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探讨分析通过经胸心脏超声诊断心脏黏液瘤的临床意义

熊伟

关键词:经胸心脏超声, 诊断, 心脏黏液瘤, 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对于经胸心脏超声诊断心脏黏液瘤的临床意义和价值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心脏黏液瘤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经胸心脏超声检查诊断,回顾性分析相关临床资料,判定诊断结果的准确性.结果:经胸心脏超声诊断67例,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诊断准确率为95.71%,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70例患者均为单发,有62例为左心房黏液瘤(88.57%),8例为右心房黏液瘤(11.43%).57瘤体声像表现为内部呈现均匀回声,13例内部回声不均匀.瘤体呈团块状和分叶状,附着于心房间隔上随心房活动呈周期性摆动.结论:经胸心脏超声检查心脏黏液瘤能够清楚地反映瘤体情况,为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医疗器械人机工程研究——磁共振设备的医患人机工程数据研究

    近年来医疗器械产业增长速度突飞猛进,在技术、临床应用及工业设计方面迎头赶上国际水平,将成为带动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之一.文章基于我国医疗设备人机工程学研究的现状,阐述了结合不同体型的医护人员、患者在作为医疗器械受用者在使用医疗设备的过程中的人机工程研究和思考,结合我国现有设备的状况,分析了在核磁共振设备的工业设计中需要考量的人因学、人体工程学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合理建议.

    作者:深圳市无限空间工业设计有限公司工业设计中心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无创呼吸机在重症肺炎伴发呼吸衰竭治疗上的效果评价

    目的:研究无创呼吸机在重症肺炎伴发呼吸衰竭治疗上的效果.方法:此次分析目标是2016年1月 ~2017年5月64例重症肺炎伴发呼吸衰竭患者,以随机数字表对样本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无创呼吸机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无创呼吸机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无创呼吸机组重症肺炎伴发呼吸衰竭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无创呼吸机组治疗后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在重症肺炎伴发呼吸衰竭治疗上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于淼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真空采血管无菌情况分析与建议

    目前,血液标本的采集是医院检验标本采集中常见且十分重要的工作,一次性真空采血管得到大量使用.随着检验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分析前血液标本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真空采血管的质量对标本质量影响显著.文章总结了2017年河南省监督抽验中真空采血管的无菌检验情况,对于发现的大量无菌检验不合格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

    作者:周静;魏聪;韩颖;张丹丹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脊柱植入物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复发因素

    目的:研究脊柱植入物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复发因素.方法:本次观察对象为2016年1月 ~2017年1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电脑随机抽取80名患者,对80名患者都采用脊柱植入物固定方法治疗,治疗后对患者进行观察,复发者30例分为对照组,未复发者50例分为研究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对比,研究脊柱植入物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复发因素.结果:研究组患者在年龄、体重、病程上均轻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饮食习惯普遍好于对照组,同时研究组患者手术时腰椎盘突出切除更彻底.两组数据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植入物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复发因素主要有年龄高、体重重、病程长、手术不彻底和不良饮食习惯等因素.

    作者:刁海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隐裂性牙髓炎一次性根管联合吸引器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隐裂性牙髓炎一次性根管联合吸引器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 ~2017年2月收治的78例隐裂性牙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隐裂性牙髓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牙周菌斑指数、视觉疼痛评分、治疗成功率以及牙龈出血指数.结果:实验组隐裂性牙髓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为94.87%(37/39)、对照组组隐裂性牙髓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为76.92%(30/39),实验组隐裂性牙髓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隐裂性牙髓炎患者的牙周菌斑指数、视觉疼痛评分以及牙龈出血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隐裂性牙髓炎患者治疗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隐裂性牙髓炎一次性根管联合吸引器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高于传统多次根管治疗联合吸引器治疗方法.

    作者:胡晓光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鉴别肺癌与良性肿瘤中CT的应用价值

    目的:对肺癌与良性肿瘤鉴别中CT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1月 ~2017年12月收治经CT诊断的肺部良性肿瘤和肺癌患者118例成立CT组,选择本院2017年1月 ~2017年12月收治经X射线诊断的肺部良性肿瘤和肺癌患者116例成立X射线组,对两组影像学表现、灵敏度、特异度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CT组在肺叶一侧或全肺不张、有毛刺或锯齿状等方面影像学表现和X射线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组通过不同方法诊断的肺部良性肿瘤和肺癌例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CT组在诊断肺部良性肿瘤和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和X射线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CT是临床中鉴别诊断肺部良性肿瘤好和肺癌的有效方法.

