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盐城市贯彻《学校卫生工作条例》10年体会

戴寿桂;孙中友;徐晓红

关键词:卫生监督, 学校, 学生保健服务
摘要:自1990年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教委和卫生部颁布<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以来,盐城市学校卫生工作在市卫生局和市教委的领导下,经过专业人员的扎实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跨入了全省先进行列,特别是农村学校卫生、学生常见病防治和学校卫生档案建设与管理等工作居江苏省领先水平.省教委、省卫生厅及省卫生防疫站先后3次在盐城市召开现场会(研讨会),总结和交流盐城市学校卫生工作的做法和经验.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邻水县城乡中小学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状况调查

    为更好地开展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工作,提高中小学生食品卫生质量,控制食物中毒发生,我们于2000年3~11月对本县城乡中小学校学生食堂、小学课间餐配餐室卫生状况进行了调查.

    作者:陈世文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高中生艾滋病和安全性行为同伴教育近期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在高中生中开展艾滋病和安全性行为同伴教育的近期效果和可行性.方法采用非等同比较组设计的研究方法,于2000年11月以两所重点中学的823名高中二年级学生为对象,并将其分为干预组、内对照组及外对照组.结果干预组在同伴教育后生殖健康和艾滋病知识的答对率比教育前提高,与内、外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而教育后内、外对照组提高不显著.教育后比教育前3组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态度和安全性行为意向的均分均有所增加,但只有干预组教育前后对安全性行为意向均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中还显示高中男生和女生中性交行为的发生率分别为1.8%和0.2%.结论在高中生中开展艾滋病和安全性行为同伴教育是有效而可行的.

    作者:王燕玲;常春;钮文异;张红霞;孙昕(雨英);吕姿之;高源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招远市中小学生血红蛋白5年检测结果分析

    为了解招远市城区中小学生血红蛋白(Hb)水平以及贫血情况,我们对1996~2000年连续5年检测的中小学学生Hb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军剑;范洪斌;徐丽芳;刁培林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农村超生子女和独生子女形态发育比较

    四川省大竹县地处内陆,交通欠发达,人们思想意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尤其是边远山区,超生现象十分严重,为了解超生子女和独生子女在形态发育上是否具有差异,我们于2000年3~10月对此进行了专题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邱存大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乌鲁木齐市部分维汉族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汉族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防御方式及社会支持的状况和差异.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防御方式问卷(DSQ)和社会支持量表(汉语及维语版),对维吾尔、汉族高中生各300人进行心理健康状况和相关因素调查.结果心理问题检出率汉族学生为20.33%,维吾尔族(以下简称维族)民考民生(接受维语教学)为21.50%,民考汉生(接受汉语教学)为 12.00%,经检验差异存在显著性.维、汉族高中生在防御方式、社会支持的某些方面也存在差异.结论防御方式、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水平诸方面均存在族间差异.维民考汉生优于其他两组.

    作者:母代斌;郭伟;侯笑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某校大学生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

    目的研究大学生运动损伤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更好地预防其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问卷调查法.结果运动损伤大部分发生在上课和课外活动时;发生多的是关节韧带扭伤;常发生的部位是踝关节;在众多的项目中,以篮球、田径和体操居多;在引起运动损伤的原因中,主要的是准备活动不合理和技术动作错误.结论在体育运动的开展过程中,必须加强安全运动的教育,针对大学生运动损伤发生的规律和特点,采取有效的预防手段和方法,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作者:岳文雨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1 902名高中学生危害健康行为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中学生危害健康行为的流行特征并探讨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现场问卷调查方式.整群抽取合肥地区2所中学的1 902名高中学生进行近1年内危害健康行为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结果危害健康行为在中学生中普遍存在.伤害行为中,以骑车带人(61.7%)、去非游泳区游泳(17.7%)和认真考虑过自杀(17.1%)行为的发生率较高;不良生活方式中,吸烟率和饮酒率分别高达 52.3%和84.2%;59.0%的学生报告缺乏体育锻炼;5.7%的学生报告有不恰当控制体重行为.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中学生危害健康行为的发生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尤其与中学生抑郁情绪有关.结论应联合学校、家庭、社会,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中学生健康教育,提高其心理素质,以防止或降低中学生危害健康行为的发生.

    作者:苏虹;程慧;张秀军;朱越友;王敏;王计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蚌埠铁路地区中小学生现时营养状况分析

    目的了解蚌埠铁路地区中小学生现时营养状况,探讨防治对策.方法采用现状调查法对蚌埠铁路地区7~18岁中小学生6 963名进行身高、体重测量,并用身高标准体重法作出营养评价.结果蚌埠铁路地区中小学生营养不良率低于1995年全国调查学生营养不良率平均水平,而肥胖率高于1995年全国平均水平.且营养不良率女生高于男生,中学生高于小学生;肥胖率男生高于女生,小学生高于中学生.结论不良饮食和运动行为是影响中小学生营养失调的主要原因,建议家长培养孩子建立起良好的生活方式.

    作者:曹雪玲;杜慧;王志华;郭广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山东省学校卫生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学校是学生除家庭以外学习、生活时间长的场所.学校的卫生状况与学生的身体健康密不可分.为了解山东省学校卫生监督执法状况,及时发现存在的卫生问题,以便制定相应措施,我们对山东省9个具有代表性的市、地56所学校进行了调查.

