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丁苯酞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脑组织BDNF表达的影响

赵俊;李昕;孙玉华

关键词:丁苯酞, 血管性痴呆( VD),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
摘要:目的:研究血管性痴呆( VD)模型大鼠脑内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及丁苯酞对其的影响。方法14~15月龄的健康 SD 大鼠60只,根据 Olsso n方法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假手术组分离但不结扎颈总动脉。将造模成功的 V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 MDG)、丁苯酞组( DBT)、假手术组( SOG),每组20只。 DBT组造模后第61天开始治疗,每天灌服丁苯酞12 mg/100 g; MDG 和 SOG 以等量消毒花生油灌胃;各组均给药1次/d,连续给药30 d后取各组大鼠脑组织,制电镜标本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电镜下假手术组未见明显病理变化;模型组可见神经细胞高度水肿,海马CA1区细胞数减少,胞间距离增大;DBT组皮质偶见小的软化灶,细胞数和形态接近正常对照组;与SOG组相比, MDG 组与 DBT组大鼠脑中 BDNF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丁苯酞可明显改善VD大鼠的认知功能,显著上调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的表达,减轻脑缺血后脑组织的病理变化,具有确切的神经保护作用。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经导管射频去肾交感神经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Peet等〔1〕曾采用隔上内脏神经切除术治疗严重高血压,取得一定效果,但此方法创伤大、并发症多,常导致体位性低血压、性功能障碍、膀胱括约肌功能不良等,使其临床应用受限。Krum等〔2〕首次采用经导管射频消融去肾交感神经术( RDN)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由于该方法安全有效、创伤小,已成为顽固性高血压治疗研究的热点。本文简要介绍RDN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机制、方法及临床研究现状。

    作者:汤学超;杨曙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老年心肌梗死的早期预警指标

    老年心肌梗死症状不典型,临床上容易漏诊,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群的健康与生命,如何早期识别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已成为大家广泛关注的焦点。急性心肌梗死( AMI)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流供应急剧减少或中断导致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其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同时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凝血和纤溶系统失调。D-二聚体( D-D)是交联纤维蛋白特异性降解产物,当体内有活动血栓时,D-D会特异性的升高。纤维蛋白原( FIB)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参与凝血过程,是血栓的主要成分,因而血浆FIB水平也是反映体内血栓状态的一个指标。根据老年人病理、生理及老年AMI可在临床症状、心电图或心肌酶学等三方面表现不典型特点。本文主要针对DD及FIB在老年AMI的早期诊断价值作一综述。

    作者:韩慧萍;杨一;杨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金柚提取物对雌激素受体调节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金柚提取物对雌激素受体(ER)的调节作用,并鉴定其功效成分。方法利用哺乳动物报告基因系统检测金柚总提取物及高效液相色谱( HPLC)分离的单一化学成分对ERα和ERβ的调节作用。通过与标准品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 HPLC 图谱鉴定其活性成分,并与雌二醇、染料木苷等ER激活剂比较活性。结果金柚提取物能特异性激活 ERβ,对ERα无影响,活性成分主要为柚皮素和柚皮苷(部分激活剂),与雌二醇、染料木苷活性比较:雌二醇>染料木苷>柚皮素>柚皮苷。结论金柚含有ERβ特异性激活成分,能用作ERβ相关的药物治疗及保健品。

    作者:康战方;高军;张恬;印大中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利妥昔单克隆抗体联合CHOP方案治疗高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疗效

    目的:评价利妥昔单克隆抗体联合CHOP方案治疗高龄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患者的疗效。方法将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入院的76例老年NHL患者随机分为两组;CHOP方案组36例,利妥昔单克隆抗体联合 CHOP 方案组40例。采用回顾分析方法,比较两组患者6个疗程后的临床疗效并记录其不良反应。结果 CHOP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为25.00%,总有效率为55.56%;利妥昔单克隆抗体联合 CHOP方案组分别为45.00%,77.50%,两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33,P<0.05);两组治疗方案毒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治疗前的IgA、lgG、IgM 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治疗后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P<0.05),且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利妥昔单克隆抗体联合CHOP方案治疗高龄NHL临床疗效较好且不良反应未增加,但还应实时监测患者的免疫功能。

