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的助孕方法分析

姚凤媚;黄少娥;姚敏玲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 不孕, 助孕方法
摘要: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的助孕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花都区妇幼保健院经治的98例因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而不孕的患者的临床资料,针对每位患者发生不孕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如调整生活方式、促排卵治疗、手术治疗以及辅助生殖。结果在本组98例不孕患者中,经过治疗成功妊娠的患者91例,治疗有效率为92.86%。结论对于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采取的调整生活方式、促排卵治疗、手术治疗以及辅助生殖等治疗临床效果好,有利于患者正常妊娠。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分泌性中耳炎中耳乳突发育不良患者手术的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针对中耳乳突发育不良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0年9月~2012年9月在我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干预性护理,对照组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94.4%,明显高于对照组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为2.8%(1/36),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3.9%(5/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分泌性中耳炎中耳乳突发育不良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过程中,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更快的恢复,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玲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前入路UHS无张力疝修补术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Lichtenstein术式及前入路USH两种方法在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分析我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40例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0例,给予Lichtenstein术式,对照组20例给予前入路USH。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恢复正常生活工作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随访1~2年,观察手术后复发率。结果(1)对照组手术时间显著低于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恢复正常生活工作时间、住院时间方面比较(P>0.05)。(2)对照组与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30.0%(6/20),25.0%(5/20),两组比较(x2=0.125,P>0.05)。(3)对照组与治疗组术后复发病率分别为20.0%(4/20),0(0/20),两组比较(x2=4.444,P<0.05)。结论 Lichtenstein及USH两种方法在无张力疝修补术中各有优劣势,Lichtenstein可以减少手术时间,USH可以减少术后复发率,两种方法在并发症及手术各项指标方面比较无差异,可根据患者具体条件进行选择。

    作者:余庆煌;吕振发;孙卫江;谢昭雄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MRI检查在急性期脑出血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MRI检查在急性期脑出血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1年收治的急性期脑出血患者54例患者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分别进行CT与MRI检查,对两种检查的诊断敏感性与对脑血肿量进行统计并做对比分析。结果 T2*WI和CT的敏感性明显好于T1WI与T2WI的敏感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T1WI、T2WI、T2*WI测量脑血肿量分别为(31.28±3.34)mL、(32.03±3.96)mL、(27.12±4.83)mL、(29.17±5.43)mL。CT与T2*WI检测结果相接近,无明显差异(P>0.05),T1WI与T2WI对脑血肿量的测量值较CT 和T2*WI略小,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CT与T2*WI检查成像中较清晰,显示血肿部位有明显的边界和高信号。结论 MRI检查可有效检查出急性脑出血。MRI检查在急性期脑出血诊断中的临床价值不亚于CT检查,其可为急性脑出血诊断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作者:丑凯平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超声清创术在糖尿病足溃疡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超声清创术在糖尿病足溃疡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2例糖尿病足溃疡Wagner分级≤3级的患者分为实验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实验组接受超声清创机冲洗创面,对照组则采用传统清创术进行反复冲洗。比较两组患者溃疡伤口的治疗效果、疼痛分值、愈合时间、创面缩小率及细菌平均数情况。结果实验组的疼痛分值、愈合时间、创面细菌平均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创面的治疗效果和缩小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超声清创机清洗糖尿病足溃疡,可以有效清除创面病原体和异物,促进伤口愈合,缩短愈合天数,增加患者舒适度。

    作者:陆巧葱;陆少颜;王明珠;侯香传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PICC导管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分析

    目的:分析对肿瘤化疗的患者给予PICC导管期间的不同护理方法及效果,以提高PICC护理水平。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3年12月我院共70例肿瘤化疗且使用PICC导管的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的PICC护理方法,实验组给予改革后PICC护理方法,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后,患者PICC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PICC使用期间舒适度为(9.01±0.33)分,疾病不确定感为(63.71±9.08)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肿瘤化疗使用PICC的患者给予我院改革后的护理方法,可以更好地降低PICC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舒适程度,减少不良情绪,是一种积极有效的临床护理方法,值得应用。

    作者:吕洁文;李京花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临床防治82例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的临床防治。方法2012年1月~2014年2月期间我院诊治的82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另选同期82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但不合并低钠血症患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观察和比较两组病死率、住院时间、LVEF。将82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患者随机分为A组(常规抗心衰)和B组(常规抗心衰基础上,纠正低钠血症),对两组治疗后血钠水平、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病死率(29.3% vs 11.0%)、住院时间(15.0±3.0)d vs(10.5±2.5)d明显升高,LVEF明显减少(36.5±0.1)%vs(43.7±0.1)%, P<0.05;与A组相比,B组治疗后血钠水平(136.7±3.4)mmol/L vs(129.0±2.9)mmol/L及总有效率(73.2%vs 43.9%)明显提高,P<0.05。结论对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患者,应在抗心衰治疗基础上,积极纠正低钠血症,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及预后质量。

