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子宫颈鳞癌组织中ATF3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

邓立峰;张永胜;崔红霞;眭怡群;涂健;侯燕

关键词:子宫颈肿瘤, 鳞癌, 病理学, 激活转录因子3, 免疫组织化学
摘要:目的:探讨激活转录因子3( 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3,ATF3)在子宫颈鳞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72例子宫颈鳞癌组织和48例子宫颈正常组织中ATF3的表达。结果 ATF3在子宫颈鳞癌组织中的阳性率(77.8%,56/72)明显高于正常子宫颈组织(25.0%,12/48),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ATF3表达与子宫颈鳞癌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鳞癌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 ATF3在子宫颈鳞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且与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可能作为反映子宫颈鳞癌生物行为的有效指标之一。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血液疾病FISH检测中细胞交联的处理方法比较

    荧光原位杂交( f1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是通过荧光标记的DNA探针与待测样本的DNA进行原位杂交,该技术具有快速、安全及灵敏度高等特点[1]。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细胞遗传学、基因扩增、血液疾病检测、产前诊断等领域。尤其在血液疾病中,对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及预后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但由于该操作过程复杂,影响荧光信号的因素较多,因此,准确把握溶液的pH值、各步骤的温度及时间,及时发现洗涤液是否浑浊可避免出现信号弱或无信号等情况的发生[2]。标本的前期处理是 FISH检测血液疾病成功的关键,若标本处理不当,结果不易判读,其中细胞交联是影响判读的主要因素,本文就针对骨髓/血液细胞标本制片中出现的细胞交联进行改进。为骨髓/血液标本FISH检测提供佳的制片方法。

    作者:杨长绍;潘鑫艳;王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伴有黏液样变的原发性肝脏肿瘤:形态学罕见的肝脏腺瘤和肝细胞性肝癌

    Sa1aria S N,Graham R P,Aishima S,et al. Primary hepatic tumors with myxoid change:morpho1ogica11y unique hepatic ade-nomas and hepatoce11u1ar carcinomas. Am J Surg Patho1,2015,39(3):318-24。

    作者:魏建国(摘译);许春伟(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结直肠癌组织中EGFR及HER-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piderma1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u-man epiderma1 receptor-2,HER-2)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二者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9000两步法检测78例结直肠癌组织中EGFR和HER-2的表达,分析二者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应用银染原位杂交( si1ver in situ hybridization,SISH)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HER-2基因扩增情况。结果 EGFR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69.23%(54/78),EGFR表达与结直肠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细胞分化程度、Dukes分期无关;HER-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25.64%(20/78),HER-2表达与结直肠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细胞分化程度、Dukes分期无关。EGFR与HER-2蛋白表达呈正相关。20例HER-2蛋白阳性者中,10例HER-2基因扩增;其中15例HER-2蛋白(~)中有10例HER-2基因扩增,占高表达组的66.67%;5例HER-2蛋白(+)者无HER-2基因扩增。结论 EGFR和HER-2蛋白在结直肠癌中均呈高表达,EGFR和HER-2的表达与结直肠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二者可能存在协同作用。HER-2蛋白(~)与HER-2基因扩增密切相关,故该类患者可考虑先行免疫组化初步筛选,再行SISH法检测确认,从而为结直肠癌分子的靶向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作者:杨悦;万义增;陈素贤;李敬岩;李伦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岛叶血管中心性胶质瘤1例

    患者,男性,22岁,因“反复发作性意识丧失、四肢抽搐4年”入院。患者无明显诱因于2009年12月开始发作,表现为全身强直抽搐发作,近2年表现为复杂部分性发作,服用抗癫痫药物,效果不佳。MRI平扫示右侧岛叶皮层增厚,局部见结节状异常信号影,大层面1.0 cm ×0.8 cm大小,界尚清,T1 W1等低信号,T2 W1混杂高信号(图1)。行右侧岛叶病变切除术,送病理检查。

    作者:许文静;郑智勇;刘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卵巢浆液性癌中Netrin-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神经突起生长导向因子Netrin-1在卵巢浆液性癌( ovarian serous carcinoma,OS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20例卵巢良性浆液性囊腺瘤、13例卵巢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和32例OSC中Ne-trin-1蛋白的表达,分析Netrin-1蛋白表达与OS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Netrin-1在OSC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卵巢交界性和良性浆液性囊腺瘤(P<0.01)。OSC组织中Netrin-1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发病部位、肿瘤大小及有无盆腔淋巴结转移无关( P>0.05)。Kap1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Netrin-1高表达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Netrin-1低表达患者( P<0.05)。结论 Netrin-1在OSC组织中高表达,提示其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可作为OSC患者预后判断的辅助指标。

