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13年我院门诊药房退药情况分析及处理

凌华

关键词:门诊药房, 退药, 分析, 处理
摘要:对我院2013年1月~12月636张退药处方进行分析。全年总处方数159869张,退药方占0.3978%。主要原因是药物不良反应,病情发生变化,医生不合理处方等。针对各种情况进行分析,减少退药率。
海峡药学杂志相关文献
  •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应用尼可地尔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应用尼可地尔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本院诊治的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患者286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143例患者采用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143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尼可地尔,比较患者治疗后的校正的血流分级血流帧数( CTFC)以及心绞痛发作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CTFC、心绞痛的发作频率以及持续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应用尼可地尔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冠状动脉远端血流灌注延迟现象,缓解患者心绞痛病情,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杜静茹;杜心清;周昆林;刘清权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谈临床药师如何在治疗团队中体现自身价值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如何在治疗团队中体现自身价值。方法结合临床药师的职责与定位、作用、素质和工作重点几个方面分析临床药师在治疗团队的价值。结果与结论临床药师要想融入治疗团队,充分体现自身价值,必须明确自身的职责与定位,提高专业素质,开展全面地药学服务,在临床合理用药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洪珊珊;章宝燕;陈婷婷;林志强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临床药师参与阿莫西林胶囊致过敏性休克患者的药学服务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品不良反应处理的方法和意义。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阿莫西林胶囊致过敏性休克患者的药学服务,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提出相关处理意见,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结果临床药师通过对不良反应病人的药学监护,提出合理建议,促进合理用药。结论临床药师作为治疗团队的中重要的一员,可以从患者用药以及不良反应的药学监护出发参与临床治疗工作,提高自身价值。

    作者:张蓓蓓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滑石炮制研究概况

    滑石( Talcum)和滑石粉( Talc powder)为中药中常用的矿物药。文章综述了滑石的药用历史沿革、炮制工艺、质量控制及储存等方面的内容,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李楠;杨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我院门诊信息系统更新前后处方合格率变化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信息系统更新前后处方合格率变化情况,指导信息管理部门提高信息管理水平,推动临床合理开具处方,促进提高处方质量,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方法参照《国家处方集》、《处方管理办法》、《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等相关法律法规与文件,对我院门诊信息系统更新前后同期处方合格率与不合格处方类型进行分类记录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门诊信息系统更新后,处方合格率由之前的93.6%提高到95.6%,不合格处方中的不规范处方数减少较明显,不适宜处方和超常处方变化较小。结论信息系统的更新对门诊处方合格率的影响不容忽视,医院管理部门应加强信息管理水平,促进合理用药。

    作者:江艳英;吴载柽;谢丽珊;黄巧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帕利哌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电图的影响

    目的:评价帕利哌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电活动的影响。方法开放性收集门诊和住院精神分裂症急性发作患者共97例,用帕利哌酮系统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8周末进行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检查,自身对照观察;同时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定疗效。结果经8周治疗,脑电图轻度异常7例,边缘状态10例,异常发生率为17.5%,多以慢波增多θ活动散在各导为主,未发现有痫样活动。帕利哌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肯定,临床未见患者抽搐发作。结论帕利哌酮治疗后脑电图异常发生率低,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肯定。

    作者:黄淑来;吴为阁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埃博霉素产生菌Myxobacteria sp.Ery 1369的培养条件优化

    对前期筛选得到的埃博霉素产生菌Myxobacteria sp.Ery 1369,通过单因素筛选结合正交试验进行发酵培养基优化,同时对摇瓶发酵的主要影响因子温度、转速、初始 pH 等进行实验探讨,确定了佳培养条件:土豆淀粉0.8%,酵母提取物0.5%,葡萄糖0.3%,CaCl2·2H2O 0.05%,MgSO4·7H2 O 0.15%,XAD-163%,初始pH值7.4,种子菌龄72h,500mL三角瓶装液量100mL,接种量20%,摇床转速200r· min -1,发酵温度30℃;佳发酵时间为8d,其埃博霉素B产量相比对照提高45%以上,为埃博霉素的工业化生产奠定基础。

    作者:唐文力;张祝兰;王德森;杨煌建;任林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我院围绝经期女性泌尿系统感染及其病原菌分布的临床分析

