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吃饭不咸,血压怎么还是高?

王璐

关键词:
摘要:春节临近,孩子们也快回家了,心爱的孙子孙女也要放寒假回来了,周大爷和老伴儿正要使出浑身解数,抓紧准备些拿手好菜,不巧的是,周大爷的高血压又犯了,整天头晕头痛,根本进不了厨房,更别说做菜了.周大娘的心里犯了嘀咕,自打周大爷被确诊为高血压之后,自家做饭就格外注意少放盐.临近过年,为了能在假期健健康康地跟儿孙多团聚几天,更是特别注意饭菜清淡,可这血压为何还是居高不下?除了坚持服药,饮食上有没有其他需要调整的?周大爷和周大娘一起去咨询了膳食营养专家.
食品与健康杂志相关文献
  • 松露,餐桌钻石的迷人香味

    人类真是复杂的生物,譬如对食物的喜爱,很多时候没什么原则和道理可讲.有可能真的因为某种食材十分美味而加以青睐,也有可能因为某种食材被宣称有保健功效而追捧,更多时候则是由于某种食材产量极低,得之不易,因此物以稀为贵,使有幸品尝者认为是身份地位的象征,从而趋之若鹜.

    作者:念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气血双补牛肉汤

    做法1.牛肉洗净后切约6~7毫米厚的片,凉水下锅,水开后撇去浮沫.在撇的过程中,要用勺子从底部翻动牛肉,使底部的血污也能翻到水面上来.浮沫撇净后捞出牛肉.2.山药去皮,切小块.3.锅洗净后重新烧开水,把牛肉、黄芪、党参、枸杞、姜片放入,大火烧开煮15分钟.然后盖上锅盖,转小火继续煮1小时.4.放入山药,继续煮30分钟,煮到山药软烂,加盐就可以喝了.

    作者:文怡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小寒大寒又一年

    小寒 2017年1月5日小寒时节正值“三九”,是一年中非常寒冷的一段时期,在北方已是冰天雪地.小寒有三候:初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雊.小寒时,日常起居应尽量做到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及良好的睡眠质量.平时应做好保暖,外出时不要穿着过少,特别是腿脚部要穿厚一些,避免着凉.在使用暖气或空调取暖时,室内温度不要过高,要保持一定的湿度,并注意经常开窗通风.

    作者:战雅莲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一份黏豆包的归属感

    记得听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出生的那片土地,会永久地镌刻在心房,关于这个地方的记忆,就算长大以后走得再远再久,也不会消失.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长春姑娘,自小到大,见到的是净月潭里波光粼粼的水面和参天大树的交相辉映,将我团团包围保护其中;嗅到的是南湖公园里柳岸低垂的泥香草气,让我眷恋沉醉;抚摸的是世界雕塑公园里皑皑白雪覆盖下的“巴尔扎克”和“骑熊的少女”,虽然“冻人”但却温暖着我儿时的躁动不安.

    作者:曹小晗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跟着动物学健身

    说到运动,有的人认为每天那么忙,根本没有办法拿出固定的时间做运动;有的人则觉得运动就得去专业的健身房才能有效果.但事实上,运动并没有那么复杂,而且也不仅仅是跑步、游泳这些传统项目.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向大自然里的小动物学习简单动作,随时随地锻炼身体.

    作者:王木木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游遍全球的DHA鱼中王者

    鲔鱼,有一个通俗的称呼叫金枪鱼,是一种我们经常听说却并不是很了解的鱼类,香港地区也叫吞拿鱼,分布在印度洋、太平洋中部与大西洋中部,属于鲔科深海鱼.鲔鱼的游行速度很快,快可达每小时160公里,比陆地上跑得快的动物还要快.它游程可以远达数千公里,能跨洋环游,所以也被称为“能游遍全球,没有国界的鱼”.

