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鼠严重烫伤淋巴组织细胞凋亡的原位TUNEL及电镜观察

宋屿娜;林忠清;林海;林雪怡;余英豪;卢瑜;钱祥明

关键词:大鼠, 烧伤, 淋巴组织, 细胞凋亡
摘要:目的:观察严重烧伤后大鼠淋巴组织内细胞凋亡状况.方法:采用大鼠30%体表面积Ⅲ度烫伤模型,应用原位组织TUNEL技术及透射电镜,分别观察烫伤后3、6、12 h 3个时相点大鼠胸腺、脾、肠系膜淋巴结凋亡细胞的分布、定位和形态特征.结果:烫伤后6、12 h,在胸腺、脾、肠系膜淋巴结出现明显的细胞凋亡,并见其呈散在分布于胸腺的皮质、脾的白髓及肠系膜淋巴结的皮质淋巴小结之间.结论:严重烫伤可致大鼠淋巴组织的细胞凋亡.组织原位观察结果表明细胞凋亡主要发生于T细胞聚集区,提示这种细胞凋亡可能与严重烧伤后细胞介导的免疫功能抑制直接相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31例胰腺癌组织nm23/NDPK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nm23/NDPK癌基因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31例胰腺癌组织及8例正常胰腺组织进行nm23/NDPK癌基因表达的检测.结果:31例胰腺癌组织中有20例nm23/NDPK表达阳性,占64.5%;8例正常胰腺组织中仅2例nm23/NDPK表达阳性,占25%,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低分化胰腺癌nm23/NDPK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高分化胰腺癌(8/988.8% ;2/633.3%;P<0.05).其nm23/NDPK表达阳性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9/1275%;5/1533%;P<0.05).提示胰腺癌nm23/NDPK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肿瘤侵袭性呈正相关,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呈负相关.结论:nm23/NDPK表达可作为胰腺癌恶性程度及预后不良的生物学指标之一.

    作者:池鸣鸣;王淼;施公胜;韩瑜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送检时间对脱落细胞形态影响的定量研究

    离体的脱落细胞,随着离体时间的增加而逐渐自溶,其细胞形态发生较大改变而影响观察,但离体时间对脱落细胞形态的影响至今缺乏科学定量分析,本实验应用CMIAS-007真彩色图象分析仪,对不同时间离体脱落细胞标本进行定量分析,以发现佳的送检时间,为临床合格地送检脱落细胞标本提供科学的依据.

    作者:高自芳;曹晓哲;董亮;杨小香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卵巢粘液性肿瘤组织发生的初步探讨

    目的:初步探讨卵巢粘液性肿瘤(OMT)的组织发生. 方法:用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91例OMT上皮的粘液分泌.按粘液性质将上皮分为3型:胃型、肠型和中间型.并将肿瘤分为简单型及混合型. 结果:良性56例中,45例为混合型,其中22例由3种上皮成份组成,23例含2种上皮;另有11例为简单型.中间型、胃型及肠型3种上皮在良性肿瘤中的出现频率分别是40/56、35/56、29/56.21例交界性、14例恶性OMT无论组织学或组织化学分型基本上均为混合型.但在恶性肿瘤中仍见有仅含中性粘液的区域. 结论:OMT是一种可分泌中性和酸性粘液的肿瘤,除经典认为OMT上皮由颈管型和肠型上皮组成外,尚有胃型上皮,提示这些肿瘤可能起源于具有多方向分化能力的干细胞.

    作者:蒋家康;李绍刚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无形畸胎1例

    孕妇,24岁,妊娠40周,不规则腹痛5 h,见红1 h入院.行人工破膜,阴道侧切,顺利分娩一男婴.婴儿一般情况好,发育正常.胎盘自然娩出,见胎盘边缘羊膜外有一结节,其表面有羊膜包绕.孕妇否认近亲婚配,平时身体健康,曾药流一次.孕早期无用药及放射线等接触史.乙肝五项指标检查:HBsAg、HBcAb阳性.

