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左乙拉西坦对癫痫患儿治疗的安全性研究

许锦平;陈玲;白海涛;赵珊珊

关键词:安全性, 疗效, 癫痫, 左乙拉西坦, 小儿
摘要:目的:为有效治疗小儿癫痫,临床探究左乙拉西坦的治疗效果以及用药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50例小儿癫痫患者,按进院时间分为对照组25例、治疗组25例。对照组使用丙戊酸钠,治疗组使用左乙拉西坦,观察两组疗效、治疗前后病发次数以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96.0%,治疗组为84.0%,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差别无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对照组为24.0%,治疗组较对照组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少、用药安全性高,P<0.05;治疗前两组癫痫发病次数差别无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发病次数均有明显减少,且治疗组较对照组发病次数少,P<0.05。结论临床对小儿癫痫患者进行治疗时,选择左乙拉西坦治疗,临床疗效好、用药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能有效减少患者疾病发作次数,可临床推广应用。
海峡药学杂志相关文献
  • 离子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法测定碘酸根和碘离子

    目的:采用离子色谱( IC)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ICP-MS)联用技术建立测定碘酸根和碘离子的方法。方法使用 Agilent G3154-65001分析柱和Agilent G3154-65002保护柱,通过改变色谱柱柱温,淋洗液浓度、流速,调谐 ICP-MS工作参数等,确定了碘酸根和碘离子测定的佳条件,并在此条件下对方法的线性范围、检出限、精密度和回收率进行测试。结果40℃柱温,30mM NH4NO3淋洗液,1.2mL· min -1流速条件下,IO3-与I-检出限分别为0.10μg· L-1和0.93μg· L -1,加标回收率在93.0%~120.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均<5.0%。在此条件下对实际尿样进行了测定。结论实验证明该方法灵敏度和选择性高、检测结果可靠、检测快速。

    作者:陆秋艳;张文婷;张致远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黄芪三七胶囊质量标准的研究

    目的:建立黄芪三七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法对制剂中的黄芪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测定制剂中的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三七皂苷R1的含量。结果黄芪薄层色谱斑点清晰且阴性对照无干扰;人参皂苷 Rg1、人参皂苷 Rb1、三七皂苷 R1分别在线性0.67~6.7μg、0.41~4.1μg和0.16~1.6μg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r=0.9991、0.9999、0.9992),平均回收率为99.35%,101.25%和99.82%, RSD分别为1.22%,0.99%和0.95%(n=6)。结论所建立的定性、定量方法简便易行,重复性好,为黄芪三七胶囊提供了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李琼;祁俊;刘亮镜;王权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我院住院药房超说明书用药医嘱病例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住院药房超说明书用药医嘱病例的情况,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的病历,每月随机抽取60份,根据药品说明书内容判断其是否为超说明书用药,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抽取的780份病例中超说明书用药的医嘱80份,主要包括超适应症占56.25%,超剂量占31.25%,超用药途径占12.5%。结论我院超说明书用药现象较多,用药存在潜在风险,建议医师和药师必须做到谨慎行事,规范医师用药行为,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黄莺;陈郸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全凭静脉麻醉不同给药方式对血流动力学和麻醉深度的影响

    目的:比较全凭静脉麻醉中通过靶控输注( TCI)和恒速输注( CI)两种给药方式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和麻醉深度的影响。方法选择76例择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靶控输注,对照组为恒速输注。观察术中各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变化,麻醉后恢复情况,并统计麻药用量。结果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后平均动脉压均明显下降,对照组伴有心率减慢;停药时两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均升高;对照组拔管后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明显高于诱导前(P<0.05)。观察组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单位体重的麻药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凭静脉麻醉中应用靶控输注的给药方式,能够有效地抑制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苏醒迅速,并且能够减少麻药用量,值得推广。

    作者:廖婧华;张援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老年重度心力衰竭合并快速心律失常的疗效

    目的:为有效缓解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老年患者呼吸困难、乏力等病症,临床探究静脉注射胺碘酮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期间我院96例心力衰竭合并心率失常的老年患者,按病床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胺碘酮。记录两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心率、血压等方面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3.8%,对照组为89.6%,对照组较观察组疗效差,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率、血压差别无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恢复好,P<0.05。结论临床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老年患者时采用静脉注射胺碘酮,患者恢复快、疗效好且对心功能有一定改善作用。

