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广宇;蒋晓立
目的:观察三伏贴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疗效及对白细胞介素( IL)-8、肿瘤坏死因子( TNF)-α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稳定期COPD患者70例随机等分为两组,终有效病例67例,分为对照组34例,治疗组33例。对照组采用氨溴索口服液、多索茶碱胶囊口服,万托林气雾剂吸入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在三伏天中每一伏的第1天加用中药三伏贴穴位贴敷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综合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SGRQ评分、肺功能、IL-8、TNF-α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而且总有效率93.94%高于对照组73.53%(P<0.05);治疗组对中医症候积分的改善程度,血清IL-8、TNF-α水平的降低程度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对SQRQ评分和肺功能均能改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三伏贴防治稳定期COPD疗效肯定,能显著降低血IL-8、TNF-α水平,推测是其防治COPD的可能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姚诗清;朱裕林;赵皓;陈莉;汪超;孙涛;柳雯;周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比较数字化摄影( DR)与多层螺旋CT( MSCT)在足踝部骨折及关节脱位诊断中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1~12月对在唐山市工人医院接受诊断与治疗的足踝部骨折及关节脱位患者采用DR与MSCT进行检查,并将两种诊断方法分别与手术病理确诊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MSCT共在68例患者中检查出足踝部骨折195处,其中单发骨折5例,多发骨折63例;68例患者的MSCT检查结果与术后或出院诊断结果完全相符。 DR共在68例患者中检查出足踝部骨折113处,其中单发骨折20例,多发骨折48例;DR 漏诊率达42.05%。在所有的足踝部骨折类型中跟骨骨折所占比例高,达22.05%(43/195),而且DR针对跟骨的漏诊率也是低的,仅为13.95%。进一步比较DR与MSCT两种检查方法对足踝部骨折检出率发现MSCT检出率(100.00%)明显高于DR(57.95%)(χ2=103.83,P<0.05)。 MSCT共在68例患者中检查出29处关节脱位,DR诊断出关节脱位18例,漏诊率为37.93%。 MSCT的关节脱位诊断与手术所见或出院诊断一致。对比 MSCT和 DR 对关节脱位的检出率可以发现 MSCT的检出率(100.00%)明显高于DR(62.07%)(χ2=13.57,P<0.05)。结论 DR与MSCT 扫描影像学检查在足踝部骨折及关节脱位诊断中均具有一定的诊断学价值,对于足踝部外伤的患者结合体检必要时进行2个相邻部位检查,可以减少X线检查的漏诊。
作者:洪常华;田震静;韩立江;杨新宇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 NAFL)与估计肾小球滤过率( eGFR)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4年1~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门诊健康体检人群881例,检测谷氨酰转肽酶( GGT)、甘油三酯( TG)、总胆固醇( 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尿酸(UA)、血清肌酐和肝脏超声,同时测量身高、体重、腰围(W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计算体重指数(BMI)及eGFR。结果881例体检人群中,NAFL 274例〔男212例,女62例,平均年龄(48.0±7.3)岁〕,健康人群607例〔男321例,女286例,平均年龄(47.7±8.8)岁〕,两组性别、SBP、DBP、UA、GGT、TG、TC、HDL-C、LDL-C、FPG、WC、BMI、eGFR水平具有统计学差异(所有P<0.05),NAFL人群eGFR平均水平低于健康人群〔(107.5±20.0)ml· min-1·1.73 m-2 vs.(112.8±24.6)ml· min-1·1.73 m-2〕。按eGFR水平从低到高将研究人群平均分成四组,发现NAFL患病率呈相应的下降趋势( P 趋势值=0.019)。经年龄、性别校正后, Spearman 相关性分析显示 eGFR 与 DBP、WC、BMI、GGT、TG、TC、LDL-C、UA等NAFL相关危险因素呈负相关性(所有P<0.05)。结论 eGFR与NAFL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密切相关,NAFL可对eGFR产生影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AFLD)可能是导致eGFR水平下降的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徐生志;沈哲;厉有名;陈春晓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毕节地区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原体分布情况。方法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毕节地区共7所医院就诊的2685例老年(年龄≥60岁) CAP患者进行病原菌检测,静脉血检查衣原体及支原体,采用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呼吸道病毒抗原。结果与2010~2012年相比,2013~2014年老年CAP发病率显著升高(P<0.05)。