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鞘内注射米诺环素减轻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性痛觉过敏

成浩;杨建平;张艳兵;王丽娜;张慧娟

关键词:米诺环素, 痛觉过敏, 完全氟氏佐剂, 小胶质细胞
摘要:目的 研究鞘内注射(it)米诺环素(minocycline,M)对大鼠完全氟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nvant,CFA)性关节炎性痛觉过敏的作用.方法 蛛网膜下腔置管成功的♂SD大鼠,在右踝关节外侧皮下注射50 μl CFA前30 min分别it生理盐水(NS)或12.5、25、50 μg的米诺环素,it每天1次,持续7 d,观察热刺激回缩潜伏期(paw withdrawal thermal latency,PWTL)14 d.CFA致炎后2 d、6 d,it米诺环素50μg,观察24 h的PWTL变化;右踝关节外侧皮下注射50 μlNS前30 min it米诺环素50 μg、NS 20 μl,观察24 h的PWTL变化.结果 米诺环素it不改变无炎症大鼠的PWTL;CFA致炎后PWTL缩短,米诺环素抑制致炎后PWTL的减少似呈剂量依赖性;预先及CFA致炎后2 d米诺环素it可抑制PWTL的减少,d 6则无明显影响.结论 米诺环素it可减轻炎性痛觉过敏;对已存在的痛觉过敏,早期it作用较强,后期it则无明显作用.
中国药理学通报杂志相关文献
  • 鞘内注射米诺环素减轻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性痛觉过敏

    目的 研究鞘内注射(it)米诺环素(minocycline,M)对大鼠完全氟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nvant,CFA)性关节炎性痛觉过敏的作用.方法 蛛网膜下腔置管成功的♂SD大鼠,在右踝关节外侧皮下注射50 μl CFA前30 min分别it生理盐水(NS)或12.5、25、50 μg的米诺环素,it每天1次,持续7 d,观察热刺激回缩潜伏期(paw withdrawal thermal latency,PWTL)14 d.CFA致炎后2 d、6 d,it米诺环素50μg,观察24 h的PWTL变化;右踝关节外侧皮下注射50 μlNS前30 min it米诺环素50 μg、NS 20 μl,观察24 h的PWTL变化.结果 米诺环素it不改变无炎症大鼠的PWTL;CFA致炎后PWTL缩短,米诺环素抑制致炎后PWTL的减少似呈剂量依赖性;预先及CFA致炎后2 d米诺环素it可抑制PWTL的减少,d 6则无明显影响.结论 米诺环素it可减轻炎性痛觉过敏;对已存在的痛觉过敏,早期it作用较强,后期it则无明显作用.

    作者:成浩;杨建平;张艳兵;王丽娜;张慧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华蟾素对人乳腺癌细胞阿霉素多药耐药性的逆转作用

    目的 以耐阿霉素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ADM为对象,验证华蟾素(cinobufacine,Cino)能否逆转其对阿霉素(ADM)的耐药性.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药物细胞毒性作用及耐药细胞逆转倍数,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细胞内ADM的浓度,流式细胞术测定P-糖蛋白(permeability glycoprotein,P-gp)的表达.结果 Cino 15 mg·L-1能增加MCF-7/ADM细胞对ADM的敏感性,使ADM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由38.14 mg·L-1降至12.93 mg·L-1;能提高ADM在MCF-7/ADM细胞内的浓度,降低MCF-7/ADM细胞P-gp的表达.结论 研究表明Cino能部分逆转MCF-7/ADM细胞的MDR,其机制与抑制P-gp的功能与表达,增加细胞内ADM的含量有关.

