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剂量顺铂和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合甲羟孕酮治疗晚期胃肠腺癌

许杨;汪济东

关键词:胃肠肿瘤, 顺铂, 亚叶酸钙, 氟尿嘧啶, 甲羟孕酮
摘要:目的:观察大剂量顺铂(HD-DDP)、亚叶酸钙(CF)、氟尿嘧啶(5-Fu)并用甲羟孕酮(MPA)治疗晚期胃肠道腺癌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应用HD-DDP加5-Fu/CF加MPA治疗晚期胃肠腺癌37例.结果:CR 0例,PR 15例,CR加PR 40.5%;不良反应主要是恶心、呕吐、Ⅱ度以上占24.3%,只有2例BUN升高.结论:HD-DDP加5-Fu/CF加MPA方案治疗晚期胃肠腺癌有一定疗效,不良反应轻微,可耐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次氯酸钠法孵化猪带绦虫卵的观察

    目的:观察次氯酸钠作用下猪带绦虫卵的孵化过程.方法:以1.0%次氯酸钠溶液孵化猪带绦虫虫卵,以显微镜进行动态观察.结果:猪带绦虫虫卵胚膜被溶解,六钩蚴逸出.结论:次氯酸钠法孵化猪带绦虫卵的本质是溶解猪带绦虫虫卵胚膜.

    作者:方强;孙新;夏惠;胡守锋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弓形虫病三种病原学检查方法的比较

    目的:观察三种检测方法检测培养中的细胞被弓形虫感染的感染率差异,以寻找一种能够提高弓形虫病病原学诊断的敏感性方法.方法:以弓形虫速殖子加入分孔培养的Hela细胞和THP-1细胞中,分别用吉姆萨染色、间接荧光(IFA)染色和流式细胞仪(FCM)三种方法在不同培养时间内检测宿主细胞感染弓形虫速殖子的感染率.结果:吉姆萨染色检测平均感染率为22.0‰,IFA检测平均感染率为24.3‰,两者均低于FCM检测平均感染率42.0‰(P<0.05).结论:三种方法中以FCM法检测感染率为高,IFA法和吉姆萨染色法相似.

    作者:陈兴智;孙新;夏惠;胡守锋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电测法与X线牙片法测定牙根管长度的评价

    目的:利用牙片定位评价JUSTY-Ⅱ型全自动根尖定位仪在根管长度测定中的准确性.方法:使用JUSTY-Ⅱ型全自动根尖定位仪探测130颗根尖的位置,记录测得的根管长度,根管充填试尖时拍摄X线片,测定牙胶尖至根尖的距离.结果:JUSTY-Ⅱ型全自动根尖定位仪与X线片定位比较其误差±0.5 mm内,电测法准确率为87.7%.结论:根管长度电测法在临床治疗中具有极大的可行性,是一种准确性高、重复性强、减少X线损害、缩短临床椅位工作时间的根管治疗定位手段.

    作者:朱丽雅;陆宇淼;秦稼楠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小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研究

    目的:探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颈部软组织加压人工通气等方法,制作小白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的成功率和可靠性.方法: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并用粗棉线在颈部血管、神经和气管下方绕颈后结扎加压,以脑电波变平作为全脑完全缺血的标志,造成全脑缺血30 min,然后解除结扎、恢复血液灌流60 min;使用微通气量小动物呼吸机进行人工通气;测大脑皮质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CPK)的活性;观察大脑皮质和海马的形态学变化.结果:缺血后数秒钟内脑电波变为一条直线,缺血30 min和再灌60 min内未见恢复.LDH和CPK活性,缺血组和再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再灌组CPK活性明显低于缺血组(P<0.01).病理检查:缺血30 min,大脑皮质和海马锥体细胞固缩,少数神经元变性,轻度充血、水肿;再灌60 min,上述损伤进一步加重.结论:本文建立的改进模型方法简便易行,缺血和再灌注损伤显著,模型成功率高,动物死亡率低.

    作者:赵士弟;杨卫东;汪洪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胃癌术后不同周期化疗呕吐反应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观察胃癌术后患者不同周期化疗的呕吐反应,总结其护理体会.方法:根据化疗周期的长短,将胃癌术后患者43例随机分为短周期组(≤3个疗程)和长周期组(>3个疗程),观察化疗过程中出现的恶心、呕吐反应.结果:短周期组的化疗,恶心、呕吐反应的程度较长周期组轻(P<0.05).结论:胃癌术后化疗引起的呕吐合理地护理至关重要.

