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琴;陈宇航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住院治疗的78例糖尿病肾病Ⅲ期的患者纳入观察对象,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采用一般疗法,即应用低蛋白饮食、复方α酮酸、胰岛素、厄贝沙坦、辛伐他汀;治疗组37例,采用在一般疗法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和黄芪注射液。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尿微量白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尿微量白蛋白转阴率治疗组(75.68%)明显高于对照组(29.27%)(χ2=16.765, P<0.01),24 h尿蛋白定量治疗组[(176.2±82.3)mg/24 h]明显低于对照组[(223.8±87.8)mg/24 h](t=2.471,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黄芪注射液能消减糖尿病肾病Ⅲ期的蛋白尿,不失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有效干预治疗方法。
作者:李政;孟华;陈梅;张倩;黄琴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血管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患者的资料和彩色多普勒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术前CDFI明确颈动脉狭窄程度、斑块性质,TCD评估侧枝循环代偿情况,TCD术中监测大脑中动脉血流指导是否转流、有无过度灌注,CDFI检查缝合后管腔通畅情况及有无内膜游离,术后CDFI随访了解管腔通畅情况及有无内膜增生再狭窄。结果45例患者术前超声均提示颈内动脉重度狭窄,低回声斑块17例,强回声斑块12例,不均质回声斑块16例,侧枝循环良好者31例,侧枝循环代偿不良术中需转流者14例,45例患者颈动脉内剥脱后,狭窄处颈动脉的内径恢复、颅内灌注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随访疗效满意,管腔通畅,未见再狭窄情况发生。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是治疗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血管超声能够为颈动脉内膜剥脱患者提供术前准确评估、术中安全监测、术后有效随访。
作者:夏凯;彭涛;段云古;陈清山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比较两种定量检测方法测量血清降钙素原的结果和血培养结果有无差异。方法收集19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两种定量检测方法与血培养进行比较,其中一种血清降钙素原定量检测方法为电化学发光法,另一种定量检测方法为上转发光法。结果血培养阳性率与血清降钙素原电化学发光法检测阳性率,以及上转发光法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0.531、43.671,均P<0.05);上转发光法检测阳性率为66.1%,电化学发光法检测阳性率为75.5%,两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97, P<0.05),电化学发光法较上转发光检测法灵敏度更高。在界值下,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对血培养的诊断灵敏度为93.7%,特异度为33.3%,阳性预测值为40.7%,阴性预测值为91.5%,ROC曲线下面积为0.628;上转发光法检测对血培养的诊断灵敏度为90.5%,特异度为46.5%,阳性预测值为45.7%,阴性预测值为90.7%,ROC曲线下面积为0.554。结论血清降钙素原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优于血培养检测和上转发光法检测结果,可快速定性和准确定量检测,可在短时间内有效的对疾病进行早期诊断,指导用药,并预测疾病预后。
作者:郭绘芳;郭玉亮;周艳芬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重度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 OEM)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后辅助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GnRH-a)戈舍瑞林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腹腔镜保守性手术的重度OME 患者300例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后是否辅助药物治疗分为三组,戈舍瑞林组100例,孕三烯酮组100例,未用药组100例。所有患者随访2年,观察术后缓解情况、复发率、有生育要求患者的妊娠情况以及用药不良反应。结果(1)戈舍瑞林组、孕三烯酮组、未用药组缓解率分别为94.0%、91.0%、74.0%,2个用药组缓解率明显高于未用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723、4.182,均P<0.05);戈舍瑞林组、孕三烯酮组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12,P>0.05);随访2年,戈舍瑞林组、孕三烯酮组、未用药组术后复发率分别为6.0%、14.0%、29.0%,戈舍瑞林组明显低于孕三烯酮组和未用药组,孕三烯酮组明显低于未用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982、4.667,均P<0.05);(2)戈舍瑞林组、孕三烯酮组、未用药组自然妊娠率分别为35.9%(14/39)、34.2%(13/38)、25.0%(10/40),三组自然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74,P>0.05)。(3)戈舍瑞林组潮热盗汗发生率明显高于孕三烯酮组,而阴道流血、痤疮和转氨酶升高发生率明显低于孕三烯酮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028、4.876、4.394、4.085,均P<0.05)。结论重度OME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术后辅助戈舍瑞林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复发率,且不良反应少,但不能提高自然妊娠率。
