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马应龙痔疮膏联合胰岛素治疗糖尿病足疗效观察

年秀梅;年翠侠;邵美

关键词:糖尿病, 胰岛素, 马应龙痔疮膏
摘要:目的::观察马应龙痔疮膏联合胰岛素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方法:将60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采用全身综合治疗加局部治疗的方法。局部换药时对照组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胰岛素液浸泡的纱布外敷创面,红肿处用盐酸消旋山莨菪碱与酚妥拉明湿敷,后用无菌纱布包扎,视分泌物情况每1~3d换药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用马应龙痔疮膏涂于创面。结果:2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观察组治愈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马应龙痔疮膏联合胰岛素治疗糖尿病足具有良好的疗效,方法简便,价格便宜,愈合速度快,值得推广。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盆腔孤立性纤维瘤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盆腔孤立性纤维瘤的临床和病理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以及预后。方法:对1例盆腔孤立性纤维瘤的临床和病理、影像学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及治疗方式等进行探讨。结果:手术标本肉眼观:肿瘤包膜完整,表面光滑,切面灰白,质嫩;镜下观:主要由梭形细胞组成,肿瘤细胞丰富伴轻度异型,核染色质粗,核分裂像分布不均匀,由细胞致密区和疏松区交替无特定结构排列,灶性区可见坏死,低度恶性,间质血管较丰富,细胞间可见大量胶原纤维;免疫组织化学:CD34+, CD31+,Bcl-2凋亡蛋白±,细胞增殖相关抗原20%+,细胞角蛋白-,钙视网膜蛋白-,CD99抗原-,肌间线蛋白-,p53-, S-100+,平滑肌肌动蛋白-,波形蛋白+,WT-1蛋白-。结论: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无特异性临床表现,诊断主要依据病理形态学特征和特异性标志物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需与其他梭形细胞瘤鉴别;首选手术治疗,术后需进行密切随访。

    作者:丁银满;王正权;石小军;诸禹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三阴性乳腺癌90例临床特征及生存情况分析

    目的::分析90例三阴性乳腺癌( TNBC)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284例经病理科证实的乳腺癌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应用统计学软件回顾性分析TNB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生存情况及肿瘤复发转移的方式。结果:284例乳腺癌患者中90例为TNBC,随访时间13~84个月。 TNBC确诊时年龄比非TNBC( n-TNBC)患者小(P<0.01),TNBC患者确诊时肿瘤长径较 n-TNBC 患者肿瘤大(P <0.01)。手术时出现腋窝淋巴结转移率较高(P <0.01);TNBC中复发或转移82例,比n-TNBC患者更容易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P<0.01)。 TNBC比n-TNBC患者更容易发生肝、肺和脑转移(P<0.01)。 TNBC组5年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3.3%和71.1%,n-TNBC组分别为4.6%和84.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家族史、组织学分级、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数、辅助放疗及辅助内分泌治疗情况是影响TNBC与n-TNBC患者复发转移及预后的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表明患者诊断为乳腺癌时年龄、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数均是影响TNBC患者复发转移及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与n-TNBC患者比较,TNBC发病年龄较轻,确诊时淋巴结转移率较高,术后复发转移率较高,多见于肺、肝和脑及5年总生存及无病生存率较低。

    作者:张露;郑荣生;汪子书;王俊斌;杨燕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结直肠癌肝转移γ-神经突触核蛋白高表达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 CRC)肝转移患者γ-神经突触核蛋白( SNCG)高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根据术后癌细胞转移情况将219例患者分为肝转移组114例和无肝转移组10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SNCG表达水平与CRC患者术后肝转移的关系及其与术后无病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SNCG阳性率在肝转移组为71.96%,无肝转移组为28.04%。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SNCG表达是判断CRC术后是否有肝转移的独立因素(P<0.01)。 SNCG阳性表达与阴性表达的肝转移患者术后无病生存时间分别为(48.70±5.40)个月和(78.75±4.23)个月,总生存时间分别为(51.10±5.20)个月和(80.29±4.12)个月,SNCG阴性患者的生存时间均明显长于SNCG阳性患者(P<0.01)。结论:SNCG表达水平越高,CRC患者术后肝转移的风险越高,无病生存期越短。 CRC组织中SNCG高表达可以作为预测肝转移的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江秀慧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马应龙痔疮膏联合胰岛素治疗糖尿病足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马应龙痔疮膏联合胰岛素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方法:将60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采用全身综合治疗加局部治疗的方法。局部换药时对照组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胰岛素液浸泡的纱布外敷创面,红肿处用盐酸消旋山莨菪碱与酚妥拉明湿敷,后用无菌纱布包扎,视分泌物情况每1~3d换药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用马应龙痔疮膏涂于创面。结果:2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观察组治愈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马应龙痔疮膏联合胰岛素治疗糖尿病足具有良好的疗效,方法简便,价格便宜,愈合速度快,值得推广。