    作者:朱红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抗猪囊尾蚴KD26抗原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建立和特性鉴定

    目的:建立针对猪囊尾蚴KD26抗原的单克隆杂交瘤细胞株,生产相应的单克隆抗体,用于囊虫病免疫保护机制的基础研究和囊虫病临床免疫诊断的应用.方法:用SDS-PAGE电泳,分离纯化制备猪囊尾蚴KD26抗原免疫6周龄BALB/C小鼠3次,无菌取出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2/O(比率10∶1),在50%PEG(4 000 MW)作用下进行细胞融合,随后在HAT培养液中进行选择性培养、筛选和克隆;常规的中期染色体法分析染色体,单克隆抗体鉴定采用免疫双扩散法测定其免疫球蛋白亚类,采用ELISA法测定单抗效价并作特异性鉴定.结果:用常规的有限稀释法对杂交瘤细胞进行了3次筛选和克隆化后,获得了1株杂交瘤XH,染色体数为96,能稳定分泌抗猪囊尾蚴KD26单抗,单抗类型为IgG1,抗体滴度为1∶1 000,其与血吸虫、弓形虫、细粒棘球绦虫抗原均不发生交叉反应.结论:应用杂交瘤技术获得了1株能稳定分泌高滴度抗猪囊尾蚴KD26抗原的单克隆抗体细胞株.

    作者:夏惠;方强;孙新;王明丽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活动期瘤样钙质沉着症13例分析

    目的:探讨活动期瘤样钙质沉着症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改变.方法:对13例活动期瘤样钙质沉着症临床资料和病理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活动期瘤样钙质沉着症中,男7例,女6例;年龄16~65岁.病程1~11年.多发肿块3例;单个肿块10例.结论:活动期瘤样钙质沉着症临床表现为无痛性包块,发生于骨旁或关节周围,不累及骨或关节.X线摄片呈特征性的钙化阴影.组织学表现呈多囊性或实质性硬结节;囊壁内衬肉芽组织,囊腔内为无定形的钙盐颗粒.

    作者:张平;张先山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大剂量顺铂和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合甲羟孕酮治疗晚期胃肠腺癌

    目的:观察大剂量顺铂(HD-DDP)、亚叶酸钙(CF)、氟尿嘧啶(5-Fu)并用甲羟孕酮(MPA)治疗晚期胃肠道腺癌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应用HD-DDP加5-Fu/CF加MPA治疗晚期胃肠腺癌37例.结果:CR 0例,PR 15例,CR加PR 40.5%;不良反应主要是恶心、呕吐、Ⅱ度以上占24.3%,只有2例BUN升高.结论:HD-DDP加5-Fu/CF加MPA方案治疗晚期胃肠腺癌有一定疗效,不良反应轻微,可耐受.

    作者:许杨;汪济东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的安全性、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食管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n=42)和肠外营养组(PN组,n=38).所有病例在术前和术后第7天各测定一次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尿素氮、肌酐、血糖和丙氨酸氨基转换酶,临床观察营养支持后有无消化道症状、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所有病例在研究期间无死亡、无明显肝肾功能改变.营养支持后EN组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和淋巴细胞计数水平明显升高(P<0.01),营养支持后EN组与PN组相比,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和淋巴细胞计数水平明显增高(P<0.001),临床观察EN组早期下床活动时间及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较PN组均显著缩短(P<0.001),EN组住院时间明显减少(P<0.01),且无严重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是安全可行的,是一种较肠外营养更有效的营养方式,它能明显改善机体的营养状态,恢复机体的免疫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徐世斌;严中亚;魏大中;马冬春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中药疮疡膏治疗褥疮的效果观察和评价

    目的:探讨中药疮疡膏外敷治疗褥疮的疗效,为临床对褥疮进行更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提供新的参考.方法:随机将40例Ⅱ度褥疮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0例,应用中药疮疡膏外敷治疗,对照组20例,用75%酒精球清洁周围皮肤,然后用针筒(含生理盐水溶液)涡流式冲洗创面,无菌纱布吸干液体,红外线照射20~30 min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疮疡膏外敷治疗褥疮方法简便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闵雅莲;姚爱丽;王海韵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丙泊酚用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临床观察

    患者在做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时,常有精神紧张与恐惧,且插入纤维支气管镜时直接对气道产生刺激会引起剧烈呛咳,甚至引起气道反射性收缩和喉痉挛[1].2002年6月~2003年6月,我院对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采用丙泊酚镇静,同时采用VBM内镜面罩供氧,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作者:高敏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心肌梗死

    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探求新的更为理想的治疗心肌梗死的方法,也一直是研究的热门课题,虽然成果显著,但现有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溶栓、经皮冠脉内成形和支架植入术(PTCA+S)以及外科手术等,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并发症.

