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乾坤;徐丛;吕永明
目的 探讨双钢板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40例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根据术前X线及三维CT检查对骨折进行分型.均采用肘后纵向S形切口,24例C2型中采用肱三头肌纵向劈开入路15例、肱三头肌两侧入路9例;16例C3型中采用肱三头肌纵向劈开入路10例、尺骨鹰嘴截骨入路6例.均使用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结果 40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0~48(12±5.1)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5(3.5±0.5)个月,按Cassbaum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与患者的主观症状相结合作为终功能评分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价:优18例,良16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85.0%. 结论 双钢板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术前根据X线和CT检查充分了解骨折分型和粉碎程度,根据分型和影像学改变确定手术方案和正确选择手术入路及双钢板,合理指导功能锻炼,可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施保华;沈决心;陈晓东 刊期: 2017年第02期
2013年2月~2015年8月,我科采用经踝关节后内侧入路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9例距骨后突骨折患者,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9例,男8例,女1例,年龄22~55岁.单纯距骨后突骨折6例,合并距骨体、颈骨折2例,合并距下关节脱位1例.完全距骨后突骨折7例,外侧结节骨折1例,内侧结节骨折1例.伤后至手术时间4~12 d.
作者:霍纪宝;刘新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3种常见方法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186例Gartland Ⅱ、 Ⅲ型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儿童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闭合复位石膏固定组(n=44)、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组(n=74)和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组(n=68).记录3组患者骨折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Flynn标准评价3种方法治疗后患肢的功能,比较3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 患者均获得1年随访.并发症发生率: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组和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组显著低于闭合复位石膏固定组(P<0.001).临床治疗优良率: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94.6%)和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组(95.6%)明显高于闭合复位石膏固定组(65.9%)(P<0.001),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组与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和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较好的方法.
作者:熊福军;贺西京;冯宏伟;杨宏涛;周百刚;张建洛;吕向阳;王磊鑫 刊期: 2017年第02期
2006年12月~2014年12月,我科收治68例带内植物的Ⅰ类切口感染患者,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笔者比较两种方法的疗效,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68例带内植物术后发生切口感染,均按照2001年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诊断.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① A组:34例,男21例,女13例,年龄24~84(45.7±10.2)岁.
作者:徐生根;郭亮;刘玉武;夏欣 刊期: 2017年第02期
2012年5月~2015年7月,我们对30例腱性锤状指患者采用切开直视下S形克氏针固定治疗,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16~65岁.指别:示指3例,中指8例,环指10例,小指9例.均为闭合损伤.受伤至手术时间1~4周.
作者:虞泽珑;王运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改良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治疗原发性椎管内肿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21例原发性椎管内良性肿瘤患者采用改良棘突椎板回植治疗,术中保留一侧棘上棘间韧带,摘除肿瘤后将带蒂棘突椎板复合体原位回植,双侧微型钛板固定.术后根据影像学检查评估椎管容积、椎板愈合情况及有无移位.结果 手术时间80~140(120±15) min,术中出血量150~500(250±35)ml.所有患者肿瘤切除完整,切口愈合良好.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6个月.患者均椎板固定牢靠,无移位,无继发椎管容积减小,回植椎板16例双侧骨愈合,5例单侧骨愈合.术后1年JOA评分由术前(12.4±2.6)分上升至(23.4±3.5)分.结论 改良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治疗原发性椎管内肿瘤对重建脊柱的解剖结构及维持术后脊柱的稳定性疗效显著.