    作者:王玲;刘世坤;周于禄;裴奇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露蜂房纯化蛋白对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中药露蜂房纯化蛋白(nidus vespae proteinⅡ,NVP-Ⅱ)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采用NVP-Ⅱ在体外作用于AML患者BMMNC,经光镜、电镜、Hochest33258染色法、TdT缺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等方法检测NVP-Ⅱ对AML患者BMMNC的影响.结果 不同浓度NVP-Ⅱ对AML患者BMMNC有不同程度的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①光镜下观察到,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NVP-Ⅱ处理组AML患者BMMNC数量明显减少,胞质内颗粒增多,并有较多的细胞碎片.②透射电镜下发现,NVP-Ⅱ处理组AML患者BMMNC细胞核染色质浓缩、碎裂,靠核膜边集呈块状,并形成凋亡小体;线粒体基质深染,呈现空泡样变及髓样变.③Hochest33258染色法显示,NVP-Ⅱ处理组AML患者BMMNC核染色质高度凝聚,致密浓染,或裂解呈碎块状,边缘光滑清晰.④TUNEL检测见阳性细胞核深染,NVP-Ⅱ处理组与生理盐水处理组比较,凋亡细胞明显增多(P<0.05).结论 NVP-Ⅱ可抑制AML患者BMMNC生长并诱导其凋亡.

    作者:时彦;张圣明;张雪莉;吴洪娟;李峰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阿魏酸钠对离体大鼠心脏的药理性预适应保护作用及机制

    目的 研究阿魏酸钠(sodium ferulate,SF)诱导药理性预适应对离体大鼠心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大鼠离体心脏随机分5组:正常组(Control组,富氧液灌注100min);缺氧/复氧损伤组(I/R组,稳定灌流30 min,缺血停灌40 min后复灌30 min);缺血预适应组(IP组,行3次停灌5min、复灌5 min刺激后,停灌40 min、复灌30 min);SF组(用含有1.69 mmol·L-1 SF的灌流液灌流15 min后改用正常灌流液灌流15 min,后行停灌40 min、复灌30 min);格列本脲组(Gli组,用格列本脲30 μmol·L-1和SF 1.69 mmol·L-1合用灌流心脏15 min后改用正常灌流液灌流15 min,后行停灌40 min、复灌30 min).结果 与I/R组相比1.69mmol·L-1SF能明显改善心功能、减少心律失常发生率及严重程度、降低心肌组织钙超载、保护心肌Na+,K+-ATP酶、Ca2+ATP酶活性.30 μmol·L-1格列本脲与SF合并使用后,上述心肌保护作用则部分取消.结论 SF预处理能改善心功能,抗心律失常、抗钙超负荷,其作用机制至少部分与KATP通道开放有关.

    作者:刘季春;万力;邵立建;何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粘附分子与肿瘤转移

    细胞粘附分子是一类重要的膜表面蛋白,参与机体多种生理功能.该文从粘附分子与肿瘤转移的过程,较全面的阐述了粘附分子与肿瘤转移的关系,为深入研究粘附分子在肿瘤转移过程的作用,开发肿瘤治疗新思路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李璘;朱荃;陆茵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缺氧对15-脂氧酶同工酶在肺动脉中表达的影响

    目的 比较15-脂氧酶的两种同工酶:15-lipoxygenase-1(15-LO-1), 15-lipoxygenase-2(15-LO-2)在正常对照组和慢性缺氧组中肺动脉表达的差异,从而探讨两种同工酶在缺氧性肺血管收缩中的作用.方法 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n=9),正常对照组和缺氧组.通过动物乏氧箱建立大鼠慢性缺氧模型.分别用免疫组化法、原位杂交法、Western blot法比较两种同工酶在两组中表达的差异.结果 ①15-LO-1在正常对照组肺动脉有蛋白质的表达,而15-LO-2在正常对照组蛋白质水平不表达.②缺氧时15-LO-1蛋白质表达明显强于在正常对照中的表达(P<0.01).③缺氧时15-LO-2在蛋白质水平表达,但15-LO-1蛋白质水平表达强于15-LO-2.④15-LO-1,15-LO-2在正常对照组和慢性缺氧组均有mRNA水平的表达,而且在缺氧组中的表达高于对照组.结论 缺氧同时诱导15-LO-1,15-LO-2在肺动脉中表达增加,从而使二者在缺氧性肺血管收缩中发挥一定作用.

