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与预后因子表达的相关性

韩家发;王琼娅

关键词: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磁共振, 扩散加权成像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IDC)磁共振( MRI)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与预后因子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该院收治的IDC患者97例,对其进行MRI扩散加权成像扫描。观察本组IDC患者的MRI表现、表观扩散系数与常规预后因子、生物学预后因子的相关性及常规预后因子与生物学预后因子的相关性。结果本组97例患者表观扩散系数在常规预后因子、生物学预后因子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平均表观扩散系数与生物学预后因子无相关性(P>0.05);肿瘤病理分级与拓扑导构酶(ToPo)-Ⅱα、Ki-37生物学预后因子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IDC的MRI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无法评估疾病的预后,而ToPo-Ⅱα、Ki-37生物学预后因子的水平对辨别IDC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血清CD40、CD40 L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

    目的: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白细胞分化抗原40及其配体(CD40/CD40L)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变化,探讨上述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CAS患者94例,其中IMT增厚的有34例,颈动脉斑块形成的有60例;健康体检者20例(IMT正常组)。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IMT,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 CD40、CD40L和 MMP-9水平。结果随着IMT的增厚,血清CD40、CD40L、MMP-9水平明显升高(P<0.05);有不稳定斑块的 CAS患者 IMT及血清 CD40、CD40L、MMP-9水平较稳定斑块患者明显升高,不稳定斑块CAS患者脑梗死(CI)发病率高于斑块稳定组(P均<0.05)。结论血清 CD40、CD40L、MMP-9能促进 CAS 的形成和增厚,MMP-9能增加斑块的不稳定性,导致CI的发生,监测血清CD40、CD40L、MMP-9水平,能用来预测CAS患者的IMT、斑块的稳定性和疾病的预后。

    作者:马清峰;李建军;熊亮;张静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参麦注射液联合丹红注射液对体外循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联合丹红注射液对体外循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循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7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应用丹红注射液静脉注射治疗。观察组:应用丹红注射液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心率、心律失常持续时间、心律失常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1);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cTn)I、血管紧张素(Ang)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水平高于对照组,丙二醛(MD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丹红注射液能够有效改善体外循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的心律失常、降低心率,并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氧化应激状态,保护心肌功能和促进受损心肌的恢复。

    作者:胡玲;李林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四妙丹蒌颗粒治疗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四妙丹蒌颗粒治疗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NSTEAM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符合条件的NSTEAM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规范化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四妙丹蒌颗粒,疗程2 w。观察两组患者试验前后的心绞痛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心电图疗效、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安全性及转归,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在心绞痛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及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满意度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并可降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率(P<0.05)。结论四妙丹蒌颗粒对NSTEAMI具有良好疗效。

    作者:靳宏光;郭家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毕节地区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流行病学特征

    目的:探讨毕节地区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原体分布情况。方法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毕节地区共7所医院就诊的2685例老年(年龄≥60岁) CAP患者进行病原菌检测,静脉血检查衣原体及支原体,采用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呼吸道病毒抗原。结果与2010~2012年相比,2013~2014年老年CAP发病率显著升高(P<0.05)。不同性别老年CAP发病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秋冬季CAP发病率高于春夏季(P<0.05),年龄>80岁的患者 CAP发病率显著高于60~70岁及71~80岁的患者(P<0.05)。细菌感染1308例(48.72%),病毒感染685例(25.51%),支原体/衣原体感染692例(25.77%)。近2年老年CAP细菌性感染比例显著升高,而支原体/衣原体、病毒性感染近几年感染率无明显变化(P>0.05)。对细菌感染患者进行耐药性分析,革兰阳性(G+)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敏感率较高。革兰阴性( G-)杆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的敏感率较高。结论应根据CAP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药敏试验给予针对性干预。

    作者:杨静;夏光琴;陈道忠;王忠全;夏红艳;余丹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氯沙坦与环磷腺苷葡胺联合治疗对肺心病患者肺功能与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氯沙坦和环磷腺苷葡胺联合使用对肺心病患者肺部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肺心病患者124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在相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实验组患者口服氯沙坦和静脉滴注环磷腺苷葡胺治疗。测定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和每搏量(SV);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包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测定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IgA、IgG和补体C3含量变化,评价免疫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LVEF、CO和SV无显著差异(P>0.05);1个疗程后,实验组三项指标增加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 FEV1和FEV1/FVC无显著差异(P>0.05);1个疗程后,实验组两项指标增加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IgA、IgG和补体C3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1个疗程后,实验组患者补体C3含量显著增加(P<0.05)。结论氯沙坦和环磷腺苷葡胺联合治疗肺心病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心肺功能,改善肺组织损伤,增加体内补体C3含量。

