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朱月平;姚瀚鑫;陈显秋;陈倩倩;宋佳;孙淑艳

关键词: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急性冠脉综合征, 肌钙蛋白I, 缺血修饰性白蛋白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LP-PL)A2联合缺血修饰性白蛋白(IMA)及肌钙蛋白(CnT)I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选择确诊ACS患者104例,按发病时间分Ⅰ组(<3 h)37例,Ⅱ组(3~6 h)41例,Ⅲ组(>6 h)26例,同期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均进行血清LP-PLA2、IMA和CnTI浓度检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Ⅰ组、Ⅱ组及Ⅲ组血清 LP-PLA2、IMA和 CnTI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各组组内各检测项目阳性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与单独检测两两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 LP-PLA2和 IMA灵敏度和准确度较高,而CnTI的特异性较高。结论 LP-PLA2对于ACS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联合检测CnTI和IMA能够有效提高阳性检出率,降低漏诊率。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正常人皮肤活检汗腺神经纤维的分布规律及特点

    目的:探讨正常人汗腺神经纤维分布的数量和形态学特点,寻找汗腺神经纤维密度的分布规律。方法收集不同解剖部位、年龄和性别的健康成年人皮肤标本192例,将其分为6个解剖部位、4个年龄组,均男女各半,通过皮肤活检结合组化技术观察汗腺神经纤维的数量和形态学。结果年龄对汗腺神经纤维密度有较大影响;在排除年龄因素影响的情况下,不同性别对汗腺神经纤维密度也有明显影响。随肢体取材部位的由近及远汗腺神经纤维密度表现为逐渐递减的趋势,体现了神经轴突“长度依赖性”的特点,这种特点在上肢体现地更为明显。结论汗腺神经纤维分布规律特点能为临床判断周围神经损伤起到更好地促进和参考作用。

    作者:李颖;魏云霄;陈龙剑;凌丽;赵红杰;谭海波;路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 Hp)是常见的胃肠道致病菌,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密切相关,如偏头痛、缺血性脑卒中( IS )、帕金森病( PD)、阿尔茨海默病( AD)、多发性硬化( MS)、吉兰-巴雷综合征( GBS)等,抗感染治疗后可减轻相应疾病的临床症状。本文就Hp感染与常见神经系统疾病发病机制的相关性作一综述。

    作者:葛小金;姚刚;满玉红;于挺敏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后Nogo-A及NgR的表达

