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泉州市区管网水与二次供水水质卫生现状分析

郭传琼

关键词:饮水卫生, 二次供水, 管网水, 泉州市
摘要:目的 了解泉州市城区不同类型供水单位的水质卫生现状.方法 对泉州市城区市政管网末梢水和15家二次供水单位的供水水质进行监测分析.结果 2009-2011年,市政集中武供水单位管网水合格率(71.3%)高于二次供水(51.2%),其中2009和2010年管网水(69.7%、67.8%)高于二次供水(44.6%、47.9%);管网水和二次供水均以粪大肠菌群合格率高(95.9%和89.7%),管网水浑浊度合格率低(83.2%),二次供水游离余氨低(6 1.4%).结论 各单位应加强卫生监管、定期监测,保障饮用水卫生安全.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福建省2005-2011年丙型肝炎疫情快速上升原因分析

    目的 分析福建省2005-2011年丙型肝炎(丙肝)疫情快速上升原因,为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对丙肝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福建省丙肝发病率从2005年的1.20/10万,到2011年的7.01/10万,呈逐年快速上升态势;死亡率无显著升降.实验室诊断数的占比从2005年的59.5%,到2011年的93.9%,呈逐年上升趋势.各设区市发病率均呈逐年上升态势,尤以莆田市升幅大、升速快,年均发病率高(15.88/10万),年龄别发病率也高,其实验室诊断病例占比、病例数的城乡比、性别比均比其他设区市高,且农民病例占比大.结论 莆田秀屿区的丙肝高发村庄的筛查结果影响了全省疫情态势.报告疫情低估了实际疫情,应加大其防控力度.

    作者:谢忠杭;严延生;詹美蓉;欧剑鸣;黄文龙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福建省2006-2012年疟疾监测分析

    目的 分析福建省2006-2012年疟疾监测结果,为深入开展疟疾监测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分析2006-2012年福建省疟疾疫情报表和个案病例调查等资料.结果 福建省2006-2012年报告疟疾共417例,死亡2例,均为省外和国外输入性病例,病例多分布在福州和宁德等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的地区,无本地病例.蚊媒监测结果显示,捕获的按蚊以中华按蚊为主,未捕获主要传播媒介嗜人按蚊.结论 近年来福建省疟疾流行控制在较低水平,病例均为输入性,因此,要加强流动人口的监测和管理,防止疟疾暴发流行.

    作者:欧阳榕;谢汉国;杨发柱;林耀莹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龙岩市2011年碘缺乏病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龙岩市重点人群尿碘水平和碘缺乏病病情现状,评价防控措施效果,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福建省执行2011年度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地方病防治项目技术实施方案》的要求,对8~10岁儿童、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开展相关调查.结果 共检测724名8~10岁儿童尿样,尿碘中位数为244.6 μg/L,<50μg/L者占1.1%;男性尿碘中位数(268.0 μg/L)高于女性(216.3 μg/L);8、9、10岁组儿童尿碘中位数分别为223.9、250.8、236.3μg/L;各县(市、区)人群尿碘中位数216.4~292.8 μg/L;31名孕妇、30名哺乳期妇女尿碘中位数分别为132.3和116.3μg/L;80名8~10岁儿童甲状腺容积均数(3.42±1.30)mL,中位数3.13 mL,甲状腺肿大率3.75%,其家庭碘盐覆盖率为100.0%,碘盐合格率和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8.8%,盐碘中位数为29.8mg/kg;24户家庭日人均食盐摄入量均数为(7.5±2.5)g,中位数7.4g.结论 龙岩市碘缺乏病监测结果达到消除标准;儿童尿碘水平大于适宜量,哺乳期妇女碘营养适宜,孕妇存在碘营养不足.

    作者:陈庆平;陈建安;陈志辉;陈惠琴;王木华;吴佳妮;阮雪玲;周志鹏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农村散在井水高氟的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农村散在井水高氟的原因.方法 2008-2012年福清市居民自发送检的2 113份井水检测资料,按井的深浅、分布地点及氟化物检测结果进行分类统计.结果 在送检的2 113份井水中,深井水296份,氟含量超标率18.9%,而其所在的村庄浅井水含氟量正常.1 817份浅井水,含氟量超标率0.9%.深井水氟含量超标率高于浅井水.结论 由于地质原因,福清市农村有些深井水存在高氟危害,建议采取改换水源等方法处置.

    作者:夏媜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南平市县级以上综合医疗机构消毒质量分析

    目的 了解南平市近年来县级以上综合医疗机构消毒工作质量及存在问题.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和随机采样检验的方法连续动态监测.结果 5年共采样品2 203份,总合格率86.5%,2007-2011年合格率依次为87.8%、91.7%、82.8%、83.2%和87.4%;室内空气合格率为73.6%、物体表面为97.2%、医护人员手89.8%、使用中消毒剂97.2%、消毒剂浓度74.1%、压力蒸汽灭菌器95.8%、医疗用品79.3%、透析用水70.2%;血透室、重症监护室的合格率较低,分别为67.9%、74.7%.结论 5年来南平市县级以上综合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显示,环境空气、消毒剂浓度、医疗用品、透析用水为医院消毒中的薄弱环节,血透室、重症监护室等重点部门消毒效果较差,应加强医疗机构消毒监督和监测的力度.

