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辅助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直肠癌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刘昭晖;苏国强

关键词:新辅助化放疗, 局部晚期直肠癌, 预后, 病理因素, 肿瘤芽殖, 神经侵犯
摘要:目的:探讨新辅助放化疗( RCT)治疗局部晚期直肠癌预后危险病理因素。方法收集该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13例进行结直肠手术并接受RCT和长期放射疗法的直肠癌患者,均收集肿瘤样本,记录肿瘤体积、远端切除边缘( DRM)、直肠系膜切除效果,并记录神经侵犯、肿瘤芽殖和坏死情况、胶体反应和钙化情况等,统计患者的总生存期( OS)和无病生存率( DFS)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3年OS和DFS分别为97.3%,67.6%。5例(4.6%)发生局部复发,30例(27.8%)发生远端复发转移,术后死亡率为1.8%;单变量分析显示ypT期、嗜神经和血管侵犯、ypN期、DRM、不完全显微远端或环切及肿瘤芽殖与局部复发具有显著相关性。但并未发现DFS与组织学消退分级具有显著相关性,13例(12%)ypT0期患者的DFS较其他ypT期患者高(P=0.003)。在多变量分析中,只有肿瘤神经侵犯和肿瘤芽殖是较差DFS的两个独立的预后因素(P<0.05)。结论直肠腺癌RCT治疗后的标准化病理报告可以加入一些新的病理因素,例如肿瘤神经侵犯和肿瘤芽殖的评价;同时,ypTN分级仍然是肿瘤预后的可靠的预测方式。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轻度肾功能不全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轻度肾功能不全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患者预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分析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该院确诊为ACS的50例患者的资料,按照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值(eGFR)的高低分为肾功正常组(A组,n=25)和轻度肾功不全组(B 组,n=25),分析研究轻度肾功不全对ACS患者出现终点事件的相关性。结果 A组患者中初级终点事件的发生率(24.0%)显著低于 B组(72.0%)(P<0.05);两组患者次级终点事件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 COX回归分析发现,轻度肾功不全患者发生初级终点事件的相对危险度是正常者的2.135倍(95%CI 1.056~4.560,P=0.034),轻度肾功不全对全因死亡(HR 3.224,95%CI 1.209~8.145,P=0.025)和心源性死亡(HR 3.198,95%CI 0.940~9.643,P=0.041)有预测价值。结论轻度肾功不全对ACS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预测价值。

    作者:黄佑芳;刘铧;谢治卿;黄大为;刘亮明;彭红英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菩人丹超微粉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探讨菩人丹超微粉(PRD)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和PRD治疗组,每组12只。糖尿病模型组和PRD治疗组大鼠均采用链脲佐菌素连续腹腔注射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模型成功建立后,PRD治疗组大鼠给予PRD灌胃,时间为3个月。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Western印迹法检测视网膜 ICAM-1蛋白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检测视网膜ICAM-1 mRNA的表达。结果糖尿病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大鼠视网膜ICAM-1蛋白及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PRD治疗组与糖尿病模型组比较,大鼠视网膜ICAM-1蛋白及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 PRD可通过下调ICAM-1的表达,抑制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炎症反应,发挥对糖尿病视网膜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崔秀成;董志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社区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负担与焦虑的相关性

    脑卒中发病后75%的患者遗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重度残疾者达40%以上〔1〕。国内外研究显示,长期照护会导致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况〔2,3〕,且照顾者的负担随着焦虑的增加而增加〔4〕。本研究旨在了解社区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负担及焦虑状况及相关性。

    作者:梅永霞;张振香;林蓓蕾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老年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介入与并发症的关系

    脑卒中患者临床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者破裂,出现急性脑循环功能障碍〔1〕。据统计,我国每年发病人数多达200万,患者会不同程度地丧失劳动能力,生活无法自理〔2〕。早期积极的康复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研究早期综合康复介入对老年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与并发症的关系。

    作者:赵亮;胡亚军;朱江;张雁;王东;冯佩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我国高血压患者基数较大,由于高血压的长期治疗受影响因素较多,而且城市、农村血压控制情况不尽相同,现比较农村、城市老年高血压的血压控制情况,并就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周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回族医药防治血管性痴呆认知功能损伤研究进展

