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气管支气管结核黏膜病理与抗酸染色的关系

李光明;雷建平;孙坚;刘翼军;冯雅莉

关键词:气管支气管结核, 病理, 抗酸染色
摘要:目前气管支气管结核的确诊仍依赖于支气管镜检查及细菌学或病理学证据。病理发现类上皮细胞、郎罕巨细胞、干酪性坏死等有助于结核病的诊断,病变组织抗酸染色发现抗酸杆菌支持气管支气管结核的诊断〔1〕。黄斌等〔2〕报道,在支气管结核的4种类型中,溃疡型和增殖型发现结核菌概率大,而指南中提到溃疡坏死型抗酸杆菌检出率亦较高〔1〕,但均未详细描述检出结核菌的方法(刷检还是活检,涂片还是培养等)。气管支气管结核的黏膜组织病理变化与疾病进程有关〔3〕,在不同的研究者中病理改变有所不同〔4,5〕。本研究旨在了解气管支气管结核黏膜病理与抗酸染色的关系。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心脏康复的新进展

    目前我国关于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实施心脏康复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研究寥寥无几,患者出院后的心脏康复项目也屈指可数。本文旨在讨论我国心脏康复的发展现状及它在改善患者远期不良预后中的关键作用,并试图探讨我国未来心脏康复发展的蓝图,促成心脏康复在治疗老年心血管病中的广泛应用。

    作者:王雅明;金海;许卓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神经钙黏蛋白调控Akt/PKB信号通路对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探讨神经钙黏蛋白(N-cadherin)调控蛋白激酶(Akt/PKB)信号通路对神经干细胞(NSCs)生长的影响。方法利用RNAi技术将N-cadherin基因的RNA干扰载体pMSCVneo/N-cadherin质粒及pEGFP-MSCVneo对照质粒分别转染至原代培养 NSCs,分别作为干扰组和对照组,以原代培养NSCs作为正常组。 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各组细胞N-cadherin、蛋白激酶(PKB)、蛋白激酶磷酸化(P-PKB)、3-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PDK1)的蛋白表达水平。以MTT法检测NSCs的增殖情况。结果与正常组和对照组相比,干扰组 N-cadherin、PKB、P-PKB及 PDK1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其NSCs克隆形成率显著减少(P<0.05),NSCs增殖速度也显著减慢(P<0.05)。结论沉默 N-cadherin表达可能阻断 Akt/PKB信号通路,从而抑制NSCs的增殖。 N-cadherin有望成为促进NSCs增殖的潜在靶点。

    作者:颜建辉;黄丽娟;杨柳;陈雁斌;华力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晚期肿瘤患者血小板聚集率与肌酸激酶同工酶的相关性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晚期肿瘤患者血小板聚集率(MAR)、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改变和两者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83例晚期肿瘤住院患者为观察组,每周期化、放疗前检测MAR、CK-MB,并与对照组比较。评价两组患者心功能,并对两组患者进行12个月随访。根据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病情稳定、病情加重和死亡三类,探讨MAR、CK-MB对不同预后的影响。结果观察组MAR与 CK-MB升高呈显著正相关( r=0.64,P=0.038);随MAR和CK-MB升高心功能不全分级加重;MAR(r=0.58,P=0.042)和CK-MB(r=0.62,P=0.002)升高与Ⅳ级心功能不全呈显著正相关。观察组Ⅲ、Ⅳ级心功能不全人数显著多于对照组(P=0.001、0.000)。单因素分析显示MAR升高、CK-MB升高与晚期肿瘤患者病情加重和死亡有明显的相关性(P=0.038、0.00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MAR升高(P=0.008,OR=7.35,95%CI 1.89~26.17)、CK-MB 升高(P=0.041,OR=2.35,95%CI 1.19~16.73)是晚期肿瘤患者病情加重独立危险因素;MAR升高(P=0.009,OR=17.43,95%CI 3.19~121.37)、CK-MB升高(P=0.007,OR=11.23,95%CI 1.99~66.14)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K-MB可促进血小板聚集,晚期肿瘤患者MAR和 CK-MB升高与心功能不全分级相关;MAR和CK-MB升高可作为判定晚期肿瘤患者预后差的指标之一。

