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军;郝军;刘淑霞;左连富;刘俊茹;吴海江;郭建文
急性缺血性心脑血管病是临床死亡率、致残率很高的常见病,疗法以溶栓为主,而从天然药物中研发新型溶栓药始终是研究热点.近年发现中药地龙提取物有良好溶栓性,并开发出口服制剂如蚓激酶胶囊(主要成分是纤维蛋白水解酶)用于临床[1,2].地龙冻干粉针(DFDP)是在此基础上研发的新型制剂,以鲜地龙为原料,含有纤维蛋白溶解酶和纤溶酶原激活物,酶活性比蚓激酶活性多两倍以上.该制剂对血液流变学的作用目前尚未见报道,本文主要研究DFDP对家兔血液流变学的作用.
作者:陈军霞;龚冬梅;蔡本志;乔国芬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the 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RAGE)属于免疫球蛋白家族.在中枢神经系统,RAGE主要在神经元、小胶质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上表达.阿尔采末病(Alzheimers disease,AD)人脑中RAGE的表达可被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上调,上调的RAGE进一步促进了AD的发展.神经元、小胶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膜上RAGE和Aβ结合,引起神经元毒性、持久性的炎症反应、血管功能紊乱.对RAGE-Aβ作用机制的深入理解,可为AD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孔卫娜;安胜军;柴锡庆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紫杉醇的耐药性由多种因素引起,本文研究乳腺癌细胞中的HER2蛋白水平是否影响细胞对紫杉醇的药物敏感性.方法 以HER2低表达的MCF-7/pcDNA3.1细胞和经稳定转染获得的HER2高表达的MCF-7/HER2细胞为研究对象,MTT方法测定紫杉醇对这两种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紫杉醇对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Annexin V-FITC/PI实验测定紫杉醇诱导的细胞凋亡,两种细胞的裸鼠移植瘤实验测定紫杉醇的抑瘤率.结果 紫杉醇对MCF-7/HER2细胞的IC50值是MCF-7/pcDNA3.1细胞的6.2倍;紫杉醇诱导细胞G2/M期阻滞,且是HER2非依赖性的;0.01、0.1和1.0 μmol·L-1紫杉醇诱导MCF-7/pcDNA3.1细胞凋亡的百分比分别是15.1%±2.1%、21.0%±2.9%和35.7%±3.8%,诱导MCF-7/HER2细胞凋亡的百分比分别是7.5%±1.7%、14.1%±2.3%和24.2%±3.4%,同一浓度的紫杉醇诱导两细胞的凋亡百分比差异有显著性;5、10和20 mg·kg-1的紫杉醇对裸鼠移植MCF-7/pcDNA3.1肿瘤生长抑制率分别是36.9%、58.7%和75.4%,对裸鼠移植MCF-7/HER2肿瘤生长抑制率分别是20.1%、33.3%和67.3%.在相同剂量下紫杉醇对裸鼠移植的两种肿瘤的抑瘤率差异有显著性.结果 HER2蛋白的高表达可降低乳腺癌细胞对紫杉醇的药物敏感性.
作者:师以康;张胜华;黄云虹;邵荣光;甄永苏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神经调节素B受体激动剂(NMBR)对孕鼠孕龄的影响并探讨其影响机制.方法 建立孕龄准确的孕鼠模型,随机分组,每组10只.妊娠18 d 2、6:00 pm分别腹腔注射NMB( 30、90、150 μg·kg-1)、缩宫素(50 mIU·kg-1)及等体积的溶剂,连续2 d,观察孕鼠孕龄及分娩间隔.妊娠18 d 6、8、10、12:00 am分别给予上述处理,末次给药后4 h取孕鼠子宫平滑肌组织,用NoShift转录因子分析法检测NF-κB P65的DNA结合活性,用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HSP70及IL-6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150 μg·kg-1 NMBR组孕龄明显短于对照组和低剂量组(P<0.05);且NF-κB P65 DNA结合活性、HSP70及IL-6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 NMBR激动剂可能通过子宫平滑肌NF-κB P65-HSP70/IL-6通路缩短孕鼠的孕龄.
