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雪霞
目的 探究临床治疗中晚期贲门癌患者的过程中,应用奥沙利铂、替吉奥与三维适形放疗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并分析毒副反应,为临床肿瘤治疗奠定基础.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6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85例中晚期贲门癌患者,对比患者应用不同治疗措施进行治疗并观察临床效果及毒副反应情况.结果 予以不同治疗方案后,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患者的无进展及中住生存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患者的毒副反应(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肝肾损伤等)发生率(40.0%,18/4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77.5%,31/40),差异显著(P =0.006).结论 临床治疗中晚期贲门癌患者的过程中,应用奥沙利铂、替吉奥与三维适形放疗联合治疗有利于治疗效果的提升,并避免发生毒副反应,延长生存期,应广泛推广.
作者:王志坚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二磷酸盐治疗转移性骨肿瘤患者骨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1月~2017年1月收治的90例转移性骨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均进行标准的化疗治疗,在此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硫酸吗啡缓释片进行镇痛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帕米磷酸二钠进行镇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镇痛疗效.结果 研究组镇痛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7.8%,对照组镇痛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为68.9%,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2.2%,两组相比,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磷酸盐对转移性骨肿瘤患者进行镇痛治疗效果良好,安全性高,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曹晒娥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并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藿砂口服液中茅术醇和β-桉叶醇的含量.方法 以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为流动相;所使用的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2)(5μm,250×4.6mm);柱温:30℃,进样量:10μL,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为203nm.结果 按以上实验方法,茅术醇和β-桉叶醇分别在0.0182mg·mL-1~0.4548mg·mL-1(r =0.9998)和0.0153mg·mL-1~0.3834mg· mL-1(r=0.9997)浓度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茅术醇和β-按叶醇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76%和96.89%,RSD分别为1.13%和1.83%(n=6).结论 所述方法结果准确,可以作为检测藿砂口服液中茅术醇和β-桉叶醇含量的方法并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李劭;翁淑琴;林雄;潘旭东;严国鸿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阿托伐他汀致患者肝损害的特点及相关费用,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2012年来收集到11例阿托伐他汀致肝损伤的患者基本情况,原患疾病,用药用量,肝损伤特点,合并用药情况,相关费用以及转归等进行分析.结果 阿托伐他汀致肝损伤特点为:①60岁以上中老年患者,似乎与性别无关;②肝损害似乎与用药剂量无关;③联合用药者占比较高;④肝损害出现的时间较晚(平均时间13.64d);⑤症状以全身乏力、纳差、恶心、黄色或茶色尿、厌油等为临床表现为主;⑥实验室检查示ALT、AST、总胆红素、ALP升高;⑦肝损害分型多为为肝细胞型.肝损伤增加的总费用为13146.35元,药物治疗总费用4586.97元,总误工费为8559.38元.结论 临床医务人员特别是心血管专科医师应关注阿托伐他汀的肝损害不良反应的发生及所增加的费用.
作者:刘敏惠;陈崇泽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持续质量改进对提高药房药品管理质量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15年1月至12月药房药品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于2016年1月对我院药房药品管理实施持续质量改进计划,共选取药品种类90种,记录并观察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药品管理情况.结果 干预后,药品混放、过期、有效期不详、基数不合理、未根据要求存放等占比较干预前少,且药剂师药品管理相关知识分值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药房药品管理实施持续质量改进,药剂师药品管理知识及责任感明显提高,药品管理质量显著提升,有效降低临床药物使用造成的不必要的医疗事故及护理风险.
作者:肖东英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与舒芬太尼运用在静脉麻醉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8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8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运用舒芬太尼静脉麻醉,观察组运用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分析两组患者麻醉后的各效果指标差异.结果 在术后睁眼时间与气管拔管时间上,观察组各项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拔管后疼痛评分上,观察组各时间点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观察组为10%,对照组为32.5%,两组差异时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芬太尼与舒芬太尼运用在静脉麻醉中的效果均可以达到手术麻醉效果,然而瑞芬太尼可以发挥更为显著的麻醉作用,同时安全性相对更高.