    作者:兰潇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住院患者质子泵抑制剂用药分析及干预效果对比

    目的:通过调查某院住院患者质子泵抑制剂( PPIS)的使用情况,分析用药合理性及干预前后的实施效果。方法抽取2015年10~12月共2107例(干预组)及2015年6~8月共2634例(非干预组)使用PPIS的出院病例,对比干预前后使用PPIS的合理性。结果干预后,PPIS在适应症、剂型选择、用法用量、使用疗程、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较干预前有明显改善,不合理医嘱由30.71%(809/2634)降至15.95%(336/2107);使用PPIS病历的占比由31.17%降至25.36%,PPIS占药品总金额的比例由5.213%降至4.627%。结论住院患者的 PPIS 不合理使用情况突出,干预措施有效可行,干预效果明显,是控费的有效途径之一。

    作者:陈德娥;陈全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地佐辛降低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并探讨地佐辛降低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应用意义。方法于2013年1月~2015年12月,选取该阶段内我院收治的手术患者共10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手术中采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采取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这100例患者分为两组,手术结束前30min,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静滴,观察组给予地佐辛静脉注射。比较两组患者拔管前、拔管时以及拔管后的躁动评分,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睁眼时间、吞咽反射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结果与拔管前相比,拔管时观察组的躁动评分未出现明显增高( P>0.05),对照组拔管时的躁动评分明显增高( P<0.05);拔管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躁动评分较之拔管时均出现明显降低( P<0.05),但观察组拔管后的躁动评分较之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睁眼时间、吞咽反射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气管插管全麻手术患者的手术过程中给予地佐辛静脉注射,可有效减轻患者全麻苏醒期的躁动,且不会对患者的术后意识恢复造成干扰,效果确切且可靠。

    作者:郑兴响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我院常用四种注射用质子泵抑制剂的对比和总结

    根据我院的药品说明书搜索系统和工具书对我院经常使用的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洛赛克)、注射用兰索拉唑、注射用泮托拉唑(潘妥洛克)、注射用艾司奥美拉唑钠(耐信)这四种质子泵抑制剂溶媒、大剂量、配置后放置时间进行对比分析,为我们静脉配置中心药品审核配置和临床医生药品使用提供参考依据,促进药品的合理使用。

    作者:黄润生;陈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双频双脉冲激光碎石联合坦索罗辛治疗输尿管结石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输尿管结石采用坦索罗辛联合双频双脉冲激光碎石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68例于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我院接收的输尿管结石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双频双脉冲激光碎石)与实验组(坦索罗辛联合双频双脉冲激光碎石),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术后1个月实验组结石排净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同时实验组结石排净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0.05)。结论输尿管结石采用双脉冲激光碎石联合坦索罗辛治疗可提高结石排除率,安全性高,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邵昶;叶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2014年我院住院患者人血白蛋白的使用评价与分析

    目的:分析人血白蛋白( HSA)在我院杏林分院住院患者的应用现状及规律,进一步明确其临床应用指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我院杏林分院信息化管理系统( HIS)及电子病历管理系统,提取2014年杏林分院住院患者人血白蛋白使用的相关数据,进行回顾性调查与分析。结果共有425例住院患者使用人血白蛋白,涉及13大类疾病,总用量20945g。其中60岁以上老年患者病例50.8%(216/425),是人血白蛋白主要使用群体。肝胆疾病患者用量多,占总用量的28.05%(5875/20945)。个人使用量以5~30g为主,占总病例数的60.70%(258/425)。用药原因以防治低蛋白血症所占比例大,达38.82%(165/425)。结论我院杏林分院对使用人血白蛋白仍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需进一步规范合理使用,才能达到既配置优化又具佳使用效果之目的。

    作者:杨丽雄;蔡丽秋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甲硝唑联合克林霉素治疗细菌性阴道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甲硝唑联合克林霉素治疗细菌性阴道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于我院妇科就诊的130例细菌性阴道炎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甲硝唑治疗,1次400mg,1日2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克林霉素软膏,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周。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接受相应的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治疗组患者消化道反应、神经系统反应、肝功能损害和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的发生例数没有明显增加( P>0.05)。结论甲硝唑联合克林霉素治疗细菌性阴道炎,临床疗效显著,复发率低,安全性好,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惠红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研究