    作者:余上海;石凤娟;仰晨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cyclinD1、p16、Rb在胸腺瘤中表达及预后意义

    目的:探讨cyclin D1、p16、Rb蛋白在胸腺瘤中表达及预后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54例胸腺瘤标本进行检测.结果:cyclin D1 、p16、 Rb蛋白在髓质型、混合型胸腺瘤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3.1% (3/13 )、69.2%(9/13)、53.9%(7/13),器官样、普通皮质型胸腺瘤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50.0% (8/16)、75.0% (12/16)、75.0%(12/16 ),高分化、高级别胸腺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84.0% (21/25)、40.0%(10/25)、56.0% (14/25),(P<0.05).cyclin D1、p16蛋白的阳性表达与胸腺瘤的M-H分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预后密切相关.结论:cyclin D1、p16、Rb蛋白参与胸腺瘤细胞增殖并影响其分化,可作为监测预后的有效指标.

    作者:许励;徐文娟;赵仲生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散发性错配修复缺陷大肠癌的临床及分子生物学特征

    目的:探讨散发性大肠癌中表现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大肠癌的临床病理和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79例未接受术前抗肿瘤治疗的大肠癌根治术组织收入研究,分析14个微卫星位点、K-ras基因和TGFβ-RII基因异常.结果:30/79例(38%)大肠癌显示不同程度MSI.11/79(14%)显示高度MSI(≥3 个位点),其中9例(81%)显示TGFβ-RII基因(A)10处的框架移位,而只有1/10(10%)肿瘤带有K-ras基因突变,这组患者有较好预后的倾向;低度MSI肿瘤在≤2位点中显示MSI,其分子生物学特征与非MSI肿瘤无差异.结论:肿瘤示高度MSI的患者,其临床病理及分子生物学特征与HNPCC相似,并有较好预后的倾向.应在诊治过程中注意鉴别这组患者,积极治疗.

    作者:孙孟红;Johannes Gebert;Magnus von Knebel Doeberitz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粘液样平滑肌肉瘤形态学与免疫组化观察

    粘液样平滑肌瘤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多发生于子宫和阔韧带,常表现出侵袭性及核分裂数与肿瘤恶性度不一致.作者采用常规病理诊断结合免疫组化、细胞DNA分析,观察与肿瘤恶性度及生存复发之间的关系.

    作者:李凤山;吴波;钱宁;仓为民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大鼠严重烫伤淋巴组织细胞凋亡的原位TUNEL及电镜观察

    目的:观察严重烧伤后大鼠淋巴组织内细胞凋亡状况.方法:采用大鼠30%体表面积Ⅲ度烫伤模型,应用原位组织TUNEL技术及透射电镜,分别观察烫伤后3、6、12 h 3个时相点大鼠胸腺、脾、肠系膜淋巴结凋亡细胞的分布、定位和形态特征.结果:烫伤后6、12 h,在胸腺、脾、肠系膜淋巴结出现明显的细胞凋亡,并见其呈散在分布于胸腺的皮质、脾的白髓及肠系膜淋巴结的皮质淋巴小结之间.结论:严重烫伤可致大鼠淋巴组织的细胞凋亡.组织原位观察结果表明细胞凋亡主要发生于T细胞聚集区,提示这种细胞凋亡可能与严重烧伤后细胞介导的免疫功能抑制直接相关.

    作者:宋屿娜;林忠清;林海;林雪怡;余英豪;卢瑜;钱祥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子宫内膜上皮内癌合并腹膜癌病

    子宫内膜上皮内癌(endometrial intraepithelial carcinoma,EIC)是新近报道的一种类型.Ambros等给EIC的定义为:EIC是子宫内膜表面和腺上皮被类似侵袭性浆液性癌的恶性细胞所取代的非侵袭性病变.EIC常合并子宫侵袭性浆液性癌(uterine serous carcinoma,USC),有人认为EIC是USC的前驱病变,其细胞形态也很似USC的细胞,但是无内膜间质或平滑肌浸润.不合并USC且发生播散的EIC很少见,其临床生物学意义还不清楚.作者报道3例不合并USC的EIC且伴有子宫外浆液性癌(腹膜癌病),并将其临床病理特征与9例原发性腹膜浆液性癌(primary peritoneal serous carcinoma,PSC)进行了比较.

