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实验性结肠炎中氧化过度及褪黑素的保护作用

梅俏;许建明;项立;魏伟;岳莉;徐叔云

关键词:褪黑素, 结肠炎, 抗氧化
摘要:目的探讨褪黑素对大鼠免疫性结肠炎的影响及有关机制. 方法应用三硝基苯磺酸和乙醇制备大鼠免疫性结肠炎模型.实验设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物对照组(5-氨基水杨酸,100 mg*kg-1)、褪黑素给药组(2.5,5.0,10.0 mg*kg-1),每天灌肠给药1次,给药时间从制备模型1 wk后开始至实验结束共3 wk.观察大鼠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粪便隐血实验(OB)、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和黏膜病理组织学(HS)情况,并检测结肠组织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浆和结肠组织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结肠CMDI、HS、OB程度和MPO 水平均比正常组升高,褪黑素可改善结肠炎大鼠CMDI和HS,降低MPO水平和粪便OB程度,改善结肠黏膜病理损伤,大鼠结肠MDA、血浆和结肠NO含量增加,结肠SOD、GSHPx和CAT水平降低,MT可降低MDA、NO含量,增加GSHPx、SOD和CAT水平.结论 MT对大鼠结肠黏膜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中国药理学通报杂志相关文献
  • 卡西他宾的药理与临床

    卡西他宾(Capecitabine)是Hoffmann-La Roche公司开发的第一个可以口服的于1998年4月先后获得了美、加、瑞士等国批准的氟代嘧啶氨基甲酸酯类抗癌新药.1 药理作用1.1 药效学卡西他宾属氟尿嘧啶的前体药物,体外几无细胞毒作用,口服后氨基甲酸酯结构使卡西他宾作为一个完整的分子被快速吸收.首先被肝内羧酸酯酶水解为中间产物5′-脱氧5-氟胞嘧啶(5′-DFCR),下一步在肝及肿瘤中5′-DFCR经胞嘧啶脱氨酶转换为次级中间产物5′-脱氧-5-氟尿嘧啶(5′-DFUR),胸腺嘧啶磷酸化酶(TP)在肿瘤组织中具有高度活性,后将5′-DFUR转化为5-氟尿嘧啶(5-FU)而产生细胞毒效应.

    作者:李兆欣;李禾;罗岱宁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普罗布考抑制再狭窄与其调节功能性血管重构的关系

    目的研究普罗布考抗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与其调节功能性血管重构的关系.方法用3.5F球囊导管构建兔动脉粥样硬化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模型.动脉成形术2 wk后取其胸主动脉,固定染色并进行计算机图像分析;观察血管环对乙酰胆碱诱导的舒张百分率,然后再观察其对内源性收缩物质去甲肾上腺素(NA)、KCl以及 5-羟色胺(5-HT)的收缩反应性.同时,在动脉成形术2 wk后留其血清,观察普罗布考对动脉成形术后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结果普罗布考明显增加血管管腔面积,减少新生内膜面积;可保护动脉成形术后血管的舒张功能,保护内皮细胞合成与释放内皮源性舒张因子NO,降低血管对内源性收缩物质的收缩反应性.结论普罗布考能提高扩张性血管重塑,抑制收缩性血管重塑,从而防止动脉成形术后管腔缩窄防止再狭窄的发生.

    作者:杨云波;廖端芳;谢志忠;黄红林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噬菌体肽库展示的应用及其新进展

    噬菌体肽库展示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用丝状噬菌体展示外源肽的一项新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研究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新药的开发等各个领域.该文就该技术的原理、发展历史以及目前的常见应用作一简要概述.

    作者:张晖;詹金彪;许林海;严士焜;王克夷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关于2000年至2001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情况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RP-HPLC法测普鲁托品在大鼠体内分布和排泄

    目的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大鼠的尿、粪、肝和脑等组织中普鲁托品(protopine,Pro)的药物浓度,并对Pro在大鼠体内的分布和排泄过程进行研究.方法流动相为甲醇、水和体积分数2.0 mol*L-1乙酸(80∶20∶2),以ODS-C18柱分离,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为285 nm,生物样品在碱性条件下,经两次乙醚处理,可获得良好的分离效果.为全面了解Pro在大鼠体内的代谢过程,给大鼠尾静脉注射Pro 10 mg*kg-1后,测定不同时间各组织中Pro的含量.结果静脉给药后,Pro快速分布到肺、肾、脾、脑、小肠、心脏、脂肪、睾丸、肝脏、胃壁及骨骼肌、以肺、肾、脾、脑、肠组织中药物浓度较高,尤以肺组织浓度高.药后3 h各组织中药物浓度下降,但睾丸中仍维持较高浓度.实验还发现,药后5 min即可测得尿中有原形药,12 h尿中累积排泄量为给药量的30.21%,48h尿中累积排泄量为给药量的36.87%.原形药经胆汁及粪排泄量不足1%.药后5 min及15 min血浆蛋白结合率均低于5%.结论普鲁托品在大鼠体内广泛分布,部分经尿排泄,血浆蛋白结合率低.