    目的:观察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干预后大鼠脑内Nogo-A、NgR表达的情况。方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及预处理模型,将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预处理组,每组又分为1、2、7 d 3个亚组,预处理时间为10 min,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缺血海马区Nogo-A、NgR的表达,RT-PCR方法检测大鼠缺血海马区NgR mRNA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在1、2、7 d 3个时间点Nogo-A及NgR表达均增高;脑缺血预处理干预后,Nogo-A及NgR在各个时间点的表达较缺血再灌注组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的干预可以降低大鼠脑内Nogo-A及NgR的表达而提高脑缺血耐受的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焦义明;何健玲;何胜男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按摩联合针刺疗法对大鼠运动型骨骼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按摩联合针刺疗法对大鼠运动型骨骼肌损伤肱三头肌超微结构及磷酸肌酸激酶的影响及对运动型骨骼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非运动组(安静对照组)和运动组,运动组按照干预方式不同分为运动对照组、按摩组、针刺组、联合组,每一运动组又按照样品采集时间不同分为以下亚组,包括即刻组、24 h组、48 h组。共计13组,每组10只大鼠。运动组在大鼠跑台上进行持续性下坡跑,做力竭离心运动。力竭运动后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按摩组每日二次给予肱三头肌的揉捏推压和牵引按摩5 min。针刺组给予每日一次毫针斜刺肱三头肌,留针5 min。联合组在给予按摩治疗同时给予针刺疗法。实验方案完成后在运动后即刻、24 h、48 h取大鼠血清行磷酸肌酸激酶检测。取肱三头肌组织在镜下观察超微结构的变化,主要为细胞结构的异常与Z线的异常。结果力竭离心运动后大鼠肱三头肌超微结构发生改变,包括细胞结构异常(肌纤维排列紊乱,细胞膜模糊、溶解,线粒体肿胀、空泡样改变)和Z线异常(包括Z线流、Z线模糊、Z线扭曲和Z线消失)。这些超微结构异常改变在运动后24 h明显,48 h 有所恢复。而磷酸肌酸激酶在运动后即刻开始显著升高,48 h 有所恢复,但仍高于安静对照组。各治疗组超微结构损害在24 h和48 h 均较运动对照组减轻,联合治疗组损伤轻;磷酸肌酸激酶值在24 h和48 h 较运动对照组降低。联合治疗组磷酸肌酸激酶值低。结论(1)力竭离心运动可引起骨骼肌超微结构损害和磷酸肌酸激酶升高。(2)磷酸肌酸激酶更能早期反映骨骼肌的损伤。(3)按摩联合针刺疗法可以减轻骨骼肌超微结构的损害和降低磷酸肌酸激酶,说明两者联合对运动型骨骼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詹祥粉;史曙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溶栓治疗术后心电图变化和心功能的关系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溶栓治疗( PCI)术后心电图( ECG)指标变化和心功能的临床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86例行PCI手术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术前及术后1 h ECG检测结果,ST段回落<50%的29例患者为研究组,其余57例为对照组,术后3个月行6 min步行实验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两组患者检查结果。结果术前两组患者心肌梗死溶栓试验治疗(TIMI)血流分级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2 h均有明显改善,且对照组优于研究组(P<0.05);研究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m)/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m)及6 min步行距离显著低于对照组,左室舒张末内径(LV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ECG指标是反映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后心功能恢复的良好指标,在临床应用上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沈杨;裴丽丽;王业勤;吕厚龙;常明;刘桂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褪黑素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目的:探讨褪黑素( MT)对阿尔茨海默病( AD)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东莨菪碱模型组和MT组。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每天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 ml;MT组每天腹腔注射MT溶剂(2 mg/kg)2 ml,连续给药7 d,于第8天进行Morris水迷宫测试,测试6 d,每天测试前30 min各组(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等剂量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东莨菪碱1 mg/kg。于第15天开始进行电生理记录。结果①水迷宫测试6 d后,模型组逃避潜伏期的时间(61.86±8.84)s,与正常对照组(11.13±6.08)s相比,缩短趋势明显较慢(P<0.01);MT组逃避潜伏期为(16.250±10.926)s,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水迷宫测试的第6天,模型组大鼠的穿环次数为(1.91±0.87)次,较正常对照组(3.34±0.69)次明显减少(P<0.01);MT组大鼠的穿环次数为(3.15±0.72)次,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②给予100 Hz 1 s刺激后,正常对照组诱发反应的幅度为基准值的(156.36±9.69)%,MT组为(142.25±11.03)%,两组与刺激前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模型组的幅度为基准值的(108.56±12.41)%,与刺激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给予100Hz 1 s刺激后,正常对照组诱发反应的斜率为基准值的(137.31±13.74)%,MT 组为(130.59±13.65)%,两组与刺激前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模型组的斜率为基准值的(101.36±11.72)%,与刺激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MT对东莨菪碱所致的大鼠学习记忆障碍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并且可以阻断东莨菪碱对皮层长时程增强的抑制。

    作者:邓海峰;孙缦利;杨伟;王兴红;常全忠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香连片预防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癌变的作用及机制

