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4棘突骨软骨瘤1例

侯黎升;李威;何勍;崔洪鹏;阮狄克;赵程

关键词:骨软骨瘤, 脊椎肿瘤
摘要:1 病例资料患者,男,18岁,1年前仰卧睡眠时感枕下轻度不适,触之发现颈部背侧包块,约乒乓球大小,无压痛及颈部活动受限,未予重视.2007年12月11日行颈椎MRI示发自C4棘突向后方生长的包块,T2WI高信号,T1WI中央低信号,周边高信号,大小约2 cm×2.5 cm.12月22日行CT检查示:C4棘突向后膨大,形成骨性肿物,其髓腔与母骨相连,表面菜花状,边缘较光整,大小约1.9 cm×2.5 cm.
临床骨科杂志相关文献
  • 内侧入路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目的 评价肘内侧入路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肘内侧入路、克氏针内固定、石膏外固定治疗86例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结果 86例均获随访,时间5~3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无一例发生内固定移位;2例于术后出现轻度肘内翻畸形.肘关节功能根据Flynn评价标准:优81例,良5例.3例合并神经损伤患者6个月康复.无Volkmann缺血性肌挛、骨化性肌炎、缺血性肌坏死等并发症.结论 肘内侧入路交叉克氏针内固定创伤小、并发症少且内固定可靠,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聂宇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锁骨钩钢板配合带线锚钉治疗Tossy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

    目的 比较单纯锁骨钩钢板与锁骨钩钢板配合带线锚钉治疗Tossy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30例(A组),应用锁骨钩钢板配合带线锚钉修复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25例(B组).B组术后3个月取出锁骨钩钢板,带线锚钉不取出.采用Lazzcano标准评定患肩功能.结果 两组患者均获得6个月以上随访.术后1~3个月,两组均未发生内固定松动、脱钩、肩锁关节再脱位.术后1、3、6个月,A、B两组肩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锁骨钩钢板配合带线锚钉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疗效与单纯应用锁骨钩钢板无明显差异,说明肩锁关节的解剖结构重建有效.

    作者:沈奕;李晓淼;张炜;王伟力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蚕丝丝素蛋白在骨科领域的应用进展

    骨缺损、软骨损伤以及肌腱和韧带损伤等由于移植物来源短缺或者移植后存在多种副反应,治疗上非常困难,成为骨科领域亟待攻克的难题.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可降解支架材料方面(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和天然材料),这些材料均存在自身缺点:如人工合成材料力学性能较差,体内降解速度过快,并且产生酸性降解产物;天然材料如胶原蛋白、海藻酸盐以及壳聚糖等则存在力学性能差,易引起疾病传播等.

    作者:吴小建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

    目的 探讨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应用钢板内固定治疗74例(78足)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均采用跟骨外侧L形切口.测量术前及术后Bhler角及Gissane角,按照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估疗效.结果 74例均获随访,时间6~24(15.1±5.6)个月.术后Bhler角由术前的-23°~30°(12.2°±9.7°)恢复至12 °~45°(32.6°±7.0°),术后Gissane角由术前的83 °~139°(113.1°±11.6°)恢复至102°~145°(120.8°±9.6°).优36足,良34足,可8足,优良率89.7%;Ⅱ型优良率92.3%,Ⅲ型优良率87.2%.3足术后出现伤口浅部皮肤坏死,1足出现伤口深部感染,4足出现腓肠神经损伤症状.结论 掌握恰当的手术时机,精细的术中操作,经跟骨外侧L形切口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作者:张俊;厉国定;沈燕国;胡牧;尹伟忠;秦惠敏;胡晓亮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微创技术LISS接骨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

    2007年2月~2010年1月,我科应用LISS接骨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41例,取得了良好疗效,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41例,男25例,女16例,年龄21~68岁.骨折按AO Muller分类:A1型4例,A2型5例,A3型9例; C1型9例,C2型6例,C3型8例.

    作者:盛晓文;陈兵乾;薛峰;陆建民;钱宇峰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锁骨钩钢板治疗Tossy Ⅲ度肩锁关节脱位21例

    2005年3月~2009年5月,我科采用锁骨钩钢板治疗Tossy Ⅲ度肩锁关节脱位21例,取得满意疗效.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21例,男13例,女8例,年龄22~56岁.左侧15例,右侧6例.均为Tossy Ⅲ度损伤,其中2例为克氏针张力带固定后出现再脱位.受伤距手术时间1~3 d.