    中国民族医药在相关领域的文献散有记载,仍待进一步的收集、整理、证实和挖掘。回族医药著作《回回药方》中蜜煎菖蒲等多首具有促进脑卒中(中风)引起半身不遂和改善认知功能障碍的方药记载,但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的研究少见。从制备合理的动物模型入手,结合脑缺血损伤引起的病理生理特点,开展回族医药在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 V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方面的防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敬霞;李建生;牛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内脏脂肪素与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内脏脂肪素水平与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120例接受冠脉造影患者分为冠心病组90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组30例、不稳定心绞痛( UAP)组30例、稳定心绞痛( SAP)组30例〕,正常对照组30例,用ELLSA法检测各组血浆内脏脂肪素水平,生化室检测肝功、肾功、血糖、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结果冠心病组脂肪素和hs-CRP高于对照组,且AMI组和UAP组较SAP组升高更明显,各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冠心病组脂肪素与hs-CRP水平的正相关(r=0.782,P<0.01)。结论血浆脂肪素的水平越高,反映冠状动脉斑块的不稳定性越差,提示其可能参与冠状动脉硬化发生发展的过程。

    作者:纪晓玲;崔锦钢;金树琦;郭晓玲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雷公藤内酯醇对大鼠脑出血后神经功能及脑水肿的影响

    目的:研究雷公藤内酯醇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及脑水肿的影响。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干预组和对照组采用Ⅳ型胶原酶肝素生理盐水尾状核立体定向注射法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假手术组大鼠注射生理盐水,干预组腹膜腔内注射雷公藤内酯醇(0.2 mg? kg-1? d-1),连续7 d。在术后每日进行1次Longa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术后第2天和第7天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测和脑组织含水量测定。结果干预组在术后第2天,第5天和第7天的Longa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干预组术后第2天脑组织含水量较对照组明显下降;3组大鼠术后第2天和第7天血常规、肝肾功能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干预组第7天个别样本血 ALT 明显升高。结论雷公藤内酯醇(0.2 mg ? kg-1? d-1)可以减轻大鼠脑出血急性期脑水肿,部分改善神经功能,但仍需注意毒副作用。

    作者:陈龙飞;李智文;陈启文;刘月娥;林艾羽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有氧运动对老年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浆炎症指标及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目的分析规律的有氧运动是否可以改善老年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全身炎症反应及血小板功能。方法老年稳定性心绞痛患者87例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6例:常规治疗+有氧运动;对照组41例: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收缩压显著低于治疗前〔(135.27±3.66) vs (138.92±4.24)mmHg;t=4.173, 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浆C-反应蛋白(CRP)、CD62P、CD61及血小板聚集率(PAR)无显著变化(P>0.05);观察组治疗后CRP、CD62P、PAR及 CD61显著下降(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 CRP与 CD62P、CD61及PAR间均存在显著性正相关(P<0.01)。结论有氧运动可以改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血小板功能,降低血浆CRP及收缩压。

    作者:罗军;魏燕璇;王毅;李日行;古剑雄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老年腮腺肿瘤的MRI诊断

    腮腺肿瘤是常见的唾液腺肿瘤,种类较多,影像学检查对于腮腺肿瘤的诊断及手术方案的制定都有重要的作用,MRI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通过多参数成像,可以清晰地显示肿瘤及邻近解剖结构,为术前提供丰富的影像学信息。老年患者腮腺肿瘤具有其特殊性,针对老年患者腮腺肿瘤的研究较少,文献罕见报道,本文回顾性分析老年腮腺肿瘤患者的MRI表现,旨在提高对老年腮腺肿瘤的认识及诊断率。

    作者:程克磊;郭俊男;孙戈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不同程度间歇性低氧大鼠学习记忆及皮质和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的变化

    目的:复制不同程度间歇性低氧动物模型,观察神经细胞形态结构及神经细胞凋亡变化,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导致认知障碍的机制。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n=20)、轻度间歇低氧组(n=20)、重度间歇低氧组(n=20)。对照组暴露于空气中,间歇低氧组分别暴露于不同低氧条件下(100 ml/L和50 ml/L,暴露时间每天8 h,持续时间2、4、6、8 w)。 Morris水迷宫检测学习记忆功能,光镜和电镜观察神经细胞超微结构,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 TUNEL)检测凋亡细胞。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随低氧时间的延长,两间歇性低氧组大鼠神经元结构损伤; TUNEL阳性细胞增多(P<0.05);水迷宫检测动物逃避潜伏期时间延长、穿台次数减少(P<0.05);上述变化在重度间歇性低氧组为显著(P<0.05);轻度间歇性低氧组TUNEL阳性细胞6 w达高峰,组内各时间差异显著(P<0.05);重度间歇性低氧组TUNEL阳性细胞8 w达高峰,组内各时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间歇性低氧可导致大鼠认知功能障碍,其机制与神经细胞凋亡有关,且认知损伤程度和神经细胞凋亡与间歇性低氧的时间和程度有关。

