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七氟醚预先吸入对腹腔镜手术老年患者围气腹期NSE和S100β蛋白浓度的影响

彭德良;龚琴;张诚章;余建华;刘莱莉

关键词:七氟醚, 预先吸入, 围气腹期, NSE, S100β蛋白
摘要:目的:研究对腹腔镜手术老年患者应用七氟醚预先吸入,探讨该方法对围气腹期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和 S100β蛋白浓度的影响。方法将我院100例腹腔镜进行择期手术的老年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不采用吸入麻醉,实验组采用2%七氟醚预先吸入,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围气腹期血清NSE和S100β蛋白浓度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建立气腹的四个不同时间段里,在气腹建立后1h、气腹解除时和气腹解除后1h患者血清 NSE和S100β蛋白浓度均明显高于气腹建立前,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在不同时间段患者血清 NSE和S100β蛋白浓度无明显差异,统计学无有意义(P>0.05)。对比观察,实验组患者手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出气管导管时间、清醒时间均明显短于应用对照组(P<0.05)。结论对腹腔镜手术老年患者应用2%七氟醚预先吸入,有助于患者术后清醒,但在改善脑损伤,降低永久性器质性损伤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海峡药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维生素C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概况维生素C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概况维生素C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概况

    目的:阐述维生素C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方法结合文献从维生素 C 的体内药代动力学、抗癌机制、在临床中的应用及其衍生物抗癌作用等角度介绍其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结果与结论维生素 C 在肿瘤治疗中具有潜在的抗癌效果,其在临床肿瘤防治中的应用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李军袖;郭朝瑞;封帆;卢杨;李宁;赵娣;陈西敬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全凭静脉麻醉不同给药方式对血流动力学和麻醉深度的影响

    目的:比较全凭静脉麻醉中通过靶控输注( TCI)和恒速输注( CI)两种给药方式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和麻醉深度的影响。方法选择76例择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靶控输注,对照组为恒速输注。观察术中各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变化,麻醉后恢复情况,并统计麻药用量。结果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后平均动脉压均明显下降,对照组伴有心率减慢;停药时两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均升高;对照组拔管后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明显高于诱导前(P<0.05)。观察组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单位体重的麻药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凭静脉麻醉中应用靶控输注的给药方式,能够有效地抑制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苏醒迅速,并且能够减少麻药用量,值得推广。

    作者:廖婧华;张援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配制前干预的178张TPN处方的不合理因素及结果分析

    目的:为全静脉营养( TPN)药物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2012年3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经专职药师审核的不合理TPN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年3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共退回不合理TPN处方178张,占配置总量的0.94%;不合理发生类型前3名为电解量超量、糖与氨基酸液体量比例不符、糖脂比不当,经药师干预不合理处方发生率从2012年1.40%、2013年1.04%、2014年下降到0.82%2015年0.68%。不合理发生类型除糖脂比、热氮比、脂溶性维生素Ⅱ超量、微量元素缺药未经干预修改,其他类型均干预修改至合理。结论药师进行TPN配置前审核干预可有效降低不合理处方,但药师的审核TPN不合理处方的水平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作者:李秀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心律失常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使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以此为基础,观察组使用稳心颗粒,对患者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0.00%,观察组为92.50%,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00%;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心律失常患者,使用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进行治疗,可以取得相对满意的临床效果,安全性强,不良反应少,经济性强,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作者:黄国华;姜孙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中药炮制对中药饮片疗效的影响分析

    目的:本文就中药炮制对中药饮片的成分及疗效的影响作用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接受同类中药饮片治疗的1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即水处理前分档组、炮制前分档组、水处理前分档与炮制前分档联合组,每组患者50例。对比三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联合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水处理前分档组以及炮制前分档组,P<0.05;水处理前分档组与炮制前分档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炮制中药饮片前,应实施严格的水处理前分档联合炮制前分档,以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提高药用效果。

    作者:孟陶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论硝酸甘油片包装问题及其改进方案

    目的:多年来药品包装一直处在一个低调的位置,而且它的作用被许多广大普通市民所忽略〔1〕,有些急救药如硝酸甘油由于包装问题而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改进药品包装设计,提高使用的方便快捷。方法在分析市场上硝酸甘油包装存在的不足,探讨药品包装的改进方案。结论注重人性化、智能化的药品包装,单剂量、定量的包装设计,将大大提高药品使用的便捷性,以及药品品质的保持。