作者:张卫社;郭海燕;谢庆生;伍招娣;吴新华;梁清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民族药红活麻为分布于湖北恩施自治州、宜昌、神农架、襄樊等地市的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为主的习用药材,又名蛆儿麻(恩施、神农架)、活麻草(恩施)、蛇麻草(宜昌、神农架),主要来源于荨麻科艾麻属植物珠芽艾麻Laportea bulbifera (Sieb et Zucc)Wedd的干燥根.鄂西民族医常用于治疗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营养不良性水肿,效果显著[1].目前对它的研究仅限于生药鉴定方面[2],基于红活麻民间良好的治疗价值及其潜在的开发应用前景,本实验拟进一步探讨其提取物的镇痛抗炎和免疫抑制活性,以逐步阐明民族药红活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
作者:苏志强;赵增宇;谢胜男;侯文睿;陶恩;向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七氟醚预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空间学习与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 ♂ SD大鼠24只,随机分成假手术(C)组、缺血/再灌注组(I/R)和七氟醚预处理组(S),每组8只.采用线栓法行大脑中动脉阻断前脑血供1 h, 拔出栓线实现再灌注.七氟醚预处理组术前吸入七氟醚1 h(呼气末浓度维持在1.0 MAC).再灌注72 h后利用Morris水迷宫测量术后大鼠空间学习与记忆的能力,用HE染色法测定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数目的 变化.结果 七氟醚预处理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短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在记忆保留实验中七氟醚预处理组大鼠穿越平台次数和平台所在象限探索时间明显多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海马CA1区的锥体细胞数目七氟醚预处理组也明显多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结果 1.0 MAC七氟醚预处理1 h可能通过保护CA1区锥体细胞,对局灶性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空间学习与记忆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作者:胡宪文;张野;李云;刘健;李伟彦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MS23对不同激动剂所致不同部位血管收缩的对抗作用或舒张作用.方法 大鼠主动脉环和小动脉环的张力舒缩状态分别采用PowerLab和DMT系统记录.结果 MS23浓度依赖性抑制去甲肾上腺(NA)引起的主动脉环收缩,使NA浓度-效应曲线非平行性右移,并抑制大反应,使大效应下降74.7%.MS23和氨茶碱对高钾和NA引起的大鼠主动脉环预收缩均表现出浓度依赖性舒张效应.去内皮和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NAME对MS23的血管舒张作用无明显影响.小动脉环实验结果为,MS23和氨茶碱浓度依赖性舒张高钾所致大鼠冠状动脉、大脑中动脉、肾动脉和肠系膜动脉环的收缩,此4脏器的小动脉对此二药舒张作用的敏感程度差异均无显著性.结果 MS23对多种刺激引起的血管环收缩具有对抗或舒张作用,对血管来源和刺激剂无明显的选择性.其血管舒张作用与NO产生及血管内皮是否存在无关.
作者:刘宇;张明升;王德锁;刘丹冰;薛文鑫;牛龙刚;梁月琴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利用离体心脏灌流模型,研究3'-大豆苷元磺酸钠对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抗氧化作用的机制.方法 应用Langendorff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在灌流液中加入高、中、低剂量的3'-大豆苷元磺酸钠,测定再灌注过程中冠脉流量、左心室收缩压的变化;比色法测定心肌组织中LDH、SOD、GSH-Px的活性.结果 3'-大豆苷元磺酸钠可使缺血/再灌注后心脏灌流量及左心室收缩压增大,使心肌组织中LDH、SOD、GSH-Px的活性升高.结果 3'-大豆苷元磺酸钠对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与其增强抗氧化作用有关.
作者:黄志华;李良东;肖海;黄贤华;曾靖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建立一套完善的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评价方法.方法 以2,4-二硝基苯酚诱导的热病证候模型为切入点,借助代谢组学平台,通过对空白对照组及模型组大鼠尿液的代谢指纹数据及模型组不同时间段尿液的代谢组进行分析,探讨动物模型的评价方法.结果 通过代谢组学研究,结果表明2,4-二硝基苯酚诱导的动物模型符合中医临床的热病证候表征.结果 代谢组学可用于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评价研究.
