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磊;李俊;余世春;金涌;吕雄文;彭磊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tion injury, I/R)包括缺血造成的损伤以及血流恢复后产生的一系列化学物质反应对脑组织的继发性损害,导致原发病灶清除后脑组织功能迟迟不能恢复,甚至加重,而线粒体是此损伤重要的靶目标.本实验通过建立家兔线粒体I/R模型,观察己酮可可碱(pentoxifylline,PTX)对线粒体I/R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怀瓯;林坚;许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细胞酸感受离子通道(ASICs)的电生理学和药理学特性.方法 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在急性分散的成年大鼠DRG细胞上记录并分析由不同浓度H+(降低pH值)诱发的ASICs电流.结果 在266个大鼠DRG神经元上记录到由H+诱发的3种不同类型的ASICs电流,分别为ASIC1样电流(n=66,24.8%)、ASIC2样电流(n=81,30.4%)和ASIC3样电流(n=119,44.7%).ASIC1样电流具有快速失活成份,衰减快;ASIC2样电流具有稳态失活成份,衰减十分缓慢;而ASIC3样电流具有快速失活与稳态失活双相成份.三者均不具有整流现象.此3种电流对细胞外H+表现出不同的敏感性,H+诱发电流的pH50分别是:ASIC1-like,pH 5.82;ASIC2-like,pH 5.18;ASIC3-like,pH 6.24.氨氯吡咪以浓度依赖性方式可逆性阻断大鼠DRG神经元的ASICs,对3种ASICs电流的抑制效应差异有显著性.其IC50分别为:ASIC1-like,19.86 μmol·L-1;ASIC2-like,42.73 μmol·L-1;ASIC3-like,27.91 μmol·L-1.结论 成年大鼠DRG神经元细胞上表达了3种不同类型的ASICs,且其在表达率、H+敏感性、失敏以及氨氯吡咪敏感性等方面差异均有显著性.
作者:艾平;刘振伟;戴薇薇;张树卓;郑建全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腺病毒介导的人诱导型HSP70过表达对低钾诱导的原代培养的大鼠小脑颗粒神经元(cerebellar granule neurons, CGN)凋亡的影响.方法 原代培养5 d的CGN共感染含人诱导型HSP70和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腺病毒(AdTR5/HSP70-GFP)和四环素调控的启动子(AdCMV/tTA), 或共感染含GFP的腺病毒(AdTR5/GFP)和AdCMV/tTA(对照组).48 h后,采用细胞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法、Western blot法检测HSP70的表达,或者换成无血清含5 mmol·L-1 KCl的培养基以诱导神经元凋亡.24 h后,采用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MTT法检测神经元存活率,Hoechst 33258核染色和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神经元凋亡,以观察HSP70过表达对低钾诱导的CGN凋亡的影响.结果 共感染了AdCMV/tTA和AdTR5/HSP70-GFP的CGN过表达了HSP70,抑制了低钾诱导的CGN的凋亡:使神经元存活率由45.5%±5.2%提高至82.3%±5.2%(P<0.01),核固缩减少,DNA的片段化减轻.结论 腺病毒介导的人诱导型HSP70的过表达抑制了低钾诱导的CGN凋亡.
作者:曹林;毛海萍;苏兴文;银巍;伍宇平;刘爱伶;邱鹏新;颜光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arresten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增殖和迁移的影响,了解其抑制血管生成的途径.方法 采用MTT比色法,观察不同浓度的arresten对huvec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小室检测arresten对huvec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 MTT比色法显示,arresten对huvec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arresten对huvec细胞增殖抑制作用也增强,但当其浓度增加到800 μg·L-1后其增殖抑制率不再提高;arresten浓度为0、400 μg·L-1及800 μg·L-1时迁移至Transwell小室膜下的huvec细胞数分别为105±8、77±9、53±6(0.05>P>0.01).结论 arresten能够抑制huvec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这可能是其抑制血管生成的途径之一.