    作者:朱红梅;黄家梅;卓鸣莺;文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龙岩市2012年城区居民应急能力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城区居民应急能力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简单抽样法,对龙岩市179名18~69岁常住居民开展入户问卷调查,对应急自救、互救和寻求救助能力(15题)以及危险标识识别能力(6题)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有关应急自救、互救和寻求救助能力的答对率≥80%的占16.8%,危险标识识别率≥80%的占9.5%,21答题答对率≥80%的占比为8.9%,总体答对率52.8%.年龄和职业是答对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学历是答对率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龙岩部分城区居民应急能力水平较低,亟待加强相关职业人群培训和健康素养促进工作.

    作者:马斌;戴雪红;王素梅;李德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漳平市农村居民环境因素疾病调查报告

    目的 调查漳平市农民生活环境卫生质量与疾病分布.方法 用分层3阶段随机抽样法,抽取7个乡镇23个村330户1 230名农民,进行入户问卷调查.结果 简易自来水普及率89.4%,生活垃圾入箱率64.8%,生活污水明沟排放占77.3%,99.4%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排入屋内外环境;卫生厕所普及率77.0%;住宅庭院和室内卫生达标率分别为55.2%和63.0%;住宅周围有混合病媒生物孳生地者占58.5%、污水沟占68.5%.农民两周患病率10.6%,慢性病患病率14.4%,心脑血管疾病居各类慢性病首位(6.2%,占42.9%).结论 漳平市农民生活环境卫生质量较差,两周患病率和慢性病患病率偏高,应重点防控.要着重完善简易自来水管网建设(或建立乡/村级小/微型自来水厂),狠抓污水无害化处理,扩大垃圾处理覆盖面,普及卫生厕所.

    作者:华卫平;陈文金;陈庆平;张建明;连国才;蒋香桃;詹兴炎;曹景明;付晓茹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泉州市首例B群流脑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分析泉州市首例B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为完善流脑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查阅病案,对病例做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对病人家属及其相关知情人进行访视.结果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确诊为B群流脑.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高体温38.5℃),无明显流脑病例接触史.经抗感染、对症及支持治疗痊愈.经采取综合防制措施,未出现2代病例.结论 该病例为泉州市首例B群流脑病例,未发现传染源.主要采取提高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加强病原学检测以及使用敏感药物等综合防制措施.

    作者:陈文同;陈雅红;洪文治;肖万萍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方法改进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泉州市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探讨更为快速、敏感和特异的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方法,为食品污染物监测提供技术支持.方法 按福建省2012年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实施方案要求,采集泉州市7类食品共212份样品进行检测,并对常规致病菌分离培养法和Real-time PCR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本市食品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检测市售食品样品212份,7类食品中共致病菌检出率为8.0%,以蜡样芽胞杆菌检出率高,尤其在熟制米面制品中.结论 我市食品卫生状况不容乐观,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可将常规致病菌分离法与Real-time PCR法进行结合,既可提高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又可缩短时间,提高食品污染物监测敏感性,值得基层实验室推广使用.

    作者:陈培蓉;林碧莲;杨育红;郑丹凤;陈志扬;陈明春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者职业幸福感与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疾病预防控制(疾控)工作者幸福感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用疾控工作者幸福感量表(总分160分),对厦门市疾控工作者115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疾控工作者职业幸福感总分为(106.8±15.4)分,属于中等水平;男女类似;不同年龄组的总分以及身心健康、工作环境和工作量等维度,都呈现20~29岁高,45~60岁组其次,30~44岁组低的“U”型评分结果;在工作喜欢程度上,中级职称人员的评分低;对职业幸福感影响因素前3位依次为身心健康、价值体现和工作喜欢程度.结论 应在现有体制下提高疾控系统工作者职业幸福感,进而提升疾病控制服务质量.

    作者:刘晓婷;刘兴华;耿丽杰;林健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产后出血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年产后出血发生率2.4%(112/4 763),出血原因:子宫收缩乏力占75.0%,胎盘因素占16.1%、软产道损伤占8.0%,凝血功能障碍占0.9%.有既往流产史、二产以上、胎儿体重≥4 000 g、双胎者产后出血发生率高,分娩方式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为前置胎盘25.0%、巨大儿14.3%、子痫前期10.7%、双胎8.0%和疤痕子宫7.1%等.结论 应针对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高危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产后出血发生,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作者:苏佩红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泉州市区管网水与二次供水水质卫生现状分析

    目的 了解泉州市城区不同类型供水单位的水质卫生现状.方法 对泉州市城区市政管网末梢水和15家二次供水单位的供水水质进行监测分析.结果 2009-2011年,市政集中武供水单位管网水合格率(71.3%)高于二次供水(51.2%),其中2009和2010年管网水(69.7%、67.8%)高于二次供水(44.6%、47.9%);管网水和二次供水均以粪大肠菌群合格率高(95.9%和89.7%),管网水浑浊度合格率低(83.2%),二次供水游离余氨低(6 1.4%).结论 各单位应加强卫生监管、定期监测,保障饮用水卫生安全.