    作者:刘晔;韩维娜;郭守利;吕昌莲;朱大岭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士的宁敏感的甘氨酸受体对吸入麻醉药催眠和镇痛作用的影响

    目的 探讨士的宁(strychnine,Stry)敏感的甘氨酸受体(strychnine-sensitive glycine receptor,GlyR)与吸入麻醉药异氟烷、恩氟烷、七氟烷和乙醚催眠、镇痛作用的关系.方法 建立小鼠腹腔注射吸入麻醉药催眠、镇痛模型,在催醒和热板实验中分别观察侧脑室(intracerebroventricular,icv)或鞘内(intrathecal,it)注射不同剂量士的宁对小鼠睡眠时间(sleeping time,ST)和热板疼痛指数(pain index in hot-plate test,HPPI)的影响.结果 催醒实验中,士的宁1、2、4 μg icv对上述4种吸入麻醉药的ST均无影响(P>0.05);热板实验中,士的宁0.1、0.2、0.4 μg it能够剂量依赖性地减少吸入麻醉药恩氟烷、七氟烷和乙醚镇痛小鼠的HPPI(P<0.05,P<0.01);士的宁0.1 μg it对异氟烷镇痛小鼠的HPPI没有影响(P>0.05),0.2、0.4 μg it可减少异氟烷镇痛小鼠的HPPI(P<0.05,P<0.01).结论 士的宁敏感的甘氨酸受体是吸入麻醉药异氟烷、恩氟烷、七氟烷和乙醚镇痛作用的重要靶位,但与其催眠作用关系不大.

    作者:陈龚;李惠萍;戴体俊;曾因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2,3-吲哚醌对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 凋亡和端粒酶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2,3-吲哚醌(2,3-dioxoindoline,ISA)对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凋亡和端粒酶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细胞,将SHSY5Y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和ISA不同浓度(0、100、200、400μmol·L-1)处理组,采用Hochest 33258荧光染色和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细胞凋亡;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凋亡抑制基因bcl-2、凋亡基因bax蛋白表达的变化;采用RT-PCR检测加药后SH-SY5Y bcl-2,bax及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100、200、400 μmol·L-1ISA处理SH-SY5Y细胞48 h后,荧光染色可观察到明显的细胞凋亡的核浓缩、核碎裂形态;bcl-2 mRNA及蛋白表达逐渐减少(P<0.05),各组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bax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未见变化(P>0.05);hTERT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各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200、400μmol·L-1 ISA处理SH-SY5Y细胞48 h,琼脂糖凝胶电泳可见DNA梯带.结论 2,3-吲哚醌可能通过下调bcl-2和hTERT表达诱导SH-SY5Y细胞凋亡,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浓度依赖关系.

    作者:王娜;侯琳;祝兆怡;张金玉;鞠传霞;葛银林;岳旺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TGFβ信号转导通路及以其为靶点的肝纤维化治疗

    肝纤维化是指由多种慢性疾病引起的肝脏持续的创伤修复反应而导致的细胞外基质(ECM)过度沉积和肝脏功能的受损.激活的肝星状细胞(HSC)是促进ECM过度沉积的主要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可激活HSC和调节ECM的合成和沉积,被认为是肝纤维化中关键的因素.介导TGFβ信号进入细胞核内的主要途径是Smad转导通路,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非Smad途径也参与了TGFβ的信号转导.TGFβ信号通路对维持内环境的稳态非常重要并涉及多种病理状态.这种具有多重生物活性的细胞因子对正常健康的维持同样非常重要,所以在TGFβ信号转导中通过阻断对纤维化的形成具有特异性作用的下游通路且不影响其他的生物活性而治疗肝纤维化具有重要的挑战性.

    作者:刘浩;魏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氟哌利多影响DA对吗啡成瘾大鼠痛觉的调制

    目的 观察多巴胺(dopamine,DA)及其DA受体拮抗剂氟哌利多对急性吗啡成瘾大鼠尾核中痛兴奋神经元(PEN)电活动的影响.方法 腹腔注射递增剂量的盐酸吗啡使Wistar大鼠形成吗啡依赖. 实验以电脉冲刺激大鼠坐骨神经作为伤害性痛刺激,用玻璃微电极记录尾核中PEN的放电变化.结果 DA可使吗啡成瘾大鼠PEN的兴奋性降低.氟哌利多可以逆转DA对吗啡成瘾大鼠PEN的作用.结论 DA对吗啡成瘾大鼠尾核中PEN有抑制作用.这种作用可以被DA受体拮抗剂阻断.