作者:李爱平;李淑丽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索早产儿及低体质量儿视网膜病变( ROP)发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于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威海医院行眼底筛查的563例早产儿及足月小于胎龄儿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ROP 患病61例, ROP 发病率为10.83%。男性 ROP 发病率(10.68%)与女性ROP发病率(11.0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45,P>0.05)。而出生胎龄>35周、31~34周、≤30周新生儿ROP发病率分别为1.53%、15.04%、35.71%,不同出生胎龄新生儿ROP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55,P<0.05),且出生胎龄越小,ROP发病率越高。出生体质量>2000 g、1500~2000 g、<1500 g新生儿ROP发病率分别为5.83%、13.46%、32.61%,不同出生体质量ROP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33,P<0.05),且出生体重越小,ROP发病率越高。机械通气和呼吸暂停与ROP发病率有密切相关性(χ2=11.455、9.765,均P<0.05);而剖宫产、多胎、输血、胎膜早破等与ROP检查率无明显相关性(χ2=0.732、1.175、1.542、1.782,均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早产儿及足月小于胎龄儿视网膜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新生儿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机械通气、呼吸暂停。结论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及机械通气、呼吸暂停是ROP发生的危险因素,临床应给予高度重视,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以防止病变发展,改善患儿预后。
作者:张学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氯己定联合一次性组合吸痰管在机械通气中的应用价值,为监护病房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提供有效方法。方法104例机械通气患者按数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49例。患者住院期间观察两组出现口腔感染和VAP的发生率;在入院时和住院期间评价两组的临床肺部感染评分( CPIS)。结果观察组的口腔疱疹、溃疡发生率分别为3.64%、9.09%,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802、4.494,均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3 d后和7 d后的VAP发生率分别为3.64%、12.73%,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945、4.037,均P<0.05)。机械通气3 d后和7 d后,观察组的CPIS评分分别为(4.94±0.76)分、(5.29±0.91)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12、3.295,均P<0.05)。结论氯己定联合一次性组合吸痰管处理机械通气患者,可降低口腔感染和VAP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戴金权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索人乳头瘤病毒( HPV)感染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接受宫颈筛查的110例宫颈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阴道镜评估和组织病理学检查,采用杂交捕获2代方法定量检测HPV-DNA含量,以RLU/CO表示病毒负荷, HPV-DNA含量超过1 ng/L即RLU/CO>1可判定为阳性。结果慢性宫颈炎、宫颈癌前病变( CIN)、宫颈浸润鳞癌患者HPV-DNA阳性率分别为35.00%、67.74%、95.8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3,P<0.05)。 CIN Ⅰ型、CIN Ⅱ型、CIN Ⅲ型患者HPV-DNA阳性率分别为44.44%、62.50%、95.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3,P<0.05)。 HPV-DNA阳性率与宫颈癌患者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均无显著相关性(χ2=1.76、1.44、1.89,均P>0.05)。结论HPV-DNA阳性率随着患者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升高,但与临床病理参数无显著相关性,积极预防HPV感染对预防宫颈癌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贾惠;杨健加;崔敏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臂丛麻醉下肩关节手法松解配合个性化治疗手段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肩周炎患者为观察对象,按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肩周炎患者采用臂丛麻醉下肩关节手法松解治疗,观察组肩周炎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个性化治疗,比较两组肩周炎患者治疗前后的关节功能评分和治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的关节功能评分[(93.68±3.74)分]及治愈率(62.50%)明显高于对照组[(79.35±3.21)分、35.00%](t=1.57、3.86,χ2=6.05,均P<0.05)。结论臂丛麻醉下肩关节手法松解配合个性化治疗手段治疗肩周炎,效果明显,能有效恢复患者的关节功能。
作者:胡弘毅;胡晨璐;尉明洋 刊期: 2016年第08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评价氟化泡沫和氟保护漆预防对4~5岁学龄前儿童龋齿的效果。方法选取幼儿园4~5岁学龄前儿童700名,在征求监护人意见下进行预防研究,按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50名学龄前儿童每半年进行1次常规基础口腔保健措施和给予氟化泡沫治疗。观察组350名学龄前儿童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每半年用氟制剂护理牙齿,进行研究2年后,对两组学龄前儿童的乳牙患龋率及龋面进行分析评估。结果在进行儿童龋齿预防24个月后,观察组儿童乳牙患龋率及龋面显著降低,且较对照组明显减少(观察组乳牙患龋率为11.3%,龋均数0.85;对照组乳牙患龋率为36.1%,龋均数1.77),两组儿童乳牙患龋率及龋面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乳牙患龋率比较χ2=4.3391,龋均数比较χ2=3.0168,均P<0.05)。结论对学龄前儿童定期使用氟制剂即氟化泡沫和氟保护漆可明显预防龋齿,较之常规基础口腔保健措施更为有效。
作者:黎曙光;徐高洋;黎红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在非酒精性脂肪肝中的治疗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11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口服,观察组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丙氨酸氨基转氨酶(39.78±3.45)U/L,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29.17±3.17)U/L,γ-谷氨酰胺转肽酶(54.28±4.11)U/L;对照组治疗后丙氨酸氨基转氨酶(52.78±6.81)U/L,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39.96±6.21)U/L,γ-谷氨酰胺转肽酶(68.69±8.31)U/L,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6290、11.4770、11.5273,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