    作者:朱传安;李艳芹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电针夹脊穴治疗周围血管缺血性疾病临床操作规范

    周围血管缺血性疾病多发于老年人,病情复杂,并发症多,治疗比较困难,截肢率和病死率较高〔1,2〕。祖国医学认为该类病因虽然可分为寒、湿、热或气血虚弱、阴阳不足,但总病机都要转换到气滞血瘀这一点上,因此活血化瘀是周围血管缺血性疾病主要治疗法则〔3〕。传统针灸疗法有疏通经络,调理气血作用,对改善肢体缺血症状有一定疗效,一般可以作为辅助疗法应用于临床。本专科在临床上针灸颈部夹脊穴及腰部夹脊穴,治疗周围血管缺血性疾病取得显著临床疗效〔4,5〕。电针夹脊穴治疗法是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科研积累的经验,将脊髓刺激治疗周围血管缺血性疾病研究与中医针灸理论相结合的技术--以微弱电流直接刺激脊髓脊柱技术,通过针刺棘突两侧肌肉丰厚处,刺激兴奋传入神经粗纤维。

    作者:高杰;夏联恒;张雅;付晨菲;李晓陵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广州市老年体检人群维生素D水平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老年体检人群维生素D( VD)水平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2014年在该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老年患者328例,年龄60~84岁,平均(66.1±5.5)岁。测定血清25-羟维生素 D3〔25(OH)D3〕水平,收集身高、体重、年龄等资料,计算体重指数(BMI),检测空腹血糖(FPG)、血压、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代谢综合征相关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按照血清25(OH)D3水平分为VD充足组(≥75 nmol/L);VD不足组(50~75 nmol/L);VD缺乏组(<50 nmol/L)。结果三组BMI、FPG、TG、平均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65、3.081、4.069、7.336,P<0.05)。进一步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VD水平与 FPG、TG、BMI、平均年龄呈负相关(r=-0.153、-0.115、-0.122、-0.279,P<0.05),与HDL-C、收缩压、舒张压无相关性(r=-0.059、0.024、-0.006,均 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FPG、TG为 VD不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人VD营养状况与BMI、FPG及TG等代谢相关指标呈负相关。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群VD不足或缺乏的状况逐渐加重。

    作者:陈晓彤;甘小玲;王培;陈庆瑜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不同放疗剂量联合PF化疗食管癌患者外周血miR-21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不同放疗剂量联合PF化疗食管癌患者外周血miR-21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肿瘤科收治的食管癌患者85例,全部患者均采用放疗联合PF方案化疗,根据不同放疗剂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放疗剂量50 Gy,45例),对照组(放疗剂量>50 Gy,40例),采用RT-PCR法测定外周血miR-21水平,比较近远期疗效及其外周血 miR-21水平的差异。结果两组总缓解率,1、2、3年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生存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外周血miR-21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全部患者外周血miR-21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其中观察组外周血miR-2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放射性食管炎与骨髓抑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放疗剂量联合PF化疗通过显著降低外周血 miR-21水平,而显著延长生存时间与降低放疗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晓宁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老年子宫内膜癌与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相关炎症因子的相关性

