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吉明;李建华;王翔;冯军
运动人体功能学实验是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人体机能变化规律的方法学科,是在体育生物学科理论和技术基础上构建的新的学科,是一门新的实验课程,它是力求把握体育生物学科新理论和研究成果,选择新的实验内容和先进技术方法,并与体育运动的实践紧密结合,能够观察运动作用下人体功能的变化规律,为诊断和医疗康复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作者:熊晓玲;孟思进;赵凌玉;何燕燕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早期营养干预对老年重型颅脑损伤( SHI)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2013年5月至2015年6月该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0例老年SHI 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营养组和免疫营养组,对照组按照传统营养支持方式进行治疗,营养组采用肠外营养( PN)和肠内营养( EN)序贯营养支持治疗,免疫营养组在营养组的基础上增加精氨酸和谷氨酰胺。分别于治疗第1天( T1)、第7天( T2)和第14天( T3)采集患者血液,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总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T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营养组和免疫营养组患者 T3时各营养指标水平明显高于 T2,T3时总各营养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免疫营养组亦高于营养组(P<0.05)。与 T1相比,对照组 T2和 T3时CD3+和CD4+水平明显下降,营养组和免疫营养组 T2时 CD4+水平显著降低( P<0.05);与对照组 T3相比,营养组和免疫营养组的 CD4+和 CD4+/CD8+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营养组T3相比,免疫组的CD4+/CD8+水平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 T2和 T3时 IgG 的水平明显低于 T1(P<0.05);营养组和免疫营养组T3时IgG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3(P<0.05)。结论早期的免疫营养干预对于改善老年SHI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翠燕;郭雪琴;潘彩霞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三伏贴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疗效及对白细胞介素( IL)-8、肿瘤坏死因子( TNF)-α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稳定期COPD患者70例随机等分为两组,终有效病例67例,分为对照组34例,治疗组33例。对照组采用氨溴索口服液、多索茶碱胶囊口服,万托林气雾剂吸入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在三伏天中每一伏的第1天加用中药三伏贴穴位贴敷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综合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SGRQ评分、肺功能、IL-8、TNF-α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而且总有效率93.94%高于对照组73.53%(P<0.05);治疗组对中医症候积分的改善程度,血清IL-8、TNF-α水平的降低程度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对SQRQ评分和肺功能均能改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三伏贴防治稳定期COPD疗效肯定,能显著降低血IL-8、TNF-α水平,推测是其防治COPD的可能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姚诗清;朱裕林;赵皓;陈莉;汪超;孙涛;柳雯;周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研究老年住院慢性便秘( CC)患者的焦虑状态、抑郁状态和睡眠障碍的情况及其与结肠传输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调查105例老年CC的长期住院患者,并同时设立非便秘的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和睡眠障碍的情况,并对 CC患者根据结肠传输功能试验区分为慢传输型和正常传输型便秘调查抑郁、焦虑状态、睡眠障碍的情况。结果老年CC患者焦虑状态、抑郁状态和焦虑抑郁状态共存者分别为55例(52.387%)、61例(58.10%)和48例(45.71%),而对照组分别为9例(9.28%)、11例(11.34%)和9例(9.28%),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在CC患者中,正常传输型便秘焦虑状态(67.44%)及抑郁状态(83.72%)比例明显高于慢传输型(38.71.09%和51.62%),且焦虑与抑郁状态共存的比例(44.19%)也明显高于慢常传输型患者(20.97%)( P<0.05)。睡眠障碍在老年CC的患病率为41.90%,慢传输型占43.55%,正常传输型中占39.53%,非便秘患者为7.22%,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CC患者中,焦虑状态、抑郁状态和睡眠障碍发病率高,结肠传输功能正常型便秘患者与抑郁或焦虑相关,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睡眠障碍发病率高。
作者:叶彬;陈春晓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肾消通络方对糖尿病肾病( DN)大鼠肾功能及肾组织病理形态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厄贝沙坦组及中药组4组,中药组按生药20 g· kg-1· d-1进行干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生化指标:血糖( Glu)、24 h 微量白蛋白(24 h mAlb)、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采用HE、PAS染色观察肾脏病理改变;电镜观察肾小球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肾消通络方对DN大鼠血糖无明显影响,具有一定的降脂作用;厄贝沙坦组、中药组的24 h mAlb、Scr与BUN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HE及PAS染色:厄贝沙坦组和中药组较模型组病理改变减轻,两组间差异不明显。电镜观察:厄贝沙坦组和中药组病理改变较模型组减轻。结论肾消通络方可显著降低DN大鼠24 h mAlb、Scr、BUN水平,减轻肾组织病理改变,具有改善肾功能、保护肾脏形态结构的作用。
