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玲;黄建斌;崔晓永
目的 探索结构式团体辅导(团辅)对不同依恋类型大一新生人际问题改善的效果,为改善大一新生人际问题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杭州某大学95名大一新生分为实验组(49名)和对照组(46名).实验组被试接受连续10周,每周2h的结构式团辅,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处理.在团辅前分别对2组被试施测关系问卷(RQ)和人际问题量表(IIP-32),团辅结束后对2组被试施测人际问题量表(IIP-32)和团体治疗疗效因子问卷(GTFQ).结果 不同依恋类型大一新生人际问题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185,P<0.01);实验组害怕型依恋大一新生团辅后人际问题总分低于团辅前(t=2.942,P<0.05),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88,P>0.05).结构式团辅对害怕型依恋个体的人际问题干预后的疗效因子得分高为存在意识,为(21.29±4.23)分.结论 结构式团辅对害怕型依恋大一新生人际问题的干预具有较好的效果.
作者:周春秀;孙小菲;张晓霞;黄丽 刊期: 2017年第03期
近年来,药物滥用的多元化和年轻化趋势愈加明显,青少年药物滥用已成为当今世界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1].青少年时期是成长的关键时期,因为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均正处于发育阶段,容易被各种因素影响[2].而青少年的药物滥用行为会导致严重的身体损害和抑郁、自杀意图与自杀尝试等心理问题,甚至会产生各种违法犯罪行为,造成巨大的社会问题[1].因此,了解青少年药物滥用现况及其影响因素,可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应预防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作者:李兰;王乃博;余超;吴磊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儿童青少年营养状况和减肥行为的流行现状,为探索体重认知与减肥行为的关联提供参考.方法 在2012年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全国7个示范基地共选取53 890名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收集儿童青少年减肥行为与体重认知相关资料.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体重认知相关变量与减肥行为的关联.结果 6~18岁儿童青少年消瘦检出率为6.9%,超重肥胖检出率为24.3%.采取过减肥行为的小学生检出率为58.5%,初中生为65.9%,高中生为60.4%.在消瘦学生群体中,体重不满不会增加减肥行为的发生(P=0.29);而认为自己偏胖会增加减肥行为的发生(OR=5.28,95%CI=2.76~ 10.12,P<0.01).在体重正常学生群体中,对自己体重不满或认为自己体重偏胖的学生更容易采取减肥行为(OR=1.09,95%CI=1.03~ 1.16,P<0.01;OR=1.57,95%CI=1.44~1.71,P<0.01).在超重肥胖的学生中,对自己体重不满和认为自己偏胖均会增加减肥行为的发生(P值均<0.01).结论 中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和减肥行为发生率较高.体重不满是正常体重和超重肥胖学生采取减肥行为的危险因素,且认为自己偏胖是儿童青少年采取减肥行为的危险因素.
作者:卢畅;王政和;董彦会;马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西安市学生传染病症状监测系统的建立和运行状况,为探讨学生传染病相关症状监测网上直报工作对传染病早期预警的作用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参加西安市学生传染病相关症状监测网上直报工作的70所试点学校,对网报的学生因病缺课症状和疾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5年3-12月网络直报系统共监测因病缺课信息9 396人次,报告症状预警信息75条,其中8条为学校传染病早期预警信息.缺课症状以发热多(41.2%),其次为咳嗽(15.5%),发热和咳嗽症状均在12月下旬出现高峰.缺课时间以1d多,占33.9%.缺课主要疾病为其他非传染性疾病(47.3%)、上呼吸道感染(38.9%)和传染病(6.9%);在传染性疾病中以水痘居多,占49.5%.75条症状预警信息中发热症状预警信息多,占78.7%;其次是出疹,占12.0%.结论 西安市学生传染病症状监测预警系统运行良好,以发热和咳嗽为主要症状的呼吸道传染病是今后学校传染病防控的重点.
