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Roy适应模式在老年帕金森病睡眠障碍护理中的应用

张华

关键词:帕金森病, Roy适应模式, 睡眠障碍,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Roy适应模式在老年帕金森病睡眠障碍护理中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老年帕金森病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 Roy适应模式引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分别在入院时、住院1个月后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 PSQI)和帕金森病生存质量问卷( PDQL)对2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组患者入院时PSQI和PDQL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住院1个月后,观察组PSQI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PSQI 7项因子评分亦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PDQL 4项因子评分和总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运用Roy适应模式能显著改善老年帕金森病患者的睡眠障碍状况,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可推广于临床。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水胶体敷料预防PICC后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水胶体敷料预防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 PICC)引起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100例PICC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在置管完毕后按传统方法使用透明贴膜固定;观察组在置管完毕后使用透明贴膜固定导管并在穿刺点上方3~5 cm处沿血管走向使用水胶体敷料。结果:观察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4.0%,对照组为24.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水胶体敷料在PICC后能有效减少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

    作者:白茹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后疼痛的处理及预防

    目的::探讨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后疼痛发生原因及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后疼痛的59例患者,分析斜疝类型、发病年龄、麻醉方式、神经保护等因素对术后疼痛的影响,并制定相应预防或减轻疼痛措施。结果:Ⅲ、Ⅳ型斜疝患者疼痛程度高于Ⅰ、Ⅱ型斜疝患者(P<0.05),低龄患者和局部浸润麻醉患者疼痛程度与高龄患者和椎管内麻醉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后疼痛与疾病类型有一定关系,根据以上相关因素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对于预防或缓解疼痛尤为必要。

    作者:许建共;蔡婕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聚集解决模式在闭合性胸外伤老年患者呼吸道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以聚集解决模式为基础的护理干预对闭合性胸外伤老年患者呼吸道护理的影响。方法:选取住院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应用聚集解决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干预前、后对2组患者的呼吸道自我护理知识知晓程度、呼吸功能锻炼的依从性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呼吸道自我护理知识知晓程度和呼吸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聚集解决模式为基础的护理干预能提高闭合性胸外伤老年患者呼吸道自护能力。

    作者:汤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的研究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取全自动生化仪测定单纯2型糖尿病组(A组)、脑梗死非糖尿病组(B组)、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C组)各60例及健康对照组(D组)60名的空腹血清尿酸水平,并测定各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血脂水平。分析比较各组血清尿酸水平。结果:C组血清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1);A组、B组的血清尿酸水平亦均明显高于D组(P<0.01)。结论:高水平的血清尿酸可能是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陈晨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YKL-40水平的研究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高敏C反应蛋白(hs-CRP )和尿酸(UA)水平,探讨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ACS患者102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48例,不稳定心绞痛(UAP)54例分别作为AMI组和UAP组,所有患者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亚组43例、双支病变亚组37例和多支病变亚组22例;另选52例冠状动脉正常者作为对照组。 ELISA法检测血浆YKL-40、hs-CRP和UA水平。结果:AMI组YKL-40、hs-CRP和UA水平与UAP组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CS组亚组血浆YKL-40和hs-CRP水平随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而升高,各亚组间除AMI组与UAP组比较U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CS患者血浆YKL-40水平与hs-CRP、UA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YKL-40升高可能预示着ACS患者的不稳定状态,且与冠心病发病及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汤阳;康品方;李妙男;唐碧;王洪巨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三氧化二砷注射液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注射液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中晚期原发性肝癌68例分为2组,观察组34例,采用三氧化二砷注射液治疗;对照组34例,采用亚砷酸治疗。结果:2组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临床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改善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氧化二砷注射液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孙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Roy适应模式在老年帕金森病睡眠障碍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Roy适应模式在老年帕金森病睡眠障碍护理中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老年帕金森病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 Roy适应模式引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分别在入院时、住院1个月后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 PSQI)和帕金森病生存质量问卷( PDQL)对2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组患者入院时PSQI和PDQL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住院1个月后,观察组PSQI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PSQI 7项因子评分亦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PDQL 4项因子评分和总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运用Roy适应模式能显著改善老年帕金森病患者的睡眠障碍状况,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可推广于临床。