作者:龙淼云;郑启昌;宋自芳;陈立波;胡青钢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在原代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上,观察丹参酮ⅡA(tanshinoneⅡ,TSN)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方法 实验用新生大鼠,差数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心肌细胞.用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心肌细胞肥大,丹参酮ⅡA和缬沙坦(valsartan)进行干预;采用相差显微镜测量细胞大小;测定心肌细胞3H-亮氨酸参入作为心肌细胞肥大的指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心肌细胞原癌基因c-fos 、c-myc和c-jun mRNA的表达;MTT法检测细胞活力.结果 用MTT法检测发现,培养的心肌细胞中加入TSN(5~80 μmol·L-1),24 h后会产生微弱的细胞毒性,但心肌细胞单层在TSN存在的情况下可以继续同步收缩.在AngⅡ持续作用7 d后,血管紧张素Ⅱ组心肌细胞直径增大(28.5±3.8)μm,与对照组(19.8±1.9) μm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TSN抑制AngⅡ介导的心肌细胞直径增大(21.3±2.5)μm,与AngⅡ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AngⅡ作用24 h后,心肌细胞合成速率AngⅡ组(1900±100)cpm较对照组(1205±129)cpm明显增加(P<0.01),TSN和valsartan本身对心肌细胞蛋白质的合成没有影响,但均能抑制AngⅡ刺激的心肌细胞蛋白质合成速率的增加(P<0.01).在培养液中加入AngⅡ作用30 min后,c-fos、c-myc和c-jun mRNA的表达明显增强(P<0.01),预先加入TSN或valsartan作用30 min,可阻断AngⅡ的作用(P<0.01),而TSN和valsartan本身对原癌基因c-fos、c-myc和c-jun mRNA的表达无影响.结论 TSN可以抑制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这可能与其抑制了原癌基因c-fos、c-myc和c-jun的表达有关.
作者:江凤林;冯俊;郑智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天花粉蛋白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以深入探讨其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 提取药物处理前后HeLa细胞总RNA并逆转录成cDNA,在获得的cDNA上分别标记CY3和CY5两种荧光物质,然后与BiostarH-Ⅰ表达谱芯片杂交,扫描后对获得的数据用GenePix Pro 3.0软件分析.结果 两组间存在差异性表达基因78条,其中与细胞凋亡密切相关的NOP56、TNFSF10、CASP9、DFFB等62条基因表达上调,与细胞黏附及细胞间相互作用相关的COL9A3、MGST3、LGALS3BP等16条基因表达下调.结论 天花粉蛋白可以引起HeLa细胞中多个基因的表达改变,基因芯片技术进一步揭示了其诱导HeLa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
作者:黄益玲;胡火军;黄利鸣;李红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乳源免疫调节肽(PGPIPN)对机体外周淋巴细胞转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试验分体内和体外两系列实验.体内实验,取40日龄SD大鼠42只和60只18~22 g昆明小鼠作为实验动物(大鼠和小鼠均♀♂各半).用生理盐水预饲1 wk后,大鼠和小鼠均随机分为3组(大鼠每组14只,小鼠每组20只,每组♀♂相等并分笼饲养)即对照组、PGPIPN 2.5×10-3 g·L-1剂量组和PGPIPN 2.5×10-2 g·L-1剂量组,它们被分别灌喂生理盐水、2.5×10-3和2.5×10-2 g·L-1乳源免疫调节肽,隔天灌喂1次,大鼠每次3 ml,持续30 d,小鼠每次1 ml,持续14 d.饲养结束后,检测对照组和两剂量组间淋巴细胞转化的差别.体外实验,用上述对照组动物血液,将酪蛋白1 h、2 h酶解液、2.5×10-3、2.5×10-2 g·L-1乳源免疫调节肽分别加入淋巴细胞培养液,以酪蛋白和生理盐水为对照,测定乳源免疫调节肽对淋巴细胞转化的直接影响.结果 体内实验,饲喂乳源免疫调节肽能明显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的刺激指数,其中大鼠的PGPIPN 2.5×10-2 g·L-1剂量组以及小鼠的PGPIPN 2.5×10-3、2.5×10-2 g·L-1剂量组均高于各自的对照组(P<0.05).体外实验,不论大鼠和小鼠,酪蛋白、酪蛋白1 h酶解液、酪蛋白2 h酶解液、2.5×10-3 g·L-1、2.5×10-2 g·L-1乳源免疫调节肽均能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的刺激指数,幅度按上述排列逐渐增大,其中2.5×10-2 g·L-1乳源免疫调节肽组高于各自的对照组(P<0.05),大鼠的2.5×10-2 g·L-1免疫调节肽组也高于酪蛋白组(P<0.05),但酪蛋白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较小.体内外实验均存在剂量依赖关系.结论 免疫调节肽在体内外均能促进外周淋巴细胞的转化,而且有剂量依赖关系.
