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型糖尿病病人脂质代谢与C-反应蛋白的关联性研究

胡丹丹;汪超兰;何俊

关键词:2型糖尿病, 脂质代谢, C-反应蛋白
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病人血脂代谢与C-反应蛋白的关联性。方法选取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35例及常规体检健康人35例,对两组空腹抽取静脉血检测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各血脂指标,并且对两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糖尿病组FBG与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组( P<0.01),糖尿病组TC、TG水平也均显著高于健康组( P<0.01),HDL-C比健康组明显下降( P<0.01),而两组LDL-C水平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2型糖尿病病人C-反应蛋白水平的增高,很大程度上反应了脂质代谢的异常。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重症肝炎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分析重症肝炎的临床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随机选取60例重症肝炎的患者,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并探讨临床效果。结果患者经过护理后,皮肤,巩膜黄染,腹胀,呕吐和昏迷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统计学上有意义( p<0.05)。结论对于重症肝炎患者,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合理的饮食护理,在基础护理的同时给予心理疏导,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及时处理并发症,有助于患者恢复身心健康,安全,有效。

    作者:周静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

    目的:观察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并总结其经验。方法对5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动力髋螺钉治疗。结果全部58例患者经10~24个月随访,平均18个月,所有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关节功能恢复较为满意。优良率为93.1%。结论动力髋螺钉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

    作者:尤彦德;邹强;梁喆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艾滋病疫苗的研究进展

    虽然至今安全有效的艾滋病疫苗仍未问世,但是近年来,在艾滋病疫苗的研发上不断有新的突破,一系列的候选疫苗走上了临床试验阶段,一系列的新型疫苗处于不断的研究中,新免疫策略和HIV制病机制的研究发现为HIV的疫苗带来了曙光,综述了近年来HIV疫苗的研究进展,希望可以为HIV疫苗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

    作者:郑晓龙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临床分离株耐药性和致病性研究

    目的:探析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临床分离株耐药性和致病性。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3年11月240细菌室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标本。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 ATB-expression )进行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24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MRSA有135株,占56.25%;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痰液143株(59.58%)、分泌物58株(24.17%)、血液18株(7.50%)、脓液16株(6.67%)、胸腹水5株(2.08%);呼吸内科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92株,其中MRSA的检出率41%,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其次为ICU,远高于皮肤科、骨科等其他科室。结论 MRSA临床分离株对大部分抗菌药物除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外仍有较高的耐药率,应定期监测临床标本中分离的耐药率,合理使用抗菌药,以免延误暴发疫情的控制。

    作者:周发为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多手段干预对基层ICU发展的影响

    重症医学科( critical care medicine )是研究任何损伤或疾病导致机体向死亡发展过程的特点和规律性,并根据这些特点和规律性对重症患者进行治疗的学科。自2011成立重症医学科,2013年开始采用一系列行政手段加强学科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综合ICU 2012年及2013年收治的病种、病人数、经济指标等数据进行分析,希望能找到推进基层ICU发展的有力手段。

    作者:彭晖;张倩;张瑜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老年脑梗塞复发的实验室危险因素探讨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复发的实验室危险因数检查的价值,从而为急性脑梗塞的复发的诊断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收治的急性脑梗塞的老年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疾病复发频度分为首次发病、两次发病、两次以上发病组,三组分别为32例、30例及18例。分别监测患者入院时血尿酸( UA)、纤维蛋白原( Fib)以及血小板参数:血小板平均体积( MPV)、血小板分布宽度( PDW)。统计学比较四项实验室参数与急性脑梗塞复发频度的相关性。结果三组患者四项参数比较均存在差异( P<0.05),复发频度与实验室四项参数成正相关。结论 UA、Fib、MPV、PDW均为急性脑梗塞复发的危险因素,这些因素是准确判断急性脑梗塞发生及进展的重要依据,在急性脑梗塞的预防、诊断及治疗中有着显著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敏;杨惠钧;杨华;郄俊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益心舒胶囊治疗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益心舒胶囊治疗心绞痛的临床观察。方法分析120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1)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2)治疗组的头晕、头疼等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结论益心舒胶囊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片对于提高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王菊容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肌肉注射致双侧臀部血肿1例护理分析

    2013年9月我科发生1例肌肉注射诱发的臀部血肿。因肌肉注射时损伤小的毛细血管,抗凝药物的应用导致血液逐渐渗入皮下及组织间隙,形成臀部深部的大面积血肿,总结如下。

    作者:王红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P16 INK4 a和P19 ARF在胃癌中的表达