    作者:邓俊;邓欢;冯健;梁宇佳;熊瑛;王宋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乳腺癌患者荷瘤状态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总数及T淋巴细胞亚群中的CD4+T细胞、CD8+T细胞、CD45RA+T细胞、CD45RO+T细胞的百分率以评价患者的免疫状态。方法试验组选择女性原发性乳腺肿瘤患者40例,其中Ⅰ期乳腺癌23例,Ⅱ+Ⅲ期乳腺癌17例;以女性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采用三色荧光免疫标记技术分别检测各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数量,统计分析各组检测结果的差异性。结果试验组 CD3+T 细胞、CD4+T 细胞百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Ⅱ+Ⅲ期患者明显低于Ⅰ期患者( 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CD45RA+T细胞明显减少,而 CD45RO+T 细胞明显增多(P<0.05);与Ⅰ期乳腺癌患者比较,Ⅱ+Ⅲ期乳腺癌患者 CD45RA+T 细胞明显减少,而CD45RO+T细胞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细胞亚群检测是评价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重要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乳腺癌患者免疫功能与肿瘤恶变的发生、发展及临床分期有一定相关性,随着病情的进展,机体免疫功能呈现下降趋势。

    作者:王文慧;李海滨;李景生;宋玉国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老年急性肺血栓栓塞患者的远期预后及危险因素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肺血栓栓塞患者远期预后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血栓肺栓塞( PE)的老年患者82例,根据随访结局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分析影响老年远期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76例接受随访的老年 PE 患者中,预后良好患者49例,预后不良27例,其中死亡18例(23.68%),PE复发9例(11.84%);既往 VET史、合并肿瘤、合并下肢静脉血栓(DVT)、右心功能不全、治疗前氧分压(PaO2)<60 mmHg、治疗后栓塞面积>30%、治疗前肺动脉收缩压( SPAP)>50 mmHg、治疗后 SPAP>40 mmHg在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变量Logistic回顾分析发现,既往 VET(OR=1.348)、右心功能不全(OR=2.425)、合并肿瘤(OR=3.898)、治疗后 SPAP>40 mmHg (OR=1.613),治疗后栓塞面积>30%(OR=1.824)是影响远期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既往VET、右心功能不全、合并肿瘤、治疗后SPAP>40 mmHg及治疗后栓塞面积>30%为影响远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刘雅丽;刘雅娟;刘阳;李雪松;刘拴虎;潘永贵;张建;刘强;郝颖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Cyfra21-1、NSE、SCCA和CRP在老年肺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血清细胞角蛋白(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酶化酶(NSE)、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和 C反应蛋白(CRP)在老年肺癌患者联合诊断、TNM分期和分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免疫放射法和化学发光法检测110例老年肺癌患者和100例老年良性肺病患者血清Cyfra21-1、NSE、SCCA和CRP的浓度水平,对比分析老年肺癌患者和老年良性肺疾病患者、不同病理分型的老年肺癌患者和不同肿瘤分期的老年肺癌患者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肺癌患者的血清Cyfra21-1、NSE、SCCA检测阳性率均显著高于老年良性肺病患者( P<0.05);Ⅲ期和Ⅳ期患者血清的Cyfra21-1、NSE、SCCA、CRP检测阳性率均显著高于Ⅰ~Ⅱ期患者( P<0.01);Cyfra21-1、SCCA 阳性率为鳞癌显著高于小细胞癌和腺癌( P<0.05),NSE阳性率为小细胞癌高(P<0.05),CRP阳性率为鳞癌高(P<0.05);使用Cyfra21-1+NSE+SCCA+CRP联合检测其灵敏度显著高于单项检测(P<0.05),而其特异度显著低于Cyfra21-1单项检测(P<0.05)。结论血清中Cyfra21-1、NSE、SCCA和CRP能够较好地用于老年肺癌的诊断、分型以及分期,四项指标联合检测能够提高老年肺癌早期诊断的灵敏度。