作者:张松杰;李骏;马倩倩;毋丹丹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口腔健康促进活动对促进学龄儿童掌握口腔健康知识的效果,为建立良好口腔卫生行为和饮食习惯提供依据.方法 抽取广西15所农村小学一年级学生745名作为调查对象,对其进行为期1年的口腔健康干预,以问卷调查方式评价其促进效果.结果 口腔健康知识方面,刷牙时间、每天刷牙次数、含氟牙膏可预防龋齿、刷牙出血说明牙龈不健康、白开水适合解渴、常吃甜食对牙齿有害等知晓率活动前分别为35.70%,37.99%,28.86%,54.50%,76.24%,78.39%,活动后分别提高6.98,23.35,27.38,12.88,13.56,10.07百分点(x2值分别为7.62,81.28,114.26,25.98,48.57,36.25,P值均<0.01).口腔卫生行为方面,早晚刷牙、每天刷牙2~3 min、使用含氟牙膏等形成率活动前分别为25.91%,44.43%,23.62%,活动后分别提高了12.61,12.89,14.90百分点(x2值分别为25.16,24.75,30.61,P值均<0.01).饮食习惯方面,每天进食可乐或雪碧≥1次、每天进食饼干或蛋糕面包等甜点心≥1次、每天进食糖果或巧克力≥1次等形成率活动前分别为81.34%,77.18%,83.22%,活动后分别降低了4.29,9.26,12.08百分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17,16.05,30.87,P值均<0.05).结论 口腔健康促进活动使学生的口腔健康知识明显提高,口腔卫生行为和饮食习惯明显改善.
作者:马雪玲;刘秋林;陈柏霖;陈贝斯;曾晓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从农村流动到其他地区6个月以上,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的农村地区,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在一起生活的未满18周岁人群[1].由于家庭生活、教育等方面的缺失,他们无法享受到来自父母的关心与爱护,导致其主观感受到的生活质量水平相对较低,而且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水平低于非留守儿童[2-6].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水平与自尊、个性特征、父母联系频率等因素有关[2,5].本研究主要以农村留守儿童为调查对象,探讨留守儿童主观生活质量与领悟社会支持的现状及关系,为学校及家庭对留守儿童采取有效措施,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提供依据.
作者:朱建雷;刘金同;王旸;朱晓萌;张珊静;朱建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石家庄市鹿泉区中小学新生结核病感染情况,探索学校发现和预防肺结核的办法.方法 对鹿泉区2011-2015年51 528名中小学新生进行结核菌素试验(PPD),并分析其肺结核发病情况.结果 BCG-PPD组与TB-PPD组的阳性率及强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8.424,13.995,P值均<0.05).不同年级学生PPD阳性率及强阳性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11-2013年X2值分别为348.501,279.369,2014-2015年x2值分别为203.289,111.693,P值均<0.05).818名强阳性者进一步检查691名(84.47%).发现活动性肺结核高中生4名、初中生2名、无小学生,肺结核检出率为0.73%.420名强阳性者使用“母牛分支杆菌”双向免疫调节剂进行预防.结论 中学生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不容忽视,应将结核病筛查和结核病健康教育纳入学校的制度化管理.
作者:杨玲;黄建斌;崔晓永 刊期: 2017年第03期
视力不良是我国学生检出率高的常见病,对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有不良的影响,视力不良发病率已成为社会和家庭高度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1].特别是高三年级学生视力不良发病率较高,且有上升趋势[2].为了解云南省曲靖市职业高中、普通高中、重点高中学生视力不良现状,现对曲靖市市级10所不同类型学校24 994名高中学生视力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云贵;顾华康;宋家卫;胡学明;李丽;周云;杨普睿;许溱芬;盛立萍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立体视觉是人类的高级视觉功能,是由双眼水平视差引起的深度知觉[1],既是视觉器官对外界客观景物三维空间的视知觉,也是对周围物体的远近、凹凸和深浅程度的判断能力[2].在21世纪的今天,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立体视觉作为从事各种精细工作的必要条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3].
