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影响老年脑梗死患者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预后的因素

何萍;石国锋;毛旭强;张剑平;王辉;倪健强;董万利

关键词:脑梗死, 组织型纤溶酶原, 年龄, 溶栓时间
摘要:目的:探讨影响老年脑梗死患者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rtPA)静脉溶栓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在4.5 h内经过rtPA静脉溶栓的老年急性脑梗死病例临床资料。根据90 d时改良Rankin量表( mRS)评分作为疗效指标,比较预后良好( mRS<4分)与预后不良( mRS≥4分)患者之间的差异,对可能影响老年急性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预后的若干指标进行单因素、多因素二分类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88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良好50例,预后不良38例,单因素分析得到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等4个因素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分析得到年龄(OR=0.861,95%CI 0.755~0.981,P=0.024)、溶栓时间窗(OR=0.991,95%CI 0.983~0.999,P=0.026)为影响老年急性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老年脑梗死患者的预后与溶栓时间窗、年龄有关。患者年龄过大,或者溶栓时间窗过长,需要临床医生更加谨慎地对待和评估。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MicroRNA在结直肠癌转移中的研究进展

    结直肠癌( CRC)是全球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约50%的患者死于转移相关并发症〔1〕。在我国,CRC是75岁以上老年人常见的恶性肿瘤,每年75岁以上老年人中的发病人数约为7.82万,占全球发病人数的18.08%;75岁以上老年人的CRC病例占每年新发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例的28.86%,占每年胃肠道恶性肿瘤死亡病例的44.68%;与其他年龄段相比,75岁以上老年人CRC发病率的上升速度要明显高于胃癌等其他胃肠道恶性肿瘤,其发病后5年生存率较低〔2〕。因此,探索新型生物标记物以利于CRC的筛查、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将有效改善老年患者的生存率以及生活质量。

    作者:陈雷;杨馥宁;邰建东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高血糖对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复极活动和预后的影响

    目的:观察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的血糖水平与心脏复极活动的关系,并探讨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急性期(1~3 d)的空腹血糖(FPG)水平,入选无糖尿病的AMI患者186例,分为对照组(5.6~7.8 mmol/L)和高糖组(>7.8 mmol/L),比较两组患者的 QT间期( QT)、校正后QT间期( QTc)、T波顶点到终点的时程( TpTe)、QT间期TpTe/QT和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差异,运用相关性分析观察血糖和心脏复极的关系,并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终点事件(再发心梗、因心力衰竭入院和死亡)的差异,并用Cox回归分析观察血糖与预后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糖组患者的QTc〔(434.7±22.5)ms vs (412.9±21.3)ms〕、TpTe〔(86.2±5.6)ms vs (75.2±4.1)ms〕、TpTe/QT〔(0.22±0.05)ms vs (0.19±0.04)ms〕显著延长(P<0.05);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和室速发生率显著增加(P<0.05),室颤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血糖水平与复极时程呈中度相关(P<0.05);平均随访(12.4±3.6)个月,生存分析显示高糖组患者终点事件发生率高于对照组(34.3% vs 20.2%,P=0.02),高血糖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 3.75,95%CI:2.87~5.25,P<0.01)。结论高血糖严重影响非糖尿病AMI患者的心电活动和预后,降糖治疗有望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

    作者:毕传华;杨涛;许美霞;张晓霞;代小娟;许涛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CYP2 C19基因多态性对老年精神科患者血药浓度的影响

    目的:评估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老年精神科患者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随机抽查老年精神科患者70例,检测 CYP2C19基因型,同时监测患者口服的主要精神类药物的血药浓度,口服相同剂量精神类药物时,比较不同CYP2C19基因型患者的血药浓度差异。结果在口服0.5 g/d丙戊酸钠(德巴金)或20 mg/d的艾司西酞普兰患者中,不同CYP2C19基因型患者的丙戊酸及西酞普兰血药浓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中国南方老年精神科患者中,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精神类药物代谢未见明显影响。