    目的: p16INK4a和p19ARF抑癌基因在可切除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形式,从而对其肿瘤的发生、发展有一个初步认识。方法胃癌切除标本30例的石蜡标本,用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ABC法同时测定肿瘤组织的p16、p19蛋白的表达。结果胃癌的p16高分化阳性率85.7%,P19高分化阳性率42.9%。大血管浸润的胃癌p16阳性率(20%)低于无血管浸润者(72.2%, P=0.01), p19阳性率与无血管浸润者无显著差异(10% vs 16.7%,P>0.05)。结论 P16基因表达可作为预测胃癌患者预后的指标,P19的异常可能是胃癌后期加速进展的一个因素。

    作者:马晓瑞;苏加峰;高喆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影响及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影响,为老年患者高血压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2009年~2013年收治的8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按其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其中观察组(单数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双数组)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临床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理状态及治疗2月后用药依从性、疗效及生活质量四项指标。结果采取心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用药依从性、疗效及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普遍存在心理问题,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

    作者:赵春生;杨奕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非高血压性自发性脑出血临床诊疗探析

    目的:报告49例非高血压性自发性脑出血( SICH)的诊治方法及经验。方法分析49例SICH病例的临床诊治资料,男性31例,女性18例,年龄3~78岁,平均年龄41.6岁。对患者的发病原因、检查方法治疗措施及预后情况进行分析,来探讨该疾病的临床诊疗特点。结果出血原因为:脑动脉瘤12例,脑动静脉畸形19例,烟雾病3例,脑肿瘤卒中5例,脑膜动静脉瘘2例,未发现明确病因8例。手术治疗34例患者,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恢复良好18(52.9%)例,中度残疾6(17.6%)例,重度残疾4(11.8%)例,植物生存2(5.9%)例,死亡4(11.8%)例;非手术治疗15例患者,恢复良好4(26.7%)例,中度残疾3(20%)例,重度残疾2(13.3%)例,植物生存2(13.3%)例,死亡4(26.7%)例。手术治疗预后优于非手术治疗, P<0.05。结论SICH的诊治及预后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及时判断出血原因及尽早手术,会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致残致死率。

    作者:冯家丰;杨成;崔伟;詹磊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2型糖尿病病人脂质代谢与C-反应蛋白的关联性研究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病人血脂代谢与C-反应蛋白的关联性。方法选取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35例及常规体检健康人35例,对两组空腹抽取静脉血检测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各血脂指标,并且对两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糖尿病组FBG与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组( P<0.01),糖尿病组TC、TG水平也均显著高于健康组( P<0.01),HDL-C比健康组明显下降( P<0.01),而两组LDL-C水平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2型糖尿病病人C-反应蛋白水平的增高,很大程度上反应了脂质代谢的异常。

    作者:胡丹丹;汪超兰;何俊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高原地区拔牙原因分析

    目的:了解青海高原地区拔牙患者拔牙原因。方法2009年9月~2013年9月口腔科门诊拔牙病例进行统计、归纳、分析。结果2816例拔牙的主要原因是龋病和牙周病,因龋病拔牙女性(占22.48%)多于男性(占19.39%),而因牙周病拔牙,则男性(占19.50%)多于女性(占15.48%),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青海高原地区藏族(占25.50%)因龋拔牙高于汉族(占12.75%),而藏族(占11.65%)因牙周病拔牙低于汉族(占19.99%),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青海高原地区拔牙的主要原因是龋病和牙周病,而藏族患者因龋病拔牙明显高于汉族,在我省寻找一套经济有效、简便易行的龋病及牙周病的防治方法。

    作者:沈红焕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血液净化中心的合理布局与交叉感染的预防

    目的:通过对血液净化中心科学合理的布局,对阴阳性病人进行物理隔离,清洁区与污染区的隔离,以达到对交叉感染的有效预防。方法根据国家卫生部(2010版)《血液净化标准操作流程( SOP )》和《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GB15982-1995)的要求,对阴阳性病人的治疗区进行阴阳分区,各区又分清洁区、半清洁区、污染区。建设标准的三通道模式,即工作人员通道、病人通道、污物通道,对工作人员和病人分流,人和物进行分流,避免人员之间的交叉活动和物品之间的交叉。结果进行严格分区后,全年未发现交叉感染的情况发生。结论通过对血液净化中心的合理布局,并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执行,可有效预防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的交叉感染,保护患者的安全,减少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

    作者:李凤娥;陈萍;董万平;贺欣;汤锋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PET/CT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前淋巴转移诊断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PET/CT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前行PET/CT检查,术后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PET/CT、CT、彩超诊断恶性为阳性,对比诊断灵敏度及特异度,分析PET/CT对颈部转移淋巴结的术前诊断结果。结果 PET/CT:特异度94.1%灵敏度91.3%。 CT:特异度81.2%灵敏度69.5%。超声:特异度90~99%灵敏度30~80%。结论相较于CT和彩超等常规检查结果,PET/CT灵敏度高,更利于术前估测潜在区域淋巴结转移,完善TNM分期。