作者:戴雅南;张漫萍;黄晓波;陈云飞;彭立;袁婷婷;陈惠;谢青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澳门内地大学生自恋人格和攻击性的特点及其关系,为学生管理和高危事件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澳门广州两地大学生共2 195名(澳门科技大学内地籍学生927名,澳门籍学生442名;广州大学学生826名),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其自恋人格和攻击性.结果 澳门内地大学生优越感、自我钦羡和显性自恋总分均高于澳门本地学生和广州大学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2.129,14.687,10.241,P值均<0.05);攻击性各维度,澳门内地大学生与广州大学生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澳门内地大学生敌意与隐性自恋总分,指向自我攻击性与易感质、隐性自恋总分相关系数均>0.4,敌意与易感质相关系数>0.5(P值均<0.05).澳门内地大学生中易感质和特权感均能预测攻击性各维度(P值均<0.05).结论 在澳门内地大学生中,易感质和特权感能预测攻击性各维度.学校应引导学生形成良好人格,正确认识失败和挫折,减少攻击性行为发生.
作者:杨松达;朱麒臻;朱会明;莫庆民;陶剑飞;郭丽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广东省青少年睡眠时间、运动情况与超重肥胖的关系,为青少年体重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广东省深圳市、阳江市、清远市3 020名初中和高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青少年身心健康问卷调查睡眠时间、运动等情况,测量研究对象的身高、体重,并计算体质量指数(BMI).结果 广东省青少年学生超重肥胖的发生率为11.49%,初中生超重肥胖发生率为13.18%,高中生为9.54%;初中生和高中生每天睡眠时间<8h的比例分别为74.83%和94.23%;初中生参加充足(≥3次/周)大强度和小强度运动的比例分别为32.61%和29.02%,高中生分别为18.52%和18.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77.523,42.063,P值均<0.05).单因素分析显示,高中生每天睡眠时间<8h的学生超重肥胖发生率为9.99%,高于睡眠充足的学生(2.47%).多因素分析显示,在调整性别、运动、城乡、父母文化程度、是否独生等因素以后,睡眠时间<8 h/d仍是高中生超重肥胖的独立危险因素(OR=2.77,95%CI=1.34~5.75),运动情况与青少年超重肥胖无相关性.结论 睡眠不足为高中生超重肥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否参与运动与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发生无相关.
作者:马颖;林穗方;蒋琳;邢艳菲;刘慧燕;胡艳;唐杰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大学生的结核病发病情况及相关因素,为制定学校结核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河北经济管理学院2006级至2009级4届新生,按入学时的TB-PPD试验结果分为阴性组、一般阳性组和强阳性组,每届学生均观察3年,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对在校期间的结核病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6级至2009级共8 414人,有PPD结果8 394人,阳性率、强阳性率分别为2006级39.0%,12.1%;2007级33.6%,7.6%;2008级46.4%,11.2%;2009级50.4%,13.0%,各年级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阳性率、强阳性率女生均高于男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6.003,39.938,P值均<0.05).城市学生的阳性率(47.2%)高于农村学生(39.6%),强阳性率均为10.9%.累计观察25 242人年,共发现结核病人37例,年发病率为146.6/10万.PPD结果阴性组、一般阳性组、强阳性组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2.720,P<0.01),发病率与强阳性率呈正相关(r=1.00,P<0.01).强阳性组中农村学生发病率高于城市(x2 =5.319,P=0.021).结论 青年学生是结核病的高危人群.应做为重点关注对象,给予适当的干预措施.
作者:周吉坤;赵秀琴;沈荣;郭付爱;郭默然;梁希;刘红田;焦敏格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无锡市儿童的死亡现状和流行特征,为开展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无锡市2008-2015年儿童死亡资料进行分析,计算死亡率、死亡率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和潜在寿命损失年数.结果 2008-2015年儿童平均死亡率为37.89/10万(标化死亡率为40.43/10万),男童明显高于女童(u=7.315,P<0.0I);8年间死亡率无明显变化趋势(APC=1.01%,95%CI=-4.76%~7.11%,P>0.05),但儿童死亡在全人群死亡中的构成比下降了40.40百分点.前3位主要死因为损伤和中毒、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先天畸形变性和染色体异常,分别占27.84%,21.03%,20.75%;0~<1岁组的主要死因为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1~17岁各年龄组主要死因为损伤和中毒.减寿总年数为67 368.5人年,减寿率为12.63‰,平均减寿年数为61.41年;减寿前3位主要死因为损伤和中毒、肿瘤、先天畸形变性和染色体异常.结论 损伤和中毒、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先天畸形变性和染色体异常是导致无锡市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应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降低死亡率.
