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自体骨源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

项力源;刘兰泽

关键词:腰椎滑脱, 椎间植骨融合, 棘突椎板, 髂骨
摘要:目的:比较棘突椎板和髂骨两种自体骨源行椎间植骨融合( PLIF)治疗退变性Ⅰ度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单节段Ⅰ度腰椎滑脱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棘突椎板植骨( A组)28例,自体髂骨植骨( B组)22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融合情况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0~16个月。 A 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低于 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伤口愈合时间、滑脱率、椎间高度和节段角度等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组23例、B组19例达骨性愈合,融合率分别为82.14%(23/28)和86.36%(19/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JOA评分均较术前增加(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A组为3.57%(1/28),B组为63.63%(14/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取棘突椎板与髂骨对单节段PLIF临床效果相当,前者操作简便、创伤小、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骨源。
临床骨科杂志相关文献
  • 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内固定椎体间融合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的疗效。方法39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单侧椎弓根固定组(21例)与双侧椎弓根内固定组(18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椎体间融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伤口引流量、术后JOA评分及Macbnab功能评价。结果39例均获随访,时间16~29个月。两组术后椎体间融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JOA评分及Macbnab功能评价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伤口引流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双侧椎弓根内固定比较,单侧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

    作者:任士海;王鹏;赵伟;张文何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椎板扩大开窗减压椎间融合单侧固定在腰椎退行疾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后路椎板扩大开窗减压椎间植骨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在腰椎退行疾病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2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分别采用后路椎板扩大开窗减压椎间植骨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 A组,40例)和后路椎板扩大开窗减压椎间植骨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 B组,52例)。比较两组JOA评分、VAS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植骨融合率、椎间隙高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12个月随访。 JOA评分优良率:A组为97.5%, B组为96.2%;VAS评分:A组为1.5分±1.0分, B组为1.4分±0.5分;椎间隙高度:A组为(12.6±1.0) mm,B组为(12.2±0.7) mm。两组上述3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A组为(85.2±17.9) min,B组为(115.6±25.3) min;术中出血量:A组为(250.6±50.2) ml,B组为(455.1±150.2) ml;住院时间:A组为(10.5±1.6) d,B组为(14.2± 2.1) d;住院费用:A组为(18251±453.2)元, B组为(24583±673.1)元。两组上述4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植骨融合率:A组为95%,B组为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结论改良腰椎后路椎间植骨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是一种切实有效的腰椎融合术式,与传统术式相比具有创伤小、风险小和医疗费用少的优点,但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随访与研究。

    作者:杨勇;黄金亮;周瑜斌;廖劲松;胡林峰;戴闽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闭合复位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目的:探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 PFNA)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45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小切口置入PFNA治疗,根据Harris评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45~90 min,术中出血量100~200 ml。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8~17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无螺旋刀片切割或退出。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36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为95.6%。结论 PFNA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创伤小,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愈合率高。

    作者:严宏生;郭锦明;刘俊;章斌;陈志江;杨小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弹性髓内针固定儿童股骨干骨折

    2012年6月~2014年8月,我科采用钛质弹性髓内针(TEN)固定治疗15例儿童股骨干骨折,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志超;康鹏云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椎弓根钉棒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小关节绞锁的疗效

    目的:探讨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固定、椎板植骨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的疗效。方法26例下颈椎关节突绞锁中,单侧小关节绞锁者9例,双侧小关节绞锁者17例。患者入院后行颅骨牵引,3~5 d后行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固定、椎板植骨术。对患者脊髓损伤ASIA神经功能评级,测量脱位程度,评价治疗效果。结果26例均获随访,时间12~36个月。术中无脊髓、血管、神经系统损伤;术后无螺钉松动,复位良好;颈椎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恢复。脊髓神经功能ASIA分级:2例A级、2例B级及1例C级患者无明显改善,其余病例较术前好转。结论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固定、椎板植骨术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小关节绞锁的可行方法。

    作者:杨子斌;赵伟;吕乔;阮安培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髂腹股沟入路治疗髋臼骨折

    目的:探讨髂腹股沟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例髋臼骨折患者采用髂腹股沟入路手术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21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0~54个月。患者骨折全部愈合,未发生感染;创伤性关节炎2例,股外侧皮神经损伤7例。术后根据Matta影像学评定标准,解剖复位13例,满意复位5例,不满意复位3例。按照改良D′Aubigne-Postel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8例,良9例,可2例,差2例。结论髋臼骨折中的前方伴后方半横形骨折、大部分双柱骨折及部分T形骨折通过单纯髂腹股沟入路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作者:陈校明;唐新桥;刘忠;朱宝玉;梁培雄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