    作者:年秀梅;年翠侠;邵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脂肪溶解液预防乳腺癌术后淋巴漏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脂肪溶解液辅助腋窝淋巴结清扫对乳腺癌术后淋巴漏发生率的影响。方法: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86例,其中常规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清扫腋窝淋巴结的52例为对照组,术中加用脂肪溶解液辅助腋窝淋巴结清扫的34例为观察组。比较2组术后3d引流管引流量、腋窝引流管留置时间、皮下积液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第2天、第3天引流量和腋窝引流管留置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皮下积液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使用脂肪溶解液辅助腋窝淋巴结清扫可以预防术后淋巴漏的发生。

    作者:张珂;钱军;金鑫;喻大军;陈邦领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LP17对大鼠肠巨噬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目的::通过观察LP17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肠巨噬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LP17对激活的肠巨噬细胞的作用机制,寻找对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的可能治疗方法。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肠巨噬细胞分为对照组[未加脂多糖( LPS)和LP17处理],及实验组[包括LPS组(用LPS处理)和LPS+LP17组(用LPS及LP17处理)]。给药浓度为LPS 1 mg/L,LP170.1 mg/L,培养6 h后用0.25%胰酶消化收集细胞。 Tecnai 12透射电镜观察实验组及对照组大鼠肠巨噬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经药物处理后,电镜下观察,对照组为正常巨噬细胞,实验组中LPS组巨噬细胞内出现大量溶酶体,LPS+LP17组巨噬细胞出现凋亡小体。结论:LP17能促使被激活的巨噬细胞凋亡。

    作者:张建新;陈志明;党胜春;冯舒;王平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不同骨瓣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大骨瓣开颅和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适应证和疗效。方法:采用大骨瓣开颅(大骨瓣开颅组)和小骨窗开颅(小骨窗开颅组)2种术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68例,同时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和出血量分为不同亚组,对2种术式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小骨窗开颅组较大骨瓣开颅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P<0.01),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升高(P<0.01),2组再出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大(>50 ml)的患者采用大骨瓣开颅病死率低于采用小骨窗开颅(P<0.05)。结论:不同骨瓣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各有优缺点,结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和出血量来选择合适的术式,能提高治疗的成功率和生存质量。

    作者:胡海成;黄好峰;李习珍;于强;李春;韩超;张成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可溶性和膜结合性CD14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可溶性CD14(sCD14)的水平及血浆单核细胞膜结合性CD14(mCD14)的表达与RA的关系。方法:收集78例RA患者和50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的外周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中sCD14的表达,同时分离RA患者和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mCD14的表达水平,分析CD14的表达水平与RA的关系。结果:RA患者血清中的 sCD14与 mCD14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RA 活动期患者 sCD14与mCD14表达水平亦均明显高于RA缓解期患者(P<0.01)。结论:sCD14与mCD14在RA外周血中表达水平异常增高,它们可能参与了RA的发病或病情进展。