    作者:杨丹莉;黄燮南;孙安盛;石京山;吴芹;谢小龙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p38 MAPK激酶抑制剂增强二烯丙基二硫化物诱导CNE2细胞凋亡

    目的研究二烯丙基二硫化物(DADS)诱导CNE2细胞凋亡及p38 MAPK信号转导通路对此过程的作用.方法 DADS处理CNE2细胞24 h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形态学变化及凋亡细胞计数,MTT法测定细胞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细胞,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磷酸化p38 MAPK表达.结果在培养的CNE2细胞中, DADS(50~150 μmol*L-1)作用24 h后,DADS诱导CNE2细胞产生典型的凋亡细胞形态学变化(核浓染,核碎裂),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随着DADS给药剂量增加,细胞周期中各期细胞所占百分率的变化无规律,细胞凋亡呈剂量依赖性,DADS(50~150 μmol*L-1)浓度依赖性刺激磷酸化p38 MAPK的表达,p38 MAPK抑制剂SB203580明显增强DADS致凋亡作用.结论 DADS诱导CNE2细胞凋亡时激活磷酸化p38 MAPK表达,磷酸化p38 MAPK抑制剂增强DADS诱导CNE2细胞凋亡效应.

    作者:文军;徐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奎尼丁相关性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机制的实验研究

    目的在低钾时观察不同浓度QUI对3层心肌细胞复极和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DR)的影响及致EAD,TdP的情况,以探讨QUI致TdP的发生机制.方法采用Langendorff技术离体兔心脏灌流.于不同起搏周长同步记录不同浓度QUI(1、5、10 μmol*L-1)+低钾(1.5 mmol*L-1)作用时3层心肌MAP,观察并记录EAD及诱发TdP的情况.结果 (1) QUI浓度依赖性地延长三层心肌MAPD90,其中对中层心肌作用明显.(2) QUI逆浓度依赖性、逆频率依赖性地增大TDR.在1 500 ms起搏频率,低、中、高浓度QUI组及对照组TDR分别为(83±11)、(74±12)、(68±11)及(47±7) ms.(3) 各浓度QUI组均频繁出现EAD,各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而低、中、高浓度QUI组TdP发生率分别为5/10、3/9、1/9.TDR的变化与TdP的发生相关.结论 QUI导致兔心脏跨室壁复极离散的增大,是其诱发TdP产生的主要机制.

    作者:周强;李泱;刘启功;阮燕菲;刘念;牛惠燕;马业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原钒酸钠的细胞毒理学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原钒酸钠(SOV)对心肌细胞的毒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循环灌流的方法急性分离成年豚鼠心肌细胞,使其在原钒酸钠浓度为1,10,100 μmol*L-1,1 mmol*L-1作用后,分别检测30,60,120,180 min 4个时相心肌细胞保存液中LDH、CK含量以及心肌细胞蛋白含量和Na+,K+-ATP酶活性,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和细胞活力;电镜下观察死亡和凋亡细胞的细胞器和细胞核形态学变化.结果在原钒酸钠100 μmol*L-1和1 mmol*L-1两个组的各时相保存液中LDH、CK以及心肌细胞中蛋白含量增加;心肌细胞中Na+,K+-ATP酶活性和细胞活力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流式细胞仪显示:在180 min时100 μmol*L-1和1 mmol*L-1两组的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相比增加(P<0.05).结论在原钒酸钠浓度高于100 μmol*L-1且作用时间在30 min以上时,心肌细胞出现不可逆性损害.

    作者:龙江;王华光;何树庄;杨宝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氯沙坦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组织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

    目的探讨氯沙坦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脑组织血管紧张素Ⅰ型受体(AT1R)mRNA的表达及脑组织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活性的影响.方法 6 wk龄♂WKY和SHR各16只分别随机分为氯沙坦用药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喂养18 wk后运用RT-PCR法检测脑组织AT1R mRNA的表达;放免法测定肾素活性(RA)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水平;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活性(ACEA).结果 SHR组各部位脑组织AT1R mRNA和血浆、下丘脑RA、AngⅡ、血清ACEA表达均高于WKY组(P<0.05);氯沙坦可降低各部位脑组织AT1R mRNA的表达但升高血浆RA、AngⅡ,对下丘脑RA、AngⅡ、ACEA则无明显影响.结论 SHR脑组织AT1R mRNA的表达及循环和组织RAS活性增加可能与高血压的发生有关,氯沙坦可能通过降低脑组织AT1R mRNA表达发挥脑保护作用.