作者:杨坚波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进城务工者学龄前子女的行为问题,为培养该群体儿童的健全人格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福建省福州、厦门、漳州、莆田456名幼儿,使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与长处和困难问卷(家长版)对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行为问题的检出率分别为22.6%和1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530,P>0.05);研究组的多动注意不能得分高于对照组,亲社会行为得分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117,2.512,P值均<0.05);研究组男童和5~6岁儿童行为问题严重于对照组(P值均<0.05);父母关系、父母教养态度、父亲管教类型和家庭人均月收入等因素进入回归方程(P值均<0.05),对儿童行为问题有较好的预测作用.结论 进城务工者学龄前子女的行为问题不容忽视,家庭因素能预测子女的行为问题.改变家长的教养观点,优化民办园的管理和教育理念,改善进城务工者群体的发展状况可促进子女教育干预的效果.
作者:刘黎微;郑碧群;陈锦霞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西藏大学生肺结核防治同伴教育近期效果,为西藏高校开展肺结核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西藏4所高校学生,按学校随机分为干预组(571人)和对照组(563人).干预组开展同伴教育,对照组发放宣传页.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两组干预前和干预后1个月的知识、态度和行为水平.结果 干预组的肺结核防治知识知晓率、正确态度持有率和正确行为形成率分别由干预前的27.6%,73.7%,39.9%提高到干预后的58.4%,82.1%,45.4%;对照组分别由于预前的26.8%,64.1%,39.0%提高到干预后的40.7%,67.8%,44.8%.经双重差分模型检验,同伴教育使干预组知识知晓率和正确态度持有率分别提高了16.7和4.6百分点,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正确行为形成率无影响(P>0.05).结论 同伴教育和发放宣传页均可提高大学生的肺结核防治知识、态度和行为水平,但前者效果优于后者,可作为西藏大学生肺结核健康教育的较好方法之一.
作者:张金静;贺拥军;戎浩;袁东亚;李旭光;刘晓丽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广州市儿童维生素D水平及其与甲状旁腺素(PTH)的关系,为减少儿童维生素D缺乏性疾病的发生和改善儿童骨骼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对2015年广州市某妇幼保健院健康体检的976名儿童进行体格检查,采集空腹静脉血,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和甲状滂腺素(PTH).结果 儿童血清25(OH)D平均水平为(90.67±36.55) nmol/L,其中男童为(90.14±34.89) nmol/L,女童为(91.33±38.58) n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D缺乏率及不足率分别为11.37%和25.31%,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儿童血清25(OH)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5.547,P<0.05),血清25(OH)D水平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不同年龄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7.352,P< 0.05),维生素D缺乏率及不足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x2趋势=68.909,P<0.05).儿童血清PTH平均水平为(2.38±1.29) pmol/L,维生素D缺乏及不足儿童血清PTH水平均高于维生素D充足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427,P<0.05).血清25(OH)D水平与PTH呈负相关(r=-0.149,P=0.000).结论 广州市0~16岁儿童维生素D缺乏率及不足率较高,年长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较年幼儿童差,血清25(OH)D与PTH水平呈负相关.应采取合理措施改善儿童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
作者:赖宏豪;梁俊彦;罗辉;李晖;陈漫霞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深圳市宝安区幼托儿童因病缺课主要病因和症状及其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针对性疾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深圳市宝安区12所幼儿园5 173名托幼儿童进行因病缺课监测1学年,利用描述流行病学和分析流行病学的方法对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幼托儿童因病缺课9 516人次,缺课密度为183.96%;因病缺课20 317.5人天,缺课率为2.06%.男童因病缺课率为2.19%,女童为1.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4.55,P<0.05).小班因病缺课率为3.50%,中班为1.74%,大班为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 895.86,P<0.05).因病缺课高发月份为5,6和10月,因病缺课率分别为2.74%,2.45%,2.26%.因病缺课的主要病因为感冒,构成比为75.90%;主要症状为呼吸道症状和发热,构成比分别为41.39%.38.50%.结论 呼吸道传染病是幼儿园疾病防控的重点,小班是重点关注人群,秋冬和春夏交季是关键时期.应尽快开展幼托儿童健康监测工作.
