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凡明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抗风湿药品的使用情况及用药趋势。方法收集2013~2015年我院门诊抗风湿药的使用数据,采用销售金额、用药频度( DDDs)、日均费用( DDC)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3~2015年,我院抗风湿药品的销售金额呈逐年增长趋势,其中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增幅大,占主导地位。按单个药品统计,各个抗风湿药的销售金额、DDDs逐年上升(沙利度胺片除外),DDC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中,销售金额始终高的口服药品为羟氯喹片,DDDs及排序比稳居第一的为甲氨喋呤片。结论我院抗风湿药的临床应用基本符合我国风湿病治疗的现状和趋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加强监管。
作者:黄荔美;黄爱文;姜玉才;蔡梅香;刘雅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糖尿病健康教育路径教育模式的效果。方法将68例2型糖尿病住院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的方式,观察组根据健康教育路径内容对不同住院天数的患者及家属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糖尿病相关知识及格率、自我管理能力的执行率及主动采取健康行为的正确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实施糖尿病健康教育路径有利于糖尿病患者全面掌握糖尿病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及自我管理的能力,从而有效降低各种并发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林娟;林丽娜;江平湖;李玉娥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治疗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2年1月~2014年12月于医院治疗的98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采取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取头孢曲松联合甲硝唑治疗,治疗组采取替硝唑与头孢曲松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与降钙素原的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WBC、CRP与PCT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WBC、CRP与PC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还未得出药敏试验结果之前,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患者实施替硝唑联合头孢曲松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有效降低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与降钙素原水平,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凌建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通过对门诊不合理处方进行干预分析,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合理性。方法收集某院2015年1月~9月门诊事前干预不合理处方2353张,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不合理处方有多方面的原因,干预后纠正的不合理处方主要表现在用法、用量(用药频次)不适宜,用药与临床诊断不相符,抗菌药物使用指针不明确等方面。结论通过药师审核,对不合理处方事前干预,能及时减少和防范不合理用药的发生,从而有效的保证处方的质量,规范患者用药的安全、合理性。
作者:杨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改进百咳宁颗粒中青黛鉴别的方法。方法通过加热水及离心分离的方法,消除蔗糖对其火试鉴别法的干扰。结果按新方法进行试验,能观察到明显的紫红色烟雾。结论改进的方法操作简便、效果明显、判断准确。
作者:张仁贵;蔡敏瑜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多年来药品包装一直处在一个低调的位置,而且它的作用被许多广大普通市民所忽略〔1〕,有些急救药如硝酸甘油由于包装问题而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改进药品包装设计,提高使用的方便快捷。方法在分析市场上硝酸甘油包装存在的不足,探讨药品包装的改进方案。结论注重人性化、智能化的药品包装,单剂量、定量的包装设计,将大大提高药品使用的便捷性,以及药品品质的保持。
作者:王伟洲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 HPLC-Q-TOF-MS)法测定不同厂家小金丸中乌头类生物碱(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乌头原碱、次乌头原碱、新乌头原碱)的含量。方法色谱柱:ZORBAX Extend-C18 RRHT柱(1.8μm,2.1×50mm);流速为0.21mL· min -1;柱温:30℃;流动相:甲醇-水(水相含0.1%甲酸和2.5mmol· L -1醋酸铵溶液)系统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离子(ESI)源,正离子方式检测。结果上述9种生物碱在一定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r值均大于0.9997,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的RSD都低于5%,加样回收率均在98.73%~103.54%之间。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精密度高、重复性好,可应用于小金丸的质量控制。
作者:黄阳;曹益鸣;张小龙;卜红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某院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临床使用情况。方法以某院2013年10月~2016年5月使用的420份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就其临床合理使用情况进行探讨。结果420例病例中使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不合理的15例,占3.57%。其中194例以0.9%氯化钠注射液作为溶媒,170例患者以5%葡萄糖注射液作为溶媒,82例患者在更换静注液体时添加了间隔液体。420例患者中24例出现头昏、头痛的情况,9例曾出现谷丙转氨酶升高,不良反应总发生率7.65%。但都在停药和调整药物剂量后症状消失。结论我院使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基本合理,针对存在的使用不当、溶剂选择不当、溶媒选择不当等情况,在实际的使用中应注重患者的病情、合并药物使用的性质,避免引发不良反应。
作者:陈雪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分析不同管理方法在医院药学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1月~2015年12月间我院医院药品管理中引入PDCA管理法、品管圈、无常法,比较引入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前后医院药学工作质量及患者对药学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实施现代化管理方法后,医院处方调配差错率、不合理用药率、药品库存周转天数较实施现代化管理方法前均有明显改善,患者对药学服务的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 PDCA管理法、品管圈、无常法等现代化管理方法在医院药学管理应用中,可有效提高医院药学工作质量,提升患者对药学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柯珊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异丙嗪局部封闭治疗腘窝囊肿与常规手术治疗腘窝囊肿疗效。方法将32例腘窝囊肿抽尽囊液并冲洗囊腔后,将异丙嗪注入囊腔而达到治疗目的,31例患者采用常规手术。结果异丙嗪局部封闭治疗腘窝囊肿30例患者一次性治愈,随访1~3年,未复发。其中2例复发,再次局部封闭后治愈,已随访2年,未复发。治愈率100%,常规手术治疗腘窝囊肿26例患者一次性治愈,随访1~3年,未复发。其中5例复发,2例患者二次手术,3例患者采用异丙嗪局部封闭治疗后治愈。结论异丙嗪局部封闭治疗腘窝囊肿简单易行,创伤小,痛苦少,治愈率高。