不同性别老年CAP发病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秋冬季CAP发病率高于春夏季(P<0.05),年龄>80岁的患者 CAP发病率显著高于60~70岁及71~80岁的患者(P<0.05)。细菌感染1308例(48.72%),病毒感染685例(25.51%),支原体/衣原体感染692例(25.77%)。近2年老年CAP细菌性感染比例显著升高,而支原体/衣原体、病毒性感染近几年感染率无明显变化(P>0.05)。对细菌感染患者进行耐药性分析,革兰阳性(G+)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敏感率较高。革兰阴性( G-)杆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的敏感率较高。结论应根据CAP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药敏试验给予针对性干预。
作者:杨静;夏光琴;陈道忠;王忠全;夏红艳;余丹 刊期: 2016年第08期
喉癌是发生于喉部的恶性肿瘤,占呼吸道恶性肿瘤的65%~70%〔1〕,是仅次于肺癌的呼吸道第2位高发癌,位于耳鼻喉科恶性肿瘤的第3位〔2,3〕。近40年来喉癌的发病率有增多的趋势,经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审核、整理和统计分析,2003~2007年我国喉癌粗发病率2.04/10万〔4〕。喉癌的发病年龄以50~70岁多见。目前喉癌的治疗手段以手术为主,辅以放化疗,其早期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达79%〔5〕,晚期5年生存率为32%~44%〔6〕。喉切除术后由于喉功能丧失或只保留部分喉功能,造成患者术后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一系列的改变〔7〕。随着治疗方式的不断改善和社会对医学模式认识的转变,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喉癌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 QOL ),而不仅仅是生存率。
作者:李丽;马士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对老年尿毒症患者钙磷代谢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老年尿毒症患者钙磷代谢异常患者14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3例。对照组给予低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给予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两组均治疗6个月。对两组治疗前后血磷、血钙、血肌酐及血甲状旁腺素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磷、血钙、血肌酐和血甲状旁腺素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血磷、血钙、血肌酐和血甲状旁腺素水平差异显著(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可显著改善老年尿毒症患者钙磷代谢异常,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吴广宇;蒋晓立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对老年脑卒中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及血脂各项指标水平进行分析,探讨其与脑卒中预后相关性。方法测定16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血脂及内皮素和瘦素系统蛋白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以医院同期老年健康体检者200例为对照组。结果脑卒中组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炎症因子、C 反应蛋白、内皮素及其受体、瘦素及其受体、总胆固醇( TC )、甘油三酯( TG )和丙二醛(MD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脑卒中组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瘦素及内皮素水平与预后有一定的负相关性,即血清中上述分子水平越高预后越差。结论老年脑卒中患者血清中存在明显的同型半胱氨酸和血脂指标的异常,且内皮素、瘦素和同型半胱氨酸与预后呈负相关性。
作者:李毅鸣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人身心状况和社会支持与居家不出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从唐山市和保定市全市各抽取1个社区,对社区内所有年龄≥60岁的常住居民1359例,采用统一的调查量表:一般情况问卷、老年抑郁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生存质量简表( WHO-QOL-100)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等进行调查。结果社区老年人的身体、心理、社会支持、功能独立性是该人群居家不出的重要影响因素( P<0.05);居家不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低于非居家不出老年人。结论身心状况较差、获得社会支持较低的老年人更倾向于出现居家不出。