作者:刘树民;卢芳;王喜军;孙文军;董培良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细胞外的嘌呤核苷酸和嘧啶核苷酸作用于P2受体产生生物学效应,P2受体分为P2X和P2Y受体.分子和功能学实验研究表明,骨骼系统的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和软骨细胞有P2X和P2Y受体各种亚型表达.ATP和其他核苷酸释放到骨微环境,与P2受体结合调节骨和软骨的形成和活化,包括生长、发育、重建和修复等各方面的生物学功能.炎症条件下,核苷酸释放增加,刺激破骨细胞的活化和形成.异常的骨重塑可以产生不同的骨骼疾病.P2受体在炎症性骨疾病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徐昌水;梁尚栋 刊期: 2009年第04期
血管紧张素Ⅱ作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中的主要效应分子,除了收缩血管,调节血压功能外,还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炎症反应以及血管形成转移,并且发挥重要作用.该文就血管紧张素Ⅱ及其受体在肿瘤中的表达及信号传通路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张艳春;周金培;吴晓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PACAP)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MCAO)模型,缺血前经侧脑室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PACAP,脑缺血2 h/再灌注24 h,测定脑含水量、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 与NS组相比,PACAP各组脑含水量、MDA及NO含量均明显降低, SOD活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果 PACAP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脑保护作用,中、高剂量组效果优于低剂量组,其机制可能与减轻脑水肿、清除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作者:唐黎黎;史秀丽;李光武;傅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在原代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上观察埃他卡林(iptakalim,IPT)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方法 采用SD大鼠乳鼠原代心肌细胞培养法,Lowry法测定心肌细胞总蛋白含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心肌细胞内游离Ca2+浓度.结果 ①剂量为1×10-5mol·L-1的异丙肾上腺素( isoprenaline,ISO)能有效地诱导心肌细胞肥大;② IPT能剂量依赖性抑制ISO诱导心肌细胞总蛋白含量和心肌细胞游离Ca2+浓度增加.结果 IPT能明显抑制 ISO诱导的心肌细胞总蛋白含量的增加,其机制可能与抑制Ca2+内流有关.
作者:高杉;龙超良;王汝欢;汪海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研究丹皮酚对TNF-α诱导的真皮成纤维细胞MMP-9 mRNA及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丹皮酚抗皮肤炎症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RT-PCR法考察正常人真皮成纤维细胞中MMP-9 mRNA表达情况以及丹皮酚对TNF-α诱导的真皮成纤维细胞MMP-9 mRNA表达的影响.采用ELISA法测定丹皮酚对TNF-α诱导的真皮成纤维细胞表达IL-1β、IL-6及IL-8的影响.结果 MMP-9在正常真皮成纤维细胞上表达极弱,TNF-α可以诱导MMP-9 mRNA的表达,丹皮酚可以抑制TNF-α诱导引起的MMP-9 mRNA表达的上调.成纤维细胞可分泌少量的IL-1β、IL-6及IL-8,TNF-α可以明显增加成纤维细胞IL-1β和IL-8的分泌量,丹皮酚可以抑制TNF-α诱导的IL-1β和IL-8的产生,但对IL-6的分泌无影响.结果 丹皮酚可以抑制TNF-α诱导真皮成纤维细胞引起的MMP-9 mRNA及炎症因子IL-1β和IL-8表达水平的上调.
作者:王玫;刘继勇;韩盈;童晓霞;胡晋红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应用前期比较蛋白质组学筛出的部分差异表达蛋白质分子,进行进一步分析与鉴定.方法 采用MTT法,观察不同浓度和作用时间DADS对SW480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使用流式细胞仪,分析50 mg·L-1 DADS对SW480细胞的周期分布的影响;运用Western blot方法,分析50 mg·L-1 DADS处理SW480细胞系后泛肽和FKBP的表达水平.结果 MTT法显示,DADS能明显抑制SW480细胞系生长增殖,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SW480细胞系经不同浓度DADS处理后,生长增殖速度明显减慢.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显示,50 mg·L-1 DADS将SW480细胞阻滞在G2/M期.应用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50 mg·L-1 DADS处理SW480细胞48 h,泛肽表达较对照组增强,而FKBP的表达明显降低,差异均为2倍以上.结果 DADS抑制SW480细胞系生长增殖,可能与泛肽表达上调,FKBP表达下调,将细胞阻滞在G2/M期有关.
