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江
目的:通过对西航社区1000例65岁以上老年人的体检结果进行分析,了解本社区老年人的健康现状,以及血脂与年龄性别相关性,为进一步开展慢性病管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体检项目由区卫生局统一规定,所有自愿参加体检的老年人有权选择具体的体检项目。结果生活方式的改变,饮食不规律,不科学成为高血脂的主要原因,也是造成我国老年人成为心脑血管疾病高发人群的主要原因。结论65岁以上老人定期进行定期血脂检查,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贵;于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研究茶多酚对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MIRI)过程中炎性细胞因子与氧自由基的影响,探讨茶多酚减轻MIRI的机制。方法30只雄性C57BL/6小鼠被随机分为3组:(1)对照组;(2)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组(MIRI组);(3)茶多酚组。以上三组小鼠分别于MIRI手术后2 h收获标本,分别测定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髓过氧化物酶活性(MPO)、血清丙二醛(MDA)与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含量。结果茶多酚可显著降低小鼠血清IL -6、TNF-α、MPO水平( P<0.01),减少MDA 含量( P<0.01)并提高SOD活性( P<0.01)。结论茶多酚可能通过减轻炎性细胞因子的聚集与浸润以及降低氧自由基的产生来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Pradip Adhikari;吕祥威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p16INK4a和p19ARF抑癌基因在可切除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形式,从而对其肿瘤的发生、发展有一个初步认识。方法胃癌切除标本30例的石蜡标本,用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ABC法同时测定肿瘤组织的p16、p19蛋白的表达。结果胃癌的p16高分化阳性率85.7%,P19高分化阳性率42.9%。大血管浸润的胃癌p16阳性率(20%)低于无血管浸润者(72.2%, P=0.01), p19阳性率与无血管浸润者无显著差异(10% vs 16.7%,P>0.05)。结论 P16基因表达可作为预测胃癌患者预后的指标,P19的异常可能是胃癌后期加速进展的一个因素。
作者:马晓瑞;苏加峰;高喆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对5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的治疗效果和免疫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9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而对照组只采用常规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指标、疗效、肺功能变化、炎性因子、T淋巴细胞和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喘憋、咳嗽、呼吸困难、哮鸣音、湿啰音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的FEV1占预计值、PEF占预计值、FVC占预计值、FEV1/FVC均高于治疗前,也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治疗后的EOS、IgE均低于治疗前,治疗组治疗后也低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淋巴细胞CD3、CD4、CD8、Th1/Th2均高于治疗前,也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治疗后的IL4、IL-6、IL-8、IL-13、TNF-α、CRP、VEGF均低于治疗前,也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而淋巴细胞IL-10、IL-12、INF-γ均高于治疗前,治疗组治疗后也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均无头痛、咽炎、声嘶、头晕、咽部不适等不适症状。结论布地奈德可以明显改善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增强免疫功能及降低炎性因子的表达。
作者:马静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周围型肺癌及结核球为肺内常见结节或肿块性病灶。两者在影像学上表现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其预后、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明显不同。肺癌5年死亡率约84%,如果能早期发现并手术治疗其死亡率可降至47%[1]。结核球为良性病变,正确诊断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手术。目前广泛应用高分辨力CT ( high resolution CT , HRCT ),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MSCT)的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动态增强CT,PET/CT等可以从病灶形态学特征、内部结构及分子代谢水平研究周围型肺癌与结核球的不同之处。通过复习文献资料对两者的常见CT征象综述如下,以增加对两种疾病鉴别。
作者:管恒星;文智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健康教育护理对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患者负面情绪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接受化疗的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给予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给予常规护理联合健康教育的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负面情绪。结果观察组患者的QLQ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HA-MA、HAMD负面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结论健康教育护理有助于缓解负面情绪、提高生活质量,是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患者理想的护理方法。
作者:崔剑炜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异常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超声诊断筛选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异常幼儿共568例,对髋关节异常的幼儿进行统计分析,并且总结、归纳影响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异常的相关性因素。对需要跟踪观察或治疗的病例进行超声随访。结果选取的568例超声筛选发育性髋关节异常的婴幼儿中,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患者66例,占总人数的11.62%,其中属于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异常的幼儿有10例,占15.15%,60例为髋关节不稳定。幼儿性别、妊娠胎位等是影响发育性髋关节异常的重要因素。结论超声诊断和筛选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异常具有准确性高、灵敏性强的特点,是临床上用于诊断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异常的首选方法,值得临床医师高度重视和思考。
作者:伍月飞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报告49例非高血压性自发性脑出血( SICH)的诊治方法及经验。方法分析49例SICH病例的临床诊治资料,男性31例,女性18例,年龄3~78岁,平均年龄41.6岁。对患者的发病原因、检查方法治疗措施及预后情况进行分析,来探讨该疾病的临床诊疗特点。结果出血原因为:脑动脉瘤12例,脑动静脉畸形19例,烟雾病3例,脑肿瘤卒中5例,脑膜动静脉瘘2例,未发现明确病因8例。手术治疗34例患者,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恢复良好18(52.9%)例,中度残疾6(17.6%)例,重度残疾4(11.8%)例,植物生存2(5.9%)例,死亡4(11.8%)例;非手术治疗15例患者,恢复良好4(26.7%)例,中度残疾3(20%)例,重度残疾2(13.3%)例,植物生存2(13.3%)例,死亡4(26.7%)例。手术治疗预后优于非手术治疗, P<0.05。结论SICH的诊治及预后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及时判断出血原因及尽早手术,会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致残致死率。