    目的:探究老年子宫内膜癌与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9、相关炎症因子的相关性。方法老年子宫内膜癌患者44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健康体检的健康受试者38例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MMP组织抑制因子(TIMP)-1(t=3.358, P=0.001)、MMP-3(t=4.375,P<0.001)、VEGF(t=19.05,P<0.00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 MMP-9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2.091,P=0.039)(P<0.05)。观察组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50.70,P<0.001)(P<0.01)。观察组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2(t=3.154,P=0.002)、IL-8(t=23.75,P<0.00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发现观察组 VEGF与 MMP-9(r=0.626,P<0.01)及 IL-8(t=0.682,P<0.01)呈正相关。结论老年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中VEGF与MMP-9、IL-8呈正相关,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卢建军;宋淑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鹿花盘粉对四氯化碳诱导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鹿花盘粉对四氯化碳( CCl4)诱导的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6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Cl4模型组、阳性药物组(联苯双酯50 mg/kg)、鹿花盘粉低(0.75 g/kg)、中(1.50 g/kg)和高(3.00 g/kg)剂量组,每组10只,连续灌胃给药20 d。末次给药12 h后,各组大鼠腹腔注射60%CCl4花生油,雌性4.00 ml/kg、雄性3.50 ml/kg,空白对照组给予等量花生油。24 h后处死大鼠,取肝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取血液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取肝组织制备匀浆,测定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PX)活力及丙二醛( MDA)含量。结果与 CCl4模型组比较,鹿花盘粉中剂量组大鼠血清ALT、AST活性明显降低,肝脏组织中MDA含量明显降低,GSH-PX活力明显升高(P<0.05);鹿花盘粉高剂量组肝脏组织中 SOD活力较CCl4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 HE染色结果显示,鹿花盘粉中剂量组肝内病灶发生率下降,脂肪变性、坏死程度及炎性浸润均明显减轻。结论鹿花盘粉对CCl4诱导的大鼠急性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黄彬彬;南璐璐;赵越;陈思瑶;杨柳;徐峰;刘磊;周涌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生理性衰老过程的婚姻特征

    目的:探究衰老的婚姻特征。方法选用衰老评估量表( AES),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对上海、平凉、兰州中老年人群衰老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未再婚者衰老程度均严重于再婚者;离异和丧偶者衰老程度均严重于已婚者;未婚者躯体、心理、自我体认领域和总体衰老程度重,但其社会适应性好。结论衰老明显受婚姻状况的影响。衰老的干预应采取不同的策略与方案,以达到延缓衰老、提高生存质量的目的。

    作者:胡燕;梁治学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人生回忆疗法对朝鲜族独居老人抑郁情绪的连续效果评价

    目的:比较干预前后朝鲜族独居老人抑郁情绪变化,探讨适合朝鲜族独居老人的心理干预疗法。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将120例符合条件的独居抑郁老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实施常规社区卫生服务基础上,接受连续人生回忆治疗,并分出连续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维持常规社区卫生服务。结果干预前朝鲜族独居老人抑郁检出率47.4%;连续组在干预6个月后抑郁得分低于观察组,干预组在干预6 w后的抑郁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而观察组在干预6个月后抑郁得分与干预组干预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连续进行人生回忆疗法能有效缓解朝鲜族独居老人抑郁情绪。

    作者:赵春善;许敏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罗氟司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研究进展

    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主要以糖皮质激素及支气管舒张剂(如β2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药及甲基黄嘌呤类)为主,但仍有频发加重,因此要探求新的治疗方法。磷酸二酯酶-4(PDE4)抑制剂可通过抑制细胞内环磷酸腺苷降解来减轻炎症,2010年4月欧洲人用药品委员会推荐批准罗氟司特(一种选择性PDE4抑制剂),可用于伴慢性支气管炎且有频繁加重史的重度 COPD 患者附加于支气管舒张剂治疗上的维持治疗〔1〕。2015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 GOLD) COPD指南中推荐罗氟司特可用于治疗经长效支气管舒张剂治疗后,病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伴有慢性支气管炎、重度或极重度气流受限和频繁急性加重的COPD患者。本文就罗氟司特治疗COPD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刘景伟;温中梅;袁海波;彭丽萍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肝癌大鼠体内TH17/Treg失衡及意义