    2009年3月~2013年4月,我科对3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经桡侧3枚克氏针固定,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周广明;田哲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有限切开复位结合钛制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

    2010年11月~2013年2月,我们采用有限切开复位钛制弹性髓内钉( TEN)治疗18例股骨干骨折患儿,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张朝凯;朱跃良;刘庆波;张跃华;李迎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股薄肌肌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

    目的:探讨应用股薄肌肌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 MPFL)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疗效。方法对14例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采用自体股薄肌腱单束重建MPFL,同时常规行外侧支持带松解。影像学评价包括测量髌股适合角、外侧髌股角、髌骨外移率;应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9~28个月。术后恐惧试验均阴性,随访期间无髌骨再脱位及骨折发生。末次随访时髌股适合角5.71°±1.27°、外侧髌股角3.44°±0.76°、髌骨外移率0.50±0.13、 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94.38分±2.67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股薄肌肌腱单束法重建MPFL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近期效果可靠。

    作者:乔绍文;王国强;陈军;高春香;马斌;杨美英;王美岚;曹念蒙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后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劈裂骨折

    2010年1月~2013年7月,我科采用后外侧入路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22例胫骨平台后外侧劈裂骨折患者,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作者:缪健荣;王创利;倪善军;张金坤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跟骨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

    2008年1月~2014年3月,我科采用切开复位跟骨解剖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20例跟骨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汪传福;孔令永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峡部裂椎体椎弓根钉入点三角骨定位法

    目的:探寻一种简单、准确、可靠的峡部裂椎体椎弓根入点定位方法。方法研究分为两个阶段:①2008年1月~2012年1月,对60例峡部裂伴椎体滑脱患者应用CT测量峡部裂椎体椎弓根中轴线至三角骨下边的距离及其至三角骨内下角顶点的距离;对其中30例患者行手术治疗,术中在C臂机下找出峡部裂椎体椎弓根标准入点,测量峡部裂椎体椎弓根中轴线至三角骨下边的距离及其至三角骨内下角顶点间的距离。②2012年2月~2014年1月,将60例峡部裂伴腰椎滑脱的患者,分别采用三角骨定位法置钉(A组,n=30)和AO法置钉(B组,n=30),两组患者术前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及术后的疼痛评分,手术后应用X线和CT检查验证置钉效果。结果进钉点位于三角骨面内、靠下方,大约在内下角下1/3分界线上下的区域内,距离内下角顶点4~7 mm,距离下边3~6 mm,在进针方向上,入点越靠外侧,钉尾外倾角度越大,入点越靠上方,钉尾头倾角度越大。对比两种方法手术结果,A组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三角骨内下角及下边无明显增生,骨面清晰明确,面积小,位置恒定。应用该定位方法置钉,操作简单、可靠、创伤小、出血少,可明显提高一次性置钉率及置钉优良率,缩短手术时间。

    作者:肖善富;张喜善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后路小切口微创椎弓根螺钉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

    目的:探讨采用后路小切口微创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手术治疗57例胸腰椎骨折患者,27例采用后路4个小切口微创椎弓根螺钉治疗(微创组),30例采用传统切口手术治疗(传统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包括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以及伤椎Cobb角的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10个月的随访。微创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VAS均优于传统组(P<0.05)。两组术后伤椎Cobb角矫正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后路小切口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不仅可以完成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可靠,而且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医患受辐射损伤小的特点。

    作者:康照利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以反复泌尿系结石和骨质疏松性骨折为症状的甲状旁腺癌1例

    患者,男,38岁,因“全身骨关节、腰骶部痛疼10余年、伴渐进性行走困难、乏力、尿结石、血尿7年”于2009年5月25日来我科就诊。患者于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骨关节、腰骶部疼痛,但无关节红肿、发热和游走性关节痛,疼痛与天气变化无关,在负重劳动时加重,在当地县医院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经对症治疗后疼痛有所减轻,但出现渐进性乏力、行走困难、反复出现尿排沙石及血尿等症状。既往诊治情况:于2008年1月首次来我科就诊,经 X 线及 CT检查诊断为“右胫骨及左股骨下端骨囊肿”住院治疗,行骨囊肿刮除及双侧髂骨取骨植骨术,术后全身骨关节疼痛好转,期间因外伤致左下肢胫骨病理性骨折,经保守治疗后愈合。至2009年5月因上述症状进行性加重,两次不慎双踝关节处扭伤前后发生骨折,就诊于当地县医院,行骶髂关节CT平扫提示:两侧骶骨、髂骨骨质疏松,建议转上级医院诊治,故再次来我科诊治。