作者:王荣;彭思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对某三甲医院2015-2016年度儿科门诊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的进行分析,了解该院儿科门诊第二类精神药品具体使用情况,分析评价其临床用药的合理性,从而为临床合理使用该类药品提供参考.方法 查阅某院2015-2016年度儿科门诊第二类精神药品的处方,对院内儿科门诊使用第二类精神药品的合理性进行分析,采用限定日剂量(DDD)和药物利用指数(DUI)为指标的分析方法,并将适用于成人的DDD值换成适用于儿童的DDDn值,对应用的第二类精神药品作统计,进而分析其用药的合理性.结果 6种用于儿科的第二类精神药品的处方分析中注射用苯巴比妥钠和地西泮注射液的DUI> 1.0,其他均小于1.0.结论 某院第二类精神药品使用情况基本合理,治疗儿童惊厥可以选择有优势的巴比妥类药物,治疗癫痫可以选择优势的苯二氮卓类药物.
作者:翁晓珊;李锡浩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析肾上腺素联合阿替卡因治疗牙髓病的效果.方法 我院于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随机选取了38例患有牙髓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通过盐酸里多可因联合肾上腺素作为麻醉剂对患者进行麻醉工作,而观察组的患者则接受肾上腺素联合阿替卡因作为麻醉剂进行麻醉工作.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手术之后产生的不良反应率为10.52%,远远低于对照组产生的不良反应率;而观察组的麻酥麻醉有效率为94.73%,远远高于对照组的麻醉有效率63.16%,而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前后的24h之内的疼痛程度远远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上腺素联合阿替卡因治疗牙髓病的治疗效果更高,麻醉起效时间短,操作简单便捷,效果更加明显,适合在口腔科,特别是牙髓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进行治疗推广.
作者:田永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优选癫痫清颗粒的水提取工艺.方法 以菝葜皂苷元收率、芍药苷收率及总多糖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k(34)正交试验法考察加水倍数、提取次数和提取时间对水提取工艺的影响,选择佳提取工艺.结果 佳提取工艺为提取2次,第一次加水10倍量,提取2h,第二次加水8倍量,提取1h.结论 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为癫痫清颗粒规范化生产提供依据.
作者:王光函;邸子真;齐越;姜鸿;邹桂欣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鸦胆子油对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检索鸦胆子油对肺癌患者免疫功能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文献,采用Meta分析对其影响进行评价.结果 纳入7篇项随机对照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对肺癌患者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鸦胆子油的治疗组对患者免疫功能影响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的对照组,且鸦胆子油注射液能够显著升高细胞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CD16+ 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鸦胆子油对肺癌患者免疫功能影响显著,应在临床推广其应用.
作者:匡跃;王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骨科住院患者药物不良反应预防与护理效果.方法 收取我院200例骨科住院患者,收取时间为2015年10月20日至2016年1月8日,对骨科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统计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对其实施预防和处理措施.结果 200例骨科住院患者中有100例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将患者按照年龄分为三组,其中20~ 40岁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50.00%显著高于其他两组,男性患者发生率高于女性患者(P<0.05),药物不良反应累及器 官多的为附件和皮肤(占40.00%),皮炎、瘙痒、皮疹为常见临床表现,与其他累及器官、系统的构成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临床医务人员应重视骨科住院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处理和预防,实施一项有效预防方式,能避免药物不良反应造成的影响.
作者:南媛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瓶尔小草中槲皮素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Kromasil 100-5-C1s色谱柱(250mm ×4.6mm,5mm),流动相为乙腈(A)-0.2%醋酸水(B)(27∶73)等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60nm,流速为1.0mL·min-1,柱温:30℃.结果 槲皮素进样量在26.78~178.56n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 =0.9997,n=6),槲皮素的平均回收率为100.31%(RSD=1.204%).结论 该法简便、准确、可靠,可用于瓶尔小草中槲皮素的含量测定.运用该法测定不同干燥方法的瓶尔小草样品中槲皮素含量,结果二者槲皮素含量差距较大,低温烘干样品中槲皮素含量明显高于阴干样品.
作者:杨兰;魏莹;李艳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2型糖尿病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应用阿卡波糖配合二甲双胍的临床疗效及症状改善情况.方法 本实验共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30例,按照双盲法将其分成两组(均n =65),对照组患者仅应用二甲双胍治疗,研究组在其基础上加行阿卡波糖,对比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更高、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指标和低血糖发生率指标数据均更低(P<0.05),研究组患者临床效果更好.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在临床治疗中联合应用阿卡波糖和二甲双胍临床效果更好,能够从根本上控制血糖水平指标,并具有一定安全性,临床应用价值明显.