    目的:为探讨围绝经期女性医院泌尿系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和病原菌分布,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2月~2013年2月住院女性尿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处于围绝经期分为围绝经期组和非围绝经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发生院内泌尿系感染的情况,记录和分析围绝经期组患者泌尿系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和影响其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围绝经期组女性患者医院泌尿系感染率为22.7%,明显高于非围绝经期组(P<0.05);58例发生泌尿系感染的围绝经期组中共检出病原菌61株,革兰阴性菌41株(67.2%),其中以大肠杆菌常见,革兰阳性菌18株(29.5%),检出真菌2株(3.3%);分析影响住院围绝经期患者发生泌尿系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乡村地区患者,因抑郁、骨质疏松、糖尿病和生殖道肿瘤住院患者,合并有2种以上疾病以及有导尿管留置患者(P<0.05),而患者所处绝经阶段、体重指数以及绝经期功血患者与是否发生院内泌尿系感染无显著相关( P>0.05)。结论围绝经期女性是住院女性患者发生泌尿系感染高危人群,医院在加强基础疾病治疗的同时要加强医院管理工作,对高发人群做好特别防范、心理辅导和健康教育,降低其发生院内泌尿系感染的风险。

    作者:郑月华;陆帅;虞永祥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我院现有口服缓控释制剂及其不合理用药分析

    抽查我院2013年上半年度门诊患者使用口服缓、控释制剂的使用情况。对我院现有口服缓、控释制剂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为临床合理使用缓、控释制剂提供参考。口服缓、控释制剂在门诊使用时存在个别品种服用次数过多、过少、掰服等不合理现象。临床药师应加强药学监护工作,采取干预性措施使缓、控释制剂的应用更安全、有效。

    作者:朱颖;原野;黄成琼;吴世强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护理过程中的用药注意事项

    从口服服药方法与用药时间,服药时需要的水量及温度,静脉注射给药、磺胺过敏者禁用药物等几个方面探讨护理过程中的用药注意事项。

    作者:黄丽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3种给药方案治疗甲真菌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目的:研究氟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联合自制药醋治疗甲真菌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差异。方法氟康唑组69例,采用氟康唑周服给药法;伊曲康唑组71例,采用伊曲康唑间歇冲击给药法;氟康唑联合自制药醋组60例,周服氟康唑并每日局部外涂自制药醋。结果氟康唑组与伊曲康唑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氟康唑组、伊曲康唑组分别与氟康唑联合药醋组,其指甲真菌病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趾甲(合并指甲)真菌病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联合自制药醋治疗指甲真菌病的临床疗效相似,但氟康唑联合自制药醋治疗趾甲(合并指甲)真菌病的临床疗效优于氟康唑、伊曲康唑。

    作者:吴紫筠;吴青云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阿奇霉素不同给药途径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 AM)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 MP)肺炎口服与注射两种给药途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在我院就诊的118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按照数字发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9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口服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59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阿奇霉素注射液治疗,并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6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44%(χ2=2.825,P<0.05),观察组的发热消失时间、肺部罗音消失时间、喘息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9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59%(χ2=6.729,P<0.05)。结论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注射给药较口服给药途径见效快、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陈翠卿;李黎;李建修;欧银燕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西甲硅油乳剂在超声肠镜检查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口服稀释西甲硅油乳剂在超声肠镜检查术中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试验组在检查前口服磷酸钠盐后给予西甲硅油乳剂30mL加温水500mL口服;对照组在检查前口服磷酸钠盐后常规加温水500mL口服。比较两组肠道内气泡量比较、术后腹胀不适程度以及操作医生对图像的舒适满意度。检查结束由检查医生立即给予评价记录;腹胀情况在病人检查结束后1h内进行评价。结果两组肠道内气泡量比较、术后腹胀程度比较以及操作医生对图像的舒适满意度,试验组明显均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西甲硅油在超声肠镜术前稀释口服,能达到良好的祛泡效果,获得较满意的图像,且能起到预防术后腹胀的作用。

    作者:姜利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专项整治”对我院骨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影响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对我院骨科抗菌药物管理与使用的影响,为后续工作提供指导依据,以进一步促进抗菌药物的规范使用。方法随机抽取2011的1月~2011年7月、2013年1月~2013年7月我院骨科患者出院病历各700份,就整治前后我院骨科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整治后我院抗菌药物AUD下降明显,在抗菌药物品种的选择和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方面进步显著。结论经过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我院骨科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但仍存在不足,需进一步加大干预力度,使抗菌药物在骨科应用更趋合理。