作者:马国平;丁英钧;董绍英;刘洪斌;赵玉庸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铁皮石斛对小鼠端粒酶活性及抗衰老能力的影响。方法清洁级雄性昆明种小鼠10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铁皮石斛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共5组。每组20只。对铁皮石斛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按125、250、500 mg/kg分别给予铁皮石斛灌胃,对照组灌胃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30 d。然后检测活性氧(R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脑脂褐素(LF)及端粒酶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ROS、MDA和 LF水平升高或显著升高(P<0.05或 P<0.01),SOD、GSH-Px和端粒酶活性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剂量组 SOD、GSH-Px和端粒酶活性均升高或显著升高(P<0.05或 P<0.01),ROS、MDA和LF水平下降或显著下降( P<0.05或P<0.01)。结论铁皮石斛增强抗氧化酶和端粒酶活性,提高抗氧化能力,可能是其抗衰老的机制之一。
作者:唐汉庆;韦祎;卢兰;陈桦;李晓华;朱晓莹;劳传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前两周期顺铂加依托泊苷( EP)方案化疗敏感性对局限期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7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确诊局限期小细胞肺癌初治的住院患者58例,接受常规的两周期EP化疗后联合局部放疗。两周期 EP方案化疗结束后评估近期疗效,完全缓解(CR)和部分缓解(PR)患者为化疗有效组,无变化(SD)和疾病进展(PD)患者为化疗无效组,继续2~4周期EP方案化疗并同步放疗。观察毒副作用,评估完成4~6周期EP方案化疗同步放疗结束后4 w内的近期临床有效率( RR),以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 PFS)为随访终点。结果共有55例患者完成4~6周期EP方案化疗及同步放疗,其中化疗有效组39例,化疗无效组16例,两组性别和年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化疗有效组的RR为79.5%(31/39),化疗无效组为37.5%(6/16),χ2=5.125,P=0.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位PFS:化疗有效组18个月,化疗无效组6.0个月,χ2=5.212,P=0.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骨髓抑制、放射性食管炎及放射性肺炎等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前2周期EP方案化疗有效的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优于化疗无效患者。
作者:丁新民;冯华松;伏婷婷;聂舟山;潘磊;王勇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及MAPK/Erk信号通路抑制剂U0126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MRVEC)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的MRVEC采用0、25、50和100μg/L的SDF-1处理,100μg/L SDF-1处理体外培养的 MRVEC细胞0、24、48和72 h,采用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MRVEC细胞中MAPK/Erk信号通路的磷酸化活化情况,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MTT)检测MRVEC细胞的增殖情况。采用MAPK/Erk信号通路抑制剂 U0126预处理 MRVEC 细胞,观察 MAPK/Erk 信号通路在 SDF-1调控 MRVEC 细胞增殖中的作用。结果与100μg/L的SDF-1处理组相比,25、50和100μg/L的 SDF-1均可显著上调 MRVEC 细胞中 Erk 的磷酸化水平,加强 MRVEC 细胞的增殖能力( P<0.01),且这种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采用Erk信号通路阻断剂U0126阻断MRVEC细胞中的Erk信号通路后,SDF-1促MRVEC细胞增殖的能力显著降低( P<0.01)。结论胰岛素可通过激活MRVEC细胞中的MAPK/Erk信号通路,进而增强MRVEC细胞的增殖能力,从而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作者:鄢燕琼;陈传绮;郭铁成;钟晓红;罗千军;高文;庄严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B7-H1在人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能力和凋亡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肝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B7-H1的表达情况。采用 Lonza电转染的方法转染 si-B7-H1-1和 si-B7-H1-2进入肝癌 HepG2细胞,并通过 RT-PCR和Weatern印迹方法检测肝癌HepG2细胞中B7-H1的表达情况。敲低肝癌HepG2细胞中B7-H1的表达后,采用MTT方法检测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情况,并采用Annexin V/7-AAD双染的方法检测肝癌HepG2细胞的凋亡水平。结果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肝癌组织中B7-H1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采用Lonza电转染的方法转染si-B7-H1-1和si-B7-H1-2进入肝癌HepG2细胞后,肝癌HepG2细胞中-B7-H1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转染si-B7-H1-1和si-B7-H1-2敲低肝癌HepG2细胞中B7-H1表达后,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能力均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P<0.01)。转染si-B7-H1-1和si-B7-H1-2敲低肝癌HepG2细胞中B7-H1表达后,肝癌HepG2细胞的凋亡均显著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P<0.01)。结论肝癌组织中B7-H1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且B7-H1可促进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能力,并抑制肝癌HepG2细胞的凋亡水平,提示肝癌组织中高表达的B7-H1与肝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黎靖;陈红;雷正明;付文广;淦宇;蒋禹;温剑;李秋;李波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研究社区干预对2型糖尿病(T2DM)的影响。方法选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检筛查确诊为T2DM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50例,对照组45例。两组患者均进行降血糖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的社区干预。干预6个月后,测定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组患者在进行6个月的干预后,与干预前、对照组比较,FPG、2 h PG和HbA1c水平均下降(P<0.05)。结论对T2DM患者进行积极的社区干预治疗可以进行有效地控制血糖。