作者:陈雪霞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分析异丙酚-氯胺酮复合麻醉在烧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烧伤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5例,对照组35例,患者在麻醉前30min应用苯巴比妥和阿托品进行麻醉诱导,观察组在30s内注入异丙酚2.0mg·kg-1,并用微量注入泵以3mg/(kg·h)的速度泵入氯胺酮;对照组在30s内注入咪达唑仑2.0mg·kg-1,并用微量注入泵以3mg/(kg·h)的速度泵入氯胺酮.在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分别观察患者的生命检测指标包括平均动脉压(MAP)、心电图检测心率(HR)、手术时间、睁眼时间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手术前生命体征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麻醉后对照组平均动脉压及心电图检测心率变化较大,对照组的生命体征检测指标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P<0.0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麻醉后睁眼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手术时间上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睁眼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两种麻醉效果的患者均满足烧伤手术麻醉治疗的需要,但异丙酚联合氯胺酮麻醉可使患者呼吸循环和生命体征更加平稳,明显缩短患者的睁眼时间,该麻醉给药方式适合烧伤患者手术中的麻醉,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张源志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药物性肝损害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住院时发生药物性肝损害的114例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57例)和观察组(57例),对照组患者采取维生素C、复方甘草酸苷、门冬氨酸鸟氨酸等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增加,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等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LT、AST、TBIL等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还原型谷胱甘肤不仅有助于提高药物性肝损害患者临床治疗疗效,还能明显改善其肝功能,且患者不良反应轻微,其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高金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我院2015 ~2017年门诊西药房麻醉药品的应用情况,为麻醉药品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我院2015 ~2017年门诊西药房麻醉药品的处方数量,用药的天数、金额和频率等数据计算限定日剂量并进行分析.结果 在门诊西药房的麻醉药品中,硫酸吗啡缓释片、盐酸羟考酮缓释片使用频率高,根据DDDs值,使用高的是硫酸吗啡缓释片.结论 我院2015 ~2017年门诊西药房麻醉药品的使用情况是基本合理的.
作者:陈晓艳;林丁;陈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研讨子宫肌瘤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药物疗法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诊疗的128例子宫肌瘤患者作试验分析,并根据随机自愿原则归组(64例/组),Ⅰ组接受常规西医(米非司酮)用药,Ⅱ组接受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评估该两种方案的应用疗效.结果 Ⅱ组方案的总有效率为92.2%,与Ⅰ组方案的73.4%相比,组间差异显著(P<0.05).方案治疗前,两组接受肌瘤体积检测,检测值差异不显著(P>0.05),方案治疗后,Ⅱ组的检测值显著下降,与Ⅰ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子宫肌瘤患者行中西医结合药物疗法治疗有显著药效,且可有效缩小肌瘤体积,值得推荐.
作者:王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建立止痛擦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 依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1105~1107项的相关要求,分别对样品进行5种试验菌株的回收率试验和控制菌检查方法验证来确定适宜的检查方法.结果 需氧菌计数采用薄膜过滤法(冲洗量为200mL),霉菌和酵母菌计数采用平皿法,各菌的回收比值可达到0.5 ~2;采用常规法可检出铜绿假单胞菌,采用培养基稀释法(500mL)法可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 建立的方法可考虑作为止痛擦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
作者:高珊;唐蕾;赵伟国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采取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西医治疗,观察组采取中医内科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临床有效率对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观察组不良反应患者共计1例(2%),对照组不良反应患者共计5例(10%),观察组不良反应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不仅临床效果好,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及推广.
作者:吴岱忠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治疗哮喘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护理措施,为提高哮喘的临床治疗效果奠定基础.方法 收集我院自2015年至2017年期间收治的80例哮喘患者作为受试对象,患者采用不同方式及护理干预,将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进而评估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相关护理措施.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常规治疗和护理,患者更为认可联合用药结合护理干预的方案,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治疗哮喘患者的过程中,应用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气雾剂吸入的临床效果理想,同时对患者结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进而取得患者满意,因此建议推广使用.
作者:赵金艳 刊期: 201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