    作者:陈永战;王超雄;卢进冠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个性化护理在泌尿外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分析泌尿外科患者的心理特点,并对个性化护理在泌尿外科护理中应用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3月在我院泌尿外科接受治疗的患者6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个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3.1%)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49.6%;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100.0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1.25%,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泌尿外科患者个性化护理,不仅能够减轻患者心理压力,提高其遵医行为的依从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康复,而且对于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缓解护患矛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黎淑君;黎晓宁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优质护理对糖尿病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用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均实施糖尿病肾病常规治疗,如控制血糖、调节血脂、抑制血小板聚集等,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用药护理、环境护理及预防并发症等,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SAS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达97.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可明显提高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焦虑状态。

    作者:孟召华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深圳市松岗街道婴幼儿营养状况调查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对深圳市松岗街道婴幼儿营养状况进行调查及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2年7月在本所儿童保健门诊进行健康检查的6个月~3岁的本街道儿童5670例,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生长迟缓检出率高(21.35%),消瘦检出率低(7.11%)。随月龄增大,生长迟缓率和体重低下率均呈现增高趋势(P<0.05),而消瘦率呈现降低趋势(P<0.05);男童生长迟缓和消瘦高于女童(P<0.05),而体重低下则相反。除母亲年龄外,其余14项影响因素均与婴幼儿营养不良相关(P<0.05)。结论深圳市松岗街道婴幼儿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其发生与喂养方式、出生情况、患病情况和家庭情况有关。

    作者:王春丽;王涛;夏欣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初治鼻咽癌患者调强适形放疗的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初治鼻咽癌患者调强适形放疗的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1年3月收治的288例初治鼻咽癌患者做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145例与对照组143例,治疗组患者应用调强适形技术放疗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对照组患者应用3DCRT放疗方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放疗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放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急性放射性损伤(放射性口干、黏膜炎、骨髓抑制、皮肤反应)Ⅲ级~Ⅳ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初治鼻咽癌患者调强适形放疗方法放疗,临床效果显著,正常重要器官与组织损伤小,无重度不良反应,临床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梁颖;郑荣辉;谢国丰;黄赖机;张秀萍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糖尿病性脑血管病与情绪障碍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脑血管病患者与情绪障碍的高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33例糖尿病性脑血管伴发情绪障碍的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时间就诊的129例无情绪障碍的糖尿病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并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FBG、PBG、HbA1C随治疗进行明显下降,观察组FBG治疗4周、24周后与对照组比较(t1=2.69,t2=2.90,P<0.05);观察组的神经缺损程度和生活质量治疗前均重于对照组(t3=27.10,t4=-28.61,P<0.05);观察组随着治疗的进行神经缺损程度与情感障碍得到明显改善(t4w=7.76,t24w=8.13,均P<0.05);观察组随着治疗的进行生活质量逐渐的明显改善(t4w=-12.26,t24w=-13.12,均P<0.05);观察组的SAS和SDS评分随治疗的进行逐渐降低,在4周、24周后与治疗前比较(SAS:t4w=7.37,t24w=7.10,SDS:t4w=5.85,t24w=5.58,P均<0.05))。结论情绪障碍的改善,有助于患者的血糖控制,可明显降低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可有效促进神经功能的康复及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作者:陈才奖;孔丽瑶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韶关市腹泻患儿肠道腺病毒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对韶关市腹泻患儿肠道腺病毒感染进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韶关市腹泻患儿25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腹泻粪便并展开腺病毒检测。结果本次研究结果共检测出12例肠道腺病毒感染患儿,阳性率为4.80%(12/250)。12例肠道腺病毒(EAdV)感染患儿中,属于肠道腺病毒41型的9例,占3.60%(9/250)。属于肠道腺病毒40型的3例,占1.20%(3/250)。腺病毒感染主要集中在2岁以下的婴幼儿儿童,且发病率与性别、居住地、季节等因素之间无明显的联系,差异不显著(P>0.05)。患儿主要表现出发热、腹泻以及呕吐的症状。结论肠道腺病毒感染是引起患儿腹泻的重要原因之一,主要以肠道腺病毒41型为主。加强对婴幼儿的监测,一旦发现感染,及时予以针对性的治疗,对改善患儿病情、促进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赖华基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奥曲肽联合呋塞米及清蛋白治疗肝肾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奥曲肽联合呋塞米及清蛋白治疗肝肾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81例肝肾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2组,对照组40例在常规护肝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呋塞米及清蛋白治疗,观察组4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奥曲肽治疗。比较两组肾功能、24h尿量、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治疗后尿素氮、肌酐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后24h尿量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尿素氮、肌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24h尿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曲肽联合呋塞米及清蛋白治疗肝肾综合征效果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肾功能,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可以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钟汉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丙泊酚TCI全麻诱导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中丙泊酚全麻诱导靶控注射与人工输注方式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2012年我院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行不同方式的丙泊酚麻醉诱导,统计两组患者不同麻醉时间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者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无明显差异;相比对照组,观察组丙泊酚用量明显较高,麻醉效果明显较好,诱导期后血压下降明显较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低。结论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中丙泊酚靶控输注相比人工输注具有更好的麻醉效果,血液动力学指标变化较小,安全性更高,适合临床推广。