    作者:谌海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成都市老年人体质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成都市老年人的体质特征及规律。方法在成都市及周边共10个区(县)随机抽取800名60~69岁老年人进行体质测试,分析成都市老年人形态、功能和素质指标的特点和城乡间的差异。结果成都市老年人的体质达标率为93.88%,比中国平均值高出7.48%;城、乡间老年人在身高、臀围、上臂及肩胛皮褶厚度、安静心率、收缩压、肺活量、坐位体前屈、握力、闭眼单脚站立等指标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都市老年人的体质状况相对好于中国老年人。城镇老年人的体质状况要略好于乡村老年人,原因可能是城镇与乡村之间的生存环境、经济状况、生活水平以及健康意识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作者:杜喜望;韩海军;陈希宁;沈丽琴;龚海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CD105与人脑胶质瘤肿瘤血管生成关系的研究进展

    人脑胶质瘤是颅内原发性肿瘤中发病率高的肿瘤,生长迅速且呈恶性侵袭性发展,虽可采用手术切除、放化疗以及生物治疗等多方案对肿瘤进行干预,但肿瘤仍可在短时间内复发及远处转移,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至今仍是神经外科棘手的问题〔1〕。广泛间质微血管形成是胶质瘤生长的生物学基础,在侵袭和转移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而近年来的大量实验研究表明,内皮细胞增殖标记物CD105与泛内皮细胞标记物如CD31、CD34、FⅧRAg等不同的是:CD105仅在处于增殖状态的肿瘤组织血管内皮细胞(即新生的血管内皮细胞)上强表达,而在正常组织的血管上无表达〔2,3〕。因此CD105可以作为人脑胶质瘤肿瘤血管生成中特异的标记物来计数肿瘤微血管密度( MVD),并结合其他的标记物及生长因子测定,共同判定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及评估预后,为胶质瘤的抗血管生成治疗及基因治疗提供理论依据〔4〕。

    作者:杨世强;李蕴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阿尔茨海默病发生机制的microRNA水平研究进展

    微小核糖核酸( miR)在脑组织中含量丰富,且对神经系统的发育和突触可塑性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1〕,有推测,人体组织细胞内的每一个生理过程几乎均受miR的调控,miR调控紊乱可能是人体多种疾病发生的潜在因素〔2〕。本文就miR与阿尔茨海默病( AD)的相关研究做一综述。1 miR的特征miR是真核生物体内长约22个核苷酸( nt)的单链小分子非编码RNA,先在秀丽隐杆线虫体内发现〔3〕。它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病毒中,且在进化上高度保守,其通过与目标mRNA的互补配对在转录水平对基因表达进行负调控,可导致目标mRNA的降解或翻译抑制。miR基因通常位于基因间或内含子区域,首先在细胞核内转录产生初始RNA ( pri-miRNA )。 pri-miRNA在核糖核酸酶( RNase)Ⅲ家族酶Drosha和其辅助因子Pasha的作用下被处理成70nt 的带有茎环结构的 miR 前体(pre-miRNA),经核内小分子-结合蛋白(Ran-GTP)依赖的输出蛋白exportin-5转运到细胞质中。在细胞质中,另一个核酸酶Dicer将pre-miRNA剪切成约22个核苷酸长度的miR双链,通常其中一条被降解,另一条与Argonaute蛋白相结合,形成RNA诱导基因沉默复合物(RISC),该复合物与目标mRNA的3′端非编码区(3′UTR)结合,发挥对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当miR与mRNA不完全互补时,将导致翻译的抑制;当miR与mRNA完全互补时,则导致目标mRNA的降解〔4〕。

    作者:吴越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阿司匹林联合奥扎格雷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纤维蛋白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奥扎格雷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纤维蛋白原( FIB)、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就诊的138例符合入组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9例,对照组仅给予阿司匹林100 mg+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奥扎格雷钠80 mg静脉滴注联合阿司匹林100 mg+常规治疗,2 w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检测FIB、hs-CRP,进行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评分,治疗3 d内及治疗3个月后使用数字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定颈内动脉,计算粥样硬化斑块的Crouse〔1〕积分及颈内动脉狭窄程度,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统计复发率。结果①观察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5.65%、81.16%,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726,P=0.0167),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复发率分别为4.35% vs 23.18%,观察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10.314,P=0.0013);②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hs-CRP、FIB、IMT、斑块的Crouse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Barthel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NIHSS评分、hs-CRP、FIB、IMT明显低于对照组,Barthe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③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④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奥扎格雷钠能够协同降低 hs-CRP、FIB水平,抑制血管炎症反应,稳定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促进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降低复发率,改善预后,不增加出血风险,安全有效。