    作者:周珂;王芳;余绍祖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酵母致小鼠高尿酸血症模型

    目的建立小鼠高尿酸血症模型.方法采用酵母膏灌胃给药,磷钨酸法测定不同时间小鼠血清尿酸水平.结果 30、15 g*kg-1*d-1连续灌胃1、2、3、4 wk,小鼠血清尿酸水平分别为:(271.8±53.2)、(215.4±31.5)、(195.9±56.0)、(142.1±30.7) μmol*L-1,(226.8±40.7)、(176.9±27.0)、(148.67±30.4)、(119.3±27.4) μmol*L-1.7.5 g*kg-1*d-1连续灌胃1 wk,小鼠血清尿酸水平为(117.0±29.0) μmol*L-1,对照组小鼠血清尿酸为(108.1±13.9)μmol*L-1.结论酵母膏灌胃可以复制出小鼠高尿酸血症模型,以15~30 g*kg-1*d-1连续灌胃1~2 wk较好.

    作者:陈光亮;张清林;马晓芹;徐叔云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循证评价将全面应用于基本药物遴选与调整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NAC和地塞米松对脂多糖诱导大鼠肺泡巨噬细胞p38蛋白激酶的影响

    目的观察脂多糖(LPS)诱导肺泡巨噬细胞(AM)p38蛋白激酶活化及抗炎药物地塞米松(DEX)和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其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大鼠肺泡巨噬细胞,设正常对照组、LPS刺激组、DEX或NAC干预组,共4组.分别采用Western印迹和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AM核提取物p38蛋白激酶和细胞培养上清TNF-α、IL-8含量.结果 LPS刺激组核蛋白提取物p38蛋白激酶和细胞培养上清TNF-α、IL-8含量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1).DEX组和NAC组虽较正常对照组高,但均低于LPS刺激组(P<0.01).核提取物p38蛋白激酶和细胞培养上清TNF-α、IL-8含量之间分别呈正相关(r=0.754、0.625,P<0.01).结论 LPS诱导肺泡巨噬细胞p38蛋白激酶活化,进而导致TNF-α、IL-8表达增多;DEX和NAC可能通过抑制p38活化而减少炎性介质TNF-α、IL-8的释放.

    作者:黄翠萍;张珍祥;郭衍坤;李德玲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与心血管疾病相关因子研究进展

    血管内皮细胞(VEC)功能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研究VEC功能与心血管疾病形成之间的相互关系将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新策略.该文就VEC分泌的活性物质对血管收缩/舒张功能,对血小板粘附、聚集功能的调节,对凝血、抗凝及纤溶过程的调节,对血管壁修复和重塑的调节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作者:陈冬梅;汪海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中药活性成分的抗炎免疫和镇痛作用

    将近年来研究较多的中药活性成分按其抗炎免疫作用大致分为4类,即具有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的中药活性成分、具有抗炎及免疫刺激或免疫调节的中药活性成分、以调节免疫功能为主的中药活性成分以及以抗炎为主的中药活性成分,综述了这些成分的抗炎免疫镇痛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作者:汪倪萍;魏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2-芳基丙酸类药物的立体选择性药效学及药动学

    2-芳基丙酸类衍生物或称为洛芬类,包括布洛芬、萘普生、氟比洛芬和依托度酸等,是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中十分重要的一类药物.这类药物几乎全部是以消旋体形式上市的,而两个对映体间的药理活性、作用机制及毒理又存在很大不同.正是由于洛芬类药物所表现的丰富生物特性以及这些特性对于临床用药的指导作用,从而使得这类药物倍受关注.该文主要阐述以氟比洛芬为代表的洛芬类药物在药理学上的立体选择性.

    作者:石劲敏;邓巧琳;李端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槲皮素对缺氧缺糖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大量资料表明:不同源性的内皮细胞缺氧后均有活性氧的大量产生[1] ,而自由基、活性氧、脂质过氧化物等均可引起内皮细胞损伤.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血管内皮细胞因缺氧致功能受损直接参与疾病的发生发展[2] .槲皮素(quercetin, Que)属于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对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和单线态氧均有良好的清除作用[3] .实验研究发现,槲皮素对心肌和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也有保护作用[3].本文利用体外细胞培养的方法,研究槲皮素对缺氧缺糖后内皮细胞变化、功能的影响及保护作用.