    作者:赵雅宁;王红阳;李琳;马素慧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老年专科领域的核心问题

    目的:探讨老年护理专科领域核心护理问题,以期帮助临床护士确定老年护理工作重点,提高决策能力,提升老年护理质量。方法以奥马哈系统为问题分类依据,通过文献回顾和临床调研获取老年护理问题,编制函询问卷,应用Delphi法对全国26名专家进行老年护理专科领域核心护理问题的筛查与论证。结果经过三轮专家函询,确认老年护理专科领域住院期间共11个核心护理问题,涵盖了生理、健康相关行为、心理社会等3个领域;出院后共7个核心护理问题,涵盖了生理、健康相关行为2个领域。结论老年护理专科领域核心问题的确认能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护理人力资源及资金,提高老年护理的效率与质量。

    作者:朱小佳;罗迎霞;程维;刘雪琴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自噬与神经退行性病变研究进展

    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包括阿尔茨海默病(AD)、亨廷顿舞蹈病(HD)和帕金森病(PD)等。共同病理特征是神经元内存在大量错误折叠并易聚集的蛋白质,如突变的α-共核蛋白、β-淀粉样蛋白(Aβ)、tau 蛋白、亨廷顿蛋白(Htt)等对神经元产生毒性作用,从而影响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性和可塑性,甚至可能触发细胞死亡信号通路的激活,导致神经元大量死亡。自噬作为真核细胞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溶酶体依赖型途径,可降解胞质内过多的蛋白质、细胞器和代谢产物,不仅能维持细胞的稳态效应,还能促进氨基酸、核苷酸和游离脂肪酸的再循环,并为细胞再生提供一定的底物和原料〔1〕。神经细胞中对神经元产生毒性作用的易聚集蛋白也能通过自噬作用降解。单纯的自噬障碍可产生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表型,病理上表现为细胞内包涵体的大量堆积〔2〕。这充分说明自噬在降解神经细胞中易聚集蛋白质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特将自噬和神经退行性病变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宋爱霞;刘宏骞;张安民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空巢老人伤害研究进展

    2006年,我国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包括独居)的比例已达49.7%,大中城市的老年人空巢家庭(包括独居)比例更高,达到56.1%〔1〕,专家预测:50年后,我国老年人家庭的空巢率将达到90%〔2〕。空巢老人由于身体健康受到慢性病的严重威胁,加上子女长期不在身边,缺乏日常生活照料与情感上的慰藉。从而使其生活中产生很多安全隐患,成为伤害的高危人群之一。本文回顾分析空巢老人的伤害相关研究。

    作者:李春艳;唐四元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对家庭照顾功能的影响

    根据全国老龄委2006年公布的《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研究》报告,目前我国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包括独居)的比例已达49.7%,大中城市的老年人空巢家庭(包括独居)比例更高,达到56.1%。另外,因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实施,我国4-2-1家庭日益增多,家庭对老人的照顾压力越来越大,且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使青壮年不可能有太多的时间照顾老人〔1〕。在社会资源有限的环境下,深圳市桃源社区从2010年4月开始,对如何利用社区已有资源来提高老人的自我照顾能力及家人对老人的照顾能力,终完善并提高家庭的照顾功能进行了探索,开展了与社区动员相结合的新型居家养老服务〔2〕。本文分析桃源社区新型居家养老服务对家庭照顾功能的影响。

    作者:韩雪梅;周育瑾;赵鹏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老年分化型甲状腺癌131 I治疗期间针对性治疗的疗效

    目的:探讨针对性治疗是否能减少老年分化性甲状腺癌( DTC )患者131 I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和不良情绪,提高治疗后随访比例。方法改变治疗模式,建立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治疗措施,为每例老年患者安排责任护士,加强心理疏导,规范防护知识宣教等。结果通过改变治疗模式,患者131 I治疗后出现咽喉部水肿的比例降低12.5%,涎腺损伤的比例降低10.0%,恶心呕吐的不良反应比例降低10.8%;焦虑的比例降低10.0%,恐惧的比例降低17.5%,孤独的不良反应比例降低11.6%;患者治疗后12个月随访比例提高了20.8%。结论采用针对性治疗措施可以减少老年患者131 I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和不良情绪的发生比例,增加患者随访的依从性。