作者:董华胜;秦宜德;李素萍;袁斌;张伟;顾芳;殷汉琴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氯通道阻滞剂对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 细胞计数和3H-TdR参入量测定确定细胞增殖,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时相.结果 同对照组相比,氯通道阻滞剂5-硝基-2-(3-苯丙胺)苯甲酸[5-nitro-(3-phenylpropylamino)-benzoic acid,NPPB]、尼氟灭酸使人肾小球系膜细胞数和3H-TdR参入量明显减少(P<0.01,n=8),并呈剂量依赖关系,但不增加系膜细胞乳酸脱氢酶释放量(P>0.05,n=8).NPPB和尼氟灭酸均使细胞周期停滞在G0/G1期(n=3).结论 氯通道阻滞剂NPPB、尼氟灭酸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
作者:焦军东;岳朋;杜智敏;董德利;艾静;杨宝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奥扎格雷钠的大鼠体内、外实验,观察奥扎格雷钠对大鼠CYP2D6亚型酶的影响.方法 对照组和奥扎格雷钠诱导组大鼠分别经口给予生理盐水和奥扎格雷钠1 wk,HPLC法测定大鼠尿样及肝微粒体中CYP2D6的探针药物右美沙芬的代谢率,观察奥扎格雷钠对CYP2D6活性的影响.结果 ①大鼠给予奥扎格雷钠(37 mg·kg-1),其尿样中右美沙芬的代谢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②奥扎格雷钠诱导组大鼠肝微粒体中加入右美沙芬(0.324 mmol·L-1),其右美沙芬的代谢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③奥扎格雷钠与CYP2D6特异性抑制剂西米替丁可明显降低右美沙芬的代谢率(P<0.01),并且奥扎格雷钠组其右美沙芬的代谢率低于西米替丁组(P<0.05);④奥扎格雷钠IC50=26.5 μmol·L-1,西咪替丁IC50=86.3 μmol·L-1,奥扎格雷钠诱导组肝微粒体Km=0.67 mmol·L-1,Vmax=2.13 nmol·min-1·g-1 protein;对照组肝微粒体Km=0.29 mmol·L-1,Vmax=0.91 nmol·min-1·g-1 protein;⑤体内和体外相应实验数据具有很好的相关性(r=0.9811).结论 奥扎格雷钠可诱导CYP2D6酶的活性.
作者:于卫江;黄丽军;刘艳;余辉艳;朱大岭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大黄苷元抗脑缺血损伤作用,并从细胞因子水平及表达方面探讨其抑制脑缺血炎性级联反应机制.方法 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川芎嗪组、大黄苷元组(低、中、高剂量).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6h模型.观察神经症状积分、脑组织含水量、梗死面积,放射免疫法测定脑组织TNF-α、IL-1β、TGF-β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TNF-α、VCAM-1表达,原位杂交法测定VCAM-1-mRNA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症状积分和脑含水量及梗死面积增加,脑组织TNF-α和IL-1β水平增高(P<0.01)、TGF-β水平降低(P<0.01),TNF-α和VCAM-1的表达增强(P<0.01).与模型组比较,川芎嗪组和大黄苷元低剂量、中剂量组神经症状积分和脑含水量及梗死面积明显降低,大黄苷元低剂量组较中、高剂量组和川芎嗪组尤为明显.大黄苷元低剂量组和川芎嗪组TNF-α和IL-1β水平及TNF-α、ICAM-1表达明显降低,TGF-β水平增高(P<0.01),大黄苷元低剂量组较川芎嗪组尤为明显.结论 由多种细胞因子如TNF-α、IL-1β、ICAM-1介导的炎性级联反应增强和TGF-β的保护作用减弱是脑缺血损伤的重要机制.大黄苷元抗脑缺血损伤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缺血脑组织炎性级联反应和提高脑保护因子如TGF-β水平而实现的.