    作者:邹力;胡德波;李胜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HPLC-DAD法研究注射用盐酸多柔比星含量测定方法

    目的:建立新的注射用盐酸多柔比星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DAD方法,以0.05mol· L -1磷酸二氢钾溶液(用25%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7.5)∶乙腈(70∶3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47nm。结果盐酸表柔比星在1~1000mg· mL -1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 =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58%( n=9)。结论本方法简单通用,准确性好,可用于注射用盐酸表柔比星含量测定的检查。

    作者:张萍;黄越;刘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七叶皂苷钠对腹部外科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注射用七叶皂苷钠对腹部外科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3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我院普外科收治的实施腹部外科手术的住院病人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七叶皂苷钠组)和对照组(安慰剂组)各30例,观察各组病人术后腹胀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第一次排气和排便的时间,获得临床治愈时间。结果七叶皂苷钠组腹胀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排便、拔除胃肠减压时间、获得临床治愈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 P<0.05)。结论七叶皂苷钠能明显缩短腹部外科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临床治愈时间。

    作者:曹洪庆;赵德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重复测试和不同性别对小鼠旷场行为的影响

    目的:研究重复测试和不同性别两个因素对小鼠在旷场试验中自主行为活动和焦虑行为的影响。方法通过动物视频行为分析系统,分别记录和分析雌雄小鼠5 min内在旷场中的总路程、总体平均速度、总体平行指数、中央区的路程占总路程的比例、中央区的平均速度、中央区进入次数、中央区停留时间占整体测试时间的比例和中央区平行指数,每天测试1次,共测试3d。结果在旷场试验中,小鼠的总路程、总的平均速度、总的平行指数、中央区路程占总路程的比例、中央区的平均速度、进入中央区次数、中央区停留时间和中央区的平行指数,随测试次数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均为P<0.001);整体而言,以上指标在雌雄小鼠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均为P>0.05),但随测试次数增加,雄性小鼠的下降趋势似乎比雌性小鼠明显,尤其在第三次测试中,雄性小鼠在中央区的平均速度(P<0.05)和平行指数(P<0.01)比雌性小鼠更低。结论重复测试旷场试验会影响小鼠的自主行为活动,同时也会干扰焦虑状态的评价;不同性别对小鼠的初次旷场试验测试无影响,但重复测试对雄性小鼠的自主行为活动的影响似乎比雌性小鼠更大。

    作者:陈超杰;钟志凤;俞昌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抗菌肽--一类新型抗肿瘤药物

    化疗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严重的副作用影响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同时,肿瘤细胞的耐药现象也是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开发新型抗肿瘤药物是当前研究热点之一。抗菌肽是先天免疫系统的重要组分,部分抗菌肽表现出高选择性的抗肿瘤活性,并且其特殊的作用机制避免肿瘤细胞耐药的发生。因此,抗菌肽可作为一类新型抗肿瘤药物。

    作者:陈巍;严益民;邓欣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天然蒽醌类化合物口服吸收及代谢研究进展

    蒽醌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天然药用植物中,并具有较好的药理活性。为了进一步研究蒽醌类化合物的成药性及创新药物研究,对天然蒽醌类药物口服后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体内外代谢产物等方面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张永强;龙婷;牛亚军;汪豪;叶文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急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两种治疗方法药物经济学的研究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两种抗菌药物治疗方法的药物经济学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将102例AECOPD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美洛西林舒巴坦钠治疗组( A组)和头孢米诺钠治疗组( B组),住院天数为7~14 d,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并以其评估治疗的效果,然后运用药物经济学中的成本-效果分析方法、敏感度分析方法及用药频度( DDDs)进行分析。结果 A组和B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3.55%、95.00%( P >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23%、2.50%;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9.19±2.17)d和(8.90±1.98)d,总成本分别为(7695.18±2993.02)元、(9648.49±2631.41)元,统计学分析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C/E和ΔC/ΔE均低于B组且敏感度分析结果与成本-效果分析的结果保持一致。另外,DDDsA <DDDsB,两组 DDDs值无显著性差异( P >0.05)。结论治疗AECOPD,美洛西林舒巴坦钠较头孢米诺钠经济、有效、合理。

    作者:林丽钦;杨亚英;林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海峡药学杂志

海峡药学杂志

主管: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中国药学会福建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