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全麻下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的麻醉体会

翟美琴;张跃霞

关键词:全麻麻醉, 脊椎骨折椎
摘要:外伤性截瘫是骨科急症的常见病,常须骨折复位,以解除脊髓受压,恢复脊髓功能和维持脊柱稳定,我院自2003年以来共对31例胸腰段椎体骨折合并截瘫的患者采用静吸复合全麻完成,收到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相关文献
  • 消化道肿瘤肝转移瘤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评价消化道肿瘤肝转移瘤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改良Seldinger法经股动脉插管,以灌注化疗及化疗栓塞进行治疗,化疗药物依病理分型而定,栓塞剂采用超液化碘油混以一种化疗药物制成.适当应用超微导管技术.结果:全组102例共行次438介入治疗,其中单纯灌注化疗137次,加碘油栓塞301次,使用微导管108例次.总有效率达57.3%,(0.5,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84.9%,71.7%,32.9%,7.1%,1.4%.结论:肝动脉介入治疗消化遵肿瘤肝转移瘤仍是目前酋选的治疗方法.依病理分型选择化疗药物,碘油均匀沉积,富血供和超选择微导管技术对治疗效果有重要影响.

    作者:关素安;杨江萍;魏玲格;张哲;赵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我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医院外科匍手术期病人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现状及合理性.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2005年11月~2006年4月期间施行不同手术的患者病历921份,分析围手术期抗菌约物的应用情况.结果:术的、后使用抗荫药物的分别占25.95%和99.13%,仅4例患者未使用抗菌药物;术后单一用药和应用二联、三联抗菌药物的分别占49.73%、40.72%、7.93%;清洁手术患者平均使用抗菌药物9.79 d,清洁一平均使用抗菌药物8.90 d,术后使用抗菌药物超过3 d者占92.04%.结论:住院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存在不合理用药.

    作者:金艳华;刁继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149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分析总结医院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及正确评价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12月收集的上报的药物不良反应报告149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药品不良反应发生较为普遍,使用频率越高,发生几率越大.其中女性、老年人,抗菌药物,皮肤过敏反应发生ADR比例高.结论:要加强ADR监测,确保安全、有效、合理地用药.

    作者:杨淑芹;李春芳;齐敏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4排螺旋CT在腹部创伤的诊断(196例分析)

    目的:为了对腹部创伤病人的临床治疗提供有用信息,回顾性分析了196例腹部创伤病人的CT表现.方法:全部病例均作了CT扫描,范围从膈顶至肾脏下极.结果:腹部刨伤以实质脏器撕裂伤和挫伤为多,其次为包膜下斑肿及实质内血肿.腹膜后血肿往往合并于肾脏损伤.腹腔积血主要分布于肝脾周、双侧结肠旁沟、Morison囊.经增强扫描证实肝左动脉及左肾动脉损伤各2例.结论:CT扫描对于确定损伤脏器、腹腔积务量及腹膜后斑肿定位极为准确,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作者:张顺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糖心通对糖尿病性心脏病的保护性机制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糖心通对糖尿病性心脏病的保护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临床研究.方法:将120例糖尿病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用糖心通合剂治疗观察60例,对照组用糖脉康治疗观察60例.治疗8周后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并检测心肌供血、血镛、HbAl c、胰岛素水平、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HcyM)、脂联素(APN)等指标.结果:临床观察发现,精心通不但可有效的改善糖尿病性心脏瘸患者的症状、体征,改善患者心肌供血,而且可显著降低血糖、HbAlc和胰岛素水平,明昂改善血浆岛同型半胱氨酸(HcyM)、脂联素(APN),与治疗前比有显著性差异,且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糖心通对糖尿病性心脏病有显著的防治作用,值得进一步推广和研究.