甘油三酯(1.66±0.32)mmol/L,总胆固醇(3.27±0.37)mmol/L,低密度脂蛋白(1.94±0.45)mmol/L;对照组治疗后甘油三酯(2.38±0.92) mmol/L,总胆固醇(5.74±1.49) mmol/L,低密度脂蛋白(3.46±1.17)mmol/L,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4818、11.9316、8.9925,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超声评分(1.33±0.12)分,肝/脾CT比值(0.33±0.08);对照组治疗后超声评分(1.78±0.35)分,肝/脾CT比值(0.47±0.21),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0197、4.6202,均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应用在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肝脏功能,降低血脂浓度,不良反应轻微,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拜钱;王强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枸橼酸咖啡因联合持续正压通气( CPAP)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接受治疗的80例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枸橼酸咖啡因治疗,观察组给予枸橼酸咖啡因联合CPAP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呼吸暂停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38例,有效率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31例,有效率77.5%(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呼吸暂停发作次数减少,发作持续时间及消失时间缩短,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过程中,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心动过速、烦躁不安、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枸橼酸咖啡因联合CPAP对于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治疗而言,疗效较好,可减少疾病发作,缩短急性发作时间及症状消失时间,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临床上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周晓媚;南李;林应荣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对腹腔镜术与开腹术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对64例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进行临床的相关研究,按照随机的原则分为两组,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开腹术治疗,对研究组患者进行腹腔镜术治疗,分析两组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6.88%)与对照组(93.7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为(87.93±22.67)min,明显长于对照组的(63.35±21.35)min,研究组术中出血量、肛门恢复排气的时间、留置尿管的时间、可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分别为(30.21±23.02) mL、(10.03±2.06) h、(6.94±1.72) h、(11.98±2.35) h、(5.95±3.22)d,均明显优于对照组(t=4.47、5.11、41.32、15.32、25.15、5.97,均P<0.05)。结论对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给予腹腔镜术治疗比开腹术治疗的效果更佳,有助于患者的尽快恢复。
作者:华秋琴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孟鲁斯特钠对小儿支原体肺炎咳嗽的疗效。方法选取176例小儿支原体肺炎咳嗽的患儿,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孟鲁斯特钠咀嚼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的咳嗽程度评分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咳嗽程度均有明显的改善,观察组中患儿评分由(7.4±2.2)分降至(1.5±0.6)分(t=24.271,P<0.05);对照组中由(7.5±2.3)分降至(5.4±1.8)分(t=6.745,P<0.05);但观察组评分显著下降,由(7.4±2.2)分降至(1.5±0.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评分(5.4±1.8)分(t=19.282,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18%,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3.8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46,P<0.05);虽然观察组患儿在接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4.55%)小于对照组患儿出现的概率(11.36%),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复发率为7.9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1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孟鲁斯特钠小儿支原体肺炎咳嗽的疗效显著,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罗秀员;胡央波 刊期: 2016年第08期
慢病的健康管理是目前医疗延伸服务的研究方向和热点。本研究系统地回顾了国内外慢病健康管理的发展、慢病的管理模式,提出了国内现行慢病健康管理模式存在的诸多问题,认为慢病健康管理需要明确对象与标准、建立多方联动的信息化机制、以政府和法律为保障的强基层医疗队伍建设、多部门联合的分级诊疗实施,试图为慢病健康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李桂蓉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腹腔内贝伐珠单抗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卵巢癌腹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2年7月至2015年6月于滨州市中心医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60例卵巢癌腹腔积液患者采用随机、单盲法分作两组。