    作者:王伟洲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奥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分析奥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对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96例血管性痴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均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措施,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另给予尼莫地平,观察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采用奥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的认知障碍程度。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较对照组高( 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别(P>0.05);两组治疗前认知障碍得分无明显差别(P>0.05);观察组治疗后认知障碍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管性痴呆患者采用奥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进行治疗可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曾凡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山豆根肝毒性的研究进展

    目的:阐述山豆根肝毒性的研究进展。方法结合文献从山豆根的毒性认识、毒性研究方法、毒性作用机制、配伍减毒等方面进行分析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山豆根临床治疗效果确切,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但山豆根中毒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其在临床中的使用。我们要通过合理配伍降低山豆根的毒性、运用现代技术深入研究山豆根中毒机制,以提高其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作者:潘双凤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在老年患者ERCP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在老年患者进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老年患者150例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成两组,将其中的芬太尼、丙泊酚复合右美托咪定组定为观察组A组,而将其中的芬太尼、丙泊酚组定为对照组B组,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镇静情况、苏醒时间以及术后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了手术,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苏醒时间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的镇静评分显著优于B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0%,B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A组的发生率较低,两组差异对比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老年患者而言,选择一种合适的麻醉方式具有重要意义,而采取芬太尼、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进行麻醉效果较好,不仅可以起到镇静效果,还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作者:刘远铭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和分析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DR)的临床疗效和使用价值。方法选取2000年1月~2014年3月于我院进行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治疗的26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131例)和对照组(131例),其中实验组给予复方血栓通胶囊为主的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以复方丹参滴丸,两组同时给予控制血糖的治疗,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91.6%,对照组为80.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可使患者视力情况得到明显改善,视网膜出血、渗出均有较好的吸收,其疗效确切,且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林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高职高专药学类专业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仪器分析是高职高专药学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分析高职高专药学类仪器分析教学特点及学生的就业需要,提出仪器分析教学过程中的几个改革思路,并付诸于实际教学实践。

    作者:叶廷秀;林启凰;李海浪;罗红元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房颤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探析房颤运用胺碘酮和美托洛尔联合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4例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单一胺碘酮治疗,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运用美托洛尔联合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的 LVEF、LVEDV以及 LVESV值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 LVEF、LVEDV以及LVESV值改善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同时,两组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房颤患者胺碘酮和美托洛尔联合治疗,可以有效控制心率,使患者的心脏功能得到改善。

    作者:张云仪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痰热清与头孢曲松钠联合使用治疗急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痰热清与头孢曲松钠联合使用治疗急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在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88例急性肺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单纯采用头孢曲松钠治疗,观察组采用痰热清联合头孢曲松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临床症状消失和改善时间比较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发热、咳嗽咳痰及啰音消失时间改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患者均比较少。结论痰热清与头孢曲松钠联合使用治疗急性肺炎治疗效果显著,患者恢复快,安全性高,在临床上值得应用及推广。

    作者:王毓敏;王尊钙;陈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在小儿尿道下裂术后镇痛中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在小儿尿道下裂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择期行尿道下裂手术的患儿60例,ASAⅠ~Ⅱ级,患儿均于全身麻醉下行尿道下裂修补术,术毕给予静脉自控镇痛,随机分为3组:S 组(舒芬太尼3μg· kg -1)、SD1组(右美托咪定2μg· kg-1+舒芬太尼2μg· kg-1)、SD2组(右美托咪定2μg· kg-1+舒芬太尼1.0μg· kg-1)。观察记录3组患儿术后2h、6h、12h、24h、48h的CHE-OP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及术后48h内PCA按压次数及恶心呕吐、心动过缓、呼吸抑制、过度镇静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SD2组术后2、6、12、24、48h的CHEOPS评分明显高于S组和SD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和SD1组术后2、6、12、24h的CHEOP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S组术后6、12、24、48h的Ramsay评分显著低于SD1组和SD2组,SD1组和SD2组术后2、6、12、24、48h的Ramsa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患儿48h内均未出现心动过缓,SD2组PCA按压次数显著多于S组和SD1组。结论右美托咪定2μg· kg -1复合舒芬太尼2μg · kg -1用于小儿尿道下裂术后镇痛效果较完善,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王菁;林传涛;王洪萌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抗血小板药联合抗凝药及活血化瘀中药致严重出血2例分析