作者:李建生;刘敬霞;王冬;梁生旺;张伟宇;方建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选择性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氨基胍(AG)对大鼠内毒素性肺损伤(ALI)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AG对肺损伤组织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①对照组;②模型组(LPS组);③AG治疗组.其中LPS组和AG治疗组按治疗时间又分为给LPS 3 h后治疗3 h(3 h+3 h)组和给LPS 6 h后治疗3 h(6 h+3 h)组,AG治疗组分别于给LPS 3 h和6 h后给AG(100 mg·kg-1),ip给药,LPS组给等量的生理盐水;(3 h+3 h)组于注射LPS 6 h后处死大鼠; (6 h+3 h)组于注射LPS 9 h后处死大鼠,每组8只动物.模型组、AG治疗组iv注射LPS复制内毒素性肺损伤大鼠模型, 对照组给等量生理盐水.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肺组织中NOS mRNA表达变化;电镜、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肺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Caspase-3蛋白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测定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光镜、电镜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大鼠肺损伤后,iNOSmRNA表达增强,eNOSmRNA表达减弱,nNOSmRNA表达没有明显变化;细胞凋亡率、Caspase-3和Bax蛋白表达明显升高,Bcl-2蛋白表达下降,Bcl-2/Bax降低;肺损伤3 h用AG治疗3 h后,iNOSmRNA表达、细胞凋亡率、Caspase-3和Bax蛋白表达低于对照组,Bcl-2蛋白表达、Bcl-2/Bax高于对照组,肺组织病理改变减轻;肺损伤6 h用AG治疗3 h后,治疗效果较差.结论 AG在较早时候给药可减轻内毒素性肺损伤,可能与减弱iNOSmRNA和Caspase-3表达、增强Bcl-2蛋白表达、减弱Bax蛋白表达、调节Bcl-2蛋白/Bax蛋白平衡有关.
作者:李立萍;张建新;李兰芳;尚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动态观察亚低温(33℃,4 h)对沙土鼠前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海马CA1区Bcl-2、Caspase-3的表达及凋亡细胞的影响,探讨亚低温脑保护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阻断5 min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常温再灌注组,低温假手术组,低温再灌注组,每组根据再灌注的不同时间点(2 h、4 h、1 d、3 d、5 d)又分为5个对应的亚组(n=6).在预定时间点行开阔法迷宫检查,TUNEL法检测海马CA1区的凋亡细胞,HE染色检测海马存活细胞,免疫组化检测Bcl-2、Caspase-3在海马各区的动态变化.结果 4 h亚低温可减少缺血沙土鼠1、3、5 d的探索活动及CA1区的凋亡细胞,增加存活细胞,明显抑制脑缺血后海马CA1区Caspase-3早期的表达(2、4 h),但对Bcl-2的表达没有影响.结论 4 h亚低温对沙土鼠5 min前脑缺血有确切的保护作用,对Bcl-2的表达没有影响,抑制海马CA1区缺血/再灌注早期Caspase-3的激活可能是其减少海马细胞凋亡,产生脑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作者:陈秀侠;李军;武静茹;曹红;曾因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慢性间断性低氧对大鼠肝脏P450同工酶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分别低氧3、7、14、28 d.采用酶法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分光光度法测定大鼠肝微粒体红霉素N-脱甲基酶(ERD)、苯胺羟化酶(ANH)活性,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大鼠肝脏细胞色素P4503A2、2E1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慢性间断性低氧对血清ALT和AST活性无明显影响;低氧7 d后,大鼠肝脏ERD和ANH活性明显升高,28 d时诱导率分别为155.5%和42.2%;同时CYP3A2和CYP2E1 mRNA的表达水平,也分别增加了220.5%和102.8%.结论 慢性间断性低氧能明显增加大鼠肝脏ERD(CYP3A2)和ANH(CYP2E1)活性,其机制可能与其在转录水平上提高肝脏CYP3A2和CYP2E1的基因表达水平有关.
作者:邹文菁;汪炳华;王韻;陈丽达;郑颖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免疫细胞不但表达组胺受体,其中大多数细胞还具有合成组胺的能力.从抗原提呈细胞到T细胞以及抗体类型,组胺对免疫系统具有广泛和特有的生物学作用,并影响炎症、免疫性疾病及肿瘤等病理过程.此外,免疫应答过程中产生的多种细胞因子也参与和调控组胺的合成、释放及受体表达.