    作者:林蓉;刘俊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实验性结肠炎中氧化过度及褪黑素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褪黑素对大鼠免疫性结肠炎的影响及有关机制. 方法应用三硝基苯磺酸和乙醇制备大鼠免疫性结肠炎模型.实验设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物对照组(5-氨基水杨酸,100 mg*kg-1)、褪黑素给药组(2.5,5.0,10.0 mg*kg-1),每天灌肠给药1次,给药时间从制备模型1 wk后开始至实验结束共3 wk.观察大鼠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粪便隐血实验(OB)、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和黏膜病理组织学(HS)情况,并检测结肠组织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浆和结肠组织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结肠CMDI、HS、OB程度和MPO 水平均比正常组升高,褪黑素可改善结肠炎大鼠CMDI和HS,降低MPO水平和粪便OB程度,改善结肠黏膜病理损伤,大鼠结肠MDA、血浆和结肠NO含量增加,结肠SOD、GSHPx和CAT水平降低,MT可降低MDA、NO含量,增加GSHPx、SOD和CAT水平.结论 MT对大鼠结肠黏膜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梅俏;许建明;项立;魏伟;岳莉;徐叔云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NO对红藻氨酸癫痫发作和IL-6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脑内一氧化氮(NO)介质对癫痫发作及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红藻氨酸(KA)诱导大鼠癫痫发作,以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L-硝基精氨酸(L-NNA)和NO前体L-精氨酸(L-Arg)进行干预,从行为学评估及形态学的角度,对KA癫痫发作和IL-6的相关变化做了观察.结果一次惊厥剂量的KA(10 mg*kg-1)可使动物发生明显的时间相关性癫痫发作,并伴随着海马结构、梨状区及大脑皮层等相关脑区IL-6免疫反应(IL-6 ir)的快速升高与增强.而经L-NNA(50 mg*kg-1)或与其等摩尔量的L-Arg(40 mg*kg-1)预处理后,其癫痫行为发生了明显变化.L-NNA促进和加重了癫痫发作,KA给药后3 h许多动物死亡,而L-Arg可使癫痫发作行为减缓.与行为干预相对应,L-NNA对海马结构等相关脑区内的IL-6 ir有明显的上调作用,L-Arg则显示出相反的效应.结论内源性NO介质对KA癫痫发作具有抑制作用,对IL-6的快速表达具有下调作用,但这种下调作用与内源性NO介质抗癫痫发作的稳态关系还需进一步探讨.

    作者:孙艺平;孙长凯;范明;赵杰;韩大跃;王吉庆;宫德正;戴淑芳;徐红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腺苷类似物对人高转移卵巢癌细胞侵袭、运动的影响

    腺苷类似物抑制PI/PIP磷酸化,升高腺苷酸环化酶活性和cAMP水平、抑制血小板肌动蛋白聚合[1].上述效应可能影响侵袭细胞的生物学性状.肿瘤侵袭涉及细胞运动、粘附与解粘附、水解ECM等.设法抑制或改变上述环节,能干预肿瘤侵袭进程.1 材料和方法1.1 实验材料人高转移卵巢癌细胞(HO-8910PM)[2] 购自上海细胞生物所;在含体积分数为10%灭活小牛血清、1×105 U*L-1青霉素和100 mg*L-1链霉素的RPMI 1640中,37℃、0.05 CO2传代培养.

    作者:朱峰;刘新光;梁念慈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甲基莲心碱对耐阿霉素人乳腺癌细胞凋亡抗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甲基莲心碱(neferine,Nef)对耐阿霉素人乳腺癌细胞(MCF-7/Adr)凋亡抗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应用Tunel法和PI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仪检测P-gp的表达,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细胞内阿霉素(ADR)的浓度.结果①MCF-7/Adr细胞能耐受5 mg*L-1 ADR诱导的凋亡,而1,5,10 μmol*L-1 Nef可使5 mg*L-1 ADR诱导的MCF-7/Adr细胞凋亡从7.95%分别增加至21.3%,27.9%,61.3%;②10 μmol*L-1 Nef可使MCF-7/Adr细胞内ADR积累由0.52 μg*(106 cells)-1增加到1.50 μg*(106 cells)-1;③10 μmol*L-1 Nef作用24 h后, MCF-7/Adr细胞P-gp的表达明显下降.结论甲基莲心碱能逆转MCF-7/Adr细胞的凋亡抗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gp的功能和表达、增加ADR在MCF-7/Adr细胞内的积累有关.

    作者:唐小卿;曹建国;冯鉴强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中国药理学通报杂志

中国药理学通报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药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