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智勇;余英豪;卢起棪;曾玲;付斌燕
近10多年来,细针吸取细胞学(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 FNAC)在国际上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几乎已应用于所有器官疾病的诊断.在乳腺,甲状腺,淋巴结等的病变中应用多.
作者:王念黎 刊期: 2000年第01期
随着免疫组化技术在肿瘤病理诊断中的不断深入和广泛应用,人们越来越多的发现所谓特异性标记物并非人们初想的那么特异,而是出现了许多特殊性(或称异常表达),并且这些特殊性在免疫组化结果分析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有必要对这些特殊性予以总结.笔者就软组织肿瘤免疫组化诊断中常用抗体的一些特殊性及注意事项简单介绍.
作者:朱振龙;张钰;张荣;陈永军;魏守礼 刊期: 2000年第01期
自Lane等1997年详细报道了HSCTGR后,一直没有该肿瘤转移潜能的证据,该文报道1例28岁女性右上臂三角肌内HSCTGR(8.7 cm×5.5 cm×4.0 cm大小),术后4年右肺转移,并于6年后行肺部手术,取出0.6 cm~1.2 cm大小转移性结节3枚.肿瘤从大体形态到超微结构及免疫组化表现与前文相似.本文总结出该病光镜下由梭形细胞为主,构成3种图像:①纤维瘤样区,为肿瘤的主要成分,无核分裂象;②细胞区,细胞丰富,核浓染,胶原减少,罕见核分裂象;③特征性病变(有诊断意义),即由丰富细胞核环绕的玻璃样变小体,呈菊形团样,若小体聚集则极似皮肤栅栏状肉芽肿,作者认为该肿瘤应称为含栅栏状肉芽肿样小体(巨菊形团)的低度恶性纤维肉瘤.
作者:Wooddruff JM;Antonescu CR;Erlandson RA;吴强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前病理科广泛使用普通刀械取材,对于急性胆囊炎标本,由于囊壁水肿,粘膜层与肌层游离,很难保证组织条薄厚均匀、大小合适、组织结构完整,因而常常费时费力.对此,我们自行设计研制的双排病理取材刀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该刀已获得国家专利,专利号ZL95219198.9.
作者:杨军;王康敏;苏宝山;黄莺;赵世平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鞘膜肿瘤(PNST)中异源性成分的形态特点及组织发生.方法:收集近19年间外检材料及会诊病例中伴有异源性成分的PNST 12例,应用HE、组化及免疫组化进行染色,光镜观察形态变化特点.结果:①伴有异源性成分的MPNST为10.1%;②在12例这类肿瘤中,伴有横纹肌肉瘤成分者3例、良性骨组织2例、软骨肉瘤成分1例、腺性成分2例、黑色素2例,另外1例I型神经纤维瘤病者,瘤组织内可同时见到黑色素细胞及粘液腺.结论:PNST中出现异源性成分并不少见,它的形成可能与其起源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有关.
作者:孟刚;龚西騟 刊期: 2000年第01期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笔者应用免疫组化法探讨Ki67抗原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作者:林秀芳;杨发端;黄旭 刊期: 2000年第01期
例1 姐姐,23岁,发现下腹包块4个月余伴腹痛1个月入院.患者无月经来潮.妇科检查:外阴发育差,阴道及宫颈小,宫体幼稚,右附件触及女拳大肿块,活动、无压痛,左附件触及男拳大肿块,质硬、不活动、无压痛.手术所见:子宫如小手指粗,双侧输卵管正常,左侧卵巢似儿头大,表面凸凹不平似丘状突起,无索状沟,右侧卵巢女拳大,有少量腹水.
作者:吴又明 刊期: 2000年第01期
患者男性,53岁.左上腹间隙性隐痛5年,持续性疼痛伴消瘦3个月.4年前,腹部B超检查、CT扫描,脾脏未见肿块.入院前3个月查体,左上腹扪及脾脏肿大,肝肾功能化验正常,B超提示脾脏占位性病变;CT扫描显示脾脏内数个肿块直径1.2~3.8 cm,中等密度,边界清楚.剖腹手术探查,脾脏肿大,脾实质内见3个结节,大直径4.0 cm,脾门淋巴结不肿大,行脾脏及大网膜切除术.