    作者:刘云宁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手术治疗Kaplan's脱位

    示指掌指关节完全性脱位、卡入掌侧结构内,俗称纽扣孔脱位,又称Kaplan's脱位,多由掌示指关节受过伸暴力作用引起,1997年4月~2009年6月,我科共收治Kaplan's脱位患者14例,全部采用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陈小伟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Maffucci综合征1例

    1 病例资料患者,男,24岁,因左踝关节、足部多处肿块5年,伴行走不适1年,于2010年1月入院.3年前曾行左踝后方一处结节切除术,诊断为血管瘤.

    作者:谢卯;杨述华;许伟华;叶树楠;王晶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在股骨近端骨折翻修中的应用

    2006年5月~2009年6月,笔者对13例股骨近端骨折内固定失效患者取出内固定,使用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PFNA)再次内固定,效果满意.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13例,男4例,女9例,年龄55~89岁.股骨转子间骨折8例,股骨转子下骨折5例.

    作者:王春辉;吴兵;何方生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解剖重建前交叉韧带前内侧束或后外侧束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应用可吸收Rigidfix交叉钉与Intrafix膨胀挤压螺钉固定自体或异体肌腱解剖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的前内侧束或后外侧束的疗效.方法 对18例ACL单束损伤患者,在关节镜下保留未损伤的部分ACL、建立骨隧道、穿过移植肌腱、股骨侧用可吸收Rigidfix交叉钉固定,胫骨侧用Intrafix膨胀挤压螺钉固定.结果 18例均获随访,时间6~27个月.术后患者疼痛均消失,关节稳定,恢复关节活动度,固定物无松动.1例出现关节积液和滑膜炎,经保守治疗后好转.IKDC分级:术前B级5例、C级10例、D级3例,术后A级8例、B级8例、C级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ysholm评分:术前(68.34±4.53)分,术后(93.24±3.6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关节镜下应用Rigidfix交叉钉与Intrafix膨胀挤压螺钉固定自体或异体肌腱重建膝关节ACL的前内侧束或后外侧束,方法简便、固定确实,恢复其解剖结构,保留的部分束促进韧带愈合,利于膝关节本体觉建立和早期功能康复.

    作者:程亮亮;林涛;姜虹;高春林;代均;袁博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背侧入路筋膜瓣覆盖钢板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2006年8月~2009年8月,笔者采用背侧入路筋膜瓣覆盖T形钢板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30例,疗效满意.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30例,男8例,女22例,年龄51~82岁.左侧7例,右侧23例.按Melon分类[1]:Ⅳ型12例,Ⅴ型18例.均为闭合骨折.术前X线片示:掌倾角-40°~0°,尺偏角5°~23°,移位塌陷程度6mm,尺骨茎突骨折8例.

    作者:王世刚;王彦杰;赵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多种皮瓣急诊修复手部大面积组织缺损

    目的 探讨应用多种皮瓣急诊修复手部大面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47例手部大面积组织缺损患者,根据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不同伤情选择不同皮瓣进行修复:游离股前外侧皮瓣16例,尺动脉腕上皮支逆行岛状皮瓣13例,带桡神经浅支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6例,前臂骨间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12例.结果 47例皮瓣均成活,其中4例逆行岛状皮瓣远端部分颜色暗紫,出现水疱,予以活血、换药治疗后一期愈合.12例皮瓣臃肿,术后6个月行修整术.患者均获随访,时间2个月~5年.皮瓣色泽、质地良好,部分皮瓣感觉恢复,手部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急诊手术选择合适皮瓣修复手部创面,避免指骨、肌腱坏死,可早期锻炼,有利于手部功能恢复.

    作者:陈前永;赵光勋;王海峰;吴健;袁伟;吴成如;方健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C4棘突骨软骨瘤1例

    1 病例资料患者,男,18岁,1年前仰卧睡眠时感枕下轻度不适,触之发现颈部背侧包块,约乒乓球大小,无压痛及颈部活动受限,未予重视.2007年12月11日行颈椎MRI示发自C4棘突向后方生长的包块,T2WI高信号,T1WI中央低信号,周边高信号,大小约2 cm×2.5 cm.12月22日行CT检查示:C4棘突向后膨大,形成骨性肿物,其髓腔与母骨相连,表面菜花状,边缘较光整,大小约1.9 cm×2.5 cm.