    作者:张玉慧;杨育林;张迎修;徐留臣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建湖县中学生先天性心脏病和生理性杂音调查

    目的调查中学生先天性心脏病患病率和生理性杂音检出率,为体育课健康分组提供参考.方法于1995~1998年6月间,对江苏省建湖县58所中学41 201名学生进行先天性心脏病和生理性杂音的普查,普查率96.04%.结果先天性心脏病患病率为2.0‰,生理性心脏杂音检出率为24.16%.先天性心脏病患病率在男女学生之间、城镇和农村之间、各年龄组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生理性杂音检出率女生显著高于男生(χ2=671.47,P<0.001).先天性心脏病类型列前4位的分别是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二尖瓣脱垂.结论校医应对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建立专门健康档案,指导体育课进行健康分组.

    作者:耿曙光;王国飞;吕本良;赵龙;葛棠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某大学朝鲜族和汉族学生体格发育状况分析

    营养状况与慢性病有密切关系,特别是肥胖与高血压、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内分泌疾病有密切关系.但不同营养状况对上述疾病的发病有不同的影响.体格发育是反映营养水平直接和客观的指标,为了解延边大学学生的营养状况,我们对1999级和2000级学生进行了调查.

    作者:全贞玉;韩香子;方今女;崔莲花;金昌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广西某中等卫校学生A型性格调查

    心理、行为等因素与疾病的关系,正在受到医学界的广泛重视.为了解中等卫校学生的性格特征及其与学校环境的关系,使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我们于2000年6月对广西某中等卫校学生进行了A型性格的调查.

    作者:凌媛;曾文珍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金秀瑶族自治县小学生肠道蠕虫感染状况

    为了解金秀瑶族自治县小学生的肠道蠕虫感染情况,评价集体驱虫效果,笔者于1993年6月和连续服药5年后的1997年6月,先后2次用改良加藤法和饱和盐水漂浮法,对2所小学学生开展肠道蠕虫感染的情况进行了调查.

    作者:苏乙香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某药学院大学生人格特征分析

    目前国内较普遍地使用SCL-90测查大学生的心理状况[1].但该量表是用来评定一个人是否有某种心理症状及严重程度如何,它对没有或有较少心理症状的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缺少区分能力,不适用于判断比较普通人之间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16 PF(卡特尔16人格因素量表)测得的是一个人稳定的人格特征水平.该量表对正常人之间16种基本的人格因素有良好的区分能力[2].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将使判断大学生心理素质状况更趋于合理,并为开展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提供更科学的依据.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正处于青年中期,正在走向成熟但又未真正成熟,具有一定可塑性这一特点,我们对广东药学院两个年级、两个专业的学生用16 PF进行了测试和分析,试图了解本院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作者:齐平;张瑛;项中;王凤仪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云南宾川中小学生贫血状况

    为掌握宾川县中小学生贫血现况及其发病规律,探讨防治对策.我们于2000年9月~2001年4月,对城乡19所中小学内6~17岁的在校学生进行了单纯营养不良性贫血调查,现将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杨汝涛;贺昕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2%碘酊治疗大学生浅部真菌病疗效观察

    浅部真菌病的发病率在大学生中一直很高.曾有报道,大学新生中浅部真菌病的患病率为6.1%[1].根据大学生浅部真菌病发病特点和大学生的条件因素,我们试用2%碘酊治疗,现报道如下.

    作者:季淑玲;黄西松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某地农村初中学生血清微量元素与视力的关系

    为了解目前农村中学生体内必需微量元素铁、锌、铜、钙、镁的水平,探讨其与中学生视力不良之间的关系,以指导青少年合理营养和用眼卫生工作.我们于1998年4~5月份对6所乡镇中学420名初中二年级学生进行了血清铁、锌、铜、钙、镁5种元素含量的测定,并同时测定了201名女生的视力情况.结果如下.

    作者:欧阳春花;乔玲;张卫文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宜兴市不同经营模式学校食堂餐饮具消毒状况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学校食堂也在不断走向社会化.为了解宜兴市城区学校食堂在不同经营模式下的餐饮具消毒状况,为卫生监督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2001年5月对城区各学校食堂餐饮具消毒状况进行了一次专项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吴俊东;王骊;陈开初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青少年第三磨牙缺失与阻生的研究

    人类有28~32颗恒牙,之所以数目不定,是因为第三磨牙(也称智齿,以下简称M3)变异很大.M3是发育、萌出晚的牙齿,又是先天缺失多的牙齿.M3在萌出过程中常因空间不足而阻生,进而导致智齿冠周炎、龋齿、牙根吸收等并发症.所以,M3一直是青少年颌面生长发育中被关注的焦点.笔者拟就国内外有关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续美如;吕冰峰;霍益亮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某市学前儿童行为问题及其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学前儿童行为问题的构成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应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调查某市5所幼儿园4~6岁儿童594名,同时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以行为各因子超出相应因子98百分位数判为有行为问题.结果行为问题检出率为 14.31%.男女差异无显著性.单因素分析发现,对学前儿童行为问题有影响的因素有孕初期父亲饮酒、父亲职业、儿童躯体疾病、母亲怀孕年龄、父母婚姻状况、教育方式不良、新生儿状况、母亲孕期服药以及父亲文化程度.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母孕初期父亲饮酒、教育方式不良以及儿童躯体疾病是学前儿童行为问题危险因素,父亲文化程度及其年龄则是保护因素.结论学前儿童行为问题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

    作者:姚彬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