因此,社区工作者应从以上方面着手,加强其健康教育,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田;王玉静;景丽伟;张超;邢凤梅;汪凤兰;张小丽;安紫薇;邵通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负荷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经皮冠脉介入术( PCI)治疗患者心肌灌注、炎症反应及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120例行PCI术的ACS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阿托伐他汀20 mg/d口服,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术前8 h给予80 mg负荷量阿托伐他汀,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校正心肌梗死溶栓治疗( TIMI)帧数( CTFC)、术前、术后三羟甲基丙烷( TMP)心肌灌注分级,术前、术后1 d及术后1 w的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一氧化氮( NO)、内皮素( ET)-1水平。结果研究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8.33%,低于对照组的23.33%(P<0.05);研究组CTFC计数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TMP分级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术后1 w两组患者hs-CRP、NO水平均高于术前,术后1 w两组患者ET-1水平均低于术前,研究组术后1 d及术后1 w hs-CRP及ET-1水平低于对照组,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负荷量阿托伐他汀可以减少ACS患者PCI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降低炎症反应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心肌再灌注。
作者:黄兴红;杨永曜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神经钙黏蛋白(N-cadherin)调控蛋白激酶(Akt/PKB)信号通路对神经干细胞(NSCs)生长的影响。方法利用RNAi技术将N-cadherin基因的RNA干扰载体pMSCVneo/N-cadherin质粒及pEGFP-MSCVneo对照质粒分别转染至原代培养 NSCs,分别作为干扰组和对照组,以原代培养NSCs作为正常组。 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各组细胞N-cadherin、蛋白激酶(PKB)、蛋白激酶磷酸化(P-PKB)、3-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PDK1)的蛋白表达水平。以MTT法检测NSCs的增殖情况。结果与正常组和对照组相比,干扰组 N-cadherin、PKB、P-PKB及 PDK1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其NSCs克隆形成率显著减少(P<0.05),NSCs增殖速度也显著减慢(P<0.05)。结论沉默 N-cadherin表达可能阻断 Akt/PKB信号通路,从而抑制NSCs的增殖。 N-cadherin有望成为促进NSCs增殖的潜在靶点。
作者:颜建辉;黄丽娟;杨柳;陈雁斌;华力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晚期肿瘤患者血小板聚集率(MAR)、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改变和两者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83例晚期肿瘤住院患者为观察组,每周期化、放疗前检测MAR、CK-MB,并与对照组比较。评价两组患者心功能,并对两组患者进行12个月随访。根据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病情稳定、病情加重和死亡三类,探讨MAR、CK-MB对不同预后的影响。结果观察组MAR与 CK-MB升高呈显著正相关( r=0.64,P=0.038);随MAR和CK-MB升高心功能不全分级加重;MAR(r=0.58,P=0.042)和CK-MB(r=0.62,P=0.002)升高与Ⅳ级心功能不全呈显著正相关。观察组Ⅲ、Ⅳ级心功能不全人数显著多于对照组(P=0.001、0.000)。单因素分析显示MAR升高、CK-MB升高与晚期肿瘤患者病情加重和死亡有明显的相关性(P=0.038、0.00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MAR升高(P=0.008,OR=7.35,95%CI 1.89~26.17)、CK-MB 升高(P=0.041,OR=2.35,95%CI 1.19~16.73)是晚期肿瘤患者病情加重独立危险因素;MAR升高(P=0.009,OR=17.43,95%CI 3.19~121.37)、CK-MB升高(P=0.007,OR=11.23,95%CI 1.99~66.14)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K-MB可促进血小板聚集,晚期肿瘤患者MAR和 CK-MB升高与心功能不全分级相关;MAR和CK-MB升高可作为判定晚期肿瘤患者预后差的指标之一。
作者:朱传安;李艳芹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分析阿尔茨海默病( AD)及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aMCI)患者的记忆损害。方法对25例 AD患者和28例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和25例健康对照者进行多项神经心理学检查,包括简明精神状态量(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 )、WMS-RC(韦氏记忆量表中文修订版)。结果 AD组MMSE、MoCA总分明显低于aMCI组(P<0.05),aMCI组MMSE、MoCA评分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AD组与aMCI组及正常对照组相比,记忆商降低(P<0.05)。除经历、定向外,各分测验分数降低;aMCI与对照组相比记忆商降低,短时记忆中(视觉再生、联想学习)分数明显降低,长时记忆和瞬间记忆无明显差异。结论 AD患者与aMCI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记忆损害,AD患者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损害明显,aMCI患者短时记忆出现损害,瞬时记忆、长时记忆无显著变化。