    作者:钱秋海;乔培佐;刘大文;赵懿;钱卫斌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HSF1的抗炎症作用机制

    目前,已经发现4种热休克转录因子(Heat Shock Transcription Factor,HSF),除HSF3存在于鸟类基因外,其它三种(HSF1、HSF2、HSF4)可见于哺乳动物细胞,不同种类的HSF结构上相似,但功能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HSF1可以被热应激、氧化应激、化学应激和生理应激等激活,主要介导热休克蛋白(HSPs)合成,HSF2在发育和细胞分化的不同阶段调节热休克基因的表达,HSF4可能阻遏某些蛋白质的表达,其基因突变与白内障的早发形式密切相关[1].其中HSF1对机体炎症的保护作用除了通过诱导保护性基因表达上调来实现外,还可通过抑制损伤性基因表达下调来实现.

    作者:王玉玺;敖杰男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分析天山雪莲花中的痕量元素

    目的:建立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天由雪莲花中瘿量元素含量的方法,同时对天山雪莲花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样晶采用微波消解,ICP-MS法同时测定雪莲花中Cr、Pb、As、Cd、Be、Ni、Mn、Li、Cu、AS、Tl、U、Zn等13种微量及痕量元素,比较天山雪莲及其标准对照药材中元素含量差异.结果:测定方法相对标准偏差为0.2%~5.8%,回收率为89.3%~108.7%.研究表明天山雪莲花中含有比较丰富的Mn、Cu、Zn,有毒重金属元素含量低于标准.结论:ICP-MS法适用于雪莲花中痕量元素的测定,天山雪莲花重金属含量符合要求.

    作者:张琦;翁幼武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自制防护架在临床护理操作中的应用

    护士在日常院内医疗过程中,尤其是在包括采血、肌肉注射、体腔穿刺的护理操作中经常受到针刺伤.针刺伤的发生不是随机的,它的发生与护士特定的工作行为相关,将使用后的针头重新套上针帽,此动作发生的针刺伤占总刺伤总数的50%[1].受针刺伤的护士有发生HIT、HBV、HCV感染的危险性.从职业防护角度禁止护士将使用过污染的注射器套上针帽,但不套针帽极易造成操作环境(治疗盘、台、污物缸等)污染.因此,制作一种可安全、方便套针帽,并集污物缸、试管架、处置于一体的多功能防护架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高树英;黄婷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连续胰岛素皮下输注强化治疗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胰岛索泵连续皮下注射治疗(CSII)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51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随机被分CSII组和MSII组,CSII组采用连续胰岛索皮下输注治疗方案,MSII组采用多次皮下注射治疗治疗方案,同时两组患者均给予抗痨治疗.观察痰菌阴转和病灶吸收情况,患者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停用胰岛素后血糖庭好控制维持时间.结果:1月后及3月后CSII组痰菌阴转率明显升高,病灶吸收情况好转,与MSII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CSII组与MSII组相比血糖达标时间短、胰岛素用量少、停用胰岛素后血糖良好控制维持时间长、低血糖发生率低(P<0.05).结论:CSII治疗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病能尽快达到良好控制病情,以促进痰菌转阴.

    作者:王涛;王仲元;潘燕玉;苏琼琼;贺路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慢性乙肝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和心理干预

    目的:通过对148例慢性乙肝患者心里状态分析的调查,患者焦虑、烦躁不安,严重抑郁,怕被歧视心理占多数.方法:采取了对病人病情给予符合实际的分析及有根据的保证.大限度给病人以安全感,给病人以积极的开导,挖掘病人的潜力.使病人忘记自己的痛苦,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教会病人自我调节,耐心疏导抑郁心理,帮助患者摆脱被歧视的心理,促使正性情绪的传递与感染,释放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树立自信心,重新找到自我价值.结果:148例病人的心理障碍均得到正确十预,获得良好效果.结论:心态与慢性乙肝患者的疾病转归密切相关.心理干预能减弱患者的不良情绪,使患者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雪梅;宫祥峰;王丽梅;韩国红;韩国恩;李沧友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氟比洛芬酯联合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术后静脉镇痛效果的研究