    作者:陈建平;林裕龙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未分化型甲状腺癌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甲状腺癌是常见的内分泌肿瘤,已经成为增长快的癌症,在北美,每年被诊断甲状腺癌新发病例约37000例,而且发病率越来越高〔1〕。按照其恶性程度可分为分化型甲状腺癌( DTC),低分化型甲状腺癌( PDTC ),未分化型甲状腺癌(ATC)。 DTC根据其组织病理学又分为乳头状癌(PTC)和滤泡状癌( FTC)通过手术切除和131 I的辅助治疗,预后良好,治愈率可达90%以上,而ATC由于迅速扩展到颈部,会引起呼吸窘迫和食管梗阻〔2〕,极易出现淋巴结和远处转移,其中位生存期少于6个月,甚至1年内的生存率只有10%〔3〕。然而,目前人们对ATC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诊断和治疗方法有限,因此,迫切的需要更好的诊断和治疗的方法。到目前为止已被发现的基因改变主要包括 BRAF、RAS、ALK、PIK3CA、TP53、CT-NMB1、PTEN等,本文根据其遗传特性、作用、致癌机制以及其近期在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作者:闯振蕾;王玉君;余红波;曲昌发;崔亚利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头颈部鳞状上皮细胞癌组织中连接黏附分子A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连接黏附分子A(JAM-A)在头颈部鳞状上皮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2例原发于头颈部的鳞状上皮细胞癌组织及20例头颈部健康的上皮组织。采用蛋白质印迹方法检测各样本组织中JAM-A蛋白的表达。结果对照组及鳞状上皮细胞癌组织中均有一定水平JAM-A的表达。但鳞状上皮细胞癌组织中JAM-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JAM-A在头颈部鳞状上皮细胞癌组织中高度表达。JAM-A过度表达可能参与了头颈部鳞状上皮细胞癌组织的细胞增殖及转移。

    作者:田耕;腾河;李芳;呼和;张国威;吕广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超声雾化吸入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超声雾化吸入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AECOPD)疗效及其可行性。方法将300例AECOPD老年住院患者完全随机单盲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A、治疗组B。所有患者治疗前均先测定基础肺功能,对照组予吸氧、哌拉西林舒巴坦钠注射液静滴+左氧氟沙星注射液静滴(根据痰培养+药敏检查结果调整)、溴己新注射液静滴、氨茶碱片口服等治疗;治疗组A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生理盐水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治疗组B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超声雾化吸入治疗。三组均连续治疗11 d。分别在第6、11天评价临床治疗效果,同时复查1 s用力呼气容积( FEV1.0)等。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双肺听诊干湿啰音等体征、肺功能等辅助检查结果多数均有好转。对照组第6天总有效率65%,第11天为81%;治疗组A第6天总有效率70%,第11天为84%;治疗组B第6天总有效率87%,第11天为95%。对照组与治疗组A之间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别,对照组与治疗组B总有效率具有统计学差别;治疗组 A与治疗组B之间总有效率也具有统计学差别。三组患者治疗前后FEV1.0的比较,对照组与治疗组 A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对照组与治疗组B之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A与治疗组B之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三组患者治疗期间内均未出现药物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对于AECOPD老年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超声雾化吸入治疗,不仅起效较快、肺功能改善较明显、疗效较显著,而且安全性亦高。

    作者:杨相挺;方程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骨性关节炎非药物疗法研究近况

    骨性关节炎( OA)是一种以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疾病,疾病累及关节软骨或整个关节,包括软骨下骨、关节囊、滑膜和关节周围肌肉。主要引起关节疼痛、肿胀,关节僵硬、无力、活动障碍,严重影响了日常活动和生活质量〔1〕。目前仍无较满意的治疗方法,西药虽缓解症状起效快,但副作用也较大,不适合长期使用,只能短期对症治疗;手术治疗风险高,价格较贵,且术后远期疗效尚不能确定,患者接受度不高。因此近些年来,非药物疗法治疗OA的研究逐步深入,治疗方法不断丰富,疗效也较满意,且安全、费用低,患者容易接受。笔者通过中国知网( CNKI)及Pubmed文献数据库,查阅近些年来与OA相关的临床实验研究文献,并对这些文献进行了归纳、总结和分析。现将目前治疗该病的各种非药物疗法研究近况综述如下。