    目的:探究对咳嗽变异性哮喘小儿应用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效果。方法临床纳入2013年8月至2016年2月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咳嗽变异性哮喘小儿68例,按治疗方式不同给予分组,对照组34例给予布地奈德治疗,研究组34例给予孟鲁司特钠加上布地奈德治疗,对比两组间肺功能及满意度情况。结果用药前研究组患儿FEV1、FVC、FEV1/FVC水平相比于对照组并无明显差异,P>0.05。用药后研究组患儿FEV1、FVC、FEV1/FVC水平相比于对照组得到好转改善,P<0.05。治疗后研究组总满意率91.18%相比于对照组70.59%有所提高,P<0.05。结论通过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的联合治疗后提高了患儿的肺功能,改善了家属满意程度。

    作者:朱冰封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玻璃酸钠与氨基葡萄糖联合应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玻璃酸钠与氨基葡萄糖联合应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以我院2013年2月~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15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恢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4.7%)明显高于对照组(84%);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降低,而Lysholm评分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更低,而Lysholm评分更高,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当中,玻璃酸钠与氨基葡萄糖联合应用治疗的效果十分显著,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独使用玻璃酸钠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恢复膝关节功能,帮助其尽快恢复健康,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清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耐药菌构成比与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分析主要耐药菌构成比与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的相关性,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采用 Excel软件按季度统计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和主要耐药菌构成比数据,采用SPSS 16.0 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对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与耐药菌构成比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主要耐药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此5种耐药菌的构成比与抗菌药物使用率均无明显相关(P均>0.05),大肠埃希菌所占比例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4种耐药菌的构成比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均无明显相关( P均>0.05)。结论大肠埃希菌在耐药菌中的占有比例与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存在一定相关性,应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株产生。

    作者:何军华;邓国泉;陈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传统中药改善妇科恶性肿瘤中医证候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我院自拟改良升白方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中医证候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0例入组病例分为治疗组(30例)口服中药改良升白方,对照组(30例)不予中药,观察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改善率(80%)优于对照组(53.3%),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升白方能够提高妇科恶性肿瘤中医证候疗效。

    作者:黄山;刘英;宋一一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山豆根肝毒性的研究进展

    目的:阐述山豆根肝毒性的研究进展。方法结合文献从山豆根的毒性认识、毒性研究方法、毒性作用机制、配伍减毒等方面进行分析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山豆根临床治疗效果确切,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但山豆根中毒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其在临床中的使用。我们要通过合理配伍降低山豆根的毒性、运用现代技术深入研究山豆根中毒机制,以提高其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作者:潘双凤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安全性、有效性。方法2013年5月~2015年5月,观察组与对照组各入选40例GERD,分别采用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单独应用莫沙必利治疗,对比疗效、不良反应发生例。结果观察组痊愈率42.5%、愈显率92.5%高于对照组22.5%、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未见不良反应,观察组出现1例骨质疏松症、1例胸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GERD疗效较好,安全可靠。

    作者:高杨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氧驱动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护理观察

    目的:研究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氧驱动治疗哮喘的临床效果和护理方法。方法入选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者66例,按照随机的分配方式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应用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同时进行吸氧,观察组应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沙丁胺醇溶液在氧驱动下吸入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同时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进行护理,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对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的有效率显著性的高于对照组的总的有效率,P<0.05,观察组中不良反应发生较少。结论在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中采用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氧驱动的治疗方法和综合的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少,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金英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我院PIVAS利用信息系统解决输液批次混乱的实践与探讨

    目的:减轻医院静配中心首批配置高峰压力,统筹安排药品配送时间,减轻护理人员首批给药高峰压力,提高给药效率,保障给药安全。方法研发静配输液批次系统,依托静配中心的扫描信息系统进行数据跟踪,通过数据统计分析,检验系统运行成效。结果批次系统上线后,首批输液准时出科的科室占比提高约31%,需人工调整批次的输液比例下降约7%。结论批次系统的使用,改善了静配中心输液批次的混乱现象,保证了静脉输液用药的安全合理,大大提高了静配中心的工作效率。

    作者:王竞聪;黄碧珍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抗菌药物治疗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治疗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2年1月~2014年12月于医院治疗的98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采取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取头孢曲松联合甲硝唑治疗,治疗组采取替硝唑与头孢曲松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与降钙素原的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WBC、CRP与PCT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WBC、CRP与PC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还未得出药敏试验结果之前,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患者实施替硝唑联合头孢曲松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有效降低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与降钙素原水平,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凌建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海峡药学杂志

海峡药学杂志

主管: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中国药学会福建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