    作者:严宏;彭安林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hGITRL在食道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食道癌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配体( hGITRL)表达差异的临床病理相关性及其在预测患者预后中的临床指导价值。方法采用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112例食道癌临床组织样本和101例配对癌旁食道hGITRL的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法检测38例食道癌患者、12例食道异常增生患者和20例健康自愿者的血清 hGITRL蛋白水平,分层分析与食道癌病理参数的相关性,进一步生存分析hGITRL表达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食道癌组织中hGITRL蛋白条带灰度值较癌旁食道组织显著增高( P<0.001),且血清 hGITRL阳性率为食道癌>食道异常增生>正常食道(P<0.05);食道癌hGITRL的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01);进一步生存分析发现hGITRL阳性表达者的3年、5年无瘤生存率和生存期,均较阴性者明显降低(P<0.05),Cox生存风险模型示 hGITRL可能是食道癌患者3年无瘤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29,<0.05)。结论 hGITRL可能成为食道癌早期诊断的生物学标志物,且可能具有预测食道癌患者3年无瘤生存预后的重要临床价值,但尚待大样本临床研究证实。

    作者:李志祥;钱军;张立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对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其与MAPK/Erk信号通路的关系

    目的:探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及MAPK/Erk信号通路抑制剂U0126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MRVEC)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的MRVEC采用0、25、50和100μg/L的SDF-1处理,100μg/L SDF-1处理体外培养的 MRVEC细胞0、24、48和72 h,采用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MRVEC细胞中MAPK/Erk信号通路的磷酸化活化情况,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MTT)检测MRVEC细胞的增殖情况。采用MAPK/Erk信号通路抑制剂 U0126预处理 MRVEC 细胞,观察 MAPK/Erk 信号通路在 SDF-1调控 MRVEC 细胞增殖中的作用。结果与100μg/L的SDF-1处理组相比,25、50和100μg/L的 SDF-1均可显著上调 MRVEC 细胞中 Erk 的磷酸化水平,加强 MRVEC 细胞的增殖能力( P<0.01),且这种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采用Erk信号通路阻断剂U0126阻断MRVEC细胞中的Erk信号通路后,SDF-1促MRVEC细胞增殖的能力显著降低( P<0.01)。结论胰岛素可通过激活MRVEC细胞中的MAPK/Erk信号通路,进而增强MRVEC细胞的增殖能力,从而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作者:鄢燕琼;陈传绮;郭铁成;钟晓红;罗千军;高文;庄严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丹酚酸B对大鼠缺血心肌组织溶酶体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丹酚酸B( Sal B)对异丙肾上腺素( ISO)所致大鼠心肌缺血模型心肌溶酶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丹参注射液组和Sal B 12.8、6.4、3.2 mg/kg组。除空白组外,各组大鼠尾静脉注射ISO建立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连续给药7 d后,Power-Lab数据采集分析系统测定各组大鼠心电图变化;试剂盒测定血清中溶酶体相关膜蛋白2(Lamp-2)、组织蛋白酶 D( Cat-D)的活性,心脏匀浆中一氧化氮合酶( NOS)、一氧化氮( NO)、Cat-D和溶酶体匀浆中 Cat-D 的活性;HE 染色法检测心肌梗死面积。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 P<0.05或 P<0.01),模型组大鼠心电图T波水平显著升高,血清中 Lamp-2、Cat-D的水平显著升高,心脏匀浆中 NOS、NO、Cat-D含量升高,溶酶体匀浆中 Cat-D含量降低,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增多。 Sal B 12.8、6.4 mg/kg组和丹参注射液组能够显著降低心电图T 波升高值,降低血清 lamp2、Cat-D和心脏匀浆中NOS、NO、Cat-D含量,升高心脏溶酶体匀浆Cat -D含量,与模型组比较(P<0.05或P<0.01)。结论 Sal B对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与溶酶体的膜稳定性及水解酶的活性功能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孙帅军;王新宇;黄小玲;陈叶香;王曼;蒋宝平;许立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不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高龄患者泪膜功能的变化

    目的:观察高龄患者施行两种不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泪膜功能的变化。方法82例82眼高龄(>70岁)相关性白内障患者临床资料,按其手术切口分为A组40例40眼,行角巩膜缘切口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B组42例42眼,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分析术前、术后1、7 d、1、3个月的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和角膜荧光素染色(FSC)情况。结果 BUT:两组术后均明显缩短,组间差异显著(P<0.05)。 SIt:两组术后明显增加,A组7 d后恢复;B组7 d开始减少,3个月恢复。组间术后1、7 d、1个月差异显著(P<0.05),3个月时差异不显著(P>0.05)。 FSC:两组术后明显增加,A 组术后7 d恢复,B 组术后1个月恢复。组间术后1、7 d、1个月差异显著(P<0.05),3个月时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高龄患者泪膜功能产生一定影响,角巩膜缘切口对泪膜功能影响更小,术后恢复更快。