    抗血小板药、抗凝药及活血化瘀中药是心脑血管疾病治疗的常见药物,临床应用广泛,但当这些药物联合使用时,临床经验也表明其出血风险在明显增加,本文结合2例严重出血的病例就出血原因和药学监护要点展开讨论。

    作者:孟凡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右美托咪定在棉球植入诱发炎症中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的抗炎作用。方法在小鼠腋窝植入等质量的无菌棉球建立炎症模型,实验分对照组、地塞米松( dexamethasone (Dxm)5mg· kg-1)组、Test-L(右美托咪定(Dex)6.25μg· kg -1)、Test-M(Dex 12.5μg· kg-1)、Test-H (Dex 25μg· kg-1),共5组,每组8只,植入当天开始腹腔注射给药,1日1次,共7d。 ELISA测定小鼠血清TNF-α和IL-6的表达。结果右美托咪定能够抑制小鼠棉球肉芽组织的生成,能够抑制炎症因子TNF-α和IL-6的表达,且这种作用均呈现浓度依赖性。结论右美托咪定可能是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来发挥抑制棉球植入诱发的小鼠炎症反应。

    作者:王莹;吴伟芳;林剑鸣;陈祖盛;林秀珍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价值评估与分析

    目的:对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方法7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钻孔引流术进行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日常生活自理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 ADL-BI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1.43%)与对照组(94.29%)不具有可比性(P>0.05);在ADL-BI评分方面,治疗前两组相差不大(P>0.05),治疗后均有提高,且观察组的ADL-BI评分(66.75±5.18)要比对照组高,P<0.05;在并发症发生的概率上,观察组(8.57%)明显比对照组低(34.29%),P<0.05。结论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并发症少,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佘国林;陈忠航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纳入2014年6月至2016年3月间我院接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8例,以随机投掷法给予分组,对照组44例以氯吡格雷进行治疗,研究组44例以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对比两组间治疗效果与凝血功能。结果用药后研究组PLT、PDW、MPV水平相比于对照组得到好转,P<0.05,FBG水平相比对照组并无明显区别,P>0.05。用药后研究组患者有效率90.91%相比于对照组68.18%改善提高,P<0.05。结论通过联合用药后,脑梗死患者PLT、PDW、MPV得到改善,疗效好转,促进了疾病的恢复。

    作者:孙友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LC-MS/MS法分析注射用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中未知降解杂质的结构

    目的:分析和鉴定注射用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中的未知降解杂质。方法采用液相色谱-质谱( LC-MS/MS)法,采用强制降解的破坏条件,制备杂质含量较高的受试样品;以0.1%的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A,乙腈为流动相 B,采 C18色谱柱进行梯度洗脱;以电喷雾串联质谱电离源正离子模式进行质谱数据采集,对热降解破坏样品进行LC-MS/MS测定。结果获得注射用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的液相色谱图,以及与液相色谱图对应的一级、二级质谱图,对谱图进行分析归纳,推测注射用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中2个未知杂质为头孢哌酮杂质 A进一步水解的产物,并推导了降解途径。结论本方法灵敏、可靠、快速,对头孢哌酮钠及其制剂的生产、质量监控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陈爱萍;束盼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治疗与单药治疗惊恐障碍的研究

    目的观察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治疗( CBT)治疗惊恐障碍的疗效及长期治疗优势。方法选取70例住院惊恐障碍患者,随机接受艾司西酞普兰+CBT(实验组)或艾司西酞普兰(对照组)单药治疗。于基线期和治疗6周评估14项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4),出院后3个月和6个月随访评估复发和依从性,并记录相关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周时,实验组与对照组有效率无显著差异(94.29% vs 85.71%,P>0.05)。治疗6个月时,实验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94.12% vs 69.70%,P<0.01),同时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8.82% vs 27.27%, 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CBT治疗惊恐障碍的短期疗效与单药治疗相当,长期可显著降低复发和提高治疗依从性,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李斌 刊期: 2016年第09期

海峡药学杂志

海峡药学杂志

主管: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中国药学会福建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