作者:刘国强;谢垒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一期颈椎改良后路联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近期疗效.方法 对28例不稳定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一期颈椎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单开门减压联合前路椎间盘髓核摘除cage植骨钛板内固定术,手术前后测量椎管矢状径、颈椎曲度,进行JOA评分和疼痛VAS评分,评价神经功能恢复、疼痛改善情况等.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16.24±3.52)个月.颈椎曲度:术前 2.1°~9.0°(5.41°±3.81°),末次随访6.2°~11.2°(8.40°±2.41°);椎管矢状径:术前 5.2~11.8(8.82±3.13)mm,末次随访11.4~16.8(13.81±2.32)mm;JOA评分:术前 8.4~11.3(9.45±0.96)分,末次随访13~16(15.56±0.64)分;颈部VAS评分:术前 3.6~6.6(4.96±1.50)分,末次随访1.0~2.6(1.77±0.80)分;上肢VAS评分:术前 5.2~7.6(6.66±0.80)分,末次随访1.3~2.8(1.86±0.83)分;以上各项指标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未出现声音嘶哑、切口感染、切口下血肿、C5神经根麻痹、内固定塌陷、松动等并发症;2 例术后出现轴性疼痛,予对症处理后 2 个月明显缓解;1 例出现吞咽困难,予对症处理 1 周后好转.结论 一期颈椎改良后路联合前路减压治疗不稳定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唐少龙;黄庆华;蒋会平;吴罗根;周文华;曹华敏;陈大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发育性髋脱位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的疗效及股骨头坏死发生率.方法 分析346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449髋的资料,依据治疗方式分为闭合复位组(闭合组,209例,293髋)和切开复位组(切开组,137例,156髋).比较两组患儿手术后6、12个月后的髋臼指数(AI)、髋臼深度与宽度比值(AI D/W)以及股骨头坏死发生率.结果 两组术后6、12个月的AI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12个月的AI D/W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头坏死发生率:切开组为34.6%(54髋),闭合组为12.9%(38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发育性髋脱位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临床疗效均较理想,但闭合复位术后股骨头坏死发生率更低.
作者:宋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评估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结合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的早期疗效. 方法 对32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患者采用MIS-TLIF结合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等情况;观察手术前后影像学变化;采用疼痛VAS评分和ODI评价患者腰腿痛及功能改善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硬膜撕裂及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手术时间 70~140(97.0±11.7)min,术中出血量 60~380(140.5±40.7)ml,术后住院时间3~6(4.6±1.4)d.32例均获得随访,时间9~18个月.患者术后CT检查显示椎管均得到有效扩大.所有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患者腰腿痛VAS评分和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采用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优18例,良12例,可2例,优良率93.8%.结论 MIS-TLIF结合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的早期疗效满意,中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作者:孙余生;张文志;李旭;段丽群;张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Masquelet技术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的效果.方法 采用Masquelet技术治疗15例胫骨慢性骨髓炎患者,手术分两期进行,一期彻底清创,植入抗生素骨水泥,9例皮肤缺损患者选择合适皮瓣覆盖创面;二期感染控制后取自体骨或者自体骨混合异体骨植骨.结果 15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骨髓炎均得到控制,骨折均愈合,无复发.末次随访根据Paley标准评定骨缺损愈合分级:优12例,良3例.邻近关节功能恢复:优7例,良6例,可2例.结论 Masquelet技术具有疗效可靠、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对受区要求低、易推广等优势,是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董晖;许建民;马磊;肖辉;高源泽;刘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2013年5月~2015年5月,我科采用缝合锚钉治疗13例Neer Ⅱ型锁骨远端骨折患儿,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13例,男11例,女2例,年龄5~13岁.均为单侧闭合骨折.伤后2~3 d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
作者:程彬;史柏娜;赵敏;周江军;肖春林;付美清;杨俊;余专一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Solis椎间融合器治疗Ⅱ型或Ⅱa型Hangma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Solis椎间融合器治疗16例Ⅱ型或Ⅱa型Hangman骨折患者.记录术前、术后各时段颈部疼痛VAS评分、枢椎移位及成角、C2~3椎间隙高度及颈椎活动度.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8~65个月.术后各时段颈部疼痛VAS评分、枢椎成角、枢椎移位、颈椎活动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期颈椎活动度明显改善(P<0.05).结论 应用Solis颈椎间融合器治疗Ⅱ型或Ⅱa型Hangman骨折能重建上颈椎生理解剖结构,维持颈椎稳定.