    作者:卢嬿;鲁智莉;马翔;王姝伊;秦秀虹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肾消通络方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功能及肾组织病理形态结构的影响

    目的:观察肾消通络方对糖尿病肾病( DN)大鼠肾功能及肾组织病理形态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厄贝沙坦组及中药组4组,中药组按生药20 g· kg-1· d-1进行干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生化指标:血糖( Glu)、24 h 微量白蛋白(24 h mAlb)、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采用HE、PAS染色观察肾脏病理改变;电镜观察肾小球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肾消通络方对DN大鼠血糖无明显影响,具有一定的降脂作用;厄贝沙坦组、中药组的24 h mAlb、Scr与BUN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HE及PAS染色:厄贝沙坦组和中药组较模型组病理改变减轻,两组间差异不明显。电镜观察:厄贝沙坦组和中药组病理改变较模型组减轻。结论肾消通络方可显著降低DN大鼠24 h mAlb、Scr、BUN水平,减轻肾组织病理改变,具有改善肾功能、保护肾脏形态结构的作用。

    作者:马国平;丁英钧;董绍英;刘洪斌;赵玉庸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铁皮石斛对小鼠端粒酶活性及抗衰老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铁皮石斛对小鼠端粒酶活性及抗衰老能力的影响。方法清洁级雄性昆明种小鼠10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铁皮石斛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共5组。每组20只。对铁皮石斛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按125、250、500 mg/kg分别给予铁皮石斛灌胃,对照组灌胃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30 d。然后检测活性氧(R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脑脂褐素(LF)及端粒酶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ROS、MDA和 LF水平升高或显著升高(P<0.05或 P<0.01),SOD、GSH-Px和端粒酶活性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剂量组 SOD、GSH-Px和端粒酶活性均升高或显著升高(P<0.05或 P<0.01),ROS、MDA和LF水平下降或显著下降( P<0.05或P<0.01)。结论铁皮石斛增强抗氧化酶和端粒酶活性,提高抗氧化能力,可能是其抗衰老的机制之一。

    作者:唐汉庆;韦祎;卢兰;陈桦;李晓华;朱晓莹;劳传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上海地区不同科室医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选用抗精神病药物的调查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不同科室医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 AD)时选用抗精神病药物情况。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对上海地区有老年痴呆或认知障碍门诊的临床医师进行调查。结果精神科、内科、神经内科医师在年龄、性别、学历、每月诊断 AD 例数及诊断轻中重 AD比例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科、内科、神经内科医师在职称、医院等级、合并抗精神病药物比例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首选抗精神病药物中,92.6%的精神科医师、96.6%的内科医师、91.5%的神经内科医师在首选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包括奥氮平、利培酮、喹硫平、阿立哌唑、氯氮平)上,三科室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利培酮、喹硫平、奋乃静、奥氮平、氯氮平等药物的选用上,三科室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上海地区医师治疗AD患者时,合并处方抗精神病药物较为普遍。精神科、内科、神经内科医师在首选药物中选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种类无显著差异。

    作者:班春霞;肖世富;林翔;雷荣土;王涛;李霞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老年夫妻婚姻自传体记忆的内容特征

    目的:分析老年夫妻婚姻自传体记忆的内容特征。方法对247对老年夫妻进行限时5 min的婚姻自传体记忆快速提取访谈,从事件性质、事件涉及的领域及事件的具体内容三个维度进行分析。结果①事件性质中,共享和支持的性质较多,分别占28.5%和31.3%;事件领域中,不涉及第三方的事情多,占70.1%,其次是牵涉到子女和父辈的事情,分别占13.9%和8.7%;事件具体内容中,关于生命安全、精神生活、休闲娱乐和个人发展的事较多,分别占22.3%、17.5%、15.9%和14.3%。②事件性质和事件具体内容两个维度上,丈夫和妻子回忆的事件数量具有显著差异。③随婚龄增加,不同性质的事件、不涉及第三方的事件、涉及同辈的事件及关于日常生活、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事件都基本呈U形分布,其他方面的事件不具备这种特征。结论老年夫妻婚姻自传体记忆的内容特征基本符合现实状况,也基本符合相关理论的观点。