    作者:候慕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冰箱『年货』摆放全攻略

    进入腊月门,就要开始“忙年”了,家庭主妇们忙得不亦乐乎,置办着各种年货.为了保持食物的新鲜,她们把大包小包的年货塞满冰箱.可是这样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吗?冰箱可不是保险柜,若使用不当可能会成为各种细菌滋生的温床,给身体健康带来危害.

    作者:王桂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肉松『真』与『假』

    近期,有媒体刊登新闻:市面上销售的绝大多数肉松类产品配料为“猪肉味豆粉松”,这种豆粉松“原料跟猪肉无关,是豌豆粉加猪肉香精混合而成”.事实是怎样的呢?所谓“真肉松”是指纯肉制作的肉松,“假肉松”实为豆粉松,由豆粉和香精混合制作而成.两者的制作成本和营养价值差距较大,差价超过5倍,但加工成面包后口感都差不多.

    作者:张枫逸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冬天那些必吃的萝卜

    做法卫青萝卜1.身形呈圆柱形,萝卜缨儿青绿色的,表皮光滑.颜色青的多白的少,体重大的,就是好萝卜.2.越脆越好,如果掉在地上不裂也不碎就不是卫青萝卜.白萝卜1.尽量选体长,表皮光滑,沉甸甸的萝卜.2.判断是否糠心,可以把萝卜折断看一下,若是没有水分了,就说明萝卜糠了.

    作者:文怡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密林深处林蛙油

    “林蛙油”这个名字,乍听起来下您也许觉得陌生.它是雌蛙怀卵成熟期的输卵管和卵巢的干燥物,又称雪蛤油,雪蛤膏,为名贵滋补珍品,有“动物人参”的美誉.林蛙油作为食材的历史并不短.宋代苏颂的《本草图经》和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对林蛙均有记载.明清时期,林蛙被列为“四大山珍”之一,林蛙油作为食疗佳品受到医学专家推崇,并作为“上等宫廷贡品”供达官贵人享用.如今,林蛙油成了普通百姓也可以消费的食材,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餐桌上.

    作者:蒯海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沙地之果披荆斩棘

    沙棘生长在我国的华北、西北和西南等地区,果实呈球形或椭圆形,是一种生命力极强的树种,不仅可以缓解干旱地区的水土流失、涵养水源,还是可以帮助治疗疾病带着“神果”光环的植物.据历史记载,成吉思汗率兵征战时,由于气候恶劣,众多将士感染恶疾,所骑战马也因为长途跋涉体力不支,后不得不将这批战马弃于沙棘林当中.没承想,当大军回大本营再次经过这片沙棘林的时候,竟发现那些战马恢复了往日的神采.

    作者:陈佳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饮中国酒庆太平年

    每逢节日,亲朋聚会总少不了各种美酒相伴.美酒种类繁多,享誉世界的有法国的葡萄酒、德国的黑啤、日本的清酒,等等.但是我们引以为傲的中国酒,在国外的市场份额并不高,没有得到广泛的关注.临近春节,咱们就来说说我国传统美酒佳酿的独特风味和文化底蕴.

    作者:杨静静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外婆的厨房

    外婆是上海生油大王陈家的女儿,姐妹里排行十四,大家都亲昵地叫她咪咪.陈家的小姐自然是不用下厨房的,然而除了英文、法文、钢琴、芭蕾、插花和家政课,天主教开办的女校里居然还有营养学,所以外婆是颇懂饮食的.我小时候缺钙,外婆便买了奶粉过来,还换着花样给做各种小食养身体:点了鸡汤提味的蛋羹,滑嫩嫩的炒肝尖,还有颤巍巍汪着股鲜汤的牡蛎鸡蛋饼,时时告诫我们“药补不如食补”.