作者:梅治;李青;张爱明;梁道臣;赵成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应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逆行修复老年腓骨长短肌腱外露及皮肤软组织缺损临床效果. 方法 对12例老年腓骨长短肌腱外露及皮肤软组织缺损者应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逆行修复,术前采用超声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检查胫前后动脉是否通畅,选择合适的胫后动脉穿支血管,设计并切取以该单一穿支为蒂的皮瓣,切取的皮瓣面积为12.0 cm×2.5 cm~15.0 cm×15.0 cm.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穿支皮瓣全部成活,外形、色泽、质地、弹性良好;其中10例皮瓣与周围组织基本相平;2例皮瓣不同程度臃肿,经二期去脂整形后与周围组织相平.供区愈合良好.12例患者术后均可负重行走且无疼痛,皮瓣感觉功能为S3级及以上.结论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老年腓骨长短肌腱外露及皮肤软组织缺损,皮瓣成活率高,供区影响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作者:尤庆国;刘伟;梁晓宗;汪翔;王昌义;温贤金;彭肃豹;余斌 刊期: 2017年第02期
2013年5月~2015年3月,我们采用两头折弯克氏针张力带治疗32例髌骨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32例,男12例,女20例,年龄17~65岁.骨折按Rockwood分型:Ⅱ型18例,Ⅲ型5例,Ⅳ型3例,Ⅴ型6例.均为闭合髌骨骨折.伤后至手术时间1~7 d.
作者:张寅;石瑄;张厚庆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经椎弓根截骨术治疗胸腰段创伤性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经椎弓根截骨术治疗23例胸腰段创伤性后凸畸形患者.观察手术前后VAS评分、胸腰段后凸Cobb角及JOA评分.结果 手术时间155~240(183±17) min,术中出血量1 000~3 000(1 487±430) ml.术中1例硬膜破裂,2例出现短暂不全瘫.术后无感染病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1~60个月.术后1个月及术后1年的VAS评分、Cobb角、JOA下腰痛评分均较术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截骨界面均达骨性融合.末次随访X线片显示无内固定断裂、松动等并发症.结论 后路经椎弓根截骨术治疗胸腰段创伤性后凸畸形矫正效果满意.
作者:王斌;闫长明;王云清;夏东升;贾星海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在初次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TKA)术中静脉与局部应用氨甲环酸(TXA)的止血效果.方法 将380例初次行单侧TKA患者按照应用TXA方式及不应用TXA分成3组:① 静脉滴注组:术中静脉滴注TXA 30 mg/kg,120例;② 局部注射组:将1.5 g TXA溶入50 ml生理盐水中,术中关节腔内多点注射,136例;③ 不应用组:术中不应用TXA,124例.术前及术后第1、2、3天连续测量术侧肢体周径,对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情况、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等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3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异体血输注量、DVT及术侧肢体周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率、术后隐性失血量、失血总量:静脉滴注组、局部注射组均明显低于不应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滴注组与局部注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初次行单侧TKA中,静脉及局部应用TXA均有良好的止血效果,能明显减少患者的出血量,且不增加DVT的风险.两种用法之间无明显差异.