    作者:李逢战;王大华;贾孟华;王岩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对胶质瘤诊断的进展

    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死亡率高,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健康。目前胶质瘤的诊断方法主要有计算机断层扫描( CT)、核磁共振成像( MRI)、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 PET)等。 CT曾经是胶质瘤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但是其灵敏度低于MRI,使用这种方法无法对肿瘤边界及治疗相关变化进行检测。随着MRI技术进步及功能磁共振( fMRI)广泛应用,其已经成为脑肿瘤成像的金标准,不仅能够提供清晰的解剖结构,还可以通过肿瘤的代谢( MRS)、灌注( PWI)及微观结构( DWI)显示其治疗后变化,可靠的区分辐射坏死和治疗后复发。 PET对肿瘤治疗反应的敏感性强于CT与MRI,但是假阳性率高。 b值,即弥散敏感因子,主要反映组织内水分子弥散敏感程度,是DWI的一个重要参数。不同组织的生理环境不同,其病变在b值的取值上也有所不同,而同一个疾病,不同b值DWI所显示出来的图像质量及应用价值也有所不同。本文就不同b值的DWI在诊断胶质瘤上的应用及对胶质瘤分级的价值作一个综述。

    作者:刘沁茹;李香营;韩向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神经症患者不良情绪的表达及矫正方法

    目的:探讨神经症患者不良情绪的表达及矫正方法。方法在深度访谈,文献分析,专家论证基础上编制神经症患者不良情绪的表达及矫正方法干预方案。选取200例中老年神经症患者,经过筛查选出其中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n=50)及对照组(n=50),干预组除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传统健康宣教外,每周在团体中进行2~3次不良情绪的表达及矫正,时间8w。对照组在相应的时间进行常规健康宣教。通过情感平衡量表、焦虑自评量表( SAS)、抑郁自评量表( SDS)、社会支持量表( SSRS)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指标的变化。结果干预组8 w后,情感平衡量表得分高于基线分(P<0.05),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基线分( P<0.05),SSRS 评分高于基线分(P<0.05)。对照组8 w 后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结论神经症患者不良情绪的表达及矫正方法对患者的情感、抑郁、焦虑情绪,社会支持、生活质量具有改善作用。

    作者:高景娜;韩笑;贾琼;齐巧玲;刘京乔;田梅;文素荣;王立红;崔利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玉液消肿散对老年鼻咽鳞癌放疗患者唾液腺损伤的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玉液消肿散对老年鼻咽鳞癌放疗患者唾液腺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70岁以上老年鼻咽鳞癌并进行放疗的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玉液消肿散组和对照组。观察玉液消肿散组和对照组鼻咽鳞癌放疗患者玉液消肿散治疗前后唾液腺损伤 LENT/SO-MA评分、静态唾液流量变化、体力状况、血液CD3+、CD4+和CD8+表达情况及药物安全性。结果玉液消肿散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时的唾液腺损伤LENT/SOMA评分和对照组比较没有差异(P>0.05),玉液消肿散组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后5个月时的唾液腺损伤 LENT/SOM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玉液消肿散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时的静态唾液流量和对照组比较没有差异(P>0.05),玉液消肿散组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后5个月时的静态唾液流量高于对照组(P>0.05)。玉液消肿散组治疗后1个月和治疗后3个月时的体力状况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没有差异(P>0.05),玉液消肿散组治疗后5个月时的体力状况高于对照组(P<0.05)。玉液消肿散组治疗后 CD3+和 CD4+表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CD8+的表达情况低于治疗前(P<0.05);玉液消肿散组治疗后CD3+和CD4+表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治疗后CD8+的表达情况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玉液消肿散组和对照组鼻咽鳞癌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没有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泻、贫血、肝肾心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两组白细胞降低的发生率比较没有差异( P>0.05)。结论玉液消肿散能够改善老年鼻咽鳞癌放疗患者唾液腺损伤评分,增加静态唾液流量,改善鼻咽鳞癌放疗后患者的体力状况,改善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

    作者:龚添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社区干预对2型糖尿病控制的影响

    目的:研究社区干预对2型糖尿病(T2DM)的影响。方法选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检筛查确诊为T2DM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50例,对照组45例。两组患者均进行降血糖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的社区干预。干预6个月后,测定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组患者在进行6个月的干预后,与干预前、对照组比较,FPG、2 h PG和HbA1c水平均下降(P<0.05)。结论对T2DM患者进行积极的社区干预治疗可以进行有效地控制血糖。

    作者:陈薇薇;陈肖静;刘利 刊期: 2016年第08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