    目的:探讨香连片在小鼠溃疡性结肠炎( UC)癌变预防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香连片组和柳氮磺胺嘧啶组,每组15只,采用1,2-二甲基肼( DMH)/葡萄聚糖硫酸钠( DSS)复合法诱导小鼠 UC 癌变模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RT-PCR)法检测DKK-1和WTF-1 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β-链蛋白(β-catenin)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其余各组β-catenin及PANA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香连组和对照组β-catenin和PANA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香连组和对照组β-catenin和PANA蛋白表达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DKK-1 mRNA表达降低,香连组和对照组表达升高,其他各组WTF-1 mRNA均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香连组和对照组 DKK-1和 WTF-1 mRNA 表达均升高(P<0.05);香连组和对照组 DKK-1和WTF-1 mRNA表达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香连片可以通过抑制β-catenin和 PANA蛋白表达、提高 DKK-1和 WTF-1 mRNA表达阻断 Wnt通路,发挥预防UC癌变的作用。

    作者:董跃滨;尚精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进展

    肱骨近端骨折占所有骨折的5%左右〔1〕。60岁以上女性为甚,其发生率与老年患者骨质疏松有明显关系〔2〕。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肱骨近端骨折越来越常见,也称为骨质疏松性骨折。肱骨近端骨折的患者以60岁以上的老年人多见,且老年患者数量在不断增加〔3〕。由于骨折类型复杂以及患者本身相关因素差别很大,此类骨折一直都是创伤骨科的治疗难点。

    作者:王林祥;王兵;赵滨;刘颖;张吉亭;秦大明;祁宝昌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感知控制力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感知控制力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修订版控制态度量表( CAS-R)和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命质量量表( MLHFQ)对郑州市某所三级甲等医院心血管病区住院的180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为(55.21±18.04)分,感知控制力总得分为(24.05±5.42)分,感知控制力得分与生活质量相关(r=0.495,P<0.01)。结论护理人员需要制定能有效提高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感知控制力的干预措施,从而激发病人的应对潜能,提升生活质量。

    作者:黄莉莉;胡光玲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miR-21的表达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目的:探讨冠心病( CHD)患者外周血 miR-21的表达及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行冠脉造影的患者145例中CHD患者77例,其中心绞痛(AP)45例(AP组)及急性心肌梗死(AMI)32例(AMI组),另外无冠脉病变68例为对照组。采用Gensni评分评价冠脉狭窄程度,应用荧光实时定量( qRT-PCR)方法检测外周血miR-21表达。结果三组血浆中miR-21表达水平、Gensini评分及冠脉狭窄程度差异显著(P<0.05),其中AMI组、AP组血浆中miR-21表达水平、Gensini评分及冠脉狭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AMI组亦显著高于AP组(P<0.05);Spearman线性相关分析显示,CHD患者miR-21表达水平与Gensini评分、冠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性(r=0.895、0.888,均 P<0.05)。结论 CHD 患者外周血miR-21高表达,且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具有正相关性,为CHD临床诊治及预后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管文娟;牛锁成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非急性期脑梗死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观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后非急性期脑梗死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患者体内炎症因子的变化。方法86例非急性期脑梗死合并OSAHS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脑梗死控制治疗。实验组在常规脑梗死治疗基础给予CPAP治疗,历时半年。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3、6个月检测C反应蛋白( CRP)、白细胞介素( IL)-1、IL-6水平。结果两组不同时段CRP、IL-1、IL-6水平均有显著差异( P<0.05)。结论 CPAP治疗可以控制非急性期脑梗死合并OSAHS患者炎症反应。

    作者:吴格怡;成俊芬;黎雄斌;彭敏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工作记忆与血浆低氧诱导因子-1水平的相关性