作者:张莹;田升军;李志强;赵檬;侯星亦;孙悦娇;郭春杰;马涤辉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5-氟尿嘧啶,阿霉素,环磷酰胺( FAC)联合化疗对乳腺癌患者血清抗氧化酶、肝脏转氨酶和心肌酶的影响。方法选取承德市中心医院肿瘤科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住院的4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接受FAC联合化疗的乳腺癌患者为FAC联合化疗组( n=20);未接受化疗的乳腺癌患者为乳腺癌组(n=20);并选择20例同年龄阶段的健康女性为对照组(n=20)。检测3组间过氧化氢酶(CAT)、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尿酸(UA)、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和肌酐的水平。结果乳腺癌组与FAC联合化疗组血清CAT和GSH的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脂质过氧化作用和NO水平显著升高( P<0.05)。 FAC联合化疗组血清CK和LDH水平较其他两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 FAC联合化疗可以加速乳腺癌患者体内已被激活的氧化应激系统。这种氧化应激具有细胞毒作用,其对心肌细胞的损伤作用尤为显著。
作者:白吉明;李建华;王翔;冯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清心安神方对豚鼠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影响。方法60只健康雄性豚鼠随机分为含药血清组24只,空白血清组36只。含药血清组使用清心安神方浓缩液连续灌胃3 d,空白血清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进行灌胃,两组豚鼠均在末次用药1 h后,于腹主动脉取血后离心取血清。分离豚鼠心室肌细胞,用膜片钳技术记录膜电位曲线。结果含药血清组豚鼠单个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复极至50%( APD50)及APD90延长(P<0.05),而动作电位幅值(APA)、APD50~90及3相复极速率(V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对照与血清洗脱、血清洗脱与含药血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心安神方可延长豚鼠心室肌细胞全细胞动作电位APD50及APD90。
作者:方居正;虞雅倩;高颖;夏艳斐 刊期: 2016年第08期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OSAHS)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都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且常同时存在,也就是常说的重叠综合征( OS)。 OSAHS和COPD都是肺动脉高压、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及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及独立危险因素〔1〕,而OS因为同时存在上气道和下气道的阻塞及呼吸运动减弱,将引起更严重的低氧,使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出现更早更严重,从而导致预后更差,死亡率明显升高,因此OS的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但目前OS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这两种疾病之间有无内在联系仍不十分清楚,有研究发现全身炎症反应在单纯OSAHS和单纯COPD患者中发挥重要作用〔2〕,并且可能在OS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也发挥重要作用〔3〕,因此炎症反应可能对OS及其并发症的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治疗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文将对OS目前与炎症及心血管疾病的关系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文慧兰;况九龙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究老年子宫内膜癌与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9、相关炎症因子的相关性。方法老年子宫内膜癌患者44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健康体检的健康受试者38例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MMP组织抑制因子(TIMP)-1(t=3.358, P=0.001)、MMP-3(t=4.375,P<0.001)、VEGF(t=19.05,P<0.00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 MMP-9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2.091,P=0.039)(P<0.05)。观察组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50.70,P<0.001)(P<0.01)。