    作者:陈莉;张童茜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先天性异位齿状突游离小体1例

    患者,男,59岁,因重物砸伤致颈部疼痛、活动受限7 h,于2014年10月15日入院。患者在家中干活时不慎被重物砸伤颈部,当时无昏迷,即感颈部疼痛明显、活动不利,右手掌尺侧感觉发麻,其余肢体无麻木感,四肢活动好。伤后即被送至当地医院就诊,急诊摄颈椎 CT示:C1骨折。转入我院以“C1骨折”收入骨科。查体:C1~2棘间压痛,颈部活动受限,四肢肌力Ⅴ级,右手掌尺侧感觉减退,余肢体感觉正常。颈椎CT提示:C1前弓骨折。入院后仔细阅片发现患者存在先天性齿状突畸形(游离小体),且游离小体与寰椎前弓无间隙,已骨性融合(异位游离小体),见图1。完善相关检查后行头颈胸护具保守治疗。

    作者:彭林;王朝阳;孙军健;贾永鹏;沈彦;包爱敏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胫骨骨旁脂肪瘤1例

    患者,女,33岁,因左侧小腿无痛性肿块6个月于2014年8月11日入院。查体:左小腿远端轻度隆起,局部皮肤无红肿,无静脉充盈,皮温不高,无压痛,下肢肌力好,活动正常。 X 线片示左侧胫骨远端骨皮质外侧半梭形骨性突起,密度不均,呈珊瑚状,外有低密度阴影(见图1A)。 CT轴位平扫示病变处骨质异常突起,表面呈珊瑚状,外有CT值为90 Hu的低密度阴影包绕(见图1B);CT额状面示胫骨远端外侧骨皮质病变向外突起,表面呈树枝状,外有低密度阴影( CT值90Hu,见图1C)。 MRI T1加权示胫骨远端皮质外侧一梭状病灶,周围阴影为脂肪组织信号(9×5×4) cm3大小,边界清楚(见图1D)。术前诊断为左胫骨骨旁脂肪瘤,于8月13日实施肿瘤切除术。

    作者:李永山;唐献忠;岳雄;何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

    目的:研究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 TLIF)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及刚度。方法新鲜小牛下腰椎标本8具,加工成L4~5功能单位,测定其在屈伸、侧弯、轴向旋转6个方向上的运动范围值(ROM)及刚度值。依序测试:正常组(A组),单侧部分关节突切除加椎间盘摘除组(B组),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组( C组),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置入单枚cage组( D组),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置入单枚cage组( E组)。结果与A组比较,B组ROM明显增加,而刚度值明显减小;C、D、E组ROM减小,但刚度值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C、D、E组ROM明显减小,而刚度值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D、E组ROM减小,刚度值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组比较,E组刚度值增加,但前屈、侧弯、旋转5个运动方向ROM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后伸运动方向RO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LIF术式椎间融合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可获得良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置入单枚cage较椎间植入自体骨的稳定性更高。

    作者:张志敬;潘兵;刘海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Wiltse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

    目的:探讨经Wiltse入路一期行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Wiltse入路一期行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32例胸腰椎脊柱结核患者,观察患者结核转归、脊柱后凸畸形、植骨融合及神经功能等恢复情况。结果术中出现胸膜破裂1例,经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2 d后自愈;脑脊液漏1例,拔除引流管、伤口加压包扎治疗1周后自愈。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27例后凸畸形患者术后后凸Cobb角平均矫正率为88.6%。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6~38个月。术后1年随访24例神经功能障碍患者中,21例神经功能明显恢复,3例无明显改善。术后14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结核症状全部消失。末次随访时无结核病灶复发,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结论该手术方式操作简单,手术创伤小,出血少,病灶清除及减压彻底,神经功能恢复良好,术后并发症少,能有效纠正后凸畸形和重建脊柱稳定性。

    作者:夏鸿;赵林;王大峰;李建华;马俊;张云;陆洪生;杜小亮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显微手术治疗手指血管球瘤

    2006年8月~2013年12月,我院共收治24例手指血管球瘤患者,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王会才;田勇;王峰;张金中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近端粉碎性骨折

    2010年6月~2014年2月,我们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21例老年股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作者:汶勇军;史传道;杜鹏刚;冯松林;高永康 刊期: 2015年第05期

临床骨科杂志

临床骨科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