作者:吕艳青;栗原博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罗格列酮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栓塞模型,缺血2 h,再灌注24 h.评价神经功能状态,测定脑梗死体积;分光光度法测定组织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含量以及一氧化氮合酶(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免疫组化法测定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罗格列酮能降低缺血再灌注后脑梗死体积,改善神经功能状态,降低脑组织MDA、NO含量,升高SOD活性并降低NOS、MPO 活性以及组织ICAM-1表达,同时能减轻脑组织病理学损害.结论 罗格列酮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其清除氧自由基和抗炎有关.
作者:欧阳昌汉;吴基良;贺震华;石振姣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已经越来越多的被用于治疗肿瘤和白血病.近年来,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作为潜在的抗炎免疫药为类风湿关节炎或红斑狼疮等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它在炎症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作者:唐丽琴;魏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对照实验探讨自发性癫痫大鼠(SER)与野生型正常大鼠(WTC)海马Ⅰ型和Ⅲ型电压门控性钠通道α亚基mRNA与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 发现SER癫痫大发作后即刻提取海马组织总RNA,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表达α1与α3亚基mRNA;应用免疫荧光与免疫组化定位与表达α1亚基蛋白与α3亚基ⅢN蛋白.结果 SER海马Ⅰ型与Ⅲ型钠通道α亚基mRNA表达高于WTC(P<0.01);SER海马Ⅰ型钠通道α亚基蛋白表达高于WTC(P<0.01);α3亚基ⅢN型蛋白在SER成鼠有表达,而WTC成鼠无表达.结论 SER脑内海马Ⅰ型与Ⅲ型电压门控性钠通道α亚基表达上调,可能是神经元高兴奋性的原因或癫痫发作的继发表现.
作者:郭凤;于娜;蔡际群;屠达宇;金戈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是一组可降解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和其它蛋白的锌依赖性肽链内切酶类,MMPs通过对ECM成分的水解影响其水解与重组的动态平衡,参与多种细胞的生理和病理过程,并能在炎症过程中发挥作用.近年发现,MMPs参与了脑缺血(cerebral ischemia)、阿尔采末病(Alzheimer disease, AD )、多发性硬化病(multiple sclerosis, MS)、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 PD)等多种神经疾病的发生、发展.
作者:魏超;秦正红;张慧灵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体外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oly(ADP-ribose)polymerase-1,PARP-1]抑制剂的高通量筛选模型,筛选潜在的PARP-1抑制剂.方法 将PARP-1、裸DNA与底物NAD+反应,再将剩余底物NAD+转化为荧光物质,通过测定其荧光强度来决定PARP-1的活性,并以此筛选PARP-1的抑制剂.建立384孔板的高通量筛选模型,对9 280个化合物(包括合成化合物、天然产物、微生物发酵提取物)组成的随机库进行体外筛选.结果 筛选出148个活性化合物对PARP-1的抑制作用大于70%,终确定3个化合物具有较高的抑制活性.结论 建立的PARP-1抑制剂高通量筛选模型具有灵敏度高、快速、微量、准确的特点.
作者:柳军;张陆勇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测定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逆转剂FG020326在KM小鼠血浆中血药浓度的方法.方法 将KM小鼠(20.0~25.1)g随机分组,每组6只,♀♂各半,尾静脉注射,给药量为30 mg·kg-1,分时取血、处理.采用反相色谱柱,应用外标法测定FG020326在KM小鼠血浆中的血药浓度.结果 在所建立的方法学下,FG020326的保留时间为7.9 min;标准曲线为=0.0144X-0.0285(r=0.9998),在162.5~41 600μg·L-1血浆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低检测浓度40 μg·L-1(S/N=3);在650、2 600、20 800 μg·L-1低、中、高3个浓度下的绝对回收率为68.66%~84.63%,相对回收率为92.58%~110.88%;日内及日间RSD均小于3.2%(n=5).在室温及冷冻-解冻试验中,FG020326具有良好的稳定性,RSD分别小于1.3%和6.0%.尾静脉单次给药后,FG020326在体内过程符合二室模型,T(1)/(2)α为0.088 h ,T(1)/(2)β为5.33 h,AUC0~∝为14 183 h·μg·L-1,Vd为0.37 L.结论 该方法快速、准确、简便,能够满足FG020326药代动力学研究要求.
作者:戴春岭;李苏;梁永钜;廖海;邓文静;闫琳;符立梧 刊期: 200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