观察组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2(t=3.154,P=0.002)、IL-8(t=23.75,P<0.00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发现观察组 VEGF与 MMP-9(r=0.626,P<0.01)及 IL-8(t=0.682,P<0.01)呈正相关。结论老年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中VEGF与MMP-9、IL-8呈正相关,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卢建军;宋淑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观察甲状腺功能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CRT)的影响。方法选择29例植入 CRT/CRT-D患者,根据其术前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水平分为二组:正常组(FT3>3.50 pmol/L),低 FT3组(FT3<3.50 pmol/L),观察二组患者术后6个月心功能分级、QRS波时限、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肺动脉收缩压(PASP)等超声心动图指标的变化;并观察二组术后FT3的变化。结果 CRT术后6个月,二组患者心功能均明显改善(P<0.05);LVEF升高,其中低FT3组术后 LVEF升高更明显(P<0.05);二组患者术后 QRS波时限、LVEDd及PASP有下降的趋势。与术前比较,术后6个月低FT3组患者FT3水平显著增高(P<0.01);正常组患者术后FT3水平与术前无差异。结论低FT3心衰患者对CRT反应不逊于FT3正常患者,其机制可能为CRT提高FT3水平,改善心功能。
作者:汪和贵;汪祥海;杨玉雯;芮世宝;柯永胜 刊期: 2016年第08期
趋化因子超家族( CKLFSF)在人类有九个成员,即:趋化素样因子( CKLF)和CKLFSF1~8。该基因家族的基因编码的产物特点为其结构介于经典的趋化因子和四次跨膜蛋白之间。CKLF1具有CC家族趋化因子的结构特征和基本功能,即连续两个半胱氨酸的特征性结构和趋化功能〔1〕。本研究选择CK-LF1 C端的两段多肽--C19、C27多肽,体外观察二者对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的趋化活性。
作者:宣成睿;沈晨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B7-H1在人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能力和凋亡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肝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B7-H1的表达情况。采用 Lonza电转染的方法转染 si-B7-H1-1和 si-B7-H1-2进入肝癌 HepG2细胞,并通过 RT-PCR和Weatern印迹方法检测肝癌HepG2细胞中B7-H1的表达情况。敲低肝癌HepG2细胞中B7-H1的表达后,采用MTT方法检测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情况,并采用Annexin V/7-AAD双染的方法检测肝癌HepG2细胞的凋亡水平。结果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肝癌组织中B7-H1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采用Lonza电转染的方法转染si-B7-H1-1和si-B7-H1-2进入肝癌HepG2细胞后,肝癌HepG2细胞中-B7-H1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转染si-B7-H1-1和si-B7-H1-2敲低肝癌HepG2细胞中B7-H1表达后,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能力均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P<0.01)。转染si-B7-H1-1和si-B7-H1-2敲低肝癌HepG2细胞中B7-H1表达后,肝癌HepG2细胞的凋亡均显著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P<0.01)。结论肝癌组织中B7-H1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且B7-H1可促进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能力,并抑制肝癌HepG2细胞的凋亡水平,提示肝癌组织中高表达的B7-H1与肝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黎靖;陈红;雷正明;付文广;淦宇;蒋禹;温剑;李秋;李波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加强护理病房( ICU)老年重症感染患者诊断中血清降钙素原( PCT)与C-反应蛋白( CRP)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ICU重症感染患者80例为观察组,ICU非感染性患者80例为对照组,采集两组空腹静脉血样,比较血清中 PCT和 CRP的含量及检测的阳性率等。结果观察组血清中PCT检测阳性率为93.75%,CRP检测阳性率为100%,观察组PCT平均含量为(6.27±2.8)ng/ml,CRP的平均含量为(41.26±7.74)m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25±0.14)ng/ml和(5.61±2.81)mg/L(P<0.05)。结论 PCT特异性较 CRP高,稳定性较好,故联合监测血清中PCT和CRP含量可作为ICU老年重症感染患者严重感染的重要指标。
作者:李诗阳;王日兴;吕有凯;林芳崇;冯奇桃 刊期: 201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