    目的: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老年患者工作记忆与血浆低氧诱导因子(HIF)-1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修订的韦氏记忆量表( WMS-CR)进行评估年龄、性别及教育程度相匹配的121例OSAHS老年患者及120例对照组的工作记忆情况,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标准判定两组的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aMCI)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HIF-1的水平。结果 OSAHS组WMS-CR评测中的听故事、倒背、顺背、数字广度及积累测试评分差于对照组,MoCA评测中视空间与执行、注意、语言、抽象、延迟回忆、命名及定向的评分差于对照组,且aMCI发生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OSAHS组血清HIF-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OSAHS组 aMCI患者的理解、背数和积累分测验得分差于非aMCI者,血浆HIF-1水平高于非aMCI患者(P<0.05);OSAHS的程度与WMS-CR各项评分呈负相关(r=-0.52,P=0.00;r=-0.53, P=0.00;r=-0.49,P=0.01;r=-0.51,P=0.00;r=-0.55,P=0.00)与MoCA各项评分呈负相关(r=-0.47,P=0.01;r=-0.45,P=0.01;r=-0.44,P=0.01;r=-0.56,P=0.00;r=-0.50,P=0.00;r=-0.48,P=0.01;r=-0.52,P=0.00),与血浆 HIF-1水平正相关(r=0.61,P=0.00);OSAHS患者血清HIF-1水平与工作记忆评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48,P=0.01;r=0.52,P=0.00;r=0.53,P=0.00;r=0.55,P=0.00;r=0.52,P=0.00);OSAHS组aMCI患者HIF-1水平与工作记忆评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93,P=0.00;r=0.88,P=0.00;r=0.92,P=0.00;r=0.94,P=0.00;r=0.87,P=0.00)。结论 OSAHS患者的工作记忆损伤与HIF-1水平升高相关。

    作者:闫小芳;郭霞;赵雅宁;王红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 AECG)在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共收集AECG检测的老年冠心病患者80例为观察组,行3导联AECG归为3导联组(40例),行12导联AECG者归为12导联组(40例),将同期行常规心电图的8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纳入研究。观察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检出情况。结果观察组心肌缺血、心律失常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室性及房性早搏二三联律、成对,左右束阻滞房室阻滞检出率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12导联组分析时间较3导联组长,ST段抬高及ST段压低检出率较3导联组高;12导联组房性逸搏、室性心动过速、短阵室上速、心房颤动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12导联AECG在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中检出率高于常规心动图和3导联AECG,有利于心律失常分型。