作者:苏万寿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对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方法7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钻孔引流术进行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日常生活自理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 ADL-BI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1.43%)与对照组(94.29%)不具有可比性(P>0.05);在ADL-BI评分方面,治疗前两组相差不大(P>0.05),治疗后均有提高,且观察组的ADL-BI评分(66.75±5.18)要比对照组高,P<0.05;在并发症发生的概率上,观察组(8.57%)明显比对照组低(34.29%),P<0.05。结论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并发症少,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佘国林;陈忠航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研究谷维素与运动疗法联合治疗神经衰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门诊就诊的神经衰弱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予以谷维素片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运动疗法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与治疗前后心理状态评分( HAMA、HAMD )变化。结果观察组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4.76%、95.24%,对照组分别为23.81%、76.19%,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HAMD及HAMA评分均降低,并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谷维素与运动疗法联合治疗神经衰弱症能够显著改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李新红;陈建;郑才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叶黄素酯片联合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弱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6例(112只眼)弱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1例(53眼)采用弱视综合疗法治疗,观察组35例(59眼)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叶黄素酯片治疗,1年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92%;对照组总有效率79.2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治疗后视力改善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叶黄素酯片联合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弱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林伯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口服药流程管理在降低初治结核病患者用药差错中的应用。方法以本中心结防科2010年1月到2013年12月登记的结核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一般的发药流程,试验组给予口服药流程管理,比较两者的效果。结果在初治结核病患者中运用口服药管理流程,患者的口服药相关知识知晓率、按时服药依从性、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初治结核病患者用药依从性不高,抗结核药物知识不了解,开展口服药流程管理降低了患者的用药差错,确保了用药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提高的患者满意度。
作者:李晓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中药辨证论治配合龙甘薄荷汤含漱对慢性咽炎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用中药口服加含漱治疗,对照组50例,单纯口服中药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 P<0.01)。结论中药常规治疗,配合龙甘薄荷汤含漱能明显减轻慢性咽炎患者的症状。
作者:马榕花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培菲康对消化性溃疡患者幽门螺旋杆菌( Hp)感染的疗效影响并对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方法选取从2013年3月至2015年8月,于我院进行治疗消化性溃疡Hp感染的患者107例。以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对照组54例。两组均给予培菲康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措施干预。对比两组疗效,分析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Hp阳性率、溃疡复发率和并发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培菲康对消化性溃疡患者Hp感染治疗有一定的疗效,而加上及时的护理措施干预能显著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龙莉娅;詹红菊 刊期: 2016年第09期
抗血小板药、抗凝药及活血化瘀中药是心脑血管疾病治疗的常见药物,临床应用广泛,但当这些药物联合使用时,临床经验也表明其出血风险在明显增加,本文结合2例严重出血的病例就出血原因和药学监护要点展开讨论。
作者:孟凡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比较常用药物敏感试验方法检测产KPC型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分离收集的8株产KPC型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为研究对象,用纸片扩散法、AST-GN 13药敏板、ATB G-5药敏板、NC 31药敏板,比较对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结果不同检测方法在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及厄他培南方面存在差异,其中检出率高的是纸片扩散法,其次为AST-GN 13药敏板、ATB G-5药敏板,低为NC 31药敏板。结论产KPC 型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在常规仪器筛查的同时,应结合纸片扩散法进行,不仅提高检出率,还具有经济性和操作简便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李小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分析单用头孢他啶对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院外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来我院治疗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院外感染患者80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给予治疗组患者头孢他啶进行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抗生素联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2.50%);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50%)显著低于对照组(10%);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20.25±1.1)d 显著短于对照组(30.10±2.1)d,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头孢他啶是临床上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院外感染的有效药物,该药物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史嘉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究达英-35联合胰岛素增敏剂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100例,按照随机的分配原则将选入的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达英-35治疗,观察组应用达英-35联合胰岛素增敏剂二甲双胍治疗,两组患者分别治疗3个月后对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的有效率是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的有效率68.0%,P<0.05。结论在多囊卵巢综合症的临床治疗中,应用达英-35联合胰岛素增敏剂的治疗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较少,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作者:胡芸 刊期: 201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