作者:党如波;马智超;周如意;陈亿雄;谭蔚;彭晓锋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掌握维吾尔族贫困大学生自杀意念与心理弹性的关系,为少数民族特殊群体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随机选取乌鲁木齐2所高校1 154名维吾尔族贫困学生,同时选取同年级、性别、生源地1 098名非贫困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心理健康状况自评量表及成人心理弹性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新疆维吾尔族贫困大学生自杀意念检出率为15.42%(178/1 154),非贫困大学生自杀意念检出率为10.56%(116/1 0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02,P<0.01);贫困男生和女生自杀意念检出率均高于非贫困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94,6.03,P值均<0.05);维吾尔族贫困学生心理弹性总分为(5.11±0.95)分,非贫困学生得分为(5.03±0.9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P<0.05).无论是否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各维度及总分与自杀意念均呈负相关(P值均<0.05).结论 新疆维吾尔族贫困大学生自杀意念较高,心理弹性较好,且两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作者:李梅;高刚;马国帅;阿尔肯·阿不都瓦依提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为学校落实体育锻炼制度、加强体育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从北京市4个区县中选取16所学校,对小学三~五年级、初中一~二年级共6 421名中小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相关知识、态度、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相关健康知识总知晓率为53.55%,初中(58.36%)高于小学(50.62%),郊区(56.98%)高于城区(47.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35.520,603.140,P值均<0.05);中小学生愿意每天进行lh体育锻炼活动的报告率为49.49%,喜欢上体育课和体育活动课的报告率为75.11%,喜欢上课间操的报告率为60.36%;中小学生每天在校锻炼时间≥lh的报告率为58.78%,课间10min能够到户外进行活动的报告率为8.72%,家庭体育锻炼能够达到≥5次/周的报告率为32.38%.结论 北京市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相关知识、意愿欠佳,自主体育锻炼行为及家庭体育锻炼情况严重不足,体育健康教育亟待加强.
作者:段佳丽;王观;高爱钰;林宁翔;杨春雷;张丛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高校学生维生素D水平及相关因素,为干预青少年维生素D缺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5年4月在阜阳市某高校方便抽取大一到大三年级6个班级的339名青少年进行维生素D相关因素问卷调查,并采集指尖血应用串联质谱法检测25(OH)D水平.结果 研究对象的25(OH)D水平范围为(6.2~ 34.5) nmol/L,均值为(16.0±5.4)nmoL/L.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较小、女性、非独生子女、经常晒太阳、近l周每天11:00-14:59户外活动时间≥30min的青少年有较高的25(OH)D水平.食用含维生素D相对较多食物的频率与25(OH)D水平间无统计学意义关联.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越大,25(OH)D水平越低(β=-0.62,95% CI=-1.04-0.20);女生25(OH)D水平较男生更高(β=2.31,95%CI=0.96~3.66);晒太阳频率越高(β=0.99,95% CI=0.13 ~ 1.85)和11:00-12:59户外活动时间越长(β=0.93,95%CI=0.27~1.58),25(OH)D水平越高.结论 青少年维生素D缺乏十分普遍,食用含维生素D相对高的食物不能有效提高25(OH)D水平,而经常晒太阳和增加有效户外活动时间可有效提高维生素D水平.
作者:罗欢;吴婷;王锐烽;汝燕峰;贾乐元;袁姗姗;朱鹏 刊期: 201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