    作者:江显萍;陈建华;吴大鸿;熊劲;陆广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围绝经期妇女不同雌二醇和卵泡刺激素水平与骨密度的关系

    目的:探讨绝经前后不同雌二醇和卵泡刺激素水平与骨密度( BMD)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围绝经期妇女160例,其中绝经前者80例,绝经后者80例,比较绝经前后雌二醇和卵泡刺激素水平,并统计绝经前后不同雌二醇、卵泡刺激素水平与BMD之间的关系。结果绝经前雌二醇水平显著高于绝经后(P<0.05),卵泡刺激素水平显著低于绝经后(P<0.05),绝经前雌二醇水平正常者腰椎和股骨颈的 BMD显著高于雌二醇水平偏低者(P<0.05),绝经后雌二醇水平正常者其BMD与雌二醇水平偏低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前和绝经后,其卵泡刺激素正常者其腰椎和股骨颈的 BMD显著高于卵泡刺激素升高者( P<0.05),绝经后卵泡刺激素正常者其 BMD 显著低于绝经前绝经后卵泡刺激素正常者( P<0.05),绝经后卵泡刺激素升高者其BMD显著低于绝经后卵泡刺激素升高者(P<0.05)。结论雌二醇对绝经前BMD影响较大,卵泡刺激素对BMD的影响贯穿于围绝经期的整个过程。

    作者:陆琴;李文佼;金皖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1279例老年体检人群血尿酸水平

    目的:分析老年体检人群尿酸( UA)水平的检测结果。方法对1279例老年健康体检者进行血 UA、甘油三酯( TG)、总胆固醇( TC)和空腹血糖( FBS)水平的检测,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男性高 UA 血症检出率为18.5%(120/648),女性高 UA 血症检出率10.9%(69/631),不同年龄组中的男性高UA血症检出率均高于女性(P<0.05)。高 UA 血症发生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大。1279例老年人分为高 UA 血症组189例和血UA正常组1090例。高UA血症组患者并发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的人数多于血 UA正常组( P<0.05)。结论高 UA血症在老年人群中发生率高,并存在年龄和性别的差异,也易导致很多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导致患者病情严重,故加强对高UA血症的筛查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进生;张光只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GFPC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观察当归四逆汤成分组合对心肌缺血再灌注( MIRI)大鼠血液流变学各指标的影响。方法将32只大鼠分为shame组、I/R组、PPC组、PPC+L组,建立大鼠MIRI模型,观察各组实验动物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并测量血清 NO含量。结果与shame组比较,I/R组除红细胞沉降率外,其他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升高(P<0.05);与I/R组比较,PPC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下降(P<0.05);与 PPC 组比较,PPC+L组红细胞沉降率升高( P<0.05),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与该组大鼠血清NO含量呈反比。结论当归四逆汤成分组合可明显降低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值,改善大鼠的血液循环,其机制与调节NO的生成及抗炎作用有关。

    作者:钱国强;丁晶晶;赵国平;赵影;杨铁骊;张卉;张小照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丁苯酞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脑组织BDNF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血管性痴呆( VD)模型大鼠脑内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及丁苯酞对其的影响。方法14~15月龄的健康 SD 大鼠60只,根据 Olsso n方法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假手术组分离但不结扎颈总动脉。将造模成功的 V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 MDG)、丁苯酞组( DBT)、假手术组( SOG),每组20只。 DBT组造模后第61天开始治疗,每天灌服丁苯酞12 mg/100 g; MDG 和 SOG 以等量消毒花生油灌胃;各组均给药1次/d,连续给药30 d后取各组大鼠脑组织,制电镜标本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电镜下假手术组未见明显病理变化;模型组可见神经细胞高度水肿,海马CA1区细胞数减少,胞间距离增大;DBT组皮质偶见小的软化灶,细胞数和形态接近正常对照组;与SOG组相比, MDG 组与 DBT组大鼠脑中 BDNF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丁苯酞可明显改善VD大鼠的认知功能,显著上调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的表达,减轻脑缺血后脑组织的病理变化,具有确切的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赵俊;李昕;孙玉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阿叶酸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中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叶酸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Hc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 H型高血压患者200例,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每天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 mg,1次/d,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叶酸片口服,每天一次,每次0.8 mg,疗程均为6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测量患者舒张压( DBP)、收缩压( SBP)、心率、血浆Hcy水平,治疗期间连续随访记录不良反应和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病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后SBP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SBP、DBP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SBP、DBP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治疗后SBP和DBP的T/P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治疗前Hcy水平〔(18.8±6.4)μmol/L〕与治疗后Hcy水平〔(13.3±9.7)μmol/L〕差异显著(t=5.378,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cy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82,P<0.05)。结论叶酸片降低Hcy水平效果显著,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可以有效减缓动脉硬化的进展;有效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