作者:田野;吴兴凯;董立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自行设计的髋臼安装调节装置在全髋关节置换(THA)术中对髋臼位置安放不良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43例行THA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0例)和对照组(23例).实验组在THA术中使用髋臼安装调节装置,对照组在THA术中不使用髋臼安装调节装置.记录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术后摄标准位骨盆前后位X线片及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测量髋臼假体的侧倾角和前倾角.术后6个月对患髋进行Harris髋关节评分并调查患者对手术满意度. 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手术时间:实验组为(85.00±13.86)min,对照组为(75.00±12.8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实验组为(238.5±101.17)ml,对照组为(235.65±98.85)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髋臼假体侧倾角和前倾角,实验组分别为43.97°±2.12°和16.37°±2.08°,对照组分别为45.19°±4.46°和15.58°±4.43°;术后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实验组为88.95分±6.86分,对照组为88.17分±6.13分;患者满意度:实验组与对照组均为100%;以上3项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侧倾角值和前倾角值波动较小,可重复性好,对照组侧倾角值和前倾角值波动较为明显.结论 在THA术中应用髋臼安装调节装置可将髋臼假体的侧倾角和前倾角有效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
作者:李宏斌;骆剑敏;骆宏伟;曾青东;陈雪荣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下胫腓螺钉固定是否影响患者的功能及影像学结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78例行下胫腓螺钉固定的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下胫腓螺钉完整(完整组)、断裂或松动(断裂松动组)、取出(取出组)3组的功能及影像学结果.功能评价使用Lower Extremity Measure (LEM)下肢测量评分和Olerud Molander(OM)踝部功能评分;影像学评价包括下胫腓间隙、下胫腓重叠和内侧间隙.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2个月.完整组、断裂松动组、取出组的LEM评分和OM评分分别为(70.3±6.3)分和(46.5±7.9)分、(83.3±3.0)分和(62.2±4.9)分、(88.1±4.8)分和(66.8±6.7)分,断裂松动组和取出组的两项评分均优于完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断裂松动组与取出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胫腓间隙完整组为(3.2±0.2)mm,断裂松动组、取出组分别为(4.1±0.2 )mm、(4.1±0.3)mm ,断裂松动组和取出组均宽于完整组(P<0.05),断裂松动组与取出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胫腓重叠和内测间隙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螺钉直径对患者功能没有影响.结论 与松动断裂组、取出组相比,完整组下胫腓螺钉功能评分更差.螺钉松动或断裂不会影响功能,但在螺钉完整情况下却有取出指针.
作者:沈彦;王朝阳;吴荣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的起始率及依从性.方法 将326例行手术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根据性别分为男性组(148例)和女性组(178例).采集患者入院时服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情况,并计算药物起始率;术后待患者恢复进食后给予抗骨质疏松治疗,统计患者术后1年期间服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情况,分析术后0~6、7~12个月两个随访阶段服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情况及药物依从性.结果 术前服药起始率:男性组钙剂为27.70%,维生素D为20.27%,双膦酸盐为6.76%;女性组钙剂为46.07%,维生素D为31.46%,双膦酸盐为15.17%;男性组3种药物服药起始率均低于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常规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0~6个月,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良好的比例较高,男性组中钙剂为79.73%,维生素D为71.62%,双膦酸盐为70.27%;女性组中钙剂为85.96%,维生素D为78.65%,双膦酸盐为76.97%;男性组略低于女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12个月时两组患者3种服药依从性良好的人数比例均显著减少(P<0.05),男性组钙剂为55.40%,维生素D为48.65%,双膦酸盐为41.89%;女性组钙剂为71.91%,维生素D为60.67%,双膦酸盐为57.86%;男性组3种服药依从性良好的比例均低于女性组(P<0.05). 结论 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术前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起始率低,男性患者较女性患者更低;术后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中患者长期的药物依从性较差,男性患者差于女性患者.提示医务人员应该对患者加强抗骨质疏松的健康宣教.
作者:魏更生;吴京亮;吴磊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对比前外侧入路L型锁定钢板与内侧入路普通钢板治疗粉碎性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手术治疗45例胫骨远端粉碎性Pilon骨折患者,26例行前外侧入路L型锁定钢板固定(锁定钢板组),19例行内侧入路普通钢板固定(普通钢板组).比较两组术后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锁定钢板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明显低于普通钢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5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40个月.锁定钢板组皮缘坏死1例,骨折延迟愈合1例;Mazur评分:优10例,良15例,差1例;末次随访时AOFAS踝-后足评分80~96(90±6)分;踝关节活动度:跖屈30°~44°(37°±4°),背伸15°~24°(19°±3°).普通钢板组骨不连1例,伤口感染1例,关节面塌陷2例;Mazur评分:优7例,良10例,可1例,差1例;末次随访时AOFAS踝-后足评分为76~93(89±7)分;踝关节活动度:跖屈24°~44°(36°±5°),背伸13°~20°(17°±2°).锁定钢板组Mazur功能评分、AOFAS踝-后足评分均优于普通钢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锁定钢板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优于普通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踝关节活动度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与内侧入路普通钢板比较,前外侧入路L型锁定钢板治疗粉碎性Pilon骨折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和术后骨折愈合时间短,术后稳定性强,并发症少.
作者:王海波;商杰;王业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