    作者:张颖;苏洁;徐满英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丹皮酚体内外抗人食管癌Eca-109细胞增殖及诱导凋亡的作用

    目的 研究丹皮酚(paeonol,Pae)在体内外对人食管癌细胞Eca-109的抑瘤作用及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噻唑蓝(MTF)体外试验法和灌胃给药体内抗肿瘤试验.光镜及电镜观察各组的肿瘤组织的形态学变化.应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测定细胞凋亡指数.结果 丹皮酚在体外对Eca-109细胞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0.342 mmol·L-1;体内灌胃给予丹皮酚25、50、100和200 mg·kg-1对裸鼠移植人食管癌Eca-109的抑制率分别为10.67%、23.54%、27.91%和34.46%;顺铂5 mg·kg-1组抑瘤率为58.71%;丹皮酚在100 mg·kg-1剂量下与顺铂5 mg·kg-1联合用药抑制率为77.91%.光镜下用药组可见较多凋亡的肿瘤细胞.透射电镜下可见肿瘤细胞核染色质浓缩边聚、胞质浓缩、核碎裂以及凋亡小体形成等典型的凋亡表现.用药组凋亡指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加.结论 丹皮酚在体内外具有抑制人食管癌Eca-109细胞增殖及诱导其凋亡作用.

    作者:杨震;孙国平;徐淑萍;宛新安;桂双英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人参皂苷Rg1对Aβ25-35诱导的神经细胞核因子-κB活化的影响

    目的 探讨人参皂苷Rg1拮抗β淀粉样蛋白(Aβ)、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是否与核因子κB(NF-κB)活化机制变化有关.方法 分别以原代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为靶标建立Alzheimer病(AD)细胞模型.采用四唑盐显色(MTT)法检测细胞活力,进行Aβ25-35造模浓度、时间以及人参皂苷Rg1预处理适宜浓度的选择.经Aβ25-35和Rg1干预后,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分析FITC/PI双重标记的NF-κB在细胞内的激活程度,结合形态学观察分析人参皂苷Rg1对以上两种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 40 μmol·L-1的Aβ25-35作用24 h后可激活原代培养星形胶质细胞的NF-κB(P<0.01),下调原代培养神经元的NF-κB活性(P<0.01).2 μmol·L-1的人参皂苷Rg1能明显提高神经元的NF-κB活性(P<0.01),减弱星形胶质细胞的NF-κB活性(P<0.01).同时结合形态学观察和细胞活力检测发现,人参皂苷Rg1对两种细胞都有保护作用.结论 人参皂苷Rg1通过启动神经元中NF-κB活化、下调星形胶质细胞的NF-κB活性,从两方面发挥其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从而有可能达到减缓AD发病进程的效果.

    作者:陈云波;张大鹏;冯梅;王奇;程淑意;梁伟雄;温泽淮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bFGF诱导血管形成中Mg2+重要作用的研究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对人脐带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内游离镁离子浓度([Mg2+]i)的调节机制及Mg2+与新生血管形成间相关性.方法 我们采用荧光指示剂mag-fura-2,运用PTi阳离子测定系统动态测HUVECs的[Mg2+]i.新鲜脐带内灌注胶原酶消化,获得内皮细胞,用含体积分数为0.2胎牛血清的M199液进行培养,当细胞外Mg2+浓度分别为0,1和2 mmol·L-1时,观察了bFGF促进HUVECs血管形成的能力.结果 bFGF诱导的[Mg2+]i增加与细胞外Mg2+存在无关,在细胞外无Mg2+时,bFGF能剂量依赖性地增加[Mg2+]i.bFGF诱导的[Mg2+]i增加与细胞外Na+浓度和细胞内Ca2+浓度无关,经bFGF的受体(KDR)阻断剂SU1498预处理,能明显阻断bFGF诱导的[Mg2+]i增加.当细胞外Mg2+为0mmol·L-1时,HUVECs形成血管作用受到明显抑制,bFGF也不刺激血管形成,但当细胞外Mg2+为1或2 mmol·L-1时,bFGF可促进HUVECs形成血管.当细胞外Mg2+为1mmol·L-1时,KDR阻断剂SU1498可明显抑制bFGF促进HUVECs形成血管的作用.结论 bFGF通过KDR信号传递途径使细胞内的Mg2+库释放Mg2+,从而增加HUVECs的[Mg2+]i,并对促进血管形成起重要作用.

