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沂;刘加卓;刘玉梅;白婷;刘万国;葛洪;孟友
目的 比较护士洗手使用快速手消毒液和洗手液两种不同手消毒剂的消毒效果.方法 选取某医院120例护理人员,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60例,1组使用快速手消毒液,另1组使用洗手液,观察2组洗手前后的细菌总数.结果 快速手消毒液组和洗手液组对手带菌量< 50cfu/cm2的洗手后细菌群落数均较洗手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8,P< 0.01;t=20.37,P<0.01);洗手后2组细菌群落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2,P>0.05);2组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0,P>0.05).快速手消毒液组和洗手液组对手带菌量≥50cfu/cm2的洗手后细菌群落数均较洗手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10,P< 0.01; t=41.30,P<0.01);洗手后2组细菌群落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0,P<0.01);2组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2,P< 0.01).结论 两种手消毒剂的消毒效果显著,但手部污染明显(带菌量≥50cfu/cm2)时,应选用洗手液洗手.
作者:李巧娟;杨文莉;马雪花;王慧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运用流感监测网络建立流感预警模型,通过预警减少流感暴发或流行.方法 收集黑龙江省2011-2013年流感监测网络的监测数据,通过ARIMA运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计算建立黑龙江省流感流行预警数据库和预警模型.结果 建立流感流行预警数据库和预警模型,基线大值为2.75%,小值为1.74%;上限大值为3.30%,小值为2.08%;预警线大值在1月份,小值在8月份.对2009年和2013年流感样病例(ILI)%流行曲线进行预警应用观察,流行趋势总体平稳,较接近于预警模型下限,全年未超过预警模型上限,未报告流感暴发疫情.模型提示流感流行关注的时间在第6周和第40周.2009年流感ILI%流行曲线明显超过警戒线,高峰出现在9-11月,与全年报告18起流感暴发实际月份相符.流感预警信息发布佳时间在第33周.结论 该流感预警模型有较强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其建立与应用,可为流感防控工作策略和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苏杨;曹博;许军;杨明;舒畅;刘毅夫;冷焱;王开利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与处置近年来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对居民的生命健康质量、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秩序造成较大影响.此文对2009-2013年长寿区通过网络直报系统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统计分析,掌握其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完善长寿区突发公共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以及科学防控提供有效依据.
作者:赵景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分析中国农村贫困地区育龄妇女的食品安全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探讨影响农村育龄妇女的食品安全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因素,为改善农村育龄妇女食品安全现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随机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从贵州正安县、陕西镇安县和云南武定县的农村育龄妇女中随机调查1 813人,通过自制的调查问卷调查食品安全知识、态度和行为状况,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育龄妇女的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食品安全知识得分平均分低为18.02分,食品安全态度得分平均分为17.86分,食品安全行为得分平均分高为19.00分.农村育龄妇女食品安全行为水平与学历、知识、态度等因素有关,态度对行为的促进作用大,知识对行为的促进作用其次,学历对行为的促进作用小,即对待食品安全态度越积极,食品安全知识掌握情况越好,学历越高,食品安全行为越正确.结论 妇女食品安全知识部分欠缺,但是态度积极,急需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以改善行为.
作者:范墨崇;郝艳华;卢江;郭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围产儿死亡率、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为控制围产儿死亡、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桐乡市2003-2012年期间妊娠满28周至出生后7天内的死亡围产儿共671例的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围产儿死亡率8.09‰(671/82987).死胎、死产及7天内新生儿死亡分别占59.46%、4.92%和35.62%.死亡原因前3位依次为出生缺陷(246/726)、脐带胎盘异常(118/726)、胎儿因素(95/726).结论 降低围产儿死亡的关键是降低7天内新生儿死亡,重点是提高产科质量和新生儿复苏技能,加强孕中期出生缺陷筛查.
作者:向吉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1 背景2010年6月的基线调查显示,林甸县共有农村重性精神病患者166例.由于重视程度、救助政策和医疗水平等方面的因素,大部分精神病病人处于“以家代管”和“没人管、不治疗”的状态,肇事肇祸不断,仅2009年就发生精神病患者自杀事件3起和杀人事件4起,对家庭和社会构成严重威胁.
作者:丛颜宝;李建华;常程;王守玉;王丽霞;张忠海;周铁峰;孟友 刊期: 2014年第04期
1 门诊慢性病补偿概况截至2013年末,林口县门诊慢性病补偿累计为18 644人次,其中西医方法治疗的门诊慢性病病人有6 205人次,中医方法治疗的门诊慢性病病人有12 439人次,累计补偿新农合门诊慢性病基金974.61万元.2 慢性病补偿背景2.1 2003-2014年合作医疗制度启动 起初,群众参合认识不足,参合积极性不高,门诊补偿主要是以建立家庭门诊账户为主,目的主要是为提高农村居民参合率.