    作者:周英霞;赵福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多焦点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早期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和调节幅度。方法:对47例(47只眼)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并记录术眼的裸眼远视力、裸眼近视力、佳矫正远视力、佳矫正近视力及表观调节幅度(分别采用负镜片和主观移近法进行测量)。术后随访1~12个月,对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裸眼近视力≥J5者,分别为38例、40例和38例,远视力矫正后近视力≥J5者,分别为37例、37例和36例。主观移近法测量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调节幅度分别为(2.02±0.59) D、(1.91±0.53) D、(1.82±0.54)D。负镜片法测量的拟调节幅度分别为(1.92±0.61)D、(1.85±0.54)D、(1.79±0.49)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视力矫正后近视力和调节幅度之间呈正相关关系(P=0.00)。焦点深度范围曲线在0.0D和-3.0D左右各有一波峰,焦点深度范围为(+1.5~4.0)D。结论: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可提供良好的远、近视力,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吴琳艳;王新力;范茂利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Wnt信号转导通路与结直肠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细胞信号转导通路是当今生物医学领域前沿、活跃的主题之一[1]。 Wnt 信号通路是由一系列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组成,各种信号蛋白之间彼此制约并且相互联系,形成一个复杂的网络结构。研究[2]表明,Wnt 信号转导通路在胚胎发育与肿瘤发生、发展以及侵袭转移等关键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备受广大研究者的关注。多数结直肠癌患者的转化细胞在Wnt信号通路上存在抑癌基因的缺失、突变或失活和/或癌基因的激活,终导致β-catenin在核内的累积,从而影响相关基因的转录,这是导致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对Wnt信号通路的进一步研究可能为探索结直肠癌的发病机制以及寻求有效诊治手段提供有力帮助。本文就Wnt信号转导通路与结直肠癌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景桂英(综述);欧玉荣(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结肠造口患者不同时期认知状况调查

    目的::探讨结肠造口患者不同时期认知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取自行设计问卷对52例结肠造口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结肠造口患者入院后第1天、定位前、造口开放日、出院前4个不同时期对有关知识的认知水平均较低;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经济状况均是影响患者对造口认知水平的独立因素(P<0.05~P<0.01),其中<35岁的患者与>60岁的患者认知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受教育程度高的患者认知水平较高;家庭收入>4000元比家庭收入<2000元的患者认知水平高(P<0.05)。结论:医护人员应针对造口患者不同时期的认知,制定详细的健康教育计划,利于其顺利渡过围手术期,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孙彩霞;余丽丽;杨金芝;徐莹;夏之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防跌倒管理流程”在老年病区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防跌倒管理流程”在老年病区住院患者防跌倒的应用效果。方法:建立并落实“防跌倒管理流程”,即住院患者防跌倒安全管理制度、跌倒危险因素评估、跌倒风险告知书、防范跌倒措施的落实、质量控制及持续改进措施等,同时采取更具针对性的专科化、个性化措施。结果:实施防跌倒管理流程后高危跌倒预报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1),而发生跌倒率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防跌倒管理流程”能有预见性地识别、评价和处理老年患者潜在的跌倒危险因素,对于避免患者在住院时发生跌倒事件有积极意义,有助于保证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安全性。

    作者:申春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钢缆钉系统微创治疗髌骨横形骨折30例

    目的::探讨钢缆钉( Cable-Pin)系统内固定微创治疗髌骨横行骨折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微创手术,使用Cable-Pin内固定系统治疗髌骨横行骨折30例,并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评价关节活动范围,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随访10~18个月。结果: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7周。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为3.2±1.4,术后4周为1.4±1.3。骨折愈合后28例患者实现了全膝关节活动,2例患者完全屈曲有10°缺失。结论:Cable-Pin系统对髌骨骨折固定牢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是治疗髌骨横形骨折的可靠方法。

    作者:孙欢;毛宁方;李华杰;徐文联;王波;朱正亚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护理控制的研究进展

    美国国立综合癌症治疗网2009年公布的成人癌性疼痛控制指南[1]中指出,基于诊断治疗的原则,癌性疼痛可分为伤害性疼痛和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 malignant neuropathic pain,MNP)两类,前者是肿瘤导致躯体或内脏结构受损继而兴奋伤害感受器而引发的疼痛;后者是指肿瘤直接侵袭或转移造成中枢或外周神经结构受到损害而引起的疼痛,是一类神经病理性疼痛( neuropathic pain,NP),这类疼痛不易缓解,一直是临床诊疗的难点。作为一类难治性癌痛,MNP已开始逐渐为人们所重视,并成为当前疼痛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就MNP疼痛控制方面的相关护理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李琳琳(综述);徐淑秀(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连续血液净化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35例

    目的::评价连续血液净化应用于重症监护室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的效果与预后。方法:对35例MODS患者实施连续血液净化治疗,治疗过程中动态监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治疗前及治疗后实施血气分析,检查肝肾功能与电解质。结果:治疗后钠离子、钾离子、肌酐和尿素氮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而高钙离子和HCO3-含量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全部患者经连续血液净化治疗后,生存21例,病死14例,生存患者年龄、器官衰竭数以及APACHEⅡ评分均明显低于病死患者(P<0.01)。结论: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能够有效纠正重症监护室MODS患者的酸碱及水电解质紊乱,患者的年龄、器官衰竭数以及APACHEⅡ评分均能够影响其预后。

