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玉芹;刘玮;袁辉;刘晓青;姜芸
1疾控事业的发展需要文化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汪宁教授对公共卫生的理解:公共卫生是一门文化的科学,不懂文化的人对流行病学无从谈起.每一个问题都有它的原因,那么每一次疾病的流行也都有相应的因素导致它的出现.疾病得以在某个地点流行、分布的缘由是受地域、国家、民族的经济、政治、社会背景的影响.
作者:吴振强;范红娟;茅俭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对职业学校实施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效果进行评价,为进一步做好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举办艾滋病防治知识讲座、健康咨询、办专栏、宣传展版、张贴宣传画、发放宣传折页、播放多媒体专题健康教育片等形式对该校1 650名学生开展了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活动.实施前随机抽取422名学生进行艾滋病知识问卷调查,并于实施3个月后再次对所抽取学生进行艾滋病知识问卷调查.根据两次调查问卷结果对职业学校学生干预前后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认识和观念态度进行比较.结果 通过实施前后比较,19项内容中,除“目前没有治愈艾滋病的药物” (P=0.25)、“艾滋病病毒携带者不一定是艾滋病人” (P<0.05)外,其余17项内容均(P<0.01)有统计学意义,艾滋病知晓率显著提高.结论 通过有效的健康教育活动能有效提高该校学员艾滋病知识水平.
作者:杨庆;许亮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患者生存现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期间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乳头状微小癌患者的生存情况,探讨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第二临床医学院普通外科接受治疗的158例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对年龄、性别、10年生存率等进行Log-rank检验和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 158例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患者10年生存率为91.84%.单因素分析提示首诊时年龄≥45岁、包膜浸润、有远处转移和手术方式显著影响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患者的预后(均P<0.05),而性别、BMI、原发癌灶大小、淋巴结是否转移、是否为术中偶然发现、是否为术后复发、是否I131治疗等与患者预后无显著相关;多元Cox比例风险回归发现患者年龄≥45岁、包膜浸润、有远处转移是影响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方程受试者曲线下面积(ROC)为0.803,特异度为54.55%,灵敏度为98.67% (P< 0.01).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患者预后较好,但年龄≥45岁、包膜浸润和有远处转移者长期预后较差.
作者:刘超;付玉;吕桂林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是儿童和青少年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是国家法定报告丙类传染病.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是本病的传染源;腮腺炎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传染性强,在幼儿园、小学和中学中时有暴发流行[1、2].2011年11月26日-2012年1月29日,济南市某中学出现流行性腮腺炎的暴发.疫情迁延时间长,发病人数多,济南市疾控中心进入现场对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关恒云;李新伟;彭秀苗;潘荣建;潘晶;刘晓雪;崔亮亮;程海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众社会化生活需求日益增多,公共场所的类型和数量也不断增多,公共场所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场所中空气质量的卫生状况直接影响到在里面活动的人群健康[1].公共场所空气细菌总数是评价公共场所空气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为了解北京市延庆县公共场所空气卫生状况,确保公众身体健康,为卫生行政部门加强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现将2010-2012年采集的各类公共场所室内空气细菌总数的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王芸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未来高科技条件下的信息化战争,官兵心理素质已成为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1].野外驻训是通过大限度地模拟实战环境,在条件艰苦的野外进行作战演练,摸索和训练野外生存技能和协调改进后勤保障方法,在艰难困苦中练就官兵过硬的体能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以保证在实战时能敢打必胜.为了解某部驻训官兵在艰苦的条件和高强度的训练任务下的心理健康水平.采用90项症状清单(SCL-90)对某部野外驻训官兵358人进行问卷调查,为下一步有针对性地做好驻训官兵的心理疏导工作提供依据.结合此次驻训实际情况,对野外驻训官兵心理问题进行分析.