    作者:蔡俊岭;骆智宇;曲晓霞;郭新莲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老年患者常见院内感染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对其的预防作用

    目的:分析临床上老年患者比较常见的几种院内感染,进而探讨相关的护理干预措施在对预防老年患者出现院内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的分析我院2012年5月~2013年4月期间老年科室的60例院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并统计其发生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以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加强对其的预防。结果在所有的患者中,以呼吸道感染的老年患者多,占总人数的53.33%(32/60),其次为泌尿系感染、消化系统感染以及空腔感染和其他类型的一些感染,分别占总人数的15%(9/60)、13.33%(8/60)、11.67%(7/60)、6.67%(4/60)。同时,患者出现院内感染的危险性因素主要包括了吸氧、静脉留置针以及雾化等倾入性的操作。针对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不同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后,大大的降低了患者出现院内感染的机率。结论对老年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类型与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有效的分析,并针对这些危险因素,在结合老年患者实际的基础上,对其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以及护理干预措施,可大大的减少老年患者出现院内感染的机率。

    作者:刘新凤;殷爱顺;杨博梅;罗云香;李秋容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手术治疗直肠癌卵巢转移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直肠癌卵巢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9月本院就诊的肠癌卵巢转移76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手术组46例与非手术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生存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手术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与3年生存率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年存活率差异不大(P<0.05)。结论对直肠癌卵巢转移患者,手术治疗能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改善生活质量,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李静龙;刘文瑶;孙晶波;张春艳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烧伤患者综合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烧伤患者综合健康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简明烧伤健康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90例烧伤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月收入、掩饰性、外向性格、对支持的利用度、社会支持与患者综合健康状况具有正相关的关系,手术次数、烧伤面积、屈服性格与综合健康状况呈负相关的关系(P<0.05或P<0.01)。结论烧伤患者综合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包括月收入、掩饰性、外向性格、社会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以及烧伤面积、手术次数、屈服等。

    作者:赵晓彬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硝酸甘油与硝普钠治疗高血压急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硝酸甘油、硝普钠治疗高血压急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高血压急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实验组25例患者应用硝酸甘油治疗,对照组25例患者应用硝普钠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用药30、60、120min后,实验组心率改善分别为(95.55±12.31)、(93.45±8.55)、(90.20±8.82)次/min,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验组急症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硝酸甘油是治疗高血压的有效方法,可稳定血压,改善病情,值得进一步应用。

    作者:赵玮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复发性流产76例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统计以了解我院复发性流产特点,为提出预防和治疗对策提供数据指导,并据此提出干预对策,避免流产的再次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3年7月76例复发性流产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复发性流产的因素进行总结。结果三组的免疫异常项目、CD3+CD19+>12%、CD56+CD16+>12%及DD >260ng/mL的异常发生率均超过20%,封闭抗体阴性异常率甚至接近100%。结论免疫因素是与复发性流产关系为密切的因素,母体对胎儿的排斥造成复发性流产。

    作者:邓金枝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36例脊柱包虫病患者围术期护理

    目的:通过对36例脊柱包虫病患者围术期护理资料的分析,探讨此种疾病的佳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0月~2012年9月在我院脊柱外科住院的骨包虫病患者36例,即采用分阶段个性化术前疼痛及心理护理;术后脊髓神经系统观察与护理、功能锻炼、康复指导及用药指导;出院后健康随访。结果36例患者积极配合围术期护理,无护理并发症,均康复出院。结论分阶段个性化围术期护理,能够消除患者术前紧张情绪、减轻患者痛苦;术后通过观察脊髓神经系统的变化、康复及用药指导,使其更好地配合治疗的顺利完成,是手术成功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

    作者:李芳;王丽;姜丽 刊期: 2014年第14期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北京)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