    作者:张敏;孙永;沈梅红;郭海英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他汀类药物在老年重症监护室脓毒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作用机制

    目的:观察他汀类药物在老年重症监护室( ICU)脓毒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作用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老年 ICU脓毒症患者治疗和随访资料,并按照是否服用他汀类药物分为服用组(56例)和未服用组(42例)。对比 ICU滞留时间、机械通气天数、连续肾脏替代治疗( CRRT)时间,并统计治疗前、治疗7 d后C反应蛋白( CRP)、白细胞介素( IL)-6、肿瘤坏死因子( TNF)-α、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水平变化,并统计治疗28 d内存活率。结果服用组ICU滞留时间、机械通气天数、CRRT时间均明显少于未服用组(P<0.05);治疗前两组CRP、IL-6、TNF-α、SOD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7 d后两组SOD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其他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7 d后服用组CRP、IL-6、TNF-α、SOD与未服用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服用组28 d存活率为85.71%,远高于未服用组(66.67%,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在老年ICU脓毒症患者中应用可显著缩短治疗时间、提高28 d存活率,与减轻炎症反应、提升氧自由基清除能力有关。

    作者:陈后旺;贾冬冬;姚志军;王润娣;吴华初;张媛媛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小鼠Th17细胞及相关信号蛋白的动态变化

    目的:研究鸡Ⅱ型胶原蛋白诱导性关节炎( CIA )小鼠淋巴细胞 Th17及其转录激活因子 STAT3和细胞因子信号蛋白抑制分子SOCS3的动态变化。方法取168只DBA1/J小鼠随机平均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用制备的Ⅱ型胶原乳剂免疫模型组小鼠,在初次免疫后第7、14、21天及加强免疫后第7、14、35天在无菌条件下取腹股沟淋巴结,应用流式细胞术和 Western 印迹技术检测各组 Th17细胞及 STAT3、SOCS3的变化情况。结果模型组Th17细胞在加强免疫14 d时比正常组明显升高( P<0.05)。模型组STAT3的表达量在初次免疫14 d 时比正常组显著升高( P<0.05);加强免疫14、21 d比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模型组SOCS3的表达量在初次免疫14 d时开始上升并持续到加强免疫14 d,与正常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Th17细胞参与了RA的炎症进展,其主要在CIA小鼠病程进展中期起作用,Th17细胞在CIA小鼠病程中的变化与转录激活因子STAT3和细胞因子信号蛋白抑制分子SOCS3有关。

    作者:王弥;封桂英;宋鸿儒;邢恩鸿;郭亚春;安高;赵晓菲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直立倾斜试验在老年人不明原因晕厥中的临床应用

    老年人晕厥年发病率约6%。血管迷走性晕厥( VVS)是晕厥原因中常见的类型,约占41%~66%〔1〕。直立倾斜试验( HUTT)操作简单、安全,是目前诊断VVS的“准金标准”〔2〕。本文对老年不明原因晕厥患者行HUTT检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蔡高军;翁伟进;师干伟;薛社亮;杨丽萍;彭飞;李丽;李峰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颅内动脉钙化与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影像学特征的关系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钙化与腔隙性脑梗死( LI)患者影像学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LI并行头部CT血管造影( CTA)的110例患者,依据钙化评分分为无钙化组、轻度钙化组和重度钙化组,分析颅内动脉钙化发生和分布情况以及钙化评分与 LI数量的关系。结果110例LI患者中,无钙化患者19例(17.27%)、轻度钙化64例(58.18%)、重度钙化27例(24.55%)。钙化发生部位:颈内动脉颅内段71例(64.55%)、椎动脉29例(26.36%)、基底动脉5例(4.55%)、大脑中动脉3例(2.73%)、大脑前动脉1例(0.91%)和大脑后动脉1例(0.91%)。三组LI患者糖尿病患病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重度钙化组糖尿病患病率高于轻度钙化组和无钙化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脑梗死、冠心病、房颤在不同程度钙化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行MRI检查的57例LI患者中,LI少量组患者22例,LI多量组患者35例。 LI多量组钙化评分值高于少量组( P<0.05)。结论 LI患者颅内动脉发生率较高,糖尿病是颅内动脉钙化发病的影响因素,钙化程度与LI的临床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陈娟;刘玥;赵丹丹;田第娇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经后路减压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椎间融合治疗高龄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