    作者:符双石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自锁托槽矫治器在儿童错(牙合)畸形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自锁托槽矫治器在儿童错(牙合)畸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6年1月 ~2017年10月本院口腔科收治的儿童错(牙合)畸形患者56例,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MBT双翼托槽进行矫正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自锁托槽矫治器进行矫治,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正畸疼痛程度.结果:两组患者转位牙扭正时间接近,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倾斜牙矫正时间和终矫正完成治疗时间比较,观察组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矫正时间的增加,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均下降,矫正1周时均显著低于矫正1d时,且观察组治疗后疼痛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均对儿童错(牙合)畸形均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但自锁托槽矫治器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疼痛感,且矫正时间短,因此笔者认为自锁托槽矫治器更适合儿童应用.

    作者:张宇英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高场强磁共振对Chiari畸形Ⅰ型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Chairi畸形Ⅰ型的MRI表现及高场强MRI对Chairi畸形Ⅰ型诊断价值.方法:对本院2009年5月 ~2016年5月行高场强MR检查的Chiari畸形Ⅰ型患者26例的MRI表现进行分析,观察小脑扁桃体下疝的形态、程度及并发改变.结果:小脑扁桃体下疝至枕骨大孔下缘以下5~10mm者16例,占61.5%;11~15mm者7例,占26.9%;15mm以上者3例,占11.5%.枕骨大孔变窄,颈延髓不同程度受压.21例伴脊髓空洞,占80.8%.结论:MRI是目前诊断Chiari畸形Ⅰ型的佳影像学检查方法,高场强MRI对Chiari畸形Ⅰ型的诊断及随访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石珍;宋冬梅;李健;齐景林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肠癌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 ~2017年12月在本院行腹腔镜结肠癌切除术的32例患者(观察组)及行开腹结肠癌手术的44例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均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38%(3/32),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73%(10/4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在结肠癌患者中施以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可有效减少术中失血量,并能有效促进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任屹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胃肠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胃肠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中的效果.方法:随机将2015年1月 ~2017年12月在本院行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的160例患者分到观察组(n=80例)和对照组(n=80例),观察组予以胃肠吻合器治疗,对照组予以荷包缝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吻合口瘘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2.04±0.31)d、(3.16±0.44)d,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吻合口瘘发生率为1.25%(1/80),对照组吻合口瘘发生率为8.75%(7/8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中应用胃肠吻合器,效果良好,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及手术适应症,以获得更好的远期效果.

    作者:李久锋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电子病案在卫生信息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随着现代社会信息的高速发展,医院的信息管理也在近几年迅速发展了起来.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中,电子病案成为一项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程.

    作者:朱岩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超声弹性成像及灰阶超声诊断在甲状腺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讨论甲状腺疾病患者使用超声弹性成像及灰阶超声诊断的具体效果和实际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6年12月 ~2017年12月甲状腺疾病患者56例,对其进行超声弹性成像及灰阶超声诊断,计算超声弹性成像及灰阶超声诊断的敏感度、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经超声弹性成像及灰阶超声诊断,检查呈恶性患者49例,良性患者7例.超声弹性成像及灰阶超声诊断敏感度95.92%(47/49),特异性85.71%(6/7),准确性94.64%(53/56).结论:超声弹性成像及灰阶超声诊断对甲状腺疾病诊断敏感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均较高.

    作者:陈日福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腹腔镜手术器械与设备的使用、保养和管理

    目的:探究腹腔镜手术器械与设备的使用、保养和管理方法.方法:对2017年3月 ~2018年3月本院手术治疗中使用到的300例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期腹腔镜手术器械和设备的使用方法、保养措施和管理模式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总结了腹腔镜手术器械与设备的保养经验.结果:300例腹腔镜手术均正常进行,未出现因为腹腔镜手术器材等设备的原因而导致手术治疗进程延误的情况.且通过对器材和相关设备的检查,未发现出现损坏的情况,腹腔镜手术器械与设备的保存完好率达到了100%.结论:腹腔镜手术器械和设备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的手术治疗.对于腹腔镜手术器械与设备等常用的医疗用具,应该及时的做好对其保养和管理工作,降低器械故障发生率的同时,也能够极大的延长其使用期限.

