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居住安排与成年子女赡养老年父母的关系

刘岚;齐良书;陈功

关键词:居住安排, 日常生活照料, 经济支持
摘要:目的:探讨北京市老年人居住安排与成年子女赡养老年父母的关系。方法利用描述统计分析和Probit多元回归模型研究老年人居住安排与成年子女提供日常生活照料、经济支持的相关关系。结果老年人与成年子女同住,不但会提高需要时得到照料的概率,同时也有助于获得子女的经济支持。与成年子女同住、不同住的老年人获得日常生活照料的比例分别为79.85%和47.31%( P<0.001),获得经济支持的比例分别为32.69%和26.66%(P<0.001)。如果保持其他条件不变,与不同住相比,与成年子女同住的老年人得到日常生活照料和经济支持的概率将会分别提高32.2%(P<0.01)和3.2%(P<0.05)。结论老年人与成年子女同住是家庭养老在生活照料和经济支持方面的集中体现,也是目前对老年人有利的一种居住安排方式。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承德市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健康知识、健康相关行为

    目的:探讨承德市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中健康知识、健康相关行为情况。方法对220名有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的高危人群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以问卷的方式调查高危人群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健康知识、健康相关行为了解情况。结果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中健康知识、健康相关行为与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有关。缺乏健康方面的相关知识与指导。结论在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中应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普及健康知识。

    作者:赵洁;霍明艳;刘坤杰;王天星;赵玲;单伟超;丁振江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静息性心电图QRS波持续时间与突发性心脏猝死的相关性

    突发性心脏猝死是冠心病( CHD)相关死亡中常见的直接死亡原因。然而目前临床大部分实验检查主要用于评估特定的心脏疾病的发病风险,而对于突发性心脏猝死的风险评估却很少〔1,2〕。新的研究显示静息性心电图QRS波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突发性心脏猝死的风险预测指标,其持续时间的延长可以显著提高突发性心脏猝死的风险,而某些特定QRS波形态如左束支传导阻滞等均是突发性心脏猝死的危险信号〔3〕。突发性心脏猝死风险的预测可以为心脏外科相关手术争取更多的抢救时间,大限度地挽救病人的生命。本研究分析静息性心电图ORS波持续时间与突发性心脏猝死相关性。

    作者:陈荔枝;高轩;刘振红;李茜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生长抑素对老年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C反应蛋白、内皮素-1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对老年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C反应蛋白( CRP)、内皮素( ET)-1及肿瘤坏死因子( TNF)α的影响。方法胆源性急性胰腺炎老年患者13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85%)高于对照组(81.54%)(P<0.05)。观察组白细胞、血淀粉酶、血钙、血糖水平恢复正常的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CRP、ET-1与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9.23%)低于对照组(35.58%)(P<0.01)。结论老年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应用生长抑素能够减轻机体的炎症反应、促进预后,并可很大程度上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疗效确切。

    作者:贾会文;赵永刚;张磊;甘晓;冯延冰;刘向业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不同化疗方案治疗老年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及预后

    目的:探讨同步放化疗加巩固化疗与序贯放化疗对老年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08年2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78例老年Ⅲ期非小细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采用同步放化疗加巩固化疗的36例患者列为联合化疗组,将采用序贯放化疗的42例患者列为序贯组,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疗程后分别对其临床疗效以及毒副反应进行比较分析,随访观察两组患者1年、2年、3年的生存率,并对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①联合化疗组和序贯组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分别为75.00%和52.38%,联合化疗组明显高于序贯组。而毒副反应方面,联合化疗组患者Ⅲ度以上骨髓抑制以及Ⅲ度消化道反应较序贯组患者明显增加( P<0.05)。②78例患者1年、2年和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9.7%、65.4%和52.6%,性别、年龄、有无合并症、临床分期以及化疗方案均不是生存率的影响因素。结论对于老年Ⅲ期非小细胞癌的治疗,同步化疗加巩固化疗相比序贯放化疗在近期临床客观有效率方面有明显提高,但同时在血液毒性以及消化道反应方面也明显增加,因而在患者可耐受情况下可优选同步化疗加巩固化疗进行治疗。

    作者:程光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同源盒基因在裸鼠多发性骨髓瘤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同源盒基因(HOX)B在多发性骨髓瘤(MM)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法、实时RT-PCR技术、TUNEL法对裸鼠组织细胞中的HOXB基因表达水平进行检测,检测结果经过内参基因β-actin校正后,按2-ΔΔCt法进行计算。得到各组HOXB相对表达量 F值,以对照组为参照,HOXB mRNA相对表达率(%)=100%×(其他组 mRNA 相对表达量 F 值/对照组 mRNA 相对表达量 F 值),计算各组 HOXB3 mRNA、HOXB4 mRNA和HOXB7 mRNA相对表达水平。结果在造模实验中,30只大鼠中死亡1只,造模失败2只,27只纳入观察组。观察组 HOXB3、HOXB4、HOXB7 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免疫组化法则发现观察组的阳性率远远高于对照组。结论 HOXB基因参与MM形成和发展,在其中扮演了较为重要的角色。