作者:祁恒春;程功;劳鑫鑫;赵玮莹;李阳柏;葛洪;刘丽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零差率政策实施后,居民对政策的认知度、满意度以及政策对居民就医行为带来的影响.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徐州市10区市县范畴内的10家卫生服务中心前来就诊的1 000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居民对“零差率”政策的认知率为40.3%,满意度为22.1%,学历、医保情况、月药费开销、就医次数与政策实施前就医地点的选择有关联(P<0.05),学历、医保情况、月药费开销、药品价格、就医次数与政策实施后就医地点的选择有关联(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学历和月药费开销是影响就医地点选择的因素.结论 “零差率”政策的认知率还需提高,政策的宣传力度有待加强,居民对就医地点的选择在改变,零差率政策正逐步引领新的就医模式.
作者:陈臻瑶;王士雷;周文航;赵华硕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文成县肺结核病人治愈情况以及治疗失败原因,以进一步提高肺结核病人的DOTS管理质量和治愈率.方法 对全县2010年7月1日-2011年6月30日登记治疗的所有肺结核病人进行追踪调查,按历史前瞻性研究方法,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调查期间共发现肺结核病人182例,治愈率为73.6%.影响治愈率的主要因素是治疗状况,经统计学分析各组间有统计学意义差异(x2=159.884,P<0.05);婚姻状况、有无工作、吸烟、体重指数、患病史、不良反应、空洞和痰菌结果等因素对治愈率均没有明显影响;年龄、有无症状、文化程度、经济的独立性和是否独居等因素通过影响病人的治疗行为,导致不同的治疗结局.结论 要提高肺结核治愈率关键的是加强对病人的治疗管理,制定切合基层实际的治疗管理模式,完善长效机制,督促病人坚持按医师确定的治疗方案完成治疗,减少中断和间断治疗情况的发生.
作者:钟凤云;刘春光;李绍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1 慢性病综合管理实施中遇到的主要问题通过开展基线调查、对机构的调查、人户随访以及慢性病情况报表的分析,发现甘南县的慢性病管理存在的问题.1.1 问题的确定 自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以来,尤其是开展世界银行项目工作以来,尽管在逐步开展慢性病的管理工作,但是依旧存在慢性病的核心指标低、病人发现少、病人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健康知识知晓率低、用药的依从性不高和政策不到位等诸多问题,还不能达到真正的干预效果.
作者:王沂;刘加卓;刘玉梅;白婷;刘万国;葛洪;孟友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分析2008-2012年间山西省卫生资源现状,为进一步完善山西省卫生资源配置奠定理论基础.方法 数据来源于《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08-2012年山西省卫生资源数据,用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山西省卫生机构总数呈现增长趋势,由2008年的9 431所增加到2012年的40 192所;公共卫生机构增幅较小,由2008年的385所增加到2012年的435所.医疗卫生人员总数呈上升趋势,由2008年的191 152人增加到2012年的279 466人.每千人口医技人员数亦呈上升趋势,由2008年的4.65人上升到2012年的5.53人;医护比则呈逐年下降趋势,由2008年的1∶1.48降低到2012年的1∶1.24.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机构和床位数均呈上升趋势,但城市和农村人口在享有医疗卫生资源方面仍有较大差距.结论 山西省卫生资源总量不断增加,公共卫生和基层卫生机构相对薄弱.政府应加大对公共卫生机构和乡镇卫生机构的投入,制定有利于卫生资源合理配置的政策,进一步优化卫生资源配置.
作者:赵丽君;李润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南海区镇级医院防保机构公共卫生相关事件应急能力现况.方法 对南海区15家镇级医院防保机构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应急体系建设、人员情况、公共卫生相关事件的监测与报告、现场调查处置、应急保障、培训演练及存在问题等.结果 南海区镇级医院防保机构应急体系已基本建立,应急人员素质较高,能够做好公共卫生相关事件的监测、报告及应急处置工作,具备一定的应急保障能力,但存在应急经费投入较少、应急专业人员不足和待遇偏低等问题.结论 南海区镇级医院防保机构已具备对公共卫生相关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应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使其能够应对频发的公共卫生相关事件.
