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如何远离冠心病

蔺阳

关键词:冠心病, 预防, 建议
摘要:冠心病全名为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也叫缺血性心脏病.心肌的血运来源于发自主动脉根部的左、右两支冠状动脉,管腔狭窄超过50%~70%时,导致心肌供血不全,才出现明显症状:包括心绞痛、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心室颤动和心脏骤停(猝死).冠心病是一种慢性病,目前尚不可根治,以我国上海两所综合性医院的资料为例,20世纪50年代冠心病发病率为6.78%,60年代发病率为15.7%,70年代发病率为26.03%,80年代发病率为26.80%,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冠心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心脑血管病是可以预防的.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妊娠合并急性出血性输卵管炎1例

    1 病例介绍患者25岁,女.因停经40余天,无诱因下腹痛3 h于2005年12月11日15∶00入院.末次月经2005年11月28日,停经后无明显早孕反应,入院前3 h出现无诱因下腹痛,伴肛门坠胀,无恶心、呕吐、昏撅,阴道无流血,在家未经任何处理.入院时查体:神志清楚,皮肤口唇稍苍白,下腹压痛及反跳痛明显.

    作者:周定竹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小剂量尿激酶联合抗凝剂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观察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指脑动脉一过性供血不足引起短暂发作的局灶性脑功能障碍,突然发病,历时短暂,不经治疗约30%终发展成脑梗死.TIA患者中有10%左右存在全身或脑组织的血流动力学改变,90%左右存在着心脏和动脉系统的微栓子.抗栓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对频繁发作者以小剂量尿激酶联合抗凝剂治疗能取得满意疗效.2005~2008年笔者应用小剂量尿激酶联合抗凝剂治疗TIA 86例,取得满意效果,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朝江;刘士宝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60例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老年患者逐年增多,解决老年患者的心理问题并做好有效的心理护理,对恢复和增进老年患者的身体健康十分重要,是护理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郑义;陈晓兰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 探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方法 .方法 对98例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施行精心护理,包括日常护理、术前术后常规护理、严密病情观察、积极做好对症治疗和出院指导,以及贯穿始终的心理护理.结果 经过围手术期精心护理,本组98例患者疾病认知度、血糖控制良好率、心理承受能力和遵医行为均明显提高,均顺利康复出院.结论 对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实施围手术期精心护理是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保证.

    作者:蔡虹;蔡福云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和瘤医院自身抗体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

    目的 建立抗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受体)自身抗体和抗α1-肾上腺素能受体(α1-受体)自身抗体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并探讨这两种抗体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以合成的AT1-受体和α1-受体细胞外第二环功能表位肽段(AT1-165~191和α1-192~218位氨基酸序列)作抗原,建立ELISA方法 ,检测降压未达标组98例、降压达标组96例患者和40名正常人血清中抗AT1-受体和α1-受体自身抗体.结果 阳性参考血液批内和批间变异导数分别为0.066、0.072和0.097、0.101,用抗原吸收后,吸光度(A)值分别降低2.5倍和2.3倍,98例降压未达标高血压患者中抗AT1-受体自身抗体和抗α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1.8%,36.7%,明显高于降压达标组患者(10.42%,13.54%)和正常血压组(7.5%,5%),P<0.01.结论 抗AT1-受体自身抗体和抗α1-受体自身抗体检测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高,操作简便,有助于临床开展高血压病的免疫学检测.

    作者:梅玲;宋雪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Ⅲ度胎盘早剥并发子宫胎盘卒中6例诊治体会

    目的 了解胎盘早剥并发子宫胎盘卒中的临床特点,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Ⅲ度胎盘早剥并发子宫胎盘卒中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Ⅲ度胎盘早剥并发子宫胎盘卒中,2例有并发症,均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例有腹部外伤史,1例试产.6例均行剖宫产术终止妊娠,其中胎死宫内5例,新生儿重度窒息抢救存活1例.6例均为产后出血,DIC 1例,无孕产妇死亡.结论 正常试产过程中子宫胎盘卒中的孕妇多有血管病变或外伤史,且死产、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的发生率高,严重威胁母儿生命,应结合诱因、临床表现、B超等尽早作出诊断并行剖宫产术终止妊娠.