作者:赵其辉;邱青朝;贺修胜;胡波;罗桥;李常应;刘阳春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1,FGF-21)是近几年发现的一个不依赖胰岛素调节血糖的细胞因子,有望成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备选药物.虽然该蛋白近才进入研究人员的视野,但是关于它的分子机制和生物活性正在被快速的揭示.很多蛋白因子和信号通路已被证明参与到FGF-21生物活性当中,令我们对FGF-21的认识不断完善和更新.该文主要阐述FGF-21的作用机制和药物研究的新进展.
作者:王文飞;李校堃;李德山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槲皮素和补骨脂素的雌激素作用以及调控雌激素受体亚型表达的作用机制.方法 10 μmol·L-1槲皮素和10 μmol0 μmol·L-1补骨脂L-1补骨脂素分别处理T47D细胞48 h,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测定对雌激素依赖性乳腺癌细胞T47D雌激素受体亚型Erα和Erβ表达的影响,并以雌激素受体拮抗剂ICI182,780为工具药来评价槲皮素和补骨脂素发挥雌激素样作用与雌激素受体的关系.结果 槲皮素、补骨脂素在10 μmol·L-1可明显诱导T47D细胞Erα mRNA和蛋白表达,而对Erβ表达没有影响.当与ICI182,780共孵育T47D细胞Erα表达被拮抗.结果 槲皮素、补骨脂素产生的促进ER阳性细胞增殖的雌激素样作用是通过增加Erα表达实现的.
作者:沈丽霞;牛建昭;王继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以Caco-2细胞单层模型,首次研究了蜕皮甾酮的口服吸收与转运特性.方法 采用普通Caco-2细胞模型、表达活性CYP3A4酶的Caco-2细胞模型,分别从AP→BL方向和BL→AP方向研究蜕皮甾酮的摄取和跨膜转运规律.结果 蜕皮甾酮在2种模型中的表观渗透系数(Papp)在0.1×10-6~1×10-6 cm·s-1之间,药物吸收情况为1%~10%;在4 h的实验过程中,4种浓度蜕皮甾酮的ER值均小于1.5.结果 研究表明,蜕皮甾酮主要以被动扩散的方式被细胞摄取和转运,其跨膜转运特性未受到CYP3A4-介导机制的影响.
作者:郑姣妮;龙潇鸿;邱峰;邱宗荫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环氧合酶-2/5-脂氧合酶双重抑制剂darbufelone对胃癌SGC-7901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MTT法测定darbufelone对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的影响;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RT-PCR法分析SGC-7901细胞中5-LOX和COX-2 mRNA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胃癌SGC-7901细胞中5-LOX和COX-2蛋白质的表达.结果 darbufelone以时间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SGC-7901细胞增殖;1.5×10-5、1.0×10-5和5×10-6 mol·L-1 darbufelone作用72 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0.3±2.1)%、(23.0±2.0)%和(15.0±1.5)%,均高于对照组(0.6±0.1)%(P<0.01);1.5×10-5、1.0×10-5和5×10-6 mol·L-1 darbufelone处理胃癌SGC-7901细胞72 h后,5-LOX和COX-2 mRNA 及其蛋白质表达均减少(P<0.05).结果 环氧合酶-2/5-脂氧合酶双重抑制剂darbufelone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株有抑制增殖、诱导凋亡的作用.
作者:潘敏;刘纯伦;方晓杰;石建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广西山银花绿原酸体外抗炎效应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 分离大鼠腹腔巨噬细胞(peritoneal macrophages,PMΦ),MTT比色法分析绿原酸对PMΦ生长活性的影响,LPS长时间刺激PMΦ,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前列腺素E2(PGE2)含量,用PGE2的含量表示COX-2的活性;A23187短时间刺激PMΦ,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培养上清液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的含量,以此表示COX-1的活性.结果 绿原酸在31.25~1 000 mg·L-1范围内对细胞无抑制作用;除绿原酸50 mg·L-1组TNF-α含量与LPS刺激组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浓度组TNF-α、IL-6及PGE2含量与LPS刺激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呈剂量依赖性;绿原酸体外低浓度抑制6-keto-PGF1α生成,高浓度则诱导6-keto-PGF1α生成.结果 绿原酸具有体外抗炎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NF-α、IL-6等炎症因子的活化以及影响花生四烯酸(AA)代谢有关.
作者:杨斌;丘岳;王柳萍;张锡流 刊期: 200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