作者:王卓才;赖日权;周永梅 刊期: 2000年第01期
患者女,29岁,13年前无意中发现右乳肿块,蚕豆大,无疼痛、搔痒等自觉症状.近9个月肿块明显增大,向表面隆起,无明显不适.半月前肿块表面皮肤破溃就诊.临床疑为皮肤鳞状细胞癌、乳腺癌收住院.体检:右乳头下方见一3.8 cm×2.2 cm×1.8 cm隆起于皮肤的肿块,肿块表面皮肤破溃,有少许分泌物,局部无触痛,活动度可.其余未见明显异常.
作者:王勇;孟凡青;吕翔 刊期: 2000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总结假肉瘤性软组织病变细针吸取细胞学(FNAC)特点,寻求在针吸细胞学基础上与肉瘤鉴别的要点.方法:总结10例结节性筋膜炎,1例增生性筋膜炎,1例增生性肌炎的针吸细胞学改变及临床经过.结果:假肉瘤性软组织病变的FNAC特点是细胞的种类、形态、大小较多样化及多数会出现节细胞样细胞.细胞核大,核仁明显,但核的恶性特征不明显.有6例结节性筋膜炎及1例增生性肌炎临床自行消退.结论:可凭FNAC特点将假肉瘤性病变与真正肉瘤鉴别,经FNAC诊为假肉瘤性病变者可建议临床观察,待病变自行消退,而无需进行不必要的切除术.
作者:王念黎 刊期: 2000年第01期
1 脑回样纤维性增生/Proteus综合征(cerebriform fibrous proliferation/proteus syndrome)主要累及足底跖面,少数可发生在掌面,常伴有单侧或双侧的巨指症或长骨肥大症.因眼观病变跖面或掌面的皮肤明显增厚呈脑回状(图1A)而取其名[1].易被误诊为纤维瘤病.镜检主要由致密的增生性纤维所组成,累及真皮及皮下,表面被覆皮肤常伴有过度的角化(图1B).
作者:朱雄增;王坚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p16、Rb、cyclin D1和EGFR在星形细胞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染色采用即用型S-P法,用图像分析系统对80例星形细胞肿瘤瘤细胞进行DNA含量测定.结果:80例星形细胞肿瘤:p16、Rb、cyclin D1和EGFR的阳性率分别为43.8%、71.3%、55.0%和85.0%,4种蛋白阳性率及DNA含量与组织学分级均有统计学意义;p16、Rb、cyclin D1阳性率和瘤细胞DNA含量与预后有关,EGFR阳性率与预后无关;Rb失表达时,p16表达增强.结论:p16和Rb在抑制星形细胞肿瘤的生长及EGFR和cyclin D1促使其生长中起着重要作用,p16表达同DNA含量相结合评估星形细胞瘤预后有一定价值.
作者:范智勇;杨鑫;赵玉宁;曹晓哲;朱峰;黄克斌 刊期: 2000年第01期
乳头状内皮增生(papillary endothelial hyperplasia),又称血管内乳头状内皮增生(intravascular papillary endothelial hyperplasia).由于此病可以见于内脏器官,也可以见于血管外软组织中,故目前称之为乳头状内皮增生[1~3].
作者:纪小龙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两种神经生长因子(NGF)受体(TrKA和gp75)在各类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SABC法,检测了44例经病理证实的垂体腺瘤中两种NGF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TrKA在垂体PRL分泌腺瘤中的过度表达率69.2%,而在其它类型垂体腺瘤中的过度表达率为19.4%,两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5).gp75在垂体PRL分泌腺瘤中的过度表达率为46.2%,而在其它类型垂体腺瘤中的过度表达率为9.7%,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两种NGF受体主要在垂体PRL分泌腺瘤中表达,gp75的表达与否可能与PRL瘤的侵袭性和对多巴胺D2受体激动剂治疗的敏感性有关.