    作者:张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早期肠内营养促进烧伤后肠道增殖修复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对烧伤大鼠回肠黏膜增殖修复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30%体表面积Ⅲ度烧伤大鼠模型,将8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烧伤对照组( C组)、早期肠内营养组( EEN组,烧伤后6 h开始实施肠内营养)和延迟肠内营养组(DEN组,烧伤后24 h开始实施肠内营养)。观察伤烧前(PBD 0)及烧伤后0.5 d(PBD 0.5)、1 d(PBD 1)、3 d(PBD 3)、7 d(PBD 7)和10 d(PBD 10)大鼠回肠黏膜3H-胸腺嘧啶核苷(3H-TdR)、3H-尿嘧啶核苷(3H-Uridine)和3H-亮氨酸(3 H-Leucine)掺入率、增殖指数及回肠黏膜DNA、RNA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结果:烧伤后大鼠回肠黏膜3 H-TdR、3 H-Uridine掺入率各时点均明显低于烧伤前,PBD1~PBD10 EEN组3 H-TdR、3 H-Uridine、3 H-Leucine掺入率均较DEN组增高( P<0.05~P<0.01)。烧伤后大鼠回肠黏膜增殖指数均低于烧伤前 PBD0,EEN 组在 PBD1~PBD10均高于 DEN 组(P <0.05~P <0.01)。大鼠回肠黏膜DNA、RNA和蛋白质含量PBD1~PBD10均显著低于PBD0,PBD3~PBD10 EEN组DNA、RNA和蛋白质含量均较DEN组增高(P<0.05~P<0.01)。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有效地降低了烧伤后肠黏膜增殖受抑程度,促进了肠黏膜修复。

    作者:王逸娟;刘曼曼;徐淑秀;吴丹;吴炜;彭曦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不安运动评估单次法与多次法对高危新生儿不良运动发育结局预测效度探讨

    目的::探讨高危儿不安运动质量评估单次法与多次法对不良运动发育结局的预测效度。方法:对38例高危新生儿在不安运动阶段进行全身运动质量评估,12个月龄(纠正年龄)后根据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和临床诊断确定其运动发育结局。分析单次法和多次法的预测效度。结果:多次法对不良运动发育结局的预测敏感性为76.2%,特异性为88.2%,阳性预测值为88.9%,阴性预测值为75.0%,而单次法其阳性预测值为55.3%;多次法对脑性瘫痪的预测敏感性为100.0%,特异性为76.9%,阳性预测值为66.7%,阴性预测值为100.0%,而单次法其阳性预测值为31.6%。结论:多次法对高危儿的运动发育结局有较好的预测效度。

    作者:武改;王雨晴;杨忠秀;王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自我效能感在喉癌术后患者自我护理和生活质量间的中介作用分析

    目的::了解喉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状况,探讨自我护理、自我效能感和生活质量三者之间关系以及自我效能感在自我护理和生活质量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病理组织学确诊的、行手术治疗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自我护理和提高自我效能感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喉癌患者82例作为调查对象,在出院3个月后复查时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中国头颈部癌生命质量测定量表对喉癌术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性别、年龄段、手术方式、临床分期,是否带管、放化疗的喉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总自我护理能力及各维度与生活质量间均呈正相关关系(P<0.01);自我效能感与生活质量间呈正相关关系(P<0.01)。自我效能感在自我护理能力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中介作用大小为66.73%,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78.79%。结论:引导喉癌术后患者培养自我护理能力,提高自我效能感,可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