    作者:李燕;杨涛;张培军;杨洁;罗建民;郝洪岭;王素云;李杰;袁军;王瑞仓;张晓霞;王超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老年颈部淋巴结阴性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发生Ⅵ区淋巴转移的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颈部淋巴结未转移(cN0)甲状腺乳头状癌(PTC)老年患者发生中央区淋巴结(CCLN)转移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在该院甲状腺外科行甲状腺癌根治手术+CCLN清扫术的378例cN0PT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CCLN转移,将其分为CCLN转移组198例以及CCLN无转移组180例,分析CCLN转移数目与原发病灶临床分期的关系,应用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对影响cN0PTC患者术后CCLN转移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随着原发病灶T分期的增加,CCLN转移个数显著增加,两者呈正相关(r=0.452,P=0.000)。经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χ2=23.343,P=0.000)、原发病灶临床分期(χ2=60.538,P=0.000)、术前病灶个数(χ2=63.996,P=0.000)、单侧癌灶位置(χ2=12.544,P=0.000)、甲状腺乳头状微灶癌(χ2=6.376,P=0.012)、包膜侵犯(χ2=50.032,P=0.000)与cN0PTC患者术后CCLN转移显著相关。 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显示,病灶侵犯包膜、原发病灶T3期、病灶位于甲状腺下极为 cN0PTC 患者术后CC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N0PTC 患者术后 CCLN 转移率较高,临床应重视 cN0PTC 患者术后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以降低患者术后CCLN转移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杨春江;涂群飞;余磊涛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血浆NT-proBNP和cTnⅠ联合检测对老年脓毒症患者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 NT-proBNP)和肌钙蛋白Ⅰ( cTnⅠ)联合检测对老年脓毒症患者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0例脓毒症患者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一般脓毒症组和严重脓毒症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行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和不同预后患者血浆NT-proBNP、cTnⅠ水平及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态评分Ⅱ( APACHE Ⅱ),并对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脓毒症患者血浆NT-proBNP及cTnⅠ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严重脓毒症组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一般脓毒症组(均 P<0.05);死亡组患者血浆 NT-proB-NP、cTnⅠ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均明显高于存活组(均P<0.05);脓毒症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与cTnⅠ水平呈正相关性(r=0.732,P<0.05);血浆NT-proBNP水平及cTnⅠ水平均与APACHE Ⅱ评分呈正相关性(r=0.646,0.579,P<0.05)。结论血浆NT-proBNP及cTnⅠ水平可有效反映患者心肌受损程度,早期血浆NT-proBNP及cTnⅠ水平联合检测对脓毒症患者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袁咏梅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多西紫杉醇+顺铂方案联合康艾注射液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探讨多西紫杉醇+顺铂方案联合康艾注射液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78例晚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多西紫杉醇+顺铂方案联合康艾注射液组(D+C+K组)40例和多西紫杉醇+顺铂方案组(D+C组)38例,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相关症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D+C+K组与D+C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白细胞计数均有较大幅度的降低(P<0.05);但相对于D+C组,治疗后D+C+K组白细胞计数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P<0.05)。治疗前,D+C+K组与 D+C组的 CD4, CD8,CD4/CD8比值无显著性差异;而治疗后,D+C+K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D+C组的CD4,CD8,CD4/CD8比值与治疗前相比却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P<0.05)。 D+C+K组临床症状改善率和健康状况变化(KPS)提高率分别为92.5%(37/40)和82.5%(33/40),明显高于D+C组〔50.0%(19/38),47.4%(18/38)〕(P<0.05)。结论多西紫杉醇+顺铂方案联合康艾注射液治疗晚期胃癌近期效果较好,可以缓解由于化疗药物引起的白细胞计数降低,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提高安全性。

    作者:郑晓珂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雷公藤内酯醇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和趋化因子受体5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雷公藤内酯醇(TL)对佐剂性关节炎(AIA)大鼠病变关节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FLT1)和趋化因子受体5(CCR5)表达的影响。方法在建立大鼠AIA模型基础上,给予0.1~0.4 mg/kg TL治疗后,测量病变关节肿胀度,常规HE染色观察病变关节组织炎症反应;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病变关节组织 VEGF、FLT1和 CCR5蛋白的表达;分子原位杂交分析 FLT1 mRNA 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不同剂量TL治疗组关节肿胀度明显减小( P<0.05),病变关节组织的病理损害明显改善;病变关节组织 VEGF、FLT1和CCR5免疫阳性细胞显著减少(P<0.05); FLT1 mRNA表达含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 TL可抑制AIA大鼠病变关节组织VEGF、FLT1和CCR5表达,这可能是TL抑制病变关节组织血管增生及炎细胞浸润的分子机制。