    作者:梁美秋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贲门失弛缓症的治疗措施及疗效评价

    贲门失弛缓症是由食管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所致的疾病,其治疗措施主要有药物治疗、食管扩张、外科手术、心理治疗以及患者生活习惯的改变.单一的治疗手段存在疗效降低、病症复发、病情加重、发生并发症等缺陷,故需结合药物、物理手段、心理分析治疗,并改变患者饮食习惯,才能有效治疗贲门失弛缓症.

    作者:常乐;赵思阔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倒立挤压法抢救婴幼儿气管异物1例

    气管异物是耳鼻咽喉急症之一,以3岁以内婴幼儿居多,由于婴幼儿咳嗽反射及喉的保护作用不健全,进食时哭笑、逗玩、惊吓等诱因,可促使异物吸入气管内引起气管异物.较大异物堵塞可引起窒息,抢救不及时可危及生命.笔者曾在2007年1月抢救一名因食用果冻吸入气管造成呼吸道完全堵塞致呼吸停止,现将其抢救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于申有;齐金焕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蜘蛛和蛛丝在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开发与应用前景

    就国内外对蜘蛛、蛛丝及蚕丝成分的研究与应用现状进行综述,着重阐述了蜘蛛及蛛丝在医疗保健上的应用情况,并从生物医药等角度论述了蜘蛛及蛛丝的开发与应用价值,提出利用基因技术仿蚕丝药品及保健品对开发研究蜘蛛系列药品及保健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林苹;吴智慧;周欣欣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对高血压患者围术期监测与治疗的研究

    围术期高血压是指从确定手术治疗到与本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期间内,患者的血压高于正常血压30%或收缩压≥140 mm Hg、舒张压≥90 mm Hg.有报道围术期高血压的发生已占手术患者的30%~60%.

    作者:鄢泉仔;卢慧敏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放射性125I粒子肿瘤组织间植入联合NP方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比较

    目的 对比放射性125I粒子肿瘤组织间植入联合NP(长春瑞滨+顺铂)方案通过锁骨下静脉化疗治疗肺腺癌及肺鳞状细胞癌的效果.方法 选择错过手术机会及不愿接受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根据细胞类型分为A、B两组,A组为腺癌患者26例,B组为鳞状细胞癌患者34例,两组患者瘤体内均在CT引导下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5 d后均行NP方案化疗.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后3个月,亦就是NP方案化疗3个疗程后,对A、B两组患者进行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的评价.结果 60例患者全部可评价疗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放射性125I粒子肿瘤组织间植入联合NP方案通过锁骨下静脉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创伤小,操作简便,近期疗效显著,对肺腺癌和肺鳞状细胞癌的疗效无明显差异,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有效方法 .

    作者:樊晓辉;曹学菊;魏运良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输血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及其防治

    目前,输血已发展为临床医学的重要部分,输血治疗成为临床救治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许多情况下成为必不可少、不可替代的救治患者的措施.但是和其他临床治疗方法 一样,输血除能治疗患者外,也可能发生各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本文对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如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溶血反应、变态反应和大量输血的并发症进行浅析,并对这些输血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治疗和预防进行了浅述.

    作者:张厚勤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临床思维能力与合理用药的关系

    目的 分析影响合理用药水平提升的因素,以探讨临床思维能力与合理用药的关系.方法 查阅病历从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相关检验等方面入手.结果 入院诊断与鉴别诊断针对性不强,相关检验申请单项目填写不全,治疗前后缺少对比性漠视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强化个人临床思维的缜密性,提高相关检验的针对性,重视药品不良反应是合理用药有力的保障.

    作者:刘燕;王天祥;沈华明;毛伟芹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螺旋CT三维重建对埋伏牙定位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颌骨内埋伏牙的定位成像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0颗颌骨内埋伏牙采用螺旋CT行颌面部螺旋容积扫描,并用齿科重建Dental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图像后处理,以获得任意方向的三维立体图像或任意曲面断层图像.结果 螺旋CT三维重建可以从多个角度完整清晰地显示埋伏牙的位置、形态、大小、方向及与邻牙的关系.结论 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能全方位地展示埋伏牙,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信息指导.