    作者:周英;杨从艳;赵梅君;张培培;余陆华;鲍丽;杨学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肝门阻断术联合超声定位在复杂性肝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肝静脉阻断术联合超声在复杂性肝肿瘤切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超声定位、Pringle法联合肝静脉阻断切除复杂性肝脏肿瘤63例。结果:63例均顺利切除,未出现肝静脉分离失败、肝静脉损伤、大出血和空气栓塞。结论:肝静脉阻断术联合超声定位行复杂性肝脏肿瘤切除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礼治;汪益民;汪继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延续护理对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健康行为的影响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行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的患者158例,根据术后随访模式分为2组,79例实施传统门诊随访模式为对照组,79例实施延续护理随访模式为观察组,随访1年,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评定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采用健康行为量表评定患者的健康行为,比较2组患者随访前后的自我护理能力及健康行为,分析2组患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满意度。结果:随访1年时,2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和健康行为评分均较出院时显著升高(P<0.01),观察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和健康行为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满意度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延续护理可显著提升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及健康行为。

    作者:高晓洁;季梅丽;杨阳;俞颖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两种体外照射方法治疗宫颈癌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通过观察2种体外照射在宫颈癌放疗中的不良反应,获取宫颈癌佳的放疗方案。方法:随机将60例Ⅱb期以上宫颈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同中心体外照射,每周5次,每日每野肿瘤量(DT)1.0 Gy,每日照射两野;对照组采用盆腔前后野对穿体外照射,每周5次,每日每野 DT 1.8~2.0 Gy,每日两野轮流照射,盆腔外照射DT 50 Gy,腔内后装治疗3~7次,每周1次,每次A点 DT 6.0~7.0 Gy。比较2组患者因放疗引起的骨髓抑制和消化系统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放疗引起的消化系统反应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2组骨髓抑制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宫颈癌放疗中,采用同中心体外照射可相对减轻不良反应。

    作者:董丽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危重患儿284例住院期间营养调查

    目的::调查住院危重患儿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良发生情况,为临床进行营养支持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营养风险评价工具STRONG kids对284例住院危重患儿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分别在入院第1天和出院前1天通过体格检查评估其营养状况。结果:284例危重患儿营养风险检出率为52.82%,入院时营养不良检出率为19.01%,出院时营养不良检出率为33.80%,营养不良检出率与营养风险之间呈正相关关系(P<0.01)。住院时间与营养风险检出率及营养不良检出率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危重患儿住院期间营养支持不理想以至于出院时急性营养不良发生率较入院时增加,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良检出率越高,住院时间可能越长。

    作者:李冬娥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皮肤扩张法自体肋软骨耳廓再造术的护理探讨

    目的::探讨自体肋软骨支架植入耳廓再造术的护理措施,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3例皮肤扩张法自体肋软骨耳廓再造术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的护理、心理护理、引流管的护理等相应护理措施。结果:23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及术前、术后护理工作,再造耳廓术后外形取得满意效果。Ⅰ期植入扩张器无一例破溃及感染,耳后皮肤均扩张良好,Ⅱ期行自体肋软骨支架植入耳廓再造术后,肋缘供区切口愈合良好,无切口感染及裂开等并发症,引流管通畅。出院后6个月随访,再造耳廓形态逼真,无组织坏死,血供及感觉良好,能承受睡觉时的正常压迫。结论:自体肋软骨耳廓再造术后,耳后皮肤扩张的2个月期间手术的患处护理尤为重要,是保证手术成功的有效措施。

    作者:胡震;张素琴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雷米芬太尼对丙泊酚靶控输注诱导期间效应室浓度及麻醉深度的影响