    作者:俞丽娟;朱滔;史婵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整合分析发现儿童胶质母细胞瘤与分子预后标记相关的生物学行为良好的亚型

    Korshunov A,Ryzhova M,Hovestadt V,et al. Integrated ana1-ysis of pediatric g1iob1astoma revea1s a subset of bio1ogica11y fa-vorab1e tumors with associated mo1ecu1ar prognostic markers. Acta Neuropatho1,2015,129(5):669-78。

    作者:李晓玲(译);王行富(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敬告作者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鞍区垂体细胞瘤10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垂体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垂体细胞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0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6例,年龄4~68岁。肿瘤由伸长的双极梭形细胞构成,肿瘤细胞表达S-100(10/10)、vimentin (10/10)、GFAP(10/10)、EMA(4/10),不表达CKpan,Ki-67增殖指数1%~5%。随访9例患者,均存活,其中1例女性患者术后2年复发。结论垂体细胞瘤是一种低级别、好发于鞍区的梭形细胞肿瘤,成人多见,肿瘤易与毛细胞星形细胞瘤、神经垂体颗粒细胞瘤等混淆,免疫组化标记有助于鉴别诊断。手术完整切除预后良好,不完全切除者有复发可能。

    作者:吴燕妮;何燕;李南云;吴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固定液对冷冻切片质量的影响

    冷冻切片是借助低温冷冻将手术切除的组织块快速冷冻达到一定硬度进行切片的一种方法。高质量的冷冻切片对确保术中病理诊断的准确性、科学性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从而降低术中诊断的风险。固定是冷冻切片的关键,本文选取几种常用的固定液,通过HE染色后观察各自固定效果对染色结果的影响,从而筛选出一种佳的固定液。

    作者:胡锦林;王灿铭;郭振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肿瘤干细胞与转移

    肿瘤干细胞( cancer stem ce11,CSC)的某些基本生物学性能,如CSC启动和维持癌繁殖的能力,符合终形成转移所必需的条件。已有实验证明癌干细胞具有转移能力。癌干细胞呈异质性,其中含有具转移能力的亚群。癌巢侵袭性边缘的单个癌细胞可发生上皮-间质转化( epithe1ia1-mesen-chyma1 transition,EMT),从而变成CSC状态。对播散性瘤细胞的分析证明其中所含表达CSC的癌细胞比原发灶多。微环境对转移CSC具有重要作用。休眠瘤细胞与CSC有显著的相似性。微环境改变与瘤细胞休眠的起止过程密切相关。

    作者:张众;王华新;谢丰培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咽区结外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3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咽区结外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 fo11icu1ar dendritic ce11 sarcoma,FDC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FDCS的临床病理学和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例1,男性,70岁,因咽部无痛性包块伴呼吸不畅2个月余入院;例2,女性,40岁,因咽部异物感、痰中带血1个月余入院;例3,男性,38岁,因无明显诱因间断鼻衄2个月余入院。3例肿瘤细胞具有相似的形态学特点:细胞呈梭形~卵圆形,细胞间界限不清,细胞核呈卵圆形,具有空泡状的染色质,核仁小,偶见核内包涵体,散在少许双核、多核细胞。3例肿瘤细胞排列方式不尽相同,主要有三种排列方式:部分区域呈弥漫片状排列,细胞间有多少不一的小淋巴细胞浸润,有时聚集成团;部分区域呈束状与漩涡状排列,部分呈脑膜瘤中可见的360°回旋,细胞间有少许小淋巴细胞浸润;部分区域见富于胶原及血管的间质分隔肿瘤细胞呈巢、片状,细胞间散在淋巴细胞浸润,似胸腺瘤图像。核分裂象2~20个/10 HPF。免疫表型:3例均弥漫强阳性表达1个或多个滤泡树突状细胞标志物,如CD21、CD23和CD35,均弥漫强阳性表达Fascin和D2-40,3例中1例弥漫强阳性表达CXCL-13,Ki-67增殖指数6%~20%。结论咽区结外FDCS罕见,极易误诊。熟悉其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有助于正确诊断。

    作者:赵连花;肖华亮;林俐;杜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原发性心骨肉瘤1例

    患者女性,39岁。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气促、呼吸困难1个月。查体:心尖搏动位于左侧第5肋间锁骨中线1 cm内,心律齐,心尖区可闻及双期杂音。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左心房、左心室增大,左心房内有类实质不均质肿块并钙化(图1);肿块与二尖瓣后瓣根部黏连并致二尖瓣机械性狭窄。遂于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左心房肿物切除术及二尖瓣置换术。患者术后恢复良好。7个月后患者出现咳嗽、气促,CTA检查示心包内占位,大小65 mm ×60 mm,附着于脏层心包膜,性质待定(图2)。再次行全麻下心包肿瘤切除术。