    作者:蒋雯雯;林荣;韦登明;尹向旭;龙正海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Smac和XIAP在喉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 Smac和 XIAP 在喉鳞状细胞癌( LSCC)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 S-P 法)检测31例LSCC组织和10例正常腭帆黏膜( NVPM)组织中Smac和XIAP的表达,并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各组结果及相关性。结果 Smac在 LSCC 组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NVPM组( P<0.01), XIAP 在 LSCC 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 NVPM 组( P<0.01)。 Smac 和 XIAP 在 LSCC 中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65,P<0.01)。结论 Smac在喉癌组织中的低表达、XIAP在喉癌中的高表达与LSCC的发病及恶性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汤翠华;徐艳萍;杨欣;黄芳林;何晓;李阳阳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积极老化的影响因素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目的:探讨积极老化的影响因素及其与主观幸福感关系。方法采用积极老化量表和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对165位社区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社区老人积极老化程度在家庭、经济、参与和健康四个维度上并不均衡,且主观幸福感与积极老化中的经济、健康和家庭三个子维度显著正相关(P<0.01,P<0.001),而与参与维度相关不显著(P>0.05)。结论积极老化和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两个概念并不完全重叠。

    作者:戴向唯;周里路;王鹏云;喻婧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透明质酸钠联合鲑鱼降钙素治疗老年性骨关节炎伴骨质疏松性膝痛的疗效

    骨性关节炎是退行性的关节疾病,也是临床中导致肢体残疾的重要原因之一〔1〕。老年人的骨关节炎常会导致疼痛、关节破坏以及功能障碍,还会导致患者的抑郁等不良情绪发生,逐渐成为社会问题〔2〕。我院研究了透明质酸钠联合鲑鱼降钙素治疗老年性骨关节炎伴骨质疏松性膝痛的疗效。

    作者:石卫华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超声心动图在左室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形态及舒张功能评估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左室舒张性心力衰竭( DHF)的左心形态及舒张功能超声心动图的临床评价。方法 DHF组60例,健康体检6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超声心动图测量左房内径(LAD)、左室内径(LVD)、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PWT)、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 CI)、舒张早期流速峰值( E)、血流速度( Ar、Vp)、二尖瓣瓣环舒张早晚期速度比( Ea/Aa)、E/Ea及心室收缩期与舒张期正向波峰速比( S/D)。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HF组LAD、IVST、PWT、E/Ea及Ar均增加,Ea/Aa、Vp及S/D均减小(均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可以判断左室舒张功能是否正常,是目前诊断左室DHE的佳办法。

    作者:高人杰;刘金容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改良纵切横缝术和传统肛裂切除术治疗老年性肛裂效果对比

    目的:探讨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老年性肛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该院112例老年性(≥60岁)肛裂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改良纵切横缝术)56例,对照组(传统肛裂切除术)56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创面愈合时间、治疗后肛管直径变化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均P<0.05),而两组患者术后肛管直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老年性肛裂能取得更为理想的疗效,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及可行性,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许爱军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老年性痴呆患者家庭照顾者自我效能研究进展

    自我效能主要通过调节和控制行为来影响个体的健康结果〔1〕。老年性痴呆(AD)目前尚无治愈方法〔2〕。90%以上AD患者接受家庭照顾〔3〕,50%以上的家庭照顾者表现出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4〕,而家庭照顾者的健康、生活状况直接决定着AD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5〕。以往的研究多注重于减轻照顾者负担、焦虑等消极感受的影响,而忽视了对照顾者积极感受的促进。 AD患者家庭照顾者自我效能的高低对其在适应照顾角色时的掌控有着重要作用,它能提高照顾者在处理挑战性事件时减轻压力的能力,对消除焦虑等不良情绪和促进照顾者身心健康有重要意义〔6〕。本文现将国内外有关AD患者照顾者自我效能的研究进展做如下综述。

    作者:谢文静;白松;梁桂仙;田莹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温阳抗寒合剂改善小鼠支气管哮喘的作用及机制