    作者:Soslow RA;Pirog E;Isacson C;闵大六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转化生长因子β1 mRNA在实验性肝癌间质差异形成中的意义

    目的:应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观察TGF-β1 mRNA在实验性大鼠胆管细胞性肝癌(CC)和肝细胞性肝癌(HCC)中的表达,探讨肝癌间质差异形成的可能机制.方法:大鼠肝癌组织经HE和Alcian Blue染色确认CC 或HCC,用TGF-β1反义RNA探针检测TGF-β1 mRNA的表达,同时以TGF-β1正链,β-actin反义RNA探针分别作为阴性和阳性对照. 结果:CC中多数癌细胞内TGF-β1 mRNA有较强表达,HCC中仅少部分癌细胞胞浆内TGF-β1 mRNA呈弱到中等强度的表达;少数CC的间质细胞也有TGF-β1 mRNA表达.结论:由于TGF-β1是促进间质形成的重要因子,因此CC癌细胞及间质细胞合成并分泌的TGF-β1可能是CC间质多于HCC间质的原因.

    作者:朱蕾;路建平;朱世能;林肇辉;野村慎太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小儿恶性淋巴瘤与EB病毒的相关性

    1 材料和方法23例标本均取自1978~1998年间外检标本,全部标本均常规制成HE切片并行免疫组化标记分型.EBV和p53检测为用超敏S-P试剂盒、鼠抗EBV(LMP)和突变型p53蛋白单克隆抗体,同时取15例14岁及其以下病理诊断为良性淋巴组织增生的淋巴结行EBV和p53蛋白检测作为对照,上述免疫组化试剂均购自福州迈新公司.

    作者:黄春鑫;李捷艳;郑雪梅;林岳生;倪继军;黄君健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取材后固定对超微结构的影响

    超微结构保存的好坏是透射电镜样品制备的关键[12].活体组织离体后由于缺血缺氧,发生自溶,使超微结构受到破坏,失去观察价值.故一般要求组织离体后立即入固定液中固定,但有时由于条件限制,组织不能马上进行固定,如外科手术切除标本.究竟组织离体后多长时间再固定,其超微结构不失去观察价值,目前尚无明确结论.作者拟观察取材时间对肝脏超微结构的影响,并确定肝脏能耐受多长的取材时间.

    作者:井建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297例女阴尖锐湿疣与假性湿疣临床病理观察

    目的:探讨女阴尖锐湿疣及假性湿疣的临床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依据.方法:收集29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尖锐湿疣及假性湿疣临床和病理学特点 ,部分病例做免疫组化人乳头瘤病毒检测.结果:真假湿疣发病年龄高峰差异不大.部位:尖锐湿疣多为两个以上部位同时发生,而假性湿疣多数只限于一个部位.局部表现,两种病变均形成乳头状突起,是临床误诊原因之一,但尖锐湿疣常融合成菜花状.组织学观察,鳞状上皮乳头状增生及诊断性空泡细胞是尖锐湿疣的主要诊断依据,假性湿疣中非诊断性空泡化细胞是病理诊断误诊原因之一.免疫组化染色,尖锐湿疣细胞核阳性率为63%,假性湿疣为阴性.结论:诊断性空泡细胞及人乳头瘤病毒检测阳性是目前诊断尖锐湿疣和鉴别假性湿疣的重要依据.

    作者:孙凤平;包磊;蔡宏光;杨惠英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乳腺癌层粘连蛋白受体表达与微血管密度和转移及复发的关系

    目的:探讨乳腺癌层粘连蛋白受体(LN-R)与间质微血管密度和肿瘤转移、复发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73例乳腺癌LN-R、FⅧAg的表达,并对28例病人进行随访分析.结果:LN-R 的表达程度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存在正相关(P<0.0001),与病理分级无关(P>0.05),与乳腺癌间质微血管密度(MVD)存在正相关(P<0.0001).淋巴结转移阳性组其MVD值明显高于阴性组(P<0.001).随访28例病人中,复发组的LN-R表达增强比率及MVD值明显高于未复发组(P<0.05).结论:LN-R的表达程度及MVD值均可作为判断乳腺癌病人转移及复发的独立指标.