    作者:郭乔楠;刁鑫伟;欧小燕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睾丸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并胚胎性癌成分肺转移1例

    患者男性,32岁,因“1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血”入院。无其他不适症状,外院胸部CT示右上肺占位性病灶,行抗生素治疗1周余,右上肺肿块无改变。患者自述10年前左侧睾丸开始无痛性增大,未做任何检查及治疗,本院行睾丸检查示左侧睾丸内见一大小3.92 cm ×2.04 cm的低回声,边界欠清晰,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由多个结节融合而成。逐行手术切除术。

    作者:肖兰;刘汉忠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尿路上皮癌诊断中 DNA倍体分析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DNA倍体分析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对尿路上皮癌诊断的临床价值,寻找早期诊断尿路上皮癌的理想方法。方法随机收集121例尿路上皮癌患者的尿液标本作为实验组,另取95例良性血尿非肿瘤患者的尿液标本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和DNA倍体分析。结果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的敏感性高于DNA倍体分析,但特异性低于DNA倍体分析。尿脱落细胞学检查敏感性为85.10%,特异性为76.80%;DNA倍体分析敏感性为81.80%,特异性为81.10%。121例中,膀胱癌103例,上尿路上皮癌18例。对于不同分型的尿路上皮癌,两种方法在高级别肿瘤中均有较好的敏感性,尤其是DNA倍体分析在浸润性膀胱癌和上尿路上皮癌的诊断中具有极好的敏感性,均>94%。结论 DNA倍体分析结合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可大大提高尿路上皮癌检测的特异性,以及增加对浸润性膀胱癌及上尿路上皮癌诊断的灵敏度,是对尿路上皮癌检测方法的有利补充。

    作者:唐燕;余龙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高级别前列腺上皮内瘤患者血清 PSA 特征及再次穿刺时发展为前列腺癌的风险

    目的:探讨高级别前列腺上皮内瘤( high grade prostatic intraepithe1ia1 neop1asia,HGPIN)患者血清PSA特征及首次穿刺活检HGPIN阳性针数对再次活检前列腺癌( prostate cancer,PCa)检出率的影响。方法对492例疑为PCa患者行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穿刺方法为8+X法。穿刺活检结果:PCa 186例,孤立型HGPIN(仅1针活检病理为HGPIN)34例,多灶型HGPIN(2针及以上活检病理为HGPIN)13例,低级别前列腺上皮内瘤(1ow grade prostatic intraepithe1ia1 neop1asia, LGPIN)64例,前列腺增生( benign prostatic hyperp1asia,BPH)195例,分析比较各组间血清PSA的相关性及差异。6个月后对多灶型HGPIN和孤立型HGPIN患者行再次穿刺活检,不管其血清PSA水平变化,同时对LGPIN和BPH患者血清PSA水平升高或者持续不降者行再次穿刺活检,分析比较各组中PCa的检出率。结果 LGPIN与BPH组间血清PS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孤立型HGPIN与LGPIN组间血清PS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孤立型HGPIN与BPH组间血清PS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灶型HGPIN与LGPIN组间血清PS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灶型HGPIN与BPH组间血清PS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灶型HGPIN与孤立型HGPIN组间血清PS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再次穿刺活检,多灶型 HGPIN组中再次穿刺活检 PCa的检出率为38.46%,孤立型 HGPIN 组为9.68%,LGPIN组为12.50%,BPH组为12.20%。结论孤立型HGPIN患者血清PSA特征倾向于BPH,多灶型HGPIN患者血清PSA水平介于BPH和PCa之间,多灶型HGPIN患者再次活检PCa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孤立型HGPIN及BPH。

    作者:张明;于德新;万阳;闵捷;丁德茂;陈磊;张涛;邹慈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多房囊性肾细胞癌18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多房囊性肾细胞癌( mu1ti1ocu1ar cystic rena1 ce11 carcinoma,MCR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MCRCC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8例中男性12例,女性6例,年龄26~68岁(平均55.6岁)。影像学检查均示多囊性占位,边界清楚。眼观:肿瘤切面见大小不等的多房囊腔,内含浆液性或血性液体。镜检:肿瘤囊内壁被覆单层透明细胞、复层上皮或上皮缺如,囊内成分大部分流失,纤维性囊壁或囊腔间隔中见灶状透明细胞,呈Ⅰ级细胞核,其为形态学诊断线索。免疫表型:透明细胞CD10、vimentin、EMA均阳性,Ki-67增殖指数低。18例患者平均随访43个月,均无复发或转移,预后良好。结论 MCRCC是一种罕见的肾细胞癌组织学亚型,预后良好,需与肾透明细胞癌囊性变及良性肾囊性病变相鉴别。