    目的:观察肝癌大鼠体内TH17/Treg失衡状态,从而探讨免疫细胞在肝癌疾病的发病机制。方法观察大鼠肝癌模型和对照组,提取脾脏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CD3、CD4、CD8,TH17及Treg比例,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液上清白细胞介素(IL)-17及肿瘤坏死因子( TNF)-β含量变化,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PCR)检测RORγT及Foxp3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肝癌组体内单个核细胞CD8表达量显著升高, CD3、CD4表达量显著降低,CD4/CD8比例显著降低(P均<0.05);TH17细胞表达量显著升高,Treg细胞表达量显著降低(P均<0.05);IL-17含量显著升高,TNF-β含量显著降低(P均<0.05);RORγT含量显著升高,Foxp3含量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肝癌大鼠TH17/Treg失衡,具体表现为TH17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增多,而Treg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降低,提示TH17/Treg失衡与肝癌疾病具有相关性。

    作者:黄刚哲;姜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齐齐哈尔市老年人慢性病患病对健康自评的影响

    目的:探讨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状况对健康自评的影响。方法通过分层随机抽样,对齐齐哈尔市580名老年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对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状况与健康自评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是否患慢性病及慢性病患病数量对老年人健康自评有显著影响(P<0.05)。与未患慢性病的老年人相比,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健康自评积极的OR值为0.267。患2种及以上慢性病的老年人健康自评为“很好”的比例(1.4%)明显低于只患有1种的(13.7%)及未患慢性病的(43.2%)(P<0.05)。部分慢性病对老年人健康自评的影响较大。脑卒中、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对健康自评的消极影响显著(P<0.05)。冠心病、脂肪肝、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对健康自评的消极影响不显著(P>0.05)。社会人口学因素对老年人健康自评有重要影响。与男性相比,女性健康自评积极的OR值为0.533。与60~74岁年龄组相比,≥75岁组健康自评积极的OR值为0.478。与接受过9年以上教育的老年人相比,未上过学的老年人健康自评积极的OR值为0.323。结论慢性病是影响老年人健康自评的消极因素,需要结合东北地区特殊的气候与生活方式,开展老年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防治慢性病的发生。

    作者:孙玉华;王晓峰;张幸福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丁苯酞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及其对海马区GAP-43和突触素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丁苯酞对血管性痴呆( VD)大鼠认知功能及对海马区GAP-43和突触素 P38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 Wistar大鼠90只,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空白组各30只。空白组不采取任何操作;对照组大鼠制成VD模型,并予以生理盐水;观察组大鼠制成 VD模型后,予以丁苯肽注射液。治疗1个月后,采取 MG-Y-型迷宫检测其认知功能以及采用 Western印迹和 RT-PCR分别检测大鼠海马区内GAP-43和突触素P38的表达。结果观察组和空白组大鼠的错误反应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且空白组大鼠降低更明显(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的GAP-43在大鼠海马区内的mRNA中表达较空白组高(P均<0.05),且观察组表达程度较对照组更高(P<0.05);观察组的突触素P38在大鼠海马区内的mRNA中表达较空白组和对照组均提高(P均<0.05),而对照组和空白组之间表达无差异(P>0.05);观察组 GAP-43在大鼠海马区内的蛋白中表达较对照组和空白组均提高(P均<0.05),对照组和空白组之间表达无差异(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的突触素P38在大鼠海马区内的蛋白中表达较空白组均提高(P均<0.05),且观察组表达程度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对于VD大鼠,可予以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其可促进神经元的修复及再生,改善VD大鼠海马区GAP-43及突触素P38的表达,从而提供其认知功能,改善其预后。

    作者:陈庆友;师岩;王中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与预后因子表达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IDC)磁共振( MRI)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与预后因子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该院收治的IDC患者97例,对其进行MRI扩散加权成像扫描。观察本组IDC患者的MRI表现、表观扩散系数与常规预后因子、生物学预后因子的相关性及常规预后因子与生物学预后因子的相关性。结果本组97例患者表观扩散系数在常规预后因子、生物学预后因子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平均表观扩散系数与生物学预后因子无相关性(P>0.05);肿瘤病理分级与拓扑导构酶(ToPo)-Ⅱα、Ki-37生物学预后因子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IDC的MRI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无法评估疾病的预后,而ToPo-Ⅱα、Ki-37生物学预后因子的水平对辨别IDC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韩家发;王琼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肾消通络方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功能及肾组织病理形态结构的影响