    本文高龄患者主要特指80岁及以上患者,腰椎退行性疾病主要包括腰椎管狭窄症和腰椎滑脱。高龄患者多数症状重,病程长,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同时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骨质疏松、围术期心肺功能也面临巨大挑战〔1〕,如何成功地开展手术治疗以显著提高生活质量,成为治疗的关键。本院对高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采用经后路减压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椎间融合治疗。

    作者:姚辉;徐义春;侯刚;陈碧英;戴驭虎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重症脑梗死患者白细胞介素-18与预后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重症脑梗死患者白细胞介素( IL)-18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76例重症脑梗死患者按照 IL-18水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继发院内感染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急性生理学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脑梗死再发率和30 d死亡率的差异。根据30 d后是否死亡将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年龄、继发院内感染、IL-18水平、APACHE-Ⅱ评分和脑梗死再发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APACHE-Ⅱ评分、继发院内感染率、脑梗死再发率和30 d死亡率均高于对照组( P<0.05);死亡组年龄、IL-18水平、脑梗死再发率、继发院内感染率及 APACHE-Ⅱ评分均高于生存组。 Logistic 回归分析提示 IL-18水平升高是重症脑梗死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P<0.05)。结论在重症脑梗死患者中检测IL-18水平对判断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颜玮茹;廖春梅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人参皂甙对老年痴呆性大鼠模型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人参皂甙对老年痴呆性大鼠模型心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AlCl3溶液背部皮下注射复制慢性铝中毒老年痴呆性大鼠模型,并进行人参皂甙灌胃治疗,分析大鼠治疗前后心功能变化及心肌氧化酶类、内质网功能调控蛋白表达。结果老年痴呆性大鼠模型记忆过程明显受到影响,且心肌组织中MDA、LVEDP、内质网功能调控蛋白和 MMP2/9、TIMP1/2表达明显增强而 SOD、CAT、LVSP水平明显降低( P<0.05);人参皂甙干预后上述指标得到明显恢复(P<0.05)。结论老年痴呆性大鼠心功能存在异常,人参皂甙可以通过调控内质网功能蛋白的表达而改善心功能异常。

    作者:汪雁归;杨天伦;毛萧萧;邹燕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JWA rs7038功能性变异与鳞状细胞食管癌发病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环境应答基因JWA基因多态性对食管鳞癌易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应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JWA 基因rs7038功能性变异对食管鳞癌易感性的影响。结果三种不同遗传模型下JWA基因SNP位rs7038与食管鳞癌发生均无关联。未发现rs7038与吸烟饮酒间未存在交互作用。结论虽然未发现JWA基因rs7038功能性遗传变异与食管鳞癌的相关性,但是不排除该单核苷酸多肽性( SNP)位点可能与其他SNP位点或环境因素联合作用共同影响肿瘤发生的可能。

    作者:施东辉;刘国锋;黄利荣;王林毛;宋曙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表达与肺癌发生发展关系的Meta分析

    目的:应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核因子 E2相关因子2( Nrf2)表达与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检索2014年7月以前收录在Pubmed、Cochrane 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等数据库中的英文和中文文献,按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并提取资料,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符合要求的国内外8篇文献进行后续研究分析。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Nrf2在肺癌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量高于其在无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量〔OR=0.50,95% CI(0.26,0.95),P=0.04〕;同时TNMⅠ+Ⅱ组患者的Nrf2表达量与Ⅲ+Ⅳ组患者的Nrf2表达量具有显著差异〔OR=0.45,95% CI(0.25,0.80),P=0.006〕;此外还发现Nrf2表达与肺癌患者性别、吸烟史、分化程度无关。结论 Nrf2与肺癌淋巴结转移和临床TNM分期相关,可作为判断肺癌生物学行为的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贾小婷;彭聪;贺智敏;郑国沛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低剂量辐射通过诱导局部SDF1/CXCR4高表达促进大鼠糖尿病皮肤损伤愈合