    作者:付娟娟;宋新兰;胡小萍;孙振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乳腺癌中miR-134的表达及其与上皮-间质转化的关系

    目的:探讨miR-134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分析其表达与上皮-间质转化( epithe1ia1-mesenchyma1 transition, EMT)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法检测97例乳腺癌组织中miR-134的表达,同时应用免疫组化MaxVision两步法检测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的表达,并分析三者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miR-134在乳腺癌中的阳性率随组织学分级的升高而降低,其表达与HER-2表达呈负相关。miR-134的阳性率随E-cadherin表达下调及N-cadherin、vimentin表达上调而降低;E-cadherin在乳腺癌中表达下调以及N-cadherin、vimentin在乳腺癌中表达上调均与组织学分级升高、淋巴结转移和HER-2阳性以及ER、PR阴性有关。结论 miR-134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随肿瘤恶性程度的升高而下调,并与EMT关系密切,是乳腺癌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

    作者:黄雅菁;吴正升;王弦;吴强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结肠低度恶性黏液纤维肉瘤1例

    患者女性,55岁,因“反复右下腹痛2个月余伴便血1周”入院。患者于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腹部胀痛,疼痛呈持续性,阵发性加剧,改变体位无明显加剧及缓解。近1周出现大便带血,余无异常。外院肠镜检查示:升结肠近肝曲可见一3 cm ×2.5 cm大小息肉样带蒂肿物,考虑:(1)结肠息肉;(2)结肠癌?外院病理示:结肠增生性息肉。专科检查:神志清楚,营养中等,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及压痛,心肺无阳性体征,腹部平坦、软,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未触及腹部包块,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肿瘤标志物AFP、CEA、CA125、CA153、CA199均阴性。CT示升结肠近肝曲见一30 mm ×22 mm大小的不规则肿块影,与肠壁广基底相连,突入肠腔内生长,增强扫描后肿块呈不均匀强化。

    作者:肖秋香;肖学文;杨庆春;范钦和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输卵管软骨瘤伴异位妊娠流产1例

    患者,30岁,因“停经41天,阴道点滴状出血11天”就诊。专科检查:外阴发育正常,已婚式,阴道畅,见少量咖啡色血性分泌物,子宫颈光滑,宫体前位,无压痛,活动好,右侧附件增粗,轻压痛。左侧附件未及异常。血 HCG >5000 miu/m1。既往无特殊病史。B超检查提示:右侧卵巢旁见一大小19 mm ×13 mm稍高回声团,边界清晰,内可见一大小8 mm ×6 mm孕囊回声,囊内可见卵黄囊,未见明显胚芽。诊断:右侧卵巢旁稍高回声团,考虑异位妊娠。临床以异位妊娠收入院,并行腹腔镜探查术,术中见右侧输卵管壶腹部增粗呈紫蓝色,大小3 cm ×2 cm ×2 cm。切除右侧输卵管送病理检查。

    作者:杨凤;周刘勇;郭瑞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应用ARMS检测不同类型的肺腺癌标本EGFR基因突变

    目的:探讨应用扩增阻滞突变系统( amp1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ARMS)法检测不同类型肺腺癌标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pithe1ia1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的特点。方法收集80例山东省西部地区肺腺癌患者肿瘤标本(胸水细胞块、肺活检、手术切除组织),采用ARMS法检测EGFR基因19、20、21号外显子突变状态,并分析EGFR突变与标本类型、患者性别、年龄、吸烟状态及家族史等的关系。结果肺腺癌中,总EGFR突变率为41.25%,胸水细胞块、肺活检、手术切除组织 EGFR 突变率分别为43.14%、31.25%、46.15%( P =0.649)。EGFR 突变标本中,21号外显子错义突变(L858R)发生比例高(59.58%,19/33),其次为19号外显子缺失(19de1)(39.39%,13/33),二者同时突变占3.03%(1/33);女性与男性的突变率差异有显著性(54.55% vs 25.00%,P=0.008);吸烟与不吸烟患者的突变率差异有显著性(25.81% vs 51.02%,P=0.026)。结论在肺腺癌中,胸水细胞块、肺活检、手术切除组织等标本均可用于EGFR基因突变检测,21号外显子L858R突变常见;女性、不吸烟患者突变率明显高于男性、吸烟患者。

    作者:李迎雪;温文娟;韩琳;尹艳华;张杰;许俊龙;任玉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主管: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