    作者:汪小燕;杨大来;朱雪梅;余晓英;宋杰;于丽丽;廉炜;黄颖睿;杨艳;战玲;赵春艳;杨姗姗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心肌肌钙蛋白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在老年慢性肾脏病中的变化及与预后的相关性

    目的:观察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肌钙蛋白T(cTnT)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慢性肾脏病老年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93例3~4期老年慢性肾脏病患者和3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采用双抗光电化学法测定受检者血清cTnI、cTnT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NT-proBNP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同时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分析cTnI、cTnT及NT-proBNP水平与慢性肾脏病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193例患者平均随访(49.7±5.9)个月,47例(24.4%)出现ESRD,23例(11.9%)死亡。慢性肾脏病组血清 cTnT、cTnI和NT-proB-N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 cTnI阳性组平均年龄大于阴性组(P<0.05),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患病率高于阴性组(P<0.05);cTnT阳性组尿素氮、血肌酐水平高于阴性组( P<0.05),GFR及白蛋白水平低于阴性组( P<0.05),蛋白尿、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 ESRD 患病率及死亡率均高于阴性组(P<0.05);NT-proBNP高浓度组年龄大于低浓度组(P<0.05),尿素氮及血肌酐水平高于低浓度组(P<0.05),GFR及白蛋白水平低于低浓度组( P<0.05),蛋白尿、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 ESRD患病率及死亡率均高于低浓度组( P<0.05)。 cTnT及 NT-proBNP是评估慢性肾脏病患者ESRD及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HR=2.41、2.87,P<0.05;HR=2.15、2.94,P<0.05)。结论老年3~4期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 cTnT、cTnI和NT-proBNP水平均升高,其中cTnT及NT-proBNP可以作为评价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丁雪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老年支原体肺炎患者胱抑素C及微量白蛋白检测的意义

    老年肺炎支原体( MP)肺炎并发症多、病情复杂、易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1,2〕。胱抑素C( Cys-C)是较为灵敏的反映肾小球滤过率( Scr )的标志物。本文探讨血清Cys-C含量在老年MP肺炎患者肾损伤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治国;张绍武;王春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手术救治缺血性脑卒中动脉溶栓后症状性脑出血1例

    近年来,我国较多医疗机构开展了血管内介入动脉溶栓治疗脑缺血性疾病,颅内出血是溶栓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此类颅内出血的治疗,治疗复杂并且多数患者预后不良。1病历摘要男性,75岁,因“言语含糊,左侧肢体活动障碍40 min”入院,其既往有高血压、2型糖尿病及心房颤动病史,长期服用华法林片2.5 mg 1次/d防止血栓形成,本次发病前因口腔科拔除龋齿,停用华法林5 d。入院时神志尚清,血压( BP )169/100 mmHg。言语含糊,对答切题,双眼右向凝视,左侧鼻唇沟浅,伸舌左偏,左侧肢体肌力0级,右侧肢体肌力5级。入院头颅CT检查提示“双侧脑室旁脑白质密度局部减低,见斑片状低密度影”。血糖10.08 mmol/L,凝血检查无异常: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12.3 s,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26.2 s,血浆凝血酶时间(TT)17.8 s,D二聚体(D-D)10μg/L。入院后急诊脑血管造影检查提示右侧大脑中动脉水平段( M1段)完全闭塞。与家人商议取得授权后,急诊行血管内介入动脉溶栓治疗。溶栓历时4 h,尿激酶应用100万单位。术后右侧大脑中动脉完全再通。溶栓后立即头颅CT检查,提示右侧额颞顶叶皮层区见脑回样高密度影,左侧基底节区可见片状低密度影, CT值58~74,中线居中,考虑血管再通后造影剂渗入脑组织间隙,产生“脑组织染色”的征象。术后患者尚平稳,溶栓后1h凝血检查:PT 15.5s,APTT 123.1s,TT超出测定范围,D-D 607μg/L。见图1a~图1c。