    作者:辛宇波;李欣欣;柏林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桦褐孔菌多糖对微波辐射致大鼠免疫损伤的影响

    目的:探讨桦褐孔菌多糖对微波辐射致大鼠免疫损伤的影响。方法18只成年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微波辐射模型组和微波辐射加药物治疗组。正常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微波辐射模型组采用微波辐射装置辐射6 min,照射平均功率密度为200 mW/cm2;微波辐射加药物治疗组照射条件同微波辐射模型组,微波辐射后开始用桦褐孔菌多糖溶液灌胃,连续10 d。测定各组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 IL)-2、IL-6和肿瘤坏死因子( TNF)-α的活性,观察各组胸腺形态学的变化。结果微波辐射模型组的胸腺皮质和髓质中的淋巴细胞有不同程度的损伤,生发中心减少;药物治疗组大鼠胸腺组织的损伤有所减轻。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微波辐射模型组大鼠血清中IL-2、IL-6的活性显著降低,而TNF-α的活性有所升高(P<0.05);与微波辐射模型组比较药物治疗组IL-2、IL-6的活性升高,TNF-α的活性降低(P<0.05)。结论高功率微波辐射对免疫器官具有损伤效应,桦褐孔菌多糖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因子而发挥防辐射作用。

    作者:孙艳美;钟秀宏;吕士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新辅助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直肠癌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新辅助放化疗( RCT)治疗局部晚期直肠癌预后危险病理因素。方法收集该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13例进行结直肠手术并接受RCT和长期放射疗法的直肠癌患者,均收集肿瘤样本,记录肿瘤体积、远端切除边缘( DRM)、直肠系膜切除效果,并记录神经侵犯、肿瘤芽殖和坏死情况、胶体反应和钙化情况等,统计患者的总生存期( OS)和无病生存率( DFS)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3年OS和DFS分别为97.3%,67.6%。5例(4.6%)发生局部复发,30例(27.8%)发生远端复发转移,术后死亡率为1.8%;单变量分析显示ypT期、嗜神经和血管侵犯、ypN期、DRM、不完全显微远端或环切及肿瘤芽殖与局部复发具有显著相关性。但并未发现DFS与组织学消退分级具有显著相关性,13例(12%)ypT0期患者的DFS较其他ypT期患者高(P=0.003)。在多变量分析中,只有肿瘤神经侵犯和肿瘤芽殖是较差DFS的两个独立的预后因素(P<0.05)。结论直肠腺癌RCT治疗后的标准化病理报告可以加入一些新的病理因素,例如肿瘤神经侵犯和肿瘤芽殖的评价;同时,ypTN分级仍然是肿瘤预后的可靠的预测方式。

    作者:刘昭晖;苏国强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老年癫痫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缓释片对老年癫痫患者临床疗效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来该院就诊的老年癫痫患者90例。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服用丙戊酸钠缓释片,对照组服用托吡酯。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认知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84.4%)高于对照组(77.8%)(χ2=0.65,P>0.05);实验组治疗后瞬时记忆、短期记忆、长期记忆与商值等认知功能评估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结论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老年癫痫临床疗效优于托吡酯,不良反应较轻,能部分提高认知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林若庭;洪志林;蔡若蔚;杨滢霞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痛泻要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的药效学机制

    目的:探讨痛泻要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UC)大鼠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3组:空白组、模型组、痛泻要方组,采用TNBS/乙醇溶液灌肠加束缚法制作UC肝郁脾虚证大鼠模型,光镜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法观察结肠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蛋白表达变化,并以大鼠胸腺指数、脾脏指数、结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为观察指标。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损伤程度严重(P<0.01),大鼠结肠组织 PPAR-γ蛋白表达下调(P<0.01),脾脏和胸腺指数降低(P<0.05),MPO和T-AOC活性降低(P<0.05,P<0.01),SOD活性升高(P<0.05),MDA含量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痛泻要方组的结肠损伤明显修复(P<0.05),大鼠结肠组织 PPAR-γ蛋白表达上调(P<0.01);脾脏和胸腺指数升高,MPO 和 T-AOC 活性升高(P<0.05), SOD活性降低(P<0.05),MDA含量增加(P<0.05)。结论痛泻要方能够有效治疗实验性UC,其药效作用可能是通过提高结肠组织抗氧化能力和调节结肠组织紊乱的免疫功能以及提高结肠组织PPAR-γ的表达实现。

    作者:朱向东;曹燕飞;汪斌;王燕;段永强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