    作者:刘素文;朱雨良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毛细支气管炎患儿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治疗组32例。对照组予以解痉平喘、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及抗病毒等药物,若合并细菌感染则给予抗生素;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以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比较2组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及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患儿咳嗽、肺部哮鸣音、肺部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5%(P<0.01)。结论: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临床疗效明显,安全性高,优于常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林;董淮富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Narcotrend分级指导下丙泊酚靶控输注用于高血压患者麻醉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Narcotrend( NT)指导下丙泊酚靶控输注用于高血压患者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合并原发性高血压1~2级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5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 N组)和对照组( C组)。 N组依据患者NT分级( NTS)调控丙泊酚靶浓度,使NTS维持在D2~E0水平;C组依据患者的平均动脉压( MAP)、心率( HR)调控丙泊酚靶浓度,维持MAP波动不超过基础值±20%、HR 55~100次/分;2组丙泊酚均在2~5μg/ml范围内调整。若2组麻醉深度调整后MAP、HR超出范围,则给予心血管活性药物干预。记录2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丙泊酚和舒芬太尼的用量,心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以及苏醒期躁动、恶心呕吐、术中知晓等发生率。结果:与C组比较,N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均相应缩短( P<0.05和P<0.01),丙泊酚用量显著减少(P<0.01);C组乌拉地尔使用率多于N组(P<0.05);2组苏醒期躁动和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TS指导下丙泊酚靶控输注在高血压患者麻醉中的应用,可以使麻醉深度更易于掌控,血流动力学更为稳定,复苏时间缩短,有利于实现精确麻醉,在确保麻醉安全、提高麻醉质量方面更具有优越性。

    作者:彭晓东;吴庆玲;郑立东;李家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B(A)亚型异位妊娠患者的血型鉴定及配血

    B( A)血型是ABO血型系统中非常罕见的一种亚型,人群中的发生频率非常低,文献[1]报道约在1/170000到1/580000。 B( A)亚型患者如因紧急抢救需要输血,几乎无法找到相同亚型的供血者,选取何种血型血液作为供者,目前极少有文献报道。我们对1例B( A)血型患者进行了输血抢救,现作报道。

    作者:周杰;张莉;张明飞;魏伟华;张鲍虎;杨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刺五加注射液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刺五加注射液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昆明种雄性小鼠60只(18~22 g),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硫普罗宁阳性药对照组和刺五加高、中、低剂量组(200 mg/kg、100 mg/kg、50 mg/kg ),每组各10只。采用50%乙醇12 ml·kg-1·d-1连续灌胃10 d,制备小鼠酒精性肝损伤模型。测定血清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三酰甘油( TG)水平;肝组织丙二醛、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计算肝脏指数,并观察肝脏病理变化。结果:小鼠酒精性肝损伤模型构建成功。除刺五加低剂量组TG水平与模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与模型组比较,刺五加注射液均能够降低血清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TG水平(P<0.05~P<0.01);抑制小鼠肝脏组织丙二醛含量的升高,提高肝脏中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P<0.05~P<0.01);减轻肝脏病理组织损伤;刺五加高、中剂量组均能降低小鼠肝脏指数(P<0.05和P<0.01)。结论:刺五加注射液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有关。

    作者:董清清;李晓明;储菲;吴成柱;赵素荣;刘浩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孕28~36+6周胎膜早破247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孕28~36+6周胎膜早破发生的危险因素、分娩方式、围生儿结局及其诊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孕28~36+6周胎膜早破247例临床资料,并依据孕龄不同,分析28~31+6周( A组)、32~33+6周( B组)、34~36+6周( C组)各组危险因素、分娩方式、围生儿的结局。结果:A组阴道分娩率低于C组,而剖宫产率高于C组(P<0.05);A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和新生儿肺炎发生率均明显高于C组(P<0.01),A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1),而B组和C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窒息和新生儿肺炎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围生儿死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未足月胎膜早破及时诊断、干预、充分予以权衡,延长孕周与围生儿结局的个性化评估对提高产科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宋蓉蓉;陈珉;孙红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