    作者:励勇;李江;曹庆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舒利迭吸入对老年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的影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在老年患者中的发病率较高,是老年患者常见的慢性疾病,而COPD容易在某些诱因下发生急性发作,导致患者死亡率增加〔1〕。而COPD的关键在于防止患者的心肺功能进行下降,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舒利迭是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丙酸氟替卡松和沙美特罗的复方吸入剂,二者联合吸入有助于改善气道痉挛状态,有利于减轻气道炎症,改善气道通气。本文选择我院老年中重度COPD患者,旨在观察舒利迭对此类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大斌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老年宫颈鳞癌患者癌组织中细胞周期检测点激酶1、2和DNA双链断裂修复蛋白51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检测老年宫颈鳞癌患者癌组织中细胞周期检测点激酶(CHK)1、2和DNA双链断裂修复蛋白(RAD)51的表达特征,关注其在不同临床特征中的表达差别及相关性。方法121例老年宫颈鳞癌患者作为观察组,以70例慢性宫颈炎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HK1、2和RAD51表达及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中的表达差别及相关性。结果观察组CHK1、2和RAD51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CHK1、2和RAD51表达阳性率与肿瘤大径、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累及宫颈管深度和 Ki67表达密切相关。观察组 CHK1和2、CHK1和 RAD51、CHK2和RAD51的表达均呈正相关性。结论老年宫颈鳞癌患者癌组织中CHK1、2和RAD51高表达且具有协同作用,不仅可以加速肿瘤发生和进展,也可能对判断肿瘤生物学行为有重要意义。

    作者:魏琳琳;王蕊;关淑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血清炎性指标和肺功能与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病情分级的相关性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不同疾病时期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及CRP与外周白细胞计数(WBC)、肺功能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对比106例COPD 患者治疗前后 CRP 水平及 WBC 和1 s 用力呼气容积( FEV1)、FEV1/用力肺活量( FVC )%。结果COPD急性加重期CRP为(48.2±11.9)mg/L,缓解期为(13.3±5.9)mg/L。 CRP与肺功能指标呈负相关。结论 CRP可作为COPD急性期感染的敏感指标,也可反映COPD感染治疗效果评价指标,亦可对COPD严重程度分级有一定指导意义。

    作者:梁秋菊;王锦鸿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阿维A对正常人外周血树突细胞的影响

    目的:研究阿维A 对正常人外周血树突细胞( DCs)功能的影响。方法抽取健康人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体外诱导培养 DCs。不同浓度阿维A(1 nmol/L和10 nmol/L)作用DCs 12 h,对照组只加培养基,流式细胞术(FCM)检测 DCs中 CD83及CD86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白介素(IL)-12表达水平。结果体外成功培养出 DCs,FCM 检测到1、10 nmol/L 阿维 A 作用 DCs 12 h 后, CD83表达率分别为(56.65±7.09)%、(63.82±5.81)%,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43.55±4.32)%〕(P<0.05);CD86表达率分别为(65.43±1.79)%、(73.73±2.10)%,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52.96±1.10)%〕(P<0.05)。 ELISA检测到1、10 nmol/L阿维A作用DCs 12 h后,DCs分泌到细胞培养液中的IL-12表达水平分别为(51.377±4.527)、(60.659±4.973)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39.927±2.809)pg/ml〕(P<0.05)。结论阿维A可提高正常人外周血DCs表面标志CD83、CD86的表达率及细胞因子IL-12的分泌量,增强正常人外周血DCs的抗原提呈能力并可促进DCs向成熟方向分化,从而起到调控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作者:刘丽娟;张国强;温洁新;于亮;宣晓梅;李英涛;李艳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