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鹏;陈炳南
目的 比较两种防范质子泵抑制剂与活血药物续用不良反应发措施对输液反应的影响及患者和护士满意度的差别.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质子泵抑制剂静滴结束后,使用20mL生理盐水冲洗输液管路,然后再静滴活血药物.对照组在质子泵抑制剂静滴结束后,更换输液器,重新进行静脉穿刺静滴活血药物.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患者及护士满意度的差别.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在年龄、性别构成、不良反应(静脉炎、皮疹、发热)发生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满意度和护士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使用生理盐水冲洗输液管路不但可以防止药液变色、降低输液反应,而且可得到患者及护士的认可.
作者:王玲丹 刊期: 2012年第10期
随着中草药的广泛运用,临床上时有发生因中草药的滥用而造成的药源性肝损伤.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因中草药及其复方制剂应用而造成的药源性肝脏损伤的文献进行总结与分析,对引起肝损害的单味中药、复方中药、天然药物等进行了综述,以期引起临床和医药工作者对药源性肝损伤的重视.
作者:黄道林;向娟;刘晓东;张勉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用湿热灭菌方法对培养基灭菌时,加热的温度对微生物死亡和营养成分的破坏均有作用,本文通过对灭菌设备进行改造,采用仪器控温探头和培养基控温探头同时插入培养基中,对培养基灭菌温度进行控制.从而确保培养基灭菌温度的稳定性,有效性.该法与传统的控温方式比较,热穿透试验更好,培养基能达到灭菌要求的F0值.
作者:马光磊;刘权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祛风成骨胶囊的薄层鉴别方法.方法 根据祛风成骨胶囊的成分特点,选用适当的展开剂系统,对该制剂中的主药黄芪、当归分别进行定性鉴别.结果 黄芪、当归药材的特征斑点清晰,分离度良好,阴性样品无干扰.结论 所建立的薄层色谱方法能有效地对祛风成骨胶囊进行定性鉴别.
作者:禹建春;罗向华;夏亚萍;张利群;徐冠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制备二英合剂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 以水煎法提取有效成分制备二英合剂,并对35例扁平疣病例进行疗效观察.结果 该制剂制备工艺简单、可行,合剂质量可靠,扁平疣患者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91.4%.结论 该制剂治疗扁平疣有标本兼顾的作用,能明显降低复发率.
作者:奚洪霞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吡嗪酰胺胶囊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乙腈-0.001mol·L-1庚烷磺酸钠溶液(用稀磷酸调pH 2.2)(10∶90);流速1.0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68nm.结果 吡嗪酰胺在1.037~51.85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1.0000,n=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8%,RSD为1.1%,(n=9).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作为本品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吕高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中药注射剂是中医临床除汤剂以外常用的剂型,而其发生的不良反应却比其他剂型多得多.通过回顾性分析65例常用13种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发生原因,提出相应的临床对策,以示警戒.
作者:杜娟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健脾止涎合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考察健脾止涎合剂合剂有无抑菌活性及其测定方法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平皿法和常规法,通过微生物限度检查验证试验确定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有效性.结果 含供试品各平皿中的试验菌均生长良好,3次独立平行试验的回收率均大于70%.结论 通过验证试验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可行,所得结果可靠.
作者:徐燕萍;郑继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第2号令<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的颁布,很大程度上保障了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的管理规范,使非临床研究工作有章可循、紧密配合;保障了实验数据和结论的可靠性、科学性及重复性.质量保证部门(QAU)是实施GLP的核心和关键,本文对QAU的组成、要求及职能进行浅论,以期更多的研究人员对QAU有所了解.
作者:康建军;林菁 刊期: 2012年第10期
对拉曼光谱在药物定性分析中的应用与进展作了概述,并介绍了拉曼光谱在中药材、中药成分、化学药品和抗生素定性分析中的应用.
作者:林小娟;吴振洁;赖源发;庄峙厦 刊期: 2012年第10期
检索中国医院知识仓库(CHKD)期刊全文库2006~2011年收载的期刊,对其中33例与鹿瓜多肽注射液ADR有关的文献进行分析及统计.有关鹿瓜多肽注射液致ADR的报道共涉及患者33例,其中男22例,女11例,年龄40岁以上发生率较高;ADR主要为过敏反应;ADR在10min内发生者19例(57.58%),提示鹿瓜多肽注射液致ADR以速发型为主.在合理使用鹿瓜多肽注射剂的同时,应加强用药监测与预防,以尽量避免和减少ADR的发生.