作者:曾煜;邓波;周奕帆;古良琪;赵拉呱;魏文婧;龙冬梅;张雪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在高校后勤服务的社会化改革进程中,普遍接受的一个理念就是把高校后勤纳入社会第三产业进行管理和运作,按照社会第三产业的发展规律办事,各高校在后勤服务管理中普遍引入了ISO9000系列的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0系列的环境管理体系.ISO体系的引进,对于提升高校后勤服务管理水平和质量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1],但在高校食品安全的监管上,上述体系又存在着较大的弊端,显示出诸多无奈.本文从ISO9001系列质量管理体系、HACCP食品安全管理模式、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GB/T22000-2006标准等角度对高校食品安全保障和管理模式作一探讨.
作者:吴春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手术室作为病人进行手术及抢救治疗的主要场所,其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术后患者的预后及治疗效果,严重时可对患者产生生命威胁[1].因此,手术室是院内感染的重要预防管理区域.在日常工作中,医院领导及医务人员应重视对手术室预防工作的管理与执行,共同做好手术室院内感染的预防管理工作[2].本研究对2012年1月-2012年12月一年内的手术室预防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发现的预防感染问题,旨在分析手术室存在的预防感染管理问题,寻找有效的应对策略.
作者:郑倩;陈晓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实现信息化带动业务现代化,全数字化工作模式是必然选择.荆门市疾控中心作为湖北省信息化建设工作先行者,用信息化的手段在转变疾控机构工作模式,实现规范管理,提高业务和工作效率,满足公众服务需求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整合疾控各项业务,规范工作流程,建设集自动化办公、内部管理、日常业务工作为一体的数字化集成管理系统,形成覆盖市、县(区)疾控机构的网络平台.
作者:焦玲芳;马志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分析汕头市哨点医院住院病人发热肺炎监测情况,了解汕头市发热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呼吸道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1-2012年汕头市2个哨点医院住院病人发热肺炎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汕头市2012年发热肺炎病例数高于2011年.不同年龄组发热肺炎占住院病例的构成比不同,其中构成比高为“0~”岁组(50.05%)和“60~”岁组(20.3%).不同年龄组发热肺炎的时间分布不同, “0~”岁组2012年发病曲线与2011年相比主要区别在3-4月; “3~”岁组和“7~”岁组2012年与2011年高峰期均为4月和10月;“20~”岁组2012年除了1月、6月、12月发病数低于2011年相应月份,其他月份均高于2011年相应月份;“60~”岁组,2012年相比于2011年4月、7月各有1个发病高峰.结论 汕头市2012年发热肺炎病例数高于2011年,主要区别在3-4月,与2012年广东省流感高发时期相一致,提示2012年3-4月住院肺炎病例增加可能是由于流感病毒感染病例增多所致.不同年龄组发热肺炎占住院病例的构成比不同,时间分布也不同,因此要根据不同人群的特征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有效预防发热肺炎的发生.
作者:张旭彬;王普生;黄建云;姚丽君;廖朝晖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感染性腹泻是一组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在全球范围内均有流行,已成为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近几年,江北区临床感染性腹泻病例也在逐年增多,为进一步了解其病原的组成与流行状况,指导相关疾病防控,对2011-2012年江北区各医疗机构临床相关病例进行监测与分析.
作者:徐奋奋;王滢滢;金晓霞;蔡颖;陈美芬;金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北京市2012年7·21洪涝灾害后存在的主要危险因素,确定传染病疫情风险评估结果,并提出应对策略.方法 运用历史数据分析、文献法和专家咨询法以及现场观察,开展风险识别和客观评价,并利用矩阵法进行风险等级评估,确定洪涝灾后可能的传染病疫情和公共卫生风险,并制定管理策略.结果 综合分析北京市2012年7月21日雨洪灾害后传染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确定北京市雨洪灾害后需重点防控的传染病主要包括肠道传染病(8种)、自然疫源性疾病(2种)、虫媒传染病(乙脑)以及狂犬病等12种疾病.并树立”大卫生”观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风险控制管理策略.结论 这些风险评估的结果和管理策略为政府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落实到了灾后疫情应急管理的每个环节,为此次洪灾后的风险管理做到了有的放矢,”关口前移”,实现了”大灾之后无大疫”的目标.