    作者:洪炳哲;李胜范;王江宁;刘学田;赵容杰;霍丽华;朴海南;曲直立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地高辛抗血清对大鼠心肌缺氧复氧损伤心功能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目的 研究内洋地黄素特异性拮抗剂地高辛抗血清对大鼠心肌缺氧复氧损伤心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制备离体大鼠心肌缺氧复氧损伤模型,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对照组,缺氧复氧组,维拉帕米组,小剂量、中剂量、高剂量地高辛抗血清组.连续纪录各组ECG、HR、LVDP、±dp/dtmax.各组于复氧结束后测定心肌组织中内洋地黄素水平、线粒体内Ca2+含量和冠脉流出液中NO含量.电镜观察心肌线粒体及血管内皮细胞结构的变化.结果 缺氧复氧组心肌组织内洋地黄素水平升高,线粒体内Ca2+含量升高,NO含量降低,心肌线粒体及内皮细胞明显损伤,心功能明显受抑制.中、高剂量地高辛抗血清能降低心肌组织内洋地黄素水平和线粒体内Ca2+含量,升高NO含量,减轻缺氧复氧所致的心肌线粒体及内皮细胞的损伤,改善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结论 地高辛抗血清抑制心肌缺氧复氧损伤所致的心功能减弱,其机制可能与拮抗内洋地黄素,减轻线粒体内Ca2+超载,升高NO浓度,保护了线粒体及内皮细胞功能有关.

    作者:汪和贵;柯永胜;王德国;杨尚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重组人谷氧还蛋白1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重组人谷氧还蛋白1(rhGrx1)对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线栓法制备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病理形态学方法证实模型建立成功.小鼠尾静脉注射rhGrx1(5 mg·kg-1和10 mg·kg-1)后,观察脑组织中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蛋白质羰基含量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脑组织中p38MAPK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HE染色证实模型建立成功且提示rhGrx1可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的小鼠脑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rhGrx1能增加小鼠脑组织LDH、SOD活性、降低蛋白质羰基的含量.与假手术组小鼠相比,缺血和再灌注时脑组织p38MAPK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注射rhGrx1后p38MAPK蛋白表达被抑制.结论 rhGrx1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有一定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38MAPK蛋白表达相关.

    作者:吴莉芳;刘莹莹;房绍红;周宏博;邹朝霞;杨歌德;任亚坤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FLT3靶向RNA干扰对HL-60细胞增殖凋亡及cyclin D1、cyclin A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FLT3靶向RNA干扰对HL-60细胞增殖、凋亡及cyclin D1、cyclin A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构建FLT3靶向短发夹状干扰RNA(FLT3-shRNA),转染HL-60细胞,RT-PCR、流式细胞术(FCM)鉴定FLT3的表达;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FCM检测细胞周期;Annexin V染色法检测凋亡;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cyclin D1,cyclin A在mRNA、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 FLT3-shRNA转染可下调FLT3的表达,它对FLT3 mRNA和蛋白的抑制率分别达(81.66±10.25)%,(76.76±11.23)%.FLT3表达下降后细胞增殖活力受到抑制,转染48 h抑制率达(31.66±2.97)%,72 h达(33.10±3.43)%;细胞生长曲线低平,缺乏指数增殖特征.与对照组比,转染48 h细胞周期重新分布,G0/G1期(58.48±6.17)%的明显上升,S期(27.72±5.10)%下降;细胞早期凋亡率(8.95±0.88)%上升;细胞内cyclin D1的mRNA、蛋白表达下降,cyclin A的表达无明显改变.结论 FLT3靶向RNA干扰通过下凋cyclin D1表达有效地抑制细胞增殖,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卢洁;盛光耀;岳保红;邹湘;徐学聚;赵晓明;白松婷;许培荣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APP17肽对心肺复苏大鼠海马神经元 NGF、BDNF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心肺复苏术后大鼠海马神经元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表达的变化,以及APP17肽对NGF、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窒息法制作大鼠呼吸心跳骤停模型,然后行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性Wistar大鼠18只,随机分3组:手术对照组(A组)、心肺复苏组(B组)、心肺复苏+APP17肽组(C组),复苏至自主循环恢复(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时静脉注射APP17肽10 μg·(300 g)-1.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各组大鼠复苏2 h后海马神经元表达NGF、BDNF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A组)相比心肺复苏组(B组)大鼠海马神经元NGF、BDNF表达明显降低(P<0.05);心肺复苏+APP17肽组(C组)NGF、BDNF表达明显增加,高于B组和A组(P<0.01).结论 心肺复苏模型大鼠自主循环恢复2 h海马神经元NGF、BDNF表达降低,APP17肽能恢复神经元NGF、BDNF的表达,对缺血、缺氧性神经元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王晶;路毅;邢秀荣;秦俭;王蓉;盛树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实验性结肠炎中移动抑制因子活性的神经调节