    作者:周德存;严中亚;翟志敏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二维血流显像技术与彩色多普勒在颈内动脉颅外段显像的比较

    目的:比较二维血流显像技术(B-Flow)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在颈内动脉颅外段的显像.方法:对40名健康志愿者进行颈内动脉颅外段的超声检查,分别应用B-Flow与CDFI技术.结果:正常颈内动脉的声像图显示血管内壁清晰,血流回声均匀;CDFI显示颈内动脉近段彩色外溢,而中远段充盈不足,B-Flow组颈内动脉显示长度明显优于CDFI组(P<0.001).结论:B-Flow较CDFI在颈内动脉颅外段显示范围更广,可以弥补CDFI在颈内动脉颅外段显像上的不足.

    作者:魏然;王波;方松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10-羟基喜树碱联合热疗对肝癌协同杀伤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10-羟基喜树碱(HCPT)联合热疗对肝癌细胞有无协同杀伤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进行细胞培养、传代,实验分成四组:(1)单纯热疗组;(2)单纯HCPT组;(3)热疗与HCPT联合组;(4)对照组,各组分别进行实验,用MTT法测定各组对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单纯热疗显示温度43℃、44.5℃(各30 min)对SMMC-7721细胞有明显的杀伤作用(P<0.01),而40℃、41.5℃(各30 min)对细胞杀伤作用不明显(P>0.05).HCPT对肝癌SMMC-7721细胞有明显杀伤作用(P<0.01),呈时间依赖性和浓度依赖性(P<0.01).HCPT联合热疗对细胞的杀伤作用明显强于单纯的HCPT或热疗的作用(P<0.01).结论:HCPT联合热疗对肝癌细胞的杀伤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作者:祝子华;祝金泉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食管心房调搏心脏负荷试验QT离散度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研究QT离散度(QTd)在食管心房调搏心脏负荷试验时是否随着心肌缺血的诱发而增大.方法:分冠心病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观察两组负荷试验前、负荷试验中高心率时、负荷试验后即刻和2 min的QTd.结果:冠心病组调搏高心率时、调搏后即刻及2 min的QTd较调搏前显著增大(P<0.01),而对照组较调搏前无明显增大(P>0.05).结论:食管心房调搏心脏负荷试验中QTd增加可以作为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有效指标.

    作者:王波;王晓荣;方松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根管治疗牙121例终被拔除原因分析

    目的:通过对终被拔除的根管治疗牙的研究,评判其失败的原因.方法:收集分析121例拔除的根管治疗牙资料,进行分类研究.结果:与修复有关的失败占61.2%,其中主要是冠折.与牙周疾病有关的失败占29.8%.与根管治疗自身有关的失败仅占9.0%.结论:根管治疗自身的失败虽比较少见,但一旦发生,后果严重,平均寿命较短.全冠修复的根管治疗牙比未冠修复的根管治疗牙平均寿命长.

    作者:秦稼楠;宁雄越;曹德菁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阿昔洛韦联合西米替丁治疗水痘56例

    目的:探讨阿昔洛韦联合西米替丁治疗水痘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56例,西米替丁每天5~10 mg/kg,阿昔洛韦每天10~15 mg/kg,轻型口服,重型静脉滴注,连用5天;对照组62例,用病毒唑加板蓝根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联合应用西米替丁与阿昔洛韦治疗水痘疗效优越.

    作者:陈开泉;曾瑞华;柯习川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与血尿酸关系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脑梗死(CI)的发病与血尿酸(UA)的关系.方法:检测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8例脑梗死患者血尿酸水平,并与40名正常对照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血尿酸值男性(428.76±22.10)μmol/L,女性(380.21±18.35)μmol/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脑梗死组血尿酸值男性(396.91±17.30)μmol/L,女性(323.46±16.34)μmol/L,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AMI、CI两组间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结论:血尿酸增高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和脑梗死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崔全永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Fas系统与肝移植免疫

    Fas系统介导的细胞程序性死亡在肝移植免疫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参与了肝移植过程中免疫耐受的形成、免疫排斥的发生等诸多免疫过程.本文就Fas系统与T淋巴细胞凋亡、肝脏移植排斥和移植耐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黄陈;刘金新;高涌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胃黏膜肠化与胃癌组织发生的关系

    目的:研究肠化的局部型式及不同表型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用组织病理学和组织化学评估68例胃癌和67例对照组胃镜下广泛活检标本的肠化,分析肠化在胃内分布的局部型式与胃癌发生的关系.结果:肠化在胃内有四种型式分布:局灶型、幽门为主型、胃体型及弥漫型.结论:不完全型肠化的出现与肠化的范围有关,从贲门到幽门沿胃弯的不同局部型式不完全肠化,胃癌发生比率明显不同.

    作者:王益民;张庆 刊期: 2004年第02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