作者:高婷;苏宁 刊期: 2013年第06期
自从2011年卫生监督协管服务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来,全国卫生监督协管人员已超过17万人,服务覆盖超过80%的区县[1].当前,协管服务还面临着职责定位有待明确、管理制度有待健全、运行机制有待完善、社会效果和群众满意度有待提高等突出问题[2].本文对卫生监督协管服务的责任主体和职责定位进行了深入剖析,力求从认识层面澄清误区、减少协管服务推进障碍.
作者:尹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索新医改背景下疾控机构如何提高社会影响力,为充分发挥疾控机构的作用提供可行性意见和建议.方法 分析疾控机构发展的阶段,结合宁波市疾控中心成立十年的主要做法,着眼新医改的主要内容和当前社会对卫生工作的关注点,提出未来疾控机构重点工作内容.结果 通过对中心发展的分析,总结出工作开展的难点,提高影响力的方法.结论 疾控机构提高社会影响力的途径是要朝社会关注的,能体现疾控机构权威技术的,体现政府职能的方向开展工作.
作者:陶毓敏;许国章;董莹 刊期: 2013年第06期
人才兴防战略是疾病预防控制事业改革和内涵发展的核心,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增强发展意识、责任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和开拓意识是人才兴防战略的重点.近年来我们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探索,大胆创新,以构建人才培养为出发点,以搭建科研平台为抓手,以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为方向,结合自身业务,按高标准、有重点、出亮点的要求,充分发挥以疾病预防控制为主导的社会卫生服务优势,使人才兴防战略取得成效.
作者:叶众;竺丽丽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多发疾病[1],有效控制托幼机构手足口病发病水平,是儿童手足口病防控的重点[2].对平顶山市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防控现状进行分析,旨在分析手足口病防控存在的问题,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支持.1对象与方法1.1对象平顶山市所辖10个县(市、区)疾控中心的流行病科(手足口病主管科室)科长和副科长,均从事手足口病疫情管理、现场处置和督导检查等一线工作,共计20名.
作者:李宗瑾;谢清梅;李艳艳;丁增丽;李英;李向东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复方新诺明预防性治疗对降低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机会性感染或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选取108例服用(干预组)与84例未服用(对照组)复方新诺明的艾滋病病例,对其在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一年中的机会性感染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治疗费用进行经济学效益评价.结果 两组间年内门诊机会性感染或不良反应就诊频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1,P<0.05);两组间门诊治疗费用(t=4.17,P<0.05)和住院费用(t=14.4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服用复方新诺明不但可以有效降低机会性感染或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且减少抗机会性感染药物治疗费用.
作者:张向前;闫超峰;高艳霞;岳彦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东深供水工程在输水过程中水质变化情况.方法 对东深供水供水水质进行定期监测.结果 在不同的输送距离,各项水质指标检测结果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东深供水水质在输送过程中能够保持高度稳定.
作者:谢伟光;黄淑华;张晋昕 刊期: 2013年第06期
2011年新疆发生输入性脊灰野病毒的疫情后,为了缩短检测时限,中国决定从2013年起启用WHO推荐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分离新的检测流程》,要求省级脊灰实验室经过培训考核,使用美国CDC研制的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RT-PCR)试剂和方法[1],对分离出的脊灰病毒(PV)培养物进行型内鉴定(ITD).
作者:张世婷;王晗;吕珀;薄芳;宋长江;马玉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麻疹在大量应用减毒活疫苗之前,有大规模流行[1],1963年[2]使用麻疹疫苗后,到1967年开始麻疹病例减少3.9%[3].1994年,美国采取了新的西半球特有的能够消除麻疹的方法并且获得成功,使麻疹的患病数量大大降低.1978年全国开始实施计划免疫后,麻疹等各种疾病得到了非常好的控制[4].
作者:马喆;宋婧;吴永会 刊期: 201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