    作者:谢金玉;黄颖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白血病皮肤浸润1例

    患者男性,62岁。因咽痛5 d、发热1 d于2013年12月13日就诊于我院,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2.09×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 NE )0.08×109/L,红细胞( RBC )2.82×1012/L,血红蛋白(HGB)91 g/L,血小板(PLT)75×109/L;行骨髓象:(1)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2)粒细胞系:增生重度减低;(3)红细胞系增生减低(占1%),形态方面有核红细胞无明显异常,成熟红细胞大小不等;(4)单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原单+幼单占90.5%,形态方面:胞体较大,不规则,浆灰蓝色,胞浆中颗粒细小,核质纤细网状,核仁1~3个且清晰;(5)淋巴细胞比例减低,形态正常;(6)全片未找到巨核细胞,血小板散在可见;(7) POX染色:计数100个病理细胞,未见阳性;(8)血片分类:白细胞少,计数50个有核细胞,淋巴细胞比例增高,原幼单7个,成熟红细胞大小不等,血小板易见。检验诊断:考虑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M5;行流式细胞检测:P9占74.26%,主要表达 CD117、CD33、CD56、CD123、HLA-DR、CD15dim、CD13dim、CD64、CD4、CD11c、CD36。诊断为AML-M5型。自2013年12月18日起给予患者(地西他滨+CAG+DLI )方案化疗、间歇14 d,复查骨穿达CRi,间歇第28天复查骨穿:原、幼单0%,流式残存:异常髓系幼稚细胞占0.54%,染色体:46 XY,达CRc。后给予多巴胺(DA)1个疗程、HD-AraC 1个疗程方案治疗,均维持于CRc水平。确诊后5个月患者出现左手腕部一红色无痛小结节、直径约0.5 cm,左大腿外侧皮肤一红色无痛结节、直径约1 cm,复查骨穿涂片示:原、幼单0%。活检:经AML-M5治疗后,可缓解骨髓象。流式残存:未见明显异常髓系幼稚细胞。染色体:46 XY。 WT1定量:0.024%。考虑患者皮肤结节不能除外疾病转移所致,但因患者骨髓象示缓解状态,故暂不行活检。继续给予患者HD-AraC化疗1个疗程,效果不良,左腿部结节渐增大,同时左腿膝盖及臀部等处出现多个紫红色结节,直径约5 mm。予腿部结节行活检,结果回报:肌肉组织内见恶性肿瘤浸润,髓系肉瘤Ki-67(+80%),MPO (-),CD117(+),CD68(+),lysozyme(+),CD20(-),CD3(-), CD34(-),CD43(+),CD4(+),CD56(+),CD7(-),CD15(+), MPO(-)。补充诊断:伴髓外浸润(皮肤)。更改化疗方案,予以IA方案化疗1个疗程,周身结节基本消失。继续予以IA方案化疗1个疗程及HAA方案化疗1个疗程。效果不良,全身再次出现散在圆形红色结节,大小不等,较大者直径约1 cm,突出表面,压之不褪色。复查骨髓象:AML-M5缓解骨髓象。髓系残存:未见明显异常髓系幼稚细胞。患者暂不同意放疗,故继续予以IA方案1个疗程,化疗期间患者周身红色结节大部分缩小,但此次化疗期间患者WBC计数、PLT计数显著下降,中性粒细胞低时无法计数、PLT计数低达3×109/L,患者化疗间歇期间合并真菌性肺炎,难以再行后续化疗。此次化疗后2个月,患者再次出现全身散在红色皮疹,尤以右侧下肢胫前部及左侧膝关节外下方皮肤受侵病灶为著,皮疹直径约1 cm伴局部皮肤破溃。因患者难以耐受序贯化疗,故考虑先对以上两个较大的皮肤浸润病灶行局部放疗,如放疗效果良好,则考虑针对其余皮肤浸润病灶行局部放疗。放疗靶区及剂量:右侧下肢胫前部及左侧膝关节外下方皮肤受侵病灶行姑息性放疗,采用6 MeV电子线,剂量:40.0 Gy/2.0 Gy/20f。放疗:12 Gy/6f,给予放疗的2个皮肤浸润病灶较前可见变小扁平,以左侧膝关节外下方病灶为著,原破溃结节病灶现已干瘪结痂。放疗:18 Gy/9f,右侧下肢胫前部及左侧膝关节外下方皮肤受侵病灶较前进一步缩小,原有色红的结节状病灶现已缩小、干瘪结痂。射野外皮肤原有较小的浸润病灶现可见明显进展,对比明显。放疗期间患者出现PLT计数降低,低达62×109/L。虽复查骨髓象未见明显进展,但患者及家属不同意继续放疗,故终止放疗。因患者周身皮肤浸润病灶较前进展明显,遂予以地西他滨方案化疗1个疗程。化疗效果不佳,患者一般状态持续下降,随后患者出现睾丸肿大结节,直径大小约7 cm伴有明显疼痛,患者病情持续恶化,于2015年3月逝世。

    作者:杨硕;刘敏;张玉宇;董丽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痰热清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支气管上皮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痰热清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支气管上皮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1 mRNA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COPD模型组、痰热清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其余两组采用气管注脂多糖加熏香烟方法制备 COPD模型, RT-PCR技术分析MRP1 mRNA基因表达。结果 COPD模型组和痰热清组大鼠支气管上皮细胞中MRP1的表达减少( P<0.01)。与模型组比较,痰热清组大鼠支气管上皮细胞中MRP1的表达增高(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可能通过增高大鼠支气管上皮细胞中 MRP1的表达而有效减轻COPD气道炎症,达到延缓COPD肺功能恶化和改善症状的效应。

    作者:黄燕玲;罗光伟;毛先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老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基因多态性与其耐药变异的相关性