    目的:比较氟比洛芬酯联合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术后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肝肾功能正常全麻下行上腹部手术老年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芬太尼组(A组)术后镇痛给予芬太尼1 mg+昂丹司琼8rag;氟比洛芬酯联合芬太尼组(B组)术后镇痛给予芬太尼0.5 mg+氟比洛芬酯100 mg+昂丹司琼8mg,镇痛药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两组PCIA泵的设置:维持量2 ml/h,单次负荷剂量0.5 ml,锁定时间15min.观察两组术后1、2、4、8、16、24、48h的镇痛、镇静评分和PCIA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间术后备时点的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amsay镇静评分术后4 h内B组低于A组(P<0.05),自8 h起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48h内PCIA有效按压次数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B组低予A组.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术后PCIA的镇痛效果良好,减少芬太尼的用量同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张锐;周松花;李世才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头孢他啶与8种特殊输液的配伍稳定性研究

    目的:全面考察头孢他啶与复方电解质葡萄糖(M3A、M3B、MG3、R2A和R4A)注射液、复方乳酸钠林格注射液(SLR)、复方乳酸钠葡萄糖注射液(SLG)和复方乳酸钠山梨醇注射液(SIS)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配伍溶液塑温放置8h后用HPLC法测定头孢他啶的含量变化,同时观察配伍溶液外观、不溶性微粒及pH值.结果:配伍溶液的外观和pH值无明显变化,不溶性微粒符合药典规定,药物含量下降值有所差异.结论:临床上头孢他啶与输液的配伍使用需根据情况区别对待.

    作者:高玉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环状混合痔78例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外痔分区段剥离缝合、内痔齿线上小V剪口结扎、消痔灵液注射,术后用中药坐浴熏洗.结果:本组78例全部一次治愈,术后无大出血,肛门狭窄等并发症,1年后随访无1例复发,舡门功能正常.结论:本术式简单有效、治愈率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苏开荣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老年粗隆部骨折内固定选择及早期功能锻炼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Gamma钉结合早期功能锻炼治疗老年粗隆间及粗隆下骨折的疗效.方法:2003年10月~2008年9月,采用Camma钉结合早期康复治疗老年粗隆间及柑隆下骨折,男10例,女15例,年龄(41~79)岁,平均65.6岁;左侧16例,右侧9例,转子间骨折18例,转予下骨折7例.转子间骨折按Evans分型:Ⅰ型6例,Ⅱ型9例,Ⅲ型2例,Ⅳ型1例.转子下骨折7例,按Sheimer分型:Ⅰ型2例,Ⅱ型2例,Ⅲ型1例,Ⅳ型1例,Ⅴ型1例.所有患者均在伤后(2~14)天内手术治疗,术后(24~72)h行髋关节主、被动活动,术后(2、8、12、16、24)周复查X线片,了解骨折是否愈合.结果:本组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45)个月,平均2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4.2个月,3例发生浅表感染.其中髋关节优15例,良7例,差3例,优良率88%.结论:Gamma钉结合早期功能锻炼治疗老年粗隆州及粗隆下骨折创伤小、并发症少、治愈率高、疗效满意.

    作者:田洪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浅析护理安全管理

    护理工作是一门实践性、连续性很强的学科,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失误,香港医院管理专家认为:任何临床活动,即使是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l临床活动,都有危险[1],在医疗活动中,护士与患者接触多,发生差错的几率也高,所以,做好护理安全管理,对提高护理质量,保证病人在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有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护理安全管理谈几点看法.

    作者:郝兰婕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脊髓损伤的治疗进展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q,SCI)是脊柱骨折脱位的严重并发症,多见于青壮年,常引起残疾和死亡.近年来,随着对SCI的病理改变和继发损伤研究的深入,SCI的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尽管如此,SCI的治疗一直是有待于攻克的一大难题.本文网上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及结合临床实际,近国内外对脊髓损伤的治疗进展及展望进行了综述.

    作者:李康杰;姜永杰;元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利福霉素钠含量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利福霉素钠含量的.方法:采用商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KromasilC8,(甲醇:乙腈:9075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1.0 mol/L枸橼酸溶液)=50:22.5:22.5:5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54nm.结果:利福霉素钠含量在(41.02~164.08)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1.0001),平均回收率为99.79%,RSD为1.56%,规定含量限度为90.0%~105.0%.结论:本法准确、灵敏、可靠,能有效地控制该制剂的质量.