作者:陈薇薇;陈肖静;刘利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四妙丹蒌颗粒治疗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NSTEAM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符合条件的NSTEAM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规范化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四妙丹蒌颗粒,疗程2 w。观察两组患者试验前后的心绞痛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心电图疗效、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安全性及转归,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在心绞痛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及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满意度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并可降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率(P<0.05)。结论四妙丹蒌颗粒对NSTEAMI具有良好疗效。
作者:靳宏光;郭家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氯沙坦和环磷腺苷葡胺联合使用对肺心病患者肺部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肺心病患者124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在相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实验组患者口服氯沙坦和静脉滴注环磷腺苷葡胺治疗。测定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和每搏量(SV);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包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测定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IgA、IgG和补体C3含量变化,评价免疫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LVEF、CO和SV无显著差异(P>0.05);1个疗程后,实验组三项指标增加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 FEV1和FEV1/FVC无显著差异(P>0.05);1个疗程后,实验组两项指标增加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IgA、IgG和补体C3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1个疗程后,实验组患者补体C3含量显著增加(P<0.05)。结论氯沙坦和环磷腺苷葡胺联合治疗肺心病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心肺功能,改善肺组织损伤,增加体内补体C3含量。
作者:邓俊;邓欢;冯健;梁宇佳;熊瑛;王宋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并探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作为鉴别阿尔茨海默病(AD)和血管性痴呆(VD)辅助诊断方法的可行性。方法选择住院收治的老年痴呆患者中,随机选取50例AD患者和50例VD患者进行研究,并采用MMSE量表和MoCA量表对这100例老年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精神状态进行评估,对比两组患者的MMSE总评分、MoCA总评分以及细化评分,并观察两组患者的精神行为异常发生情况。结果 AD组患者的 MMSE总评分、MoCA总评分均明显低于VD组(P<0.05)。 AD组患者和 VD组患者的MMSE量表中的即刻记忆、延迟记忆两项得分存在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MoCA量表中的执行功能得分也存在明显差异(P<0.05),但两组患者在MMSE量表、MoCA量表的其他项目的得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 AD组患者和VD组患者在幻觉、睡眠障碍、焦虑恐惧等精神行为异常方面的发生率不明显(P>0.05),但AD组患者在偏执和妄想、行为紊乱、攻击行为等方面的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VD组患者(P<0.05),而VD组患者在情感障碍方面的异常发生率明显更高(P<0.05)。结论 VD相对于AD而言,其认知功能障碍和精神状态异常情况较轻,可利用MMSE量表和MoCA量表对AD、VD进行鉴别诊断。
作者:郑莉莎;赵婧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对老年脑卒中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及血脂各项指标水平进行分析,探讨其与脑卒中预后相关性。方法测定16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血脂及内皮素和瘦素系统蛋白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以医院同期老年健康体检者200例为对照组。结果脑卒中组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炎症因子、C 反应蛋白、内皮素及其受体、瘦素及其受体、总胆固醇( TC )、甘油三酯( TG )和丙二醛(MD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脑卒中组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瘦素及内皮素水平与预后有一定的负相关性,即血清中上述分子水平越高预后越差。结论老年脑卒中患者血清中存在明显的同型半胱氨酸和血脂指标的异常,且内皮素、瘦素和同型半胱氨酸与预后呈负相关性。