作者:张作洪;朱炎昌;雷霆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软组织多形性透明变性血管扩张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对2例软组织多形性透明变性血管扩张性肿瘤进行光镜观察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1例为58岁女性,表现为颈部皮下缓慢性生长的肿块;另1例为31岁男性,表现为右后腹膜内肿块.眼观,肿瘤境界均较清楚,镜检,显示以下三个特征性的形态学改变:(1)呈簇状分布扩张性的薄壁血管;(2)分布于扩张血管之间的多形性瘤细胞;(3)血管壁、血管周围及瘤细胞之间伴有明显的透明样变性.免疫标记显示2例肿瘤细胞均表达vimentin,1例弱阳性表达CD34.随访至今,2例均未复发.结论:软组织多形性透明变性血管扩张性肿瘤是一种低度恶性的软组织肉瘤,其组织学起源尚不明了.熟悉这一软组织新病种对避免误诊为其他类似性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坚;盛伟琪;施达仁;朱雄增;张仁元 刊期: 2000年第01期
在回顾性研究时,经常会遇到因为放置过久或保存不当,蜡块组织变硬、变脆或发糟,而难以制片的问题.配制既不损害组织结构和影响染色效果,又能达到新鲜蜡块标本柔软程度的软化剂,是我们一直探讨的目标.作者以10年以上陈旧蜡块组织为处理对象,对各种试剂进行选择、比较,在不同温度下,通过调整处理时间,反复实验,配制出一种能软化处理各种陈旧蜡块组织而不影响各项染色的软化剂,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郝亚萍;赵美卿;黄奕丽 刊期: 2000年第01期
患者女性,52岁.发现左乳肿块数年伴渐增大,近月增大迅速伴疼痛就诊.查体全身情况好.左侧乳晕部外侧扪及一肿块,活动,临床拟诊纤维腺瘤于1999年8月1日行肿块局切术,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癌后即行左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恢复顺利,现随访观察中.
作者:倪型灏;周欣;劳加良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AMFB)的临床病理特点及与侵袭性血管粘液瘤(AA)的鉴别.方法:对5例AMFB和5例AA进行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研究,对3例AMFB进行电镜观察.结果:AMFB位于外阴或腹股沟区,肿瘤边界清楚,大小0.8~4 cm.光镜:肿瘤细胞呈梭形上皮样、束状及巢状排列,常围绕小至中等大小的薄壁血管周围.肿瘤有细胞密集区和细胞分散区.免疫组化:肿瘤细胞表达vimentin,desmin,ER和PR.电镜:肿瘤细胞有的可见胞质内微丝和致密体结构,有原始细胞间连接.2例AMFB随访2年无复发.而5例AA中有2例复发.AA肿瘤细胞侵袭性生长,细胞核有明显的裂隙,厚壁血管周围常有肌样嗜伊红条索,有更丰富的粘液样基质.结论:AMFB和AA是具有不同临床病理特点的肿瘤,可能均起源于血管周围向肌纤维母细胞分化的干细胞,两者的鉴别目前主要依据病理形态学特征.
作者:朱延波;束木娟;肖家诚;杨践;金晓龙;储谦 刊期: 2000年第01期
1 材料与方法1.1 皮肤组织固定邮寄盒(简称邮寄盒) 取一块有凹陷的塑料薄板,凹陷内装有特制的皮肤组织固定剂,表面用不干胶塑料薄膜粘贴封盖.6个邮寄盒之间通过齿孔线连成一版.用时沿齿孔线折撕下一个邮寄盒,从虚角处揭开薄膜,将取自病人皮损处的新鲜皮肤组织埋入固定剂中,再按原样密封好,写上申请单联号或病人姓名,用特快专递邮寄.
作者:郑智勇;余英豪;卢起棪;曾玲;付斌燕 刊期: 200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