作者:李俊勇;麦炳恩;曹晓鸥 刊期: 2014年第04期
《铁路运营食品安全管理办法》明确了铁路食品安全监督机构实施统一综合监督的执法主体地位,规定了铁路运营食品活动的地域和范围,提出了建立铁路运营食品安全监督协调机制.通过对铁路食品安全监督机构在食品抽样检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对新形势下的铁路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石建忠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大骨节病是一种地方性、变形性骨关节病,主要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1].近年来,随着综合防控措施的落实以及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而带来的病区居民饮食结构和来源的多样化,中国绝大多数病区儿童新发病例已得到持续有效控制,一级预防已见成效.由于1950至1970年代,大骨节病曾在中国严重流行,遗留下来大量的成人大骨节病患者.2013年国家卫计委发布的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全国目前有大骨节病现症患者64.2万,其中成人大骨节病患者约为62万,这些患者年龄段主要分布在35~60岁,疾病使其生产能力和生活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也影响了病区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还将影响到社会和谐和民族团结.可见,成人大骨节病治疗是目前困扰病区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作者:孙丽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自身健康、保健以及养生等话题的关注程度也与日俱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硬件条件日益完善,大部分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设置了电视用于播放卫生影视片,利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个平台可以达到针对性强的宣传效果.本文通过应用卫生影视需求评估分析方法,探讨与建立良好的社区卫生影视作品制作方式,从而为中国未来整体的卫生影视的发展,特别是社区内公益类广告的投放和播出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作者:郭恂;杜学博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的发病和死亡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是慢性病综合防控的一项重要策略.为此,要整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的信息数据库,建立慢性病综合防控的信息共建共享机制,以适应日趋迫切的慢性病综合防控的需要.本文以宁波市鄞州区慢性病综合防控信息化建设为例,说明以政府为主导,建立慢性病信息化共享机制,对于助推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跨越式发展,提高群众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陆国咪;钟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黑龙江省二九零农场位于绥滨县境内,是一个东北边陲小镇.由于人员和经费实际情况,有效地评估工作量对于提高社区慢性病防控工作效率,为大规模调查做好成人力资源和经费预算有实际意义,因此本文通过二九零农场场部慢性病建档工作的实践,就慢性病病患建档工作进行探索.
作者:张宗琪;嵇凤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掌握青岛市农村居民饮水现状,为政府决策提供技术支持.方法 对2010-2012年对全市涉农区市集中式供水工程进行水源类型、水处理方式等基础信息调查和水质采样检测.结果 全市农村集中式供水普及率达100%; 2010-2012年农村饮用水平均合格率大约为43.44%.结论 从2010-2013年水质结果分析,微生物指标是影响水质合格主要指标,原因是多数农村供水工程无相应的消毒设施,部分配备消毒设施的工程消毒不规范造成的.
作者:陈暕;王本利;叶兵;肖楠;张华强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2012年内蒙古自治区流感的流行特征,为预测和防控流感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对该自治区哨点医院监测,收集2012年流感样病例(ILI)发病资料,并采集ILI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对所有流行病学资料和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 2012年该自治区ILI%均值为1.49%,以周为单位,各周ILI%波动在1.11%~2.73%之间;流感样病例集中在低年龄组人群;内蒙古东部地区ILI%为0.60%,中部地区ILI%为2.65%,西部地区ILI%为1.03%.2012年该自治区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检出率为12.82%,周阳性检出率介于0~45.46%之间,2012年属于混合型(B型占44.13%,H3N2型占41.61%,A(H1N1)pdm09型占8.05%);男女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检出率无差别;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标本集中在低年龄组人群;中部地区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检出率低于其他地区.结论 内蒙古自治区流感流行高峰为冬春季节,2012年春季流行高峰主要以B型流感病毒为主,冬季流行高峰以季H3亚型为主;加强对流感样病例监测和病原学监测,加强对易感人群的防护,关注新型流感毒株的出现,可以及时反映流感活动状况,对该自治区流感的防控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艳芳;郭卫东;王文瑞;雷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手足口病(HFMD)是一种由肠道病毒所致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总共有20多种,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 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为常见[1].该病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以手、足和口腔黏膜疱疹或破溃后形成溃疡为主要临床症状[2].中国是手足口病多发国家,1981年在上海首次发现手足口病病例,2008年安徽省阜阳市暴发手足口病疫情[3],迄今为止手足口病疫情已波及到全国大部分省市.2008年5月,卫生部将手足口病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丙类传染病,并通过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长春市自2008年3月报告首例手足口病起至2012年[4],手足口病的发病数一直位居长春市传染病的前五位.为掌握长春市手足口病的流行趋势,给手足口病的防制提供依据,现将2009-2012年长春市手足口病发病趋势进行分析.
作者:阴媛;朱红;吴静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