    目的 观察移动抑制因子(MIF)在实验性结肠炎的肠壁神经组织中的表达,探讨肠神经系统对结肠炎中MIF活性的调控作用.方法 以半抗原二硝基氯苯(DNCB)给经过致敏的大鼠和小鼠灌肠诱发结肠炎,用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法测定肠系膜淋巴细胞中MIF活性、用免疫荧光双染方法测定肠神经元中MIF蛋白的表达,观察ip 6-羟基多巴(6-OHDA)和体外去甲肾上腺素(NE)培养对结肠炎时MIF活性的影响.结果 结肠炎大鼠肠壁神经元MIF蛋白的表达随DNCB灌肠剂量的增大而增强;6-OHDA(38~150mg·kg-1体重)能够进一步刺激结肠炎小鼠MIF活性的升高(ip 6-OHDA组与ip溶剂的结肠炎组相比,P<0.01);NE(1.0 nmol·L-1~1.0 mmol·L-1)体外可使结肠炎组的MIF活性升高,其反应幅度和敏感性大于对照组(两组相比,P<0.01).结论 DNCB引起的实验性结肠炎中MIF活性升高;正常的交感活动能够抑制结肠炎时的MIF活性.

    作者:林萍;吴星宇;潘慧;胡胜娣;梅林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淫羊藿苷对异丙肾上腺素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影响

    目的 探讨淫羊藿苷对异丙肾上腺素(ISO)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作用.方法 淫羊藿苷(12、6、3 mg·kg-1)静脉注射给药5 d,采用ISO(30 mg·kg-1,每日1次,连续2 d)sc诱导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观察大鼠心电图的变化,测定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的含量,测定心脏指数(HW/BW和LVW/BW)和心肌梗死面积(IS/V%).结果 和模型组相比,淫羊藿苷(12、6、3 mg·kg-1)均能有效对抗心电图T波和J点的变化,降低血清中LDH、SOD、MDA和NO的含量(P<0.01或P<0.05),降低心脏指数(P<0.01或P<0.05)和心肌梗死面积(P<0.01).结论 淫羊藿苷对ISO所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潘志伟;王秋娟;杨涓;孔令义;王蓓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灯盏花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胞内Ca2+水平的调控作用

    目的 探讨灯盏花素对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胞内Ca2+水平([Ca2+]i)的调控作用.方法 采用新一代Ca2+荧光探针Fluo-3/AM标记培养的HUVECs,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胞内钙荧光信号,观察灯盏花素对培养的HUVECs胞内Ca2+水平的调控作用.结果 在胞外有Ca2+或无Ca2+的情况下,灯盏花素均可引起[Ca2+]i的短暂性升高;灯盏花素的Ca2+释放作用与钙泵抑制剂CPA存在着交迭;灯盏花素能够抑制由KCl所引起的[Ca2+]i的升高;灯盏花素对胞内Ca2+池耗竭后胞外复Ca2+所引起的钙内流无明显阻断作用.结论 灯盏花素可引起胞内Ca2+池的Ca2+释放,其释放的Ca2+来自CPA敏感的Ca2+池.灯盏花素也可抑制经电压依赖性Ca2+通道的Ca2+内流,对Ca2+池耗竭后引起的Ca2+内流通道无明显阻断作用.

    作者:潘雪刁;朱邦豪;马丽;刘捷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中国药理学通报杂志

中国药理学通报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药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