    作者:郭传琼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德化县2010-2011年农村生活饮用水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德化县农村饮用水水质状况,为农村改水工程提供依据.方法 按GB/T 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对228份水样进行检测,按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评价.结果 228份水样合格率为49.1%,总体偏低;微生物指标合格率偏低,其中菌落总数64.5%,总大肠菌群57.0%,耐热大肠菌群53.1%;氯化物、氟化物、砷、总硬度合格均为100.0%,其它感官指标、一般化学指标和毒理学指标合格率均在90.0%以上.集中武供水合格率高于分散武供水.结论 德化县农村饮用水永源水质较好,但受微生物污染严重,应加强卫生防护措施,确保农村饮水安全.

    作者:刘惠英;颜丽玉;李宝英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疾控档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当前疾控档案工作存在“重藏轻用”、“被动服务”的观念,档案资源未得到积极、科学、系统地开发,疾控档案开发与利用应树立“主动服务”新理念,加强档案信息二次开发,提高疾控档案为政府决策服务、为“医防整合”服务,同时加强档案资源的信息化建设,提高开发利用的水平和效率,为社会公众服务,达到疾控档案资源利用的价值大化.

    作者:赵林红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狂犬病疫苗“2-1-1”程序的依从性和安全性观察

    目的 了解受种者对狂犬病疫苗“2-1-1”程序的依从性和接种后副反应,为推广使用“2-1-1”程序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2年1月~12月到福建省CDC门诊就诊的狂犬病暴露者按“2-1-1”程序接种疫苗,记录接种日期和接种后副反应,并比较分析.结果 未成年和成年暴露者分别占24.2%和75.8%;平均依从率88.7%,以18~59岁组86.6%低;Ⅲ级暴露者依从率90.5%高于Ⅱ级暴露的84.7%;依从率低的常见原因是忘记接种日期.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分别以注射部位疼痛(3.1%)和发热(0.9%)常见,发热多发生于首次接种后,主要为儿童.结论 “2-1-1”程序少就诊2次,可提高依从性,疫苗接种后发生的一般反应通常不需处理可自行好转,应积极推广使用.

    作者:林志龙;吴珍红;苏耀东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一起蜡样芽胞杆菌引起食物中毒的检测分析

    目的 了解一起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的原因,为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可疑食物、呕吐物及肛拭子标本共11份,按《食品微生物学检验》相关项目方法进行检测.结果 标本均未检出沙门菌、大肠埃希菌O157∶H7/NM、致泻大肠埃希菌、副溶血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8份样品中检出蜡样芽胞杆菌,其中2份拌面标本蜡样芽胞杆菌量均为1.2×108/g.结论 该起事件是由蜡样芽胞杆菌污染面食后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引起食物中毒.夏季气温较高,适合细菌生长繁殖,熟食应在低温下短时间保存,食前应充分加热,防止发生食物中毒.

    作者:张秋月;蔡燕瑜;吴来州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漳州市芗城区碘缺乏病健康教育项目效果评估

    目的 了解芗城区碘缺乏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方法 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对3个镇中心小学90名4~6年级学生和135名18~40岁家庭主妇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学生、家庭主妇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从干预前的67.0%和74.8%上升到干预后的99.3%和99.3%.结论 实施项目干预后,目标人群对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有显著提高.

    作者:曾俊杰;黄成茂;林艺鸿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两起食用野生蘑菇中毒事件的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分析2012年两起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的原因,为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以中毒经过、临床症状、野蘑菇形态学鉴定为依据开展了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两起均由误食毒蘑菇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结论 加强食用野生蘑菇知识的普及,提醒群众不要盲目采摘食用野生蘑菇以确保饮食安全.

    作者:曹艳娥;张宪英;徐阿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国际合作项目结束后结核病防控模式的探讨

    国际合作结核病控制项目已结束.在目前全民结核病控制意识不断提高的情况下,由于疾控机构在人员、设备、诊疗水平以及法律意识等方面不足,而综合性医院一直是病人的首诊医院,且经过10年各合作项目的强化,诊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具有优势.为了结核病防控工作可持续发展,加速结核病控制目标实现,笔者认为肺结核病人的发现应回归到综合性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职能主要以细菌学检验和病人的督导管理等为主,并就上述观点进行分析探讨.

    作者:胡职权;李燕平;郑建莉;林文革;陈石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莆田市2007-2012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分析与对策

    目的 了解2007-2012午莆田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和死亡率的变化,提出降低死亡率的对策.方法 对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12年莆田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8.9‰,逐年下降,死亡主要顺位依次为早产和低出生体重、肺炎、出生窒息、先天性心脏病、其它先天异常以及意外窒息.结论 应通过健康教育,增强群众接受自我保健的意识,加强孕产妇和儿童系统保健管理,落实《中国儿童发展纲要》,提高产科及儿科医疗服务水平,预防意外发生;组织死亡评审,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作者:詹玉霞;阮一君;顾国桢 刊期: 2013年第04期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福建省卫生厅

主办:福建省预防医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