对照组30例单用腹腔热灌注化疗,观察组30例采用腹腔内贝伐珠单抗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对比两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及患者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有效率7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5,P<0.05)。两组毒副反应主要表现为血小板减少、白细胞降低、血红蛋白减少、恶心呕吐及腹痛,各项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07、1.87、0.90、1.51、2.88,均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率(76.67%)明显高于对照组(50.00%),生活质量降低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6、9.31,均P<0.05)。结论腹腔内贝伐珠单抗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卵巢癌腹腔积液可取得显著疗效,且安全性高,能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俊芳;张琴;毛莉;程丽娟;张花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比较医用无纺布与棉布复合包装在手术器械灭菌中的闭合性能和阻菌效果。方法选用100个相同规格的手术器械包作为试验包,分别采用内层棉布外层医用无纺布复合包装(观察组)、双层医用无纺布包装(对照组)两种不同的包装方法,经脉动真空压力灭菌后,观察灭菌后包装的闭合性能、阻菌效果。结果观察组、对照组闭合性能合格率分别为100%、88%,与观察组比较,对照组闭合性能合格率明显下降(χ2=4.433,P<0.05);阻菌效果检测结果显示,在无菌物品室内温度<24℃、湿度<70%的环境中存放7、14、21、30、60、90 d送细菌室检测,均无细菌生长,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两种包装方法在一定存放条件下均能有效、安全地起到阻隔细菌的屏障作用,但灭菌闭合性能方面医用无纺布与棉布复合包装优于双层医用无纺布包装。
作者:朱莉莉;黄淳茂;沈晓红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研究终末期肾病患者血清肌钙蛋白T(cTnT)、肌钙蛋白I(cTnI)的水平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探讨cTnT、cTnI对患者心血管疾病及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 MHD)治疗合并冠心病( CHD)的患者60例( MHD合并CHD组)、非CHD的MHD患者60例( MHD组),再随机选取40例肾功能正常的CHD患者( CHD组),另外选择40例无肾脏疾病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四组cTnT、cTnI水平,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对照组、CHD组、MHD组、MHD合并CHD组cTnT分别为(0.007±0.002)μg/L、(0.007±0.002)μg/L、(0.068±0.007)μg/L、(0.074±0.006)μg/L,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62,P<0.05);对照组、CHD组、MHD组、MHD合并CHD组cTnI分别为(0.06±0.05)μg/L、(0.14±0.09)μg/L、(0.52±0.26)μg/L、(0.97±0.49)μg/L,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862,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 MHD组、CHD组以及MHD合并CHD组的cTnT、cTnI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以MHD合并CHD组升高为明显;MHD组、MHD合并CHD组的cTnT、cTnI与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呈显著相关(r=0.569、0.710、0.453、0.472)。结论 cTnT、cTnI水平能早期预测MHD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其机制可能与心肌肥厚有关。
作者:林琳;于春梅;包金丽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干扰素联合曲安奈德注射液(康宁克通)封闭治疗瘢痕的疗效。方法将所选287例瘢痕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45例用干扰素联合康宁克通封闭注射瘢痕,对照组142例用复方肝素钠尿囊素凝胶(康瑞宝药膏)涂瘢痕表面。比较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52,P<0.01);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5,P>0.05)。结论干扰素联合康宁克通封闭治疗瘢痕具有显著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高文武;高迎文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索帕利哌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以及对患者血清泌乳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5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单盲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26例患者口服利培酮治疗,观察组26例患者口服帕利哌酮治疗,对比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以及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泌乳素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4,P>0.05)。治疗后第4周末、8周末、12周末时,观察组患者血清催乳素水平分别为(42.86±17.54)μg/L、(35.47±18.29)μg/L、(26.14±17.38)μg/L,均较治疗前[(10.21±4.09)μg/L]明显增加(t=8.44、6.89、6.03,均P<0.05);且与对照组相应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23、8.01、7.67,均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第4周末、8周末、12周末时血清催乳素水平分别为(56.72±11.38)μg/L、(51.26±21.48)μg/L、(48.31±22.76)μg/L,较治疗前明显增加(t=10.43、9.30、7.83,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3.0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3.8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4,P<0.05)。结论帕利哌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清泌乳素水平,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极具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温占红 刊期: 201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