧文;袁德利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高龄老年高血压的诊疗体会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80岁以上老年人占人口的比例正不断增长.这组高龄老年人群的高血压称之为高龄老年高血压,他们有其自身的特点,在诊断和治疗上与其他年龄段的高血压患者有所不同.

    作者:张华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浅谈老年矽肺患者的不良反应和有效对策

    笔者所在医院是东方医院集团的一所基层医院,承担大通煤矿职工家属及周围居民的医疗任务.共有床位48张,入住率75%,其中老年矽肺患者占90%,而老年矽肺患者病情复杂,住院时间长,各种免疫及防御功能低下,病情呈进行性加重,目前尚无法治愈,只能临床缓解[1].

    作者:赵媛;宋玉莲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中药专方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1例

    目的 观察自拟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 取药液150 ml,每晚睡前保留灌肠,12 d为1个疗程.结果 31例患者,痊愈25例,显效3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 8%.结论 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较好.

    作者:胡连友;赵靖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生脉注射液联合门冬氨酸钾镁辅治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生脉注射液联合门冬氨酸钾镁联用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6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例和对照组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强心、利尿、ACEI或ARB类、血管扩张药等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生脉注射液联合门冬氨酸钾镁,两组进行对照观察.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和每搏输出量(SV),每分输出量(CO),左室射血分数(LVEF)改善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 05).结论 门冬氨酸钾镁联合生脉注射液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有良好疗效,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作者:刘俊杰;黄雪英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人工全膝置换术手术期的康复训练及护理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是应用高科技手段制成人工膝关节假体替代病损的膝关节,其发生与年龄、肥胖、关节损伤、遗传史等有关,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人工全膝置换术(TKR)前后的康复治疗直接影响手术效果,通过有效的手术治疗及良好的围手术期的护理,可明显缓解关节的疼痛,矫正关节畸形,改善患者膝功能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顾何娟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鼻腔恶性肉芽肿误诊分析

    目的 探讨鼻腔恶性肉芽肿误诊原因,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5年来(2003~2008)诊治的8例鼻腔恶性肉芽肿误诊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其中6例患者经多次病理检查,确诊为鼻腔恶性肉芽肿.结论 临床医生对此病认识不足,此病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取材部位不当是误诊主要原因,只有全面了解病史,系统掌握疾病的病理生理发展过程,客观分析临床症状和体征,准确取材多次活检,才能避免误诊.

    作者:杨智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浅淡如何提高民族地区聘用护士的心理素质

    民族地区文化经济发展缓慢,大多数护士的学历都是中专文化程度,文化基础较差,随着护理学科的迅速发展,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护理模式的转变,对护士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要提高聘用护士的心理素质,必须要把好护士入学关,要树立献身护理事业的崇高理想,学习心理学知识,提高护理业务水平和临床操作技能,注重护理实践锻炼,注意自我调节和控制.

    作者:马福翠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输液时患者的安全需要

    根据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结合患者安全需要的迫切要求,笔者所在医院对输液患者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旭稔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新疆铁路女工妇科疾病谱分析

    目的 了解新疆铁路女工妇科疾病谱的分布和变化规律,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回顾性分析5994例新疆铁路系统女工的健康体检资料,分析妇科疾病谱.结果 新疆铁路系统女工主要妇科疾为慢性宫颈炎、慢性盆腔炎、子宫肌瘤,其构成比分别为32 94%、21 14%和17 86%.患病高峰年龄为40岁以上.结论 慢性宫颈炎、盆腔炎、子宫肌瘤是新疆铁路女工的多发病种,疾病负担大,应加以重点防治.

    作者:黄宜志;段喜凤;郭琳;张鸿雁;曲京风;刘月红;陈月玲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目的 探讨热毒宁注射液对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118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热毒宁组)和对照组(病毒唑组),疗程3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1%,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未见明显的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结论 热毒宁注射液是治疗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有效而安全的药物.

    作者:温海燕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3例支气管动脉畸形咯血分析

    咯血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症状,目前医疗技术对其病因诊断的准确性已相当高.但由于各种原因,仍然有部分患者的咯血原因不十分清楚,尤其是X线胸片、纤支镜检查未见异常、胸部CT提示某部分肺野模糊影征象的老年咯血患者,往往更多从肿瘤方面考虑,笔者所在科经肺动脉造影,确诊3例支气管动脉畸形患者,现总结如下.

    作者:江为民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异位妊娠误诊原因浅谈

    通过详细询问病史,进行辅助检查,分析异位妊娠误诊的原因,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降低误诊率.

    作者:于永玲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早期积极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83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早期积极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5年6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8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以上患者溶栓治疗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早期溶栓(发病到溶栓治疗时间小于4 h)治疗,对照组实施非早期(从发病到溶栓治疗时间在4~12 h内)溶栓治疗.结果 观察组心绞痛发生率、心力衰竭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早期溶栓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绞痛和心力衰竭发生率,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作者:彭金波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耳折征——动脉硬化的预警征

    心脑血管疾病是当今人类健康面临的头号杀手,心脑血管疾病中尤以冠心病、卒中为常见,导致这类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硬化.

    作者:杨万根;张宏斌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逆行植入泪道再通管治疗泪道阻塞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逆行植入泪道再通管治疗泪道阻塞的疗效.方法 对泪道阻塞的54例(54眼)实施逆行植入泪道再通管手术.结果 用本方法治疗的54眼中,46眼治愈,占85 19%;5眼好转,占9 26%;3眼无效,占5 56%.总有效率约94 44%,无并发症.结论 该手术方法操作简单易行,经济安全,疗效佳,值得推广.

    作者:刘娟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36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因、治疗策略及体会.方法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积极针对病因及诱因予以治疗,同时治疗组加用卡托普利和倍他乐克,长期服用,观察1~3年.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6 11%,对照组总有效率68 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在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时,除基础用洋地黄、利尿药外,合用卡托普利、倍他乐克,对改善心力衰竭预后具有良好疗效.

    作者:徒强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我国中老年人的常见病,病程长,呈进行性加重,且死亡率高.临床观察发现肺心病患者的死亡率与急性呼吸衰竭,发作的次数,就诊是否及时,合理氧疗与否都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加强肺心病患者的健康指导对延缓肺心病的发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杨立菊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68例胃窦癌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胃窦癌根治术十二指肠断端癌细胞残存和淋巴结清扫以及化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1988年12月至2008年12月间手术治疗并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68例胃窦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手术后患者复发的情况,与十二指肠断端有无癌细胞残存密切相关,并发现于幽门环下切断十二指肠<3 cm者有癌细胞残存达28%,切除十二指肠≥3 cm者,无论肿瘤分化程度如何、恶性程度高低,切断端均无癌细胞残存.随访到的49例患者中,接受化疗的37例,在2年3个月至6年3个月内死亡8例(21 9%),未接受化疗的12例,6个月至3年5个月内死亡(44%).结论 胃窦癌行根治性手术时,切除十二指肠3 cm已足够,恶性程度高的肿瘤尽可能大于3 cm.淋巴结清扫的站数,应大于淋巴结转移的站数.手术后辅以化学免疫治疗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的预后.

    作者:赵翔宇;余荣丽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稿约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12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