    作者:焦海涛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酷似急性脑血管病的低血糖症11例分析

    目的 提高对酷似脑血管病的低血糖症的认识.方法 对11例有神经症状和体征合并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随机测定毛细血管血糖.结果 11例低血糖患者经过输注葡萄糖溶液后,血糖控制在3.3~9.6 mmol/L(平均7.6 mmol/L),神经症状和体征分别于22~120 min内消失.结论 在基层工作的医师,对酷似急性脑血管病的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应速测随机血糖,以降低误诊率.

    作者:王斌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冠心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与白介素-11水平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白介素-11(IL-11)的关系.方法 将82例冠心病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分为4组:稳定型心绞痛(SA)组1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2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2例,对照组20例.测定所有研究对象血浆hs-CRP、血清IL-11的水平.结果 对照组、SA组、UA组及AMI组hs-CRP水平呈逐渐增高的趋势,而IL-11的水平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两者线性负相关.结论 IL-11水平的降低可能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斑块形成的原因之一.

    作者:段东杰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1例中央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后大出血患者的抢救与护理

    前置胎盘是妊娠晚期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妊娠的严重并发症,如处理不当,直接危及母婴生命安全[1].笔者所在科室于2009年6月收治1例中央性前置胎盘患者,入院后即行剖宫产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安返病房后,患者发生产后大出血性休克,现将抢救与产后大出血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朱华明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一次性脑科袋式手术薄膜在会阴部微创电切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一次性脑科袋式手术薄膜在会阴部微创电切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252例会阴部平诊前列腺电切和经宫腔镜电切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78例和常规组74例,常规组使用无菌巾铺巾,观察组使用脑科袋式手术薄膜铺巾;对患者会阴部手术部位有无污染及其程度作记录,评价两组铺巾的手术效果.结果 使用脑科袋式手术薄膜较常规使用无菌巾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手术感染,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一次性脑科袋式手术薄膜在会阴部微创电切手术中的疗效优于常规使用无菌巾.

    作者:蚁璇;刘丽芝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Q值引导的非球面准分子激光术治疗近视

    目的 研究Q值引导的非球面个体化准分子激光术治疗近视的临床优势.方法 应用Astramax三维角膜地形图机、Astramax个体化切削程序和雷赛准分子XL激光治疗系统对215例(430眼)近视患者行Q值引导的非球面个体化准分子激光术.208例(416眼)近视患者作为对照组行常规LASIK手术.术后3个月对患者的裸眼视力、术后屈光度、术后Q值以及主观视觉质量进行随访.结果 Q-LASIK组和对照组术后3个月(1)裸眼视力:两者分别为(5.04±0.05)和(5.02±0.06),5.0以上者分别占90.8%和90.1%,5.1以上为55.4%和53.9%,5.2以上为33.6%和21%.(2)术后残留屈光度:术后3个月平均等效球镜分别为:-0.019 75D和-0.041 56D.(3)术后Q值:(-0.094±0.18)和(0.39±0.17).(4)主观视觉质量:存在眩光、夜间视力下降等症状者分别为3.9%和30.4%,两者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常规LASIK手术和Q-LASIK手术均可以有效地治疗屈光不正,矫正低阶像差,但是Q-LASIK对于维持角膜的非球面性以及提高患者主观视觉质量明显优于普通LASIK手术.

    作者:穆雅林;罗永旗;党亚龙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抗酸制剂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消化道症状40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抗酸制剂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消化道症状的治疗效果.方法 笔者所在科室自2003年3月至2008年6月期间收治肺源性心脏病患者83例,对其中合并消化道症状的40例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结果 本组40例显效22例,有效16例,2例因合并呼吸衰竭、肺性脑病无法判断疗效.结论 抗酸制剂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消化道症状患者有确切疗效.

    作者:滕孔鑫 刊期: 2009年第30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