    目的:观察肾消通络方对糖尿病肾病( DN)大鼠肾功能及肾组织病理形态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厄贝沙坦组及中药组4组,中药组按生药20 g· kg-1· d-1进行干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生化指标:血糖( Glu)、24 h 微量白蛋白(24 h mAlb)、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采用HE、PAS染色观察肾脏病理改变;电镜观察肾小球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肾消通络方对DN大鼠血糖无明显影响,具有一定的降脂作用;厄贝沙坦组、中药组的24 h mAlb、Scr与BUN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HE及PAS染色:厄贝沙坦组和中药组较模型组病理改变减轻,两组间差异不明显。电镜观察:厄贝沙坦组和中药组病理改变较模型组减轻。结论肾消通络方可显著降低DN大鼠24 h mAlb、Scr、BUN水平,减轻肾组织病理改变,具有改善肾功能、保护肾脏形态结构的作用。

    作者:马国平;丁英钧;董绍英;刘洪斌;赵玉庸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老年重症感染患者血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加强护理病房( ICU)老年重症感染患者诊断中血清降钙素原( PCT)与C-反应蛋白( CRP)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ICU重症感染患者80例为观察组,ICU非感染性患者80例为对照组,采集两组空腹静脉血样,比较血清中 PCT和 CRP的含量及检测的阳性率等。结果观察组血清中PCT检测阳性率为93.75%,CRP检测阳性率为100%,观察组PCT平均含量为(6.27±2.8)ng/ml,CRP的平均含量为(41.26±7.74)m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25±0.14)ng/ml和(5.61±2.81)mg/L(P<0.05)。结论 PCT特异性较 CRP高,稳定性较好,故联合监测血清中PCT和CRP含量可作为ICU老年重症感染患者严重感染的重要指标。

    作者:李诗阳;王日兴;吕有凯;林芳崇;冯奇桃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老年尿毒症患者钙磷代谢异常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对老年尿毒症患者钙磷代谢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老年尿毒症患者钙磷代谢异常患者14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3例。对照组给予低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给予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两组均治疗6个月。对两组治疗前后血磷、血钙、血肌酐及血甲状旁腺素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磷、血钙、血肌酐和血甲状旁腺素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血磷、血钙、血肌酐和血甲状旁腺素水平差异显著(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可显著改善老年尿毒症患者钙磷代谢异常,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吴广宇;蒋晓立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浙江省养老机构服务评价体系--基于“四维度”框架的分析

    根据《2014年浙江省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1〕的数据显示,浙江省共有社会养老床位数43.2万张。其中,机构养老床位28.9万张(不含未登记机构),每千名老人拥有机构床位数30.58张(2014年底老年人口945万人)。由此可见,机构养老是“三位一体”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养老机构数量的日益庞大和作用的日益凸显,如何对养老机构服务进行有效评价这一任务变得日益紧迫。本研究从国家、社会、组织和个人“四维度”分析框架构建衡量养老机构服务的评价体系,并以浙江省为例进行相关的分析与探讨。

    作者:陈旭峰;朱狄敏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养老机构老年人总体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

    目的:分析北京市养老机构入住老年人总体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入住养老机构的390名老年人进行健康评估调查。结果老年人总体健康状况良好262名(67.18%);受损128名(32.82%),总体健康状况尚可。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老年人居住情况、疾病指数和认知功能是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养老机构老年人总体健康状况一般,尤其是与他人共同居住、疾病指数高、认知功能偏差的老年人,在保持和提高其整体健康状况的过程中,要重视老年人身体状况和生活环境。

    作者:王黎;郭红艳;谢红 刊期: 2016年第08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