    目的:探讨低剂量辐射促进糖尿病( DM)皮肤损伤愈合的分子机制,明确SDF1、CXCR4在创面愈合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制备DM皮肤损伤大鼠模型,分为2组,其中照射组( RDM组)给予75 mGy的X射线照射,6 min·次-1· d-1,照射5 d,间隔2 d,总共照射15 d。另一组为DM大鼠非照射组( DM)组;同时以正常大鼠皮肤损伤自然愈合为对照组( NDM组)。分别在创面愈合的7、14、21 d,通过创面愈合面积、免疫组化和蛋白印记方法观察低剂量辐射对DM皮肤损伤创面愈合的影响,确定辐照对皮肤创面组织表达SDF1/CXCR4的调节作用。结果 DM大鼠创面存在难以愈合及愈合延迟的现象。 RDM组大鼠的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未照射组(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DM组创面边缘的SDF1和CXCR4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大鼠(P<0.01),RDM组SDF1和CXCR4蛋白与DM组相比增加(P<0.01);采用蛋白印记方法分析创面愈合过程SDF1/CXCR4的动态表达,结果显示RDM组7 d SDF1表达与DM组相比增加2.8倍。关联分析发现,SDF1表达强度与创面微血管密度密切相关。结论低剂量辐射参与创面修复整个过程,通过诱导DM皮肤创面局部组织分泌大量的SDF1,招募外周血中EPCs,促进局部新生血管生成,加速创面愈合。

    作者:张海峰;程艳丽;王洪莎;雷嫚嫚;魏祺;郭蔚莹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创新性

    居家养老服务是指社会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服务形式〔1〕。作为当前中国社会的主流养老方式,国家规划将有90%的老年人在家养老,安度晚年。通过十余年的建设,一些地区已经基本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同时,在建设中涌现了许多创新性的做法。对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创新性进行系统研究,有助于大限度地利用和整合养老资源,切实提高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和水平。

    作者:马彦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血清淀粉样蛋白酶A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关系的Meta分析

    目的: Meta分析血清淀粉样蛋白酶A( SAA)浓度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的关系。方法采用RevMan5.0软件对符合入选标准的文献进行了随机效应模型 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Meta 分析显示:稳定期 COPD(SCOPD)组 SAA 高于健康对照组〔SMD=0.94,95%CI(0.36,1.26)〕;急性加重期COPD(AECOPD)组SAA高于SCOPD组〔SMD=5.40,95%CI(3.41,7.40)〕。结论 SAA可作为用于 COPD疾病进展及药物干预治疗后疗效评估的生物学标志物。

    作者:刘冬;蒋雪龙;许西琳;黄卉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状态与神经功能缺损的相关性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状态和神经功能缺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190例,应用抑郁自评量表( SDS)进行诊断并分为单纯脑卒中组和脑卒中抑郁组,然后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评价抑郁情况分为轻、中、重度抑郁组,应用斯堪的纳维亚神经功能缺损量表( S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比较治疗前、治疗1、2、3 w后各组患者HAMD和SSS评分,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HAMD 与S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190例脑卒中患者中抑郁78例,其中轻度抑郁19例,中度抑郁33例,重度抑郁26例;治疗1、2、3 w后轻、中、重度抑郁组HAMD 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 P<0.05);治疗1、2、3 w 后单纯脑卒中组、轻度抑郁组患者 SSS 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中、重度抑郁组患者显著降低( 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中度抑郁和重度抑郁患者HAMD评分与SSS评分呈正相关(r=0.834,0.875;P<0.05)。结论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较高,抑郁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有较大影响,尤其是对中、重度抑郁患者。

    作者:吕品;胡茂荣 刊期: 2016年第22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