作者:李毅鸣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IDC)磁共振( MRI)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与预后因子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该院收治的IDC患者97例,对其进行MRI扩散加权成像扫描。观察本组IDC患者的MRI表现、表观扩散系数与常规预后因子、生物学预后因子的相关性及常规预后因子与生物学预后因子的相关性。结果本组97例患者表观扩散系数在常规预后因子、生物学预后因子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平均表观扩散系数与生物学预后因子无相关性(P>0.05);肿瘤病理分级与拓扑导构酶(ToPo)-Ⅱα、Ki-37生物学预后因子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IDC的MRI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无法评估疾病的预后,而ToPo-Ⅱα、Ki-37生物学预后因子的水平对辨别IDC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韩家发;王琼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北京市养老机构入住老年人总体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入住养老机构的390名老年人进行健康评估调查。结果老年人总体健康状况良好262名(67.18%);受损128名(32.82%),总体健康状况尚可。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老年人居住情况、疾病指数和认知功能是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养老机构老年人总体健康状况一般,尤其是与他人共同居住、疾病指数高、认知功能偏差的老年人,在保持和提高其整体健康状况的过程中,要重视老年人身体状况和生活环境。
作者:王黎;郭红艳;谢红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及非老年人胸部恶性肿瘤患者调强放射治疗( IMRT)前、中、后常规心电图( ECG)和动态心电图( AECG)的异常检出率有何不同;探讨两组间患者在IMRT后ECG、AECG异常检出率是否一致。方法选择90例胸部恶性肿瘤IMRT的患者,于IMRT前、中、后进行ECG及AECG检查,按年龄≥60岁及<60岁分为老年组及非老年组,比较两组间前、中、后ECG、AECG的异常检出率情况,并对两组间在IMRT后ECG、AECG异常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 ECG异常检出率在老年组与非老年组胸部肿瘤患者在 IMRT前、中、后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P>0.05);AECG异常检出率在IMRT前两组间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但老年组IMRT中及IMRT后异常检出率均高于非老年组(P<0.05);老年组与非老年组间在IMRT后AECG异常检出率均高于ECG异常检出率(P<0.05)。结论对于IMRT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均应进行 AECG检测,以期早期发现RIHD并及时进行干预。
作者:张琴;万里凯;杨苏萍;蒿艳蓉;张雅莉;田晓芬;覃晓波;吴洁;陈晓婕;李玲;秦国伟;邹春燕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心脏介入术中有创血压监测降低术中、术后不良事件的效果。方法对70例心脏介入术的患者应用持续有创血压监测,密切观察血压的变化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70例持续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患者,平均有创压力测压时间(0.49±0.25)h,术中4例出现测压管路中出现气泡,影响血压图形改变;3例导管深入,出现压力图形心室化;1例导管扭曲,术中停止测压更换导管;2例桡动脉穿刺点有少许渗血、皮下瘀血;2例股动脉皮下渗血;1例患者紧张致压力升高。其余均测压顺利,无出血及血管堵塞等并发症。结论心脏介入术中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提高有创血压监测质量,降低术中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疗效。
作者:楚广玉;张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白细胞分化抗原40及其配体(CD40/CD40L)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变化,探讨上述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CAS患者94例,其中IMT增厚的有34例,颈动脉斑块形成的有60例;健康体检者20例(IMT正常组)。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IMT,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 CD40、CD40L和 MMP-9水平。结果随着IMT的增厚,血清CD40、CD40L、MMP-9水平明显升高(P<0.05);有不稳定斑块的 CAS患者 IMT及血清 CD40、CD40L、MMP-9水平较稳定斑块患者明显升高,不稳定斑块CAS患者脑梗死(CI)发病率高于斑块稳定组(P均<0.05)。结论血清 CD40、CD40L、MMP-9能促进 CAS 的形成和增厚,MMP-9能增加斑块的不稳定性,导致CI的发生,监测血清CD40、CD40L、MMP-9水平,能用来预测CAS患者的IMT、斑块的稳定性和疾病的预后。
作者:马清峰;李建军;熊亮;张静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晚期肿瘤患者血小板聚集率(MAR)、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改变和两者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83例晚期肿瘤住院患者为观察组,每周期化、放疗前检测MAR、CK-MB,并与对照组比较。评价两组患者心功能,并对两组患者进行12个月随访。根据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病情稳定、病情加重和死亡三类,探讨MAR、CK-MB对不同预后的影响。结果观察组MAR与 CK-MB升高呈显著正相关( r=0.64,P=0.038);随MAR和CK-MB升高心功能不全分级加重;MAR(r=0.58,P=0.042)和CK-MB(r=0.62,P=0.002)升高与Ⅳ级心功能不全呈显著正相关。观察组Ⅲ、Ⅳ级心功能不全人数显著多于对照组(P=0.001、0.000)。单因素分析显示MAR升高、CK-MB升高与晚期肿瘤患者病情加重和死亡有明显的相关性(P=0.038、0.00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MAR升高(P=0.008,OR=7.35,95%CI 1.89~26.17)、CK-MB 升高(P=0.041,OR=2.35,95%CI 1.19~16.73)是晚期肿瘤患者病情加重独立危险因素;MAR升高(P=0.009,OR=17.43,95%CI 3.19~121.37)、CK-MB升高(P=0.007,OR=11.23,95%CI 1.99~66.14)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K-MB可促进血小板聚集,晚期肿瘤患者MAR和 CK-MB升高与心功能不全分级相关;MAR和CK-MB升高可作为判定晚期肿瘤患者预后差的指标之一。
作者:朱传安;李艳芹 刊期: 201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