    目的::观察丙泊酚靶控输注( TCI)诱导期间泵注雷米芬太尼对丙泊酚效应室浓度( EC)、熵指数和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将择期手术患者22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以血浆血药浓度为靶目标进行TCI,丙泊酚靶控血药初始浓度设为1.5μg/ml,每4 min增加0.5μg/ml,当改良警觉/镇静评分(MOAA/S)为1分时,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静脉泵入0.9%氯化钠注射液和雷米芬太尼0.2μg·kg-1·min-1,当MOAA/S为0分时给予肌松药3 min后行气管插管。观察记录丙泊酚EC、熵指数[反应熵( RE)、状态熵( SE)]、平均动脉压( MAP)和心率( HR),于诱导前( T0)、气管插管前3 min即给肌松药时(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1 min(T3)。结果:观察组T1~T3丙泊酚EC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2组T1~T3 RE和S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3 MAP和T1~T3 H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丙泊酚TCI诱导期间泵入雷米芬太尼使麻醉深度不变的情况下丙泊酚用量明显减少,血压和HR被抑制更明显。

    作者:张景俊;徐晖;程亮;潘松;吴鸿浩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64排螺旋CT脑血管成像在烟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 CTA)在烟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CT平扫和CTA检查的16例烟雾病患者资料,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脑出血8例,脑梗死2例,脑出血及脑梗死2例,脑萎缩及脑出血2例,2例未见明显异常。 CTA显示双侧大脑前中动脉狭窄、闭塞4例,单侧3例。双侧颈内动脉、大脑前、中动脉C1段、A1或A1~A3段、M1段不同程度狭窄、闭塞9例。合并大脑后动脉狭窄3例。16例均显示脑底异常血管网。侧支血管表现为相应血管及其分支粗大、增多,迂曲延长。结论:CTA可提供烟雾病确切的诊断,是一项实用、有效的技术,对烟雾病分析评价有重大临床价值。

    作者:祝洪福;任千里;张芳;王立乾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2013年蚌埠市某区903名中小学教师健康体检分析

    目的::了解蚌埠市某区中小学教师群体健康状况和疾病谱分布情况。方法:对2013年蚌埠市某区6所中小学903名教师的健康体检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903名教师疾病及异常指标检出781人(86.49%)。其中高血压193人(21.37%)、心电图异常183人(20.27%)、脂肪肝152人(16.83%)、胆囊疾患114人(12.62%)、肾脏疾患88人(9.75%)、高甘油三脂血症75人(8.31%)、高血糖49人(5.43%),检出率相对较高。结论:中小学教师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缓解压力、倡导健康与良好的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预防和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生。

    作者:谢怀珍;李玲;张琛;袁媛;徐姗姗;计承侠;崔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妊娠期输尿管结石合并肾绞痛的治疗

    目的::探讨妊娠期输尿管结石合并肾绞痛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妊娠期输尿管结石合并肾绞痛17例患者,均首先给予保守治疗,6例经保守治疗症状消失;11例因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行膀胱镜下输尿管双J管置入术,2例无法置入继续选择保守治疗,1例局部麻醉下行经皮肾穿刺造瘘术。结果:所有肾绞痛患者症状均明显缓解,8例成功置入双J管中,1例带管期间结石排出,5例留置双J管至产褥期结束后药物结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成功排石,2例排石失败患者均于产褥期结束后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6例保守治疗后症状消失,无一例发生意外妊娠终止。结论:膀胱镜下输尿管双J管置入术是处理妊娠期输尿管结石合并肾绞痛安全而有效手段之一。

    作者:刘贝贝;张家俊;汪盛;陈志军;韩峰;李庆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产前超声对胎儿小脑蚓部缺失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检查对胎儿小脑蚓部缺失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47例产前超声初步诊断为胎儿小脑蚓部缺失的孕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MRI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产前超声检查诊断的47例小脑蚓部缺失均与MRI诊断结果一致。其中17例为小脑蚓部完全缺失,合并其他畸形11例;30例为小脑蚓部部分缺失,合并其他畸形15例。结论:产前超声检查对小脑蚓部缺失及合并畸形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胎儿小脑蚓部缺失的有效筛查手段之一。

    作者:臧晓娟;李东海;孙宝娟;赵巧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