    作者:侯黎升;李威;何勍;崔洪鹏;阮狄克;赵程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可膨胀髓内钉治疗四肢长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可膨胀髓内钉治疗四肢长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可膨胀髓内钉治疗四肢长骨骨折45例(52侧),其中5例术前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者安装静脉滤器后手术.结果 手术时间30~140(70±6.2) min.45例均获随访,时间12~34(18.6±1.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0~28(11.9±1.3)周.3例出现骨不连后更换钢板植骨固定后愈合,2例髓内钉膨胀失败延迟愈合,7例出现骨不连更换交锁钉植骨固定后愈合.骨折总愈合率达80.7%.结论 可膨胀髓内钉治疗四肢长骨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的特点,且轴向弹性固定加速骨折的愈合时间,适用多发骨折患者的治疗.

    作者:喻鑫罡;夏荣刚;陈旸;李晓林;曾炳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治疗进展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与之伴随的骨质疏松导致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生率逐年升高,约占髋关节骨折的一半,其中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占35%~40%,这些老龄患者多合并较多的内科基础病症,使得手术难度增大、风险增加.

    作者:李悦芃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重建钛板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体会

    2001年4月~2008年12月,我们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双侧重建钛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20例,取得满意疗效.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20例,男9例,女11例,年龄18~73岁.按Aodmuller分型:C1型5例,C2型7例,C3型8例.

    作者:董桂贤;张宁;刘斌;孙建华;刘玉民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桡骨茎突切除加植骨及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陈旧性腕舟骨骨折不愈合

    目的 探讨桡骨茎突切除加植骨及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陈旧性腕舟骨骨折不愈合的疗效.方法 采用桡骨茎突切除加植骨及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23例陈旧性腕舟骨骨折患者.结果 23例均获随访,时间1~4年.患者均骨性愈合.腕关节功能根据Krimmer评分进行评估:优21例,良2例.结论 桡骨茎突切除加植骨及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陈旧性腕舟骨骨折不愈合操作简便,创伤小,疗效满意,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作者:刘彬;尚希福;鹿亮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Delta陶瓷界面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中初步应用体会

    目的 探讨应用Delta陶瓷界面行陶对陶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患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对15例不同髋关节疾病患者应用Delta大直径陶瓷股骨头及Delta陶瓷内衬全髋关节假体系统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多模式有效镇痛及早期下床功能锻炼.根据Harris评分系统进行评估髋关节功能,并了解有无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15例均获随访,时间3~13(10.8±6.8)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术前为7.0~55.8(43.6±23.2)分,术后8个月时为81.3~97.6(91.2±8.5)分.2例患者术后患髋轻微疼痛,无其它并发症发生.结论 Delta陶瓷界面人工全髋关节假体系统治疗髋关节疾患早期疗效满意,鉴于Delta陶对陶假体的物理性能及设计理念,预计患者将得到长期的优良生活质量.

    作者:潘檀;赵致良;干阜生;符东林;王宏亮;郭标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腘窝软组织肿块的诊断与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腘窝部软组织肿块的诊断及常见肿块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17例腘窝部软组织肿块切除手术,比较术前诊断与病理诊断,分析手术并发症.结果 117例肿块包括腘窝囊肿96例,非腘窝囊肿21例,共涉及11种疾病,术前诊断正确率85.5%,其中腘窝囊肿与非腘窝囊肿术前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4.8%和42.9%.113例术后随访8~38(36±3.6)个月,失访4例.治愈109例,复发4例(其中死亡2例),切除腘窝肿块6例出现并发症.结论 腘窝软组织肿块涉及疾病较多;腘窝囊肿手术治疗关键是掌握好手术指征及手术要点;非腘窝囊肿肿块由于性质难定,手术应当成为首诊选择.

    作者:刘自立;尚希福;胡飞;贺瑞;段丽群;程鹏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腰椎关节突关节不对称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关联

    目的 探讨腰椎关节突关节不对称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是否有关联.方法 收集2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患者,选出22例符合纳入标准作为复发组.选取24例行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术后随访结果优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由两名医师单独测量每组患者突出节段的关节突关节角度,双侧关节突关节角度差异>10°的判断为不对称.行Kappa一致性分析评价两测量者对关节突不对称的判断差异,两组关节突关节不对称的病例数行χ2检验.并对复发组中关节突关节面方向与椎间盘突出方向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两测量者对关节突关节对称与否判断结果的一致性极佳;复发组关节突关节不对称病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突关节面方向与椎间盘术后再突出方向无关联(P>0.05).结论 腰椎关节突关节不对称有可能是腰椎间盘突出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

    作者:赖必华;吴建斌;潘俊晖 刊期: 2011年第02期

临床骨科杂志

临床骨科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