    作者:尚士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γ-羟基丁酸钠复合丙泊酚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应用

    目的:观察和比较γ-羟基丁酸钠复合丙泊酚用于小儿支气管镜检查及气管异物取出术的效果.方法:选择住院行支气管镜检查及舁物取出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γ-羟基丁酸钠一氯胺酮麻醉组(K组)和γ-羟基丁酸钠一丙泊酚麻醉组(P组),每组各30例.每组均缓慢静注γ-羟基丁酚钠(80~100)m/kg,予面罩及氧(5~10)min后.K组缓慢静注氧胺酮2mg/kg,置镜后视情况按(1~2)mg/kg追加;P组缓慢静注丙泊酚2mg/kg,置镜后视情况按(1~2)mg/kg追加.观察麻醉后术前、置镜时.术中、术后BP、HR、SPO2、RR、有无屏气、呛咳、术后喉水肿、舌后坠等情况.结果:两组患儿置镜前置镜后,MAP、HR数值P组均显著低于K维(P<0.05);P组置镜后HR、MAP均显著下降(P<0.05),而K组HR不明显,MAP显著上升(P<0.05);P组置镜后,RR较入室时显著下降(P<0.05),且明照低于K组(P<0.05);两组SPO2无差异.K组置镜时屏气、术中屏气,术后舌后坠、喉水肿、苏醒期屏气等并发症明显高于P组(P<0.05),苏醒时间较P组明显延迟(P<0.05).结论:γ-羟基丁酸钠一丙泊酚用于小儿支气管镜检查及气管异物取出术优于γ-羟基丁酸钠-氯胺酮麻醉效果.

    作者:卢尚亭;孙朝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护理满意度调查对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作用探讨

    目的:探讨新时期手术室管理水平的方法,确保手术室护理服务质量.方法:向手术科室的医生、护士及手术病人发放问卷凋查表,进行满意度的调查.结果:手术科室的医生、护士及手术病人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迅速提升,但还存在不足之处.结论:护理满意度调查是现代医学模式转变过程中一种新的护理质量评价方法,是护理质控的重要环节,它能改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服务理念,拉近手术室人员和手术医生以及手术病人的距离,达到有效沟通,相互理解,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苏晖;高军;杨艳秋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七氟烷诱导大鼠海马HO-1基因表达机制的研究

    目的:研究七氟烷诱导神经元血红素氧合酶-1(HO-1)基因表达的信号转导通路,探讨七氟烷脑保护机制.方法:40只Wis'ar大鼠[年龄(3~4)个月,体重120g~220g]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脑缺血-再灌注组(D组)、0.3MAC七氟烷+脑缺血-再灌注组(S1组)、0.6MAC七氟烷+脑缺血-再灌注组(S2纽)和0.6MAC七氟烷+U-0126+脑缺血一再灌注组(U组).测定大鼠海马组织中HO-1-mRNA和ERK1/2、Nri2、AP-1、HO-1蛋白的表达水平,电镜下观察海马线粒体的变化.结果:D组大鼠海马组织中HO-1基因表达增加,ERK1/2、Nrl2和AP-1蛋白表达增加(P均<0.05),海马神经细胞线粒体变性率升高(P<0.01).S1组和s2组HO-1基殿表达增加,ERK1/2和Nrf2蛋白表达增加,线粒体变性率降低(P<0.01),AP-1蛋白表达变化不明旺(P>0.05).u组HO-1基因表达降低,ERK1/2和Nrf2蛋白表达降低,线粒体变性率升高(P<0.01),AP-1蛋白表达表达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七氟烷通过ERK1/2/Nrf2信号通路诱导大鼠海马神经细胞HO-1基因表达,保护了海马神经细胞.

    作者:邵建林;梁荣毕;周银燕;陈华梅;王雁;刘曼;衡新华;罗用宇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