    目的:研究老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基因多态性与其耐药变异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老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88例。检测患者在使用不同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后血清样本,进行基因测序和分型。结果 C基因型占比显著高于 B基因型、D基因型;且 B基因型占比高于D基因型(均P<0.05)。 C基因型YIDD突变占比显著高于B基因型(χ2=7.918,P=0.005),而 B基因型的 YVDD突变高于 C 基因型(χ2=8.965,P=0.000)。 B基因型与YVDD突变存在显著正相关(r=0.783,P=0.000),同样 C 基因型与 YIDD 突变存在显著正相关(r=0.819,P=0.000)。单一耐药中阿德夫韦耐药率显著高于拉米夫定与恩替卡韦,在共同耐药中拉米夫定+阿德夫韦+替米夫定共同耐药率显著高于拉米夫定+阿德夫韦+替米夫定+恩替卡韦、拉米夫定+阿德夫韦、拉米夫定+替米夫定以及拉米夫定+恩替卡韦。阿德夫韦、拉米夫定+阿德夫韦+替米夫定耐药均与B基因型YIDD突变、C基因型YVDD突变显著正相关(r=0.748,P=0.000;r=0.583,P=0.000;r=0.673,P=0.000;r=0.617,P=0.000)。结论乙型肝炎病毒( HBV)基因型中B基因型与YVDD突变、C基因型与YIDD突变均正相关,阿德夫韦、拉米夫定+阿德夫韦+替米夫定耐药与 B基因型YIDD突变、C基因型YVDD突变正相关。通过对HBV基因分型以及耐药位点的检测,对临床及时调整用药方案有一定帮助。

    作者:赵正斌;范文海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抗感染细胞因子与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骨关节炎( OA)又称老年性关节炎,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生活质量并严重威胁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对OA发病机制的研究将有助于OA的防治。近年来细胞因子,特别是抗感染细胞因子在O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逐渐成为研究热点,许多研究证实抗感染细胞因子在OA的发病进程中起着关键性的调控作用。本文就抗感染细胞因子与OA作一综述。

    作者:阳乐;许鹏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左室收缩功能的变化

    目的: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3D-STI)评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对41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和41例STEMI患者(病例组) PCI术后第12个月进行3D-STI分析,测量左室整体纵向应变、径向应变及圆周应变及左室射血分数。结果病例组左室整体纵向应变、径向应变及圆周应变及左室射血分数低于对照组( P<0.01)。结论 STEMI患者的心肌变形能力是下降的,虽然经PCI 治疗后可以得到改善,但是左室整体收缩功能即使在术后12个月仍然低于正常人,因此 PCI术后1年仍然需要长时间随访观察;3D-STI 可以定量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心肌收缩功能的异常。

    作者:莫钟玲;王银;马雁;陈丽萍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舌癌细胞成像中的上转换发光材料

    目的:探讨上转换发光材料在舌癌细胞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 MTT 法对上转换稀土发光纳米探针进行细胞毒性分析。将胺基修饰过的上转换发光纳米探针皮下注射到裸鼠腋下肿瘤处,对裸鼠进行 CT检测。合成上转换发光纳米分子探针,对其进行表征及胺基修饰,并进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采用水热法制备得到粒子大小均一的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 NaYF4。上转换纳米材料能激发深层生物组织信号,具有很深的激发光穿透能力,避免了对组织、细胞的损伤。它具有的良好生物相容性,较小毒副作用,荧光寿命长,有多个发射峰且发射谱带窄的特点,有利于进行多重生物组织的标记成像。结论上转换发光纳米探针能在癌细胞成像,为进一步上转换发光的纳米探针的临床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作者:徐亚娟;陈蕊;金志巍;张艳秋;刘文书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居家养老老年人家庭系统刺激源

    目的:了解居家养老老年人的家庭系统刺激源( HQ)现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采用HQ评估表对1516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老年人HQ中均分为(1.46±0.86)分,影响老年人 HQ 的主要因素为子女数、文化程度、居住时间、职业、婚姻、健康状况和区域( P<0.05)。结论居家养老老年人主要的HQ有看电视、健康状况和经济3个方面。子女数多、居住时间短、文化程度低、离婚、健康状况差及内蒙东部的老年人所感受到的家庭生活压力高于其他人群。

    作者:周妹;许子华;姬栋岩;陈学政;靳晶;巴图;任贵强;张弘强 刊期: 2017年第02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