    作者:寇伯君;李玉林;朱桂彬;吴珊;张丽红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进行性全身无力伴哭声低、吞咽困难

    1 病历摘要患儿,男,11个月,为G1P1足月顺产.出生时轻微黄疸,持续20余天.生后发现患儿四肢运动范围小,肌肉松弛,哭声小,吞咽困难.4个月后仍颈软,头不能自行抬起,不会翻身.

    作者:李萍;李志尚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真性组织细胞淋巴瘤伴嗜中性粒细胞浸润1例

    患者男,51岁,会诊病例(陕西宝鸡市中医院).因急性腹痛、呕吐入院.一般情况差,消瘦.右腹股沟有1枚肿大淋巴结,2 cm×1.5 cm×1.5 cm.其他处淋巴结不大.肝、脾未扪及.实验室检查:Hb 119 g/L,RBC 4.06×1012/L,WBC 17.9×109/L,N 0.85L 0.13 M 0.20.X线检查:右肺上野有5 cm×5 cm,2 cm×2 cm块影,分叶状.右耻骨疑有骨质破坏.临床拟诊不完全性肠梗阻作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距屈氏韧带30 cm处小肠壁扪及1包块,如鸡蛋大,伴肠套叠.距回盲部90 cm处肠内有核桃大的肿块,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行小肠部分切除术送病理检查.

    作者:朱梅刚;蔡俊杰;董都选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尿道管状绒毛状腺瘤局限区癌变1例

    患者女,60岁.无意中发现尿道口肿块20余年,无不适感.近2周出现尿道疼痛,偶有尿血伴尿频、尿急、尿痛,经对症治疗无效.因肿块逐渐增大,要求手术入院.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否认胃肠道肿瘤发生史.专科检查见尿道口2~10点处肿块,2 cm×1.5 cm,无蒂,质软;轻度压痛,表面无溃疡及出血.尿道口受压.尿检:RBC 2~3/HPF.临床诊断尿道肉阜,作手术切除.

    作者:黄伟良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单细胞显微切割术在霍奇金淋巴瘤中的应用

    目的:应用单细胞显微切割技术分离和研究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HL)瘤细胞,并检测其是否存在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感染.方法:采用单细胞显微切割技术从HL组织切片中获得其瘤细胞Reed-Sternberg/Variant (RS/V)细胞,提取DNA后,利用PCR扩增HCMV立即早期基因片段.结果:单细胞显微切割可将RS/V细胞从HL淋巴组织中独立分离出来,收集切割的瘤细胞可获得用于PCR扩增的模板DNA,在13例HL石蜡组织切片中有4例经PCR扩增出149bp的目的片段.结论:单细胞显微切割技术适用于HL瘤细胞研究;部分HL组织的RS/V细胞中存在HCMV感染.

    作者:闫庆国;黄高昇;朱德生;王哲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HE制片质控要求

    病理制片技术是病理学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它广泛地应用于临床病理诊断、教学和科研工作.一位病理技术工作者,首先要求能懂得组织的石蜡包埋和HE染色的机制,熟练掌握石蜡切片和HE染色技术的操作,能够制出一张优质的病理玻片标本.由于近年病理科室的迅速建立,不少病理技术人员没有得到系统而严格的培训,故有对HE制片质控要求有进一步明确的必要.

    作者:凌启波;梁英杰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子宫非典型息肉状腺肌瘤1例

    患者女,24岁,阴道不规则出血3月余,于1999年8月30日入院.体检:肛查示子宫颈增大、质硬;B超示宫腔内及宫颈管内各4.2 cm×3.3 cm×2.5 cm及5.4 cm×4.4 cm×3.9 cm强回声团块,边界尚清.临床诊断:粘膜下平滑肌瘤.行剖宫取瘤术,术中见宫腔右侧近宫颈管处及宫颈管左上段各有一鸽蛋及核桃大肿块,质硬,蒂宽.

    作者:杨郁;杨秀萍;邵俊 刊期: 2000年第04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主管: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