    目的:观察温阳抗寒合剂( WYKHM)对哮喘小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90只 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哮喘组、氨茶碱组、WYKHM高(200 mg/kg)、中(100 mg/kg)、低剂量组(50 mg/kg)。卵蛋白( OVA)致敏小鼠,7 d后给药,14 d后OVA攻击引发哮喘,48 h后测定外周血中白细胞分类计数、白介素(IL)-5和IL-23水平,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结果WYKHM能显著降低外周血中NO和NOS的含量,与哮喘组比较差异极其显著( P<0.05或P<0.001);治疗组和氨茶碱组外周血中IL-5和IL-23水平也明显低于哮喘组(P<0.01或P<0.001);WYKHM治疗后,外周血中 SOD 水平明显上升,MDA水平明显下降,与对照组和哮喘组比较差异显著( P<0.05或P<0.01)。结论 WYKHM通过降低NOS活性和NO水平,降低IL-5和IL-23水平,提高SOD活性,降低MDA水平改善哮喘。

    作者:李昕辉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依达拉奉对于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MMP-9水平及出血性转化的影响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rt-PA)是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 FDA)唯一批准使用于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的药物,时间窗内rt-PA静脉溶栓为目前公认的改善缺血性卒中结局有效的治疗方法,有效改善血管再通及神经功能损伤〔1〕。 NINDS〔2〕、亚特兰蒂斯( ALTLANTIS)以及欧洲协作急性卒中研究( ECASS)等临床研究结果都证明了卒中3 h内使用rt-PA静脉溶栓安全有效〔3〕,ECASSⅢ用13年研究把时间窗扩大到4.5 h〔4〕,然而短暂的时间窗的限制和出血性转化( HT)的风险成了限制溶栓治疗主要的因素,rt-PA溶栓治疗出HT概率为非溶栓的10倍〔2,5〕。如何降低出血风险,提高溶栓的疗效成为关注的重点,近年的研究发现了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9在出HT中的关键作用,而依达拉奉能安全有效地抑制和降低MMP-9水平。

    作者:陈春燕;孙晓江;陆学胜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囊壁切除治疗继发性腘窝囊肿的复发率

    目的:探讨囊壁切除治疗继发性腘窝囊肿的手术疗效、复发率。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1年5月在该院行囊壁切除的继发性腘窝囊肿病例278例,年龄56~79岁,平均61.7岁。病程0.5~2年,平均9.7个月。临床均表现为膝痛,腘窝部囊性肿物,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可减轻。磁共振成像( MRI)提示均与关节囊相通。术前Raushningt和Lindgren分级为2级165例,3级113例。手术方法:均行后路常规切口,在腓肠肌内侧头与半膜肌腱之间辨认囊肿,找到并缝合囊壁与关节腔开口。结果278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5年,所有患者术后1年内囊肿消失,膝痛无明显缓解。术后1年Raushningt和 Lindgren 分级均在0或1级,术后5年囊肿再次出现者114例,并经过 MRI 证实,其中2级39例,3级75例,术后1年与5年的复发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t=12.08,P<0.05)。结论囊壁切除治疗继发性腘窝囊肿的复发率较高。

    作者:李首一;李亮;张兆琦;张利恒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U型反转胃镜治疗升结肠黏膜下脂肪瘤1例

    胃肠道脂肪瘤为临床上较少见的良性肿瘤,多单发,起源于间质细胞,由分化良好的脂肪组织和纤维组织组成。多无临床症状,而在内镜检查或外科手术时意外发现,其临床表现取决于肿瘤的位置、大小及形态,常规治疗以手术为主。目前,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胃肠道脂肪瘤可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EMR)或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ESD)治疗,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以下是我院内镜下治疗升结肠黏膜下脂肪瘤1例。

    作者:张琰;徐红;马坦坦;王京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强化胰岛素治疗对体外循环炎症反应的影响

    目的:探讨强化胰岛素治疗对体外循环( 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30例 CPB 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强化胰岛素组(强化组,n=15)和对照组(n=15)。强化组术中血糖控制在3.9~10.0 mmol/L,术后控制在4.4~8.3 mmol/L;对照组血糖>11.1 mmol/L时给予胰岛素治疗。分别于麻醉诱导后(T0)、CPB开始(T1)、CPB结束即刻(T2)、6 h(T3)、24 h(T4)和48 h(T5)时点测定血浆白细胞介素(IL)-6、肿瘤细胞坏死因子(TNF)-α浓度,并记录术后临床情况。结果两组 TNF-α、IL-6浓度在 T2、T3、T4时点均明显高于 T0时点(P<0.05);在T2、T3、T4时点,强化组TNF-α、IL-6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强化组呼吸机支持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胰岛素治疗能降低TNF-α、IL-6浓度表达,缩短呼吸机支持时间,减弱CPB引起的炎性反应。

    作者:刘琪琳;陈斌;杨小霖;向太;魏蜀亮 刊期: 2015年第13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