    作者:张伟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神经和肌肉刺激器电磁兼容测试方法浅析

    阐述了神经和肌肉刺激器电磁兼容测试的相关要求,并结合日常检测的情况,对测试模式、测试要求及布置、性能判据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探讨,以提高检验质量和效率.

    作者:陈婷;邱纬宇;伍倚明;宋盟春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梅花针结合电针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梅花针结合电针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面神经炎患者72例,采取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对照组(n=36)采取电针治疗,观察组(n=36)在此基础上,采取梅花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88.89%)高于对照组(6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2疗程后Portmann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2疗程后Portmann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联合梅花针可从不同途径起到显著的面神经炎治疗效果.

    作者:李文朋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用于甲状腺癌诊断的临床评价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癌影像学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1日 ~2017年12月31日收治的经病理诊断确诊的甲状腺癌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参考病理诊断结果,判断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符合率和影像特点.结果: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头状癌符合率94.12%(32/34)、滤泡状癌87.50%(7/8)、髓样癌83.33%(5/6)、未分化癌100%(4/4);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显示病灶存在低回声结节且形态不规则,86.54%(45/52)的患者病灶内存在丰富血流信号,信号等级为2~3级.结论:在甲状腺癌诊断过程中,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符合率较高,可反应癌症组织周围形态,并展示其血流信号情况.

    作者:林淑英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欧净蓝在急性胰腺炎患者鼻空肠营养置管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欧净蓝在急性胰腺炎患者鼻空肠营养置管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随机选取在2016年1月 ~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需经鼻空肠营养置管患者64例,分为两组,每组32例进行比较分析.观察组采取欧净蓝作润滑剂,对照组采取石蜡油作润滑剂来进行鼻空肠营养置管.结果:观察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舒适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置管前后观察组患者心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鼻空肠营养置管中应用欧净蓝作为润滑剂,能够有效的增加鼻空肠营养置管的成功率,减轻对患者食管及其黏膜的创伤,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祁可;杨婷;宋云锋;杨丽;吴仁培;陈辉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浅谈医疗器械控制生物负载的重要性

    医疗器械上/内的微生物数量和种类在医疗器械设定灭菌参数和日常质量控制中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介绍了生物负载在医疗器械辐照灭菌确认过程和日常质量控制中的重要性.

    作者:张悦;沈以凌;李梦媛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腹腔镜术式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术式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以笔者所在医疗机构2015年7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4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在研究前按照手术差异进行分组,将40例患者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腹腔镜术式治疗的方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比对照组少,手术时间、胃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两组患者血浆CA-25水平不具明显差异(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的血浆CA-25水平均明显下降,且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浆CA-25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分别为5.00%、15.00%,明显低于对照组10.00%、40.00%,观察组患者术后妊娠率20.00%明显高于对照组10.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术式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安全性也较高.

    作者:王丹丹;王翠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侧向转位冠向复位瓣联合结缔组织移植治疗重度MillerⅡ或Ⅲ类单牙牙龈退缩缺损的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重度MillerⅡ或MillerⅢ类单牙牙龈退缩缺损患者予以侧向转位冠向复位瓣联合结缔组织移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 ~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重度MillerⅡ或MillerⅢ类单牙牙龈退缩缺损患者42例,分为两组后分别予以修复治疗,常规组予以结缔组织移植治疗,研究组则予以侧向转位冠向复位瓣联合结缔组织移植治疗,每组21例,对比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RD及RC水平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1年,研究组RC水平、满意度评分依次为(93.26±5.09)%、(9.12±0.65)分,均高于常规组;且研究组的1年复发率及RD水平均较常规组相对更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上治疗重度单牙牙龈退缩缺损时可采用侧向转位冠向复位瓣联合结缔组织移植方法,可取得良好牙龈修复效果,美学效果更满意.

    作者:汪静 刊期: 2018年第17期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