作者:蔡志琴;周福永;林建群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制备氟康唑眼用即型凝胶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以泊洛沙姆407为基质制备凝胶,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氟康唑与氯己定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15.5%浓度的泊洛沙姆407在温度达到32℃即成凝胶状态.氟康唑、氯己定在100~600μg·mL-1和10~60μg·mL-1(r=0.9999、0.999)范围内线笥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2.78%、101.52%,精密度RSD为1.45%、2.70%.结论 本实验成功完成氟康唑眼用即型凝胶的制备,处方设计合理,制备方法简便,质量控制方法可靠.
作者:谢爱丽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促进中药注射剂苦碟子注射液临床合理应用,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 针对苦碟子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不合理之处,应用PDCA循环法,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四个阶段,进行有效干预.结果 经3个PDCA循环后,我院苦碟子注射液临床使用量明显下降,临床不合理使用率由100%下降到7.1%.结论 利用 PDCA循环法可促进苦碟子注射液及其他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合理应用.
作者:许春蕾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建立以二阶导数光谱法测定尿液中氟康唑浓度的方法.方法 采用二阶导数光谱法,利用其在264nm~267nm间二阶导数光谱峰谷振幅值[P]测定尿液中氟康唑的浓度并计算其主要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氟康唑检测浓度的线性范围为20~360μg·mL-1,线性好,r值为0.9998,回收率99.5%~100.6%,平均回收率为100.3%,RSD=0.68%(n=5),日内差异RSD=0.09%,日间差异RSD=1.82%.结论 本法简便易行,稳定性好,不必留空白尿样,无需提取分离,精密度与准确度高,适宜该尿药浓度监测.
作者:陈少锋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建立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灯盏花素及其制剂中总黄酮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野黄芩苷为测定指标,与三氯化铝反应,在353nm波长处测定;结果在线性范围内(4.16~20.80μg·mL-1)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5%;结论所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可行,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灯盏花素制剂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作者:方崇波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对肝炎康复丸的质量标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定性鉴别片剂中的茵陈、板蓝根、郁金;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方中(R,S)-告依春进行含量测定,采用Inertsil ODS-SP C18(250mm×4.6mm,5μm)色谱柱,甲醇-0.02%磷酸溶液(7∶93)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45nm.结果 在薄层色谱中可以检出茵陈、郁金、板蓝根,薄层色谱斑点清晰,阴性样品无干扰,专属性强,易于识别;(R,S)-告依春在0.4024~10.06μg(r=0.9999)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40%,RSD为1.16%(n=6).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可以有效地控制肝炎康复丸的质量.
作者:池志珍;郑婉玉;郑芳;黄巧文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建立复方氯霉素滴鼻液中地塞米松磷酸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以241.6nm为测定波长,以311.6nm为参比波长测定地塞米松磷酸钠的含量.结果 供试液浓度的线性范围在2.06~12.36μg·mL-1,回归方程C=36.277△A-0.0811,r=0.9999,平均回收率100.1%,RSD=0.34%(n=5).结论 该测定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适合本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白学敏;孙建枢 刊期: 2012年第10期
静脉输液是一种不经任何生物屏障,直接进入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独特给药方式.为保证临床病人安全、有效的输液,杜绝或大限度地减少输液入血时的微粒污染,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实行静脉药物集中配置管理,目前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医院所接受.我院于2010年4月成立衢州市首个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并正式投入使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运行近2年来,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降低医疗成本、增强职业暴露防护及提高护理质量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作者:祝水芳;吴秀仙 刊期: 2012年第10期
食药用真菌中不少种类能显著调低血脂水平,且副作用小,是开发安全调脂新药的潜在资源.现就近年来常见食药两用真菌调血脂作用的研究现状,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作者:徐惠龙;杨志坚;吴水生;郑金贵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新霉素和硫酸新霉素电喷雾电离负离子模式下的多级质谱裂解方式.方法 采用电喷雾电离(Election Spray Ionization Source,ESI)多级质谱,极性检出模式为负模式.结果 通过分析碎片离子信息,获得新霉素和硫酸新霉素电喷雾电离负离子模式下多级质谱的裂解方式.结论 新霉素和硫酸新霉素的质谱裂解方式可用于新霉素和新霉素盐及其类似物的快速结构解析、定量分析、药代动力学研究,并对新霉素的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沈联兵 刊期: 201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