    作者:王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别让尿失禁影响老年女性生活质量

    近年来,女性在社会活动中的参与度越来越高,很多女性在退休后也会参加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但身体的一些小状况往往制约了她们的活动空间.这就是现在越来越被人们广泛提及的一个疾病——“尿失禁”.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在40岁以上的女性中,每4个人中就会有1个人受到尿失禁的困扰.尿失禁会对女性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态构成严重影响.然而,只有20%的患者会去求助于专业的医疗机构,或是因为其他原因就诊时一并发现患有不同程度的尿失禁才会进行治疗.而绝经后的妇女有意识地治疗这种疾病的比例更低.有人觉得不需要就诊,有的人因为害羞而不去就诊,这都是错误的.

    作者:罗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细说东北大酱

    无论历史上,还是在今天东北人的生活方式中,大豆酱都始终扮演着一个极重要的文化角色,酱香已经渗入了东北的饮食文化,成为了东北人生活的重要部分,是一个关于东北的说不完的话题.大豆酱的起源,已经很难考究.我们可以确认的是:用大豆做酱食用,在历史上的东北地区是极为普遍和盛行的.1926年的《双城县志》称:“又有豆酱,为家家四时必需之物.”《宝清县志》也说,“豆酱为家家常需之物.”从豆酱为“家家四时必需之物”的说法来看,东北人与豆酱的联系十分紧密.

    作者:白雪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放平心情,莫做“爆竹”老人

    俗话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意思是三十岁的时候我们会确定自己的人生态度;四十岁的时候能够以自己的人生经验和学识去解释问题;五十岁的时候可以知晓事物的一般规律;六十岁的时候,用国学大师南怀瑾的解释说:到了六十岁,好话坏话尽管人家去说,自己都听得进去而毫不动心,不生气,你骂我,我也听得进去,心里平静.

    作者:杨玉慧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吃饭不咸,血压怎么还是高?

    春节临近,孩子们也快回家了,心爱的孙子孙女也要放寒假回来了,周大爷和老伴儿正要使出浑身解数,抓紧准备些拿手好菜,不巧的是,周大爷的高血压又犯了,整天头晕头痛,根本进不了厨房,更别说做菜了.周大娘的心里犯了嘀咕,自打周大爷被确诊为高血压之后,自家做饭就格外注意少放盐.临近过年,为了能在假期健健康康地跟儿孙多团聚几天,更是特别注意饭菜清淡,可这血压为何还是居高不下?除了坚持服药,饮食上有没有其他需要调整的?周大爷和周大娘一起去咨询了膳食营养专家.

    作者:王璐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春节来临,提防宝宝眼外伤

    爆竹响,燃花炮,爆竹伤眼不得了.不放花,莫点炮,远远看,安全保.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尤其是孩子们那明亮清澈的眼睛,更是可爱.可是,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物可能对宝贝们的眼睛造成意外伤害.春节临近,大街小巷燃放的烟花爆竹更增加了儿童遭遇眼外伤的风险.

    作者:芮慧强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冰天雪地吃冻梨

    东北的冬天里有这样一种水果,不能储存在室内,需要存放于寒冷的室外,它就是冻梨.北方吃冻梨的传统由来已久,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北宋就有记载,北宋庞元英在《文昌杂录》中记载“取冷水浸良久,冰皆外结,已而敲去,梨已融释”,这是关于契丹人缓冻冻梨的记载.在那些物流不发达的年代,冬天里的冻梨是古人的主要食用水果,即使在物流非常发达的现代,冬天的冻梨依然是东北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者:刘广宇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舌尖安全三问

    俗话说:病从口入.食品安全问题一直受到大家关注,随着信息曝光度和透明度增加,大家在获得知情权的同时,面对纷杂的食品信息,也多了许多困惑和恐慌,吃与不吃,关键还得安全系数说了算!集十多种添加剂于一身的面包能吃吗?食品添加剂的问题一直广受热议,许多人曾谈之色变.因为个别不法商贩把非法添加物混入到食品中,令不少消费者把苏丹红、吊白块、三聚氰胺和食品添加剂划等号,让食品添加剂背了黑锅.

    作者:千景 刊期: 2017年第01期

食品与健康杂志

食品与健康杂志

主管: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天津市科学技术期刊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