    作者:王睿;万海涛;徐鹏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母婴同室中新生儿安全问题分析与护理对策

    目的:分析并探讨母婴同室当中新生儿的安全问题和相关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7月接收的578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分娩后对其母婴同室的安全问题和和相关因素做出分析,探索相关的护理对策。结果发现研究当中新生儿有59例发生安全问题,安全问题的发生率为1.02%,分析发现安全隐患主要是院内感染,也有个别的是因为呛奶窒息,低血糖和暑热综合症较少但并不排除。结论母婴同室,新生儿的安全问题是来自多个方面的,因此需要重视母婴同室新生儿安全问题的管理,在护理上面需要本着无菌操作的原则,将隔离和消毒制度严格的落实到每一个方面,要加强对新生儿的护理工作,这样才能够有效的防止新生儿安全问题的发生。

    作者:陈燕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产后妇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影响因素的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并分析产后妇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取2013年5月~2013年12月妇产科收治的1021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妇科常规检查,确认其是否存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并通过自制调查问卷收集产妇孕产期一般情况,询问产妇是否在孕期以及产后出现盆底功能障碍的相关症状,整理各项研究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初次妊娠分娩女性相比,多次妊娠分娩女性具有更高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二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产程正常产妇相比,第二产程延长产妇具有更高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二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出现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产后女性而言,其第二产程延长以及分娩次数均会对疾病发生率产生显著影响,但新生儿出生体重以及孕期体重增加过量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并无相关性。

    作者:黎佩莹;冯珀霖;殷婉萍;吴锦英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中医药在地震伤员四肢骨折救治的应用与结果分析

    目的:就各大医院和灾区当地医院震后收治的71例四肢骨折伤员统计分析。了解伤员在受伤第一时间接受中医药治疗的情况及治疗方案,在救命为先,救治为主。方法中医为主,西医为辅;中西医相结合,手法与手术相结合,中药内服与中药外治相结合。结果临床救治与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治疗原则指导下。结论充分体现出中医药在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中救治伤员的特色及优势。

    作者:敬平福;李盛华;周明旺;叶炳霖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评价颈部血管超声在脑卒中危险因素人群筛查中的作用

    目的:评价超声在脑卒中危险因素人群中颈部血管筛查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彩超筛查北京市某社区年龄≥45岁具脑卒中危险因素人群颈部血管。结果年龄≥45岁具脑卒中危险因素人群821人,其中85.6%(703/821)人进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患者依从性高;狭窄检出率43.4%(305/703),其中左侧颈总动脉狭窄<50%90例,50~69%2例,70~99%1例,左侧颈内动脉闭塞1例,70~99%3例,50~69%3例,<50%70例,右侧颈总动脉狭窄<50%78例,50~69%4例,右侧颈内动脉70~99%3例,50~69%1例,<50%81例,左侧颈总动脉IMT增厚10.2%(72/703),右侧颈总动脉IMT增厚9.5%(67/703)。结论在社区筛查具脑卒中危险因素人群,颈部血管超声是筛查颈部动脉疾病有效方式,并以高准确性有效地预测狭窄存在。对存在重要需求高危人群推荐颈部血管超声常规筛查,提示高危人群早期采取干预措施,降低中风和TIA相关发病率和病死率。使用颈部血管超声筛查有助于公众健康警觉和终有助于疾病预防和促进医疗水平提高。

    作者:张晶;张小英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布地奈德对支气管哮喘患儿免疫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对5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的治疗效果和免疫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9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而对照组只采用常规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指标、疗效、肺功能变化、炎性因子、T淋巴细胞和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喘憋、咳嗽、呼吸困难、哮鸣音、湿啰音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的FEV1占预计值、PEF占预计值、FVC占预计值、FEV1/FVC均高于治疗前,也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治疗后的EOS、IgE均低于治疗前,治疗组治疗后也低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淋巴细胞CD3、CD4、CD8、Th1/Th2均高于治疗前,也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治疗后的IL4、IL-6、IL-8、IL-13、TNF-α、CRP、VEGF均低于治疗前,也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而淋巴细胞IL-10、IL-12、INF-γ均高于治疗前,治疗组治疗后也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均无头痛、咽炎、声嘶、头晕、咽部不适等不适症状。结论布地奈德可以明显改善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增强免疫功能及降低炎性因子的表达。

    作者:马静 刊期: 2014年第09期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主办:中航工业哈尔滨二四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