作者:冯家丰;杨成;崔伟;詹磊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复发的实验室危险因数检查的价值,从而为急性脑梗塞的复发的诊断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收治的急性脑梗塞的老年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疾病复发频度分为首次发病、两次发病、两次以上发病组,三组分别为32例、30例及18例。分别监测患者入院时血尿酸( UA)、纤维蛋白原( Fib)以及血小板参数:血小板平均体积( MPV)、血小板分布宽度( PDW)。统计学比较四项实验室参数与急性脑梗塞复发频度的相关性。结果三组患者四项参数比较均存在差异( P<0.05),复发频度与实验室四项参数成正相关。结论 UA、Fib、MPV、PDW均为急性脑梗塞复发的危险因素,这些因素是准确判断急性脑梗塞发生及进展的重要依据,在急性脑梗塞的预防、诊断及治疗中有着显著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敏;杨惠钧;杨华;郄俊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各种骨折内固定术中导针断裂的情况及处理方法,分析导针断裂发生原因。方法分析治疗17例骨折内固定术中导针断裂的病例资料。结果17例患者术中发现导针断裂,13例立即成功取出,2例作为内固定的一部分予以保留,两例未予处置,其中1例术后60天复查发现断裂导针进入盆腔,经开腹探查后取出。结论导针使用后要定期更换,术前要检查导针,如发现有弯曲、磨损,则更换新导针,断裂后要及时发现,酌情处置。尽量利用原切口及孔道取出。
作者:张汉军;陈彦文;熊青林;马欣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临床提升西药房药学服务质量的临床实践价值。方法将临床西药房工作分为两个时间段,2011年度为第一阶段,继续实施传统西药房管理制度,2012年度为第二阶段,全面提升西药房药物服务质量,比较两阶段本院西药房药学服务情况。结果在提升西药房药学服务质量后,西药房差错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情况均显著改善,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西药房的药学服务质量进行全面提升,有助于减少西药房差错事件的发生,并且对于提升患者就诊满意度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丁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并分析产后妇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取2013年5月~2013年12月妇产科收治的1021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妇科常规检查,确认其是否存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并通过自制调查问卷收集产妇孕产期一般情况,询问产妇是否在孕期以及产后出现盆底功能障碍的相关症状,整理各项研究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初次妊娠分娩女性相比,多次妊娠分娩女性具有更高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二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产程正常产妇相比,第二产程延长产妇具有更高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二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出现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产后女性而言,其第二产程延长以及分娩次数均会对疾病发生率产生显著影响,但新生儿出生体重以及孕期体重增加过量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并无相关性。
作者:黎佩莹;冯珀霖;殷婉萍;吴锦英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了解ICU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的耐药情况,并作出分析,为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2月ICU经细菌培养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菌株126株,采用ATB微生物半自动鉴定系统进行细菌鉴定,用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将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78例经药敏试验分为耐碳青霉烯类患者组和非耐药组,对两组患者的病死率、入住ICU天数及带呼吸机天数进行分析。结果从痰液中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菌株占首位,为57.14%,其余依次为引流液21.43%,血液15.08%,导管尖端3.17%,穿刺液和伤口分泌物均是1.59%;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是31.45%和25.29%;与非耐药组比较,耐药组患者的预后差、病死率高,达到78.57%( P<0.05);患者入住ICU天数延长和带天数均较非耐药组有显著差异( P<0.05)。结论 ICU中耐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耐药情况严重,病死率高,预后差。临床治疗中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细菌耐药的监测。
作者:牛海英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 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 ,OCT)在评估曲安奈德( triamcinolo-neacetonide, TA )联合雷珠单抗(Lucentis,LU)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疗效中的应用。方法应用OCT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FA)确诊180例DME患者并随机分为3组,给予TA、LU、TA/LU治疗,比较视力及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 centralmacularthickness , CMT )。结果本研究中各治疗方案治疗DME均取得良好疗效。其中,TA/LU联合治疗组CMT低,唯有LU治疗组未发现眼压升高并发症。结论 TA、LU、TA/LU等治疗DME 均取得较好疗效,临床上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治疗策略。
作者:张燕;王炜;张小玲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96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观察组采用射频消融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VAS评分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全面愈合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视野清晰,操作安全,疗效确切,符合鼻腔生理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姜恭鹏;刘建新;姚龙兵 刊期: 2014年第09期
作者:《航空航天医学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收治的8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本组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以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治疗,针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3.7%,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7%,其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治疗效果良好,且加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早期诊断,有利于患者治疗效果的提升。
作者:张朝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普外科择期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收治的120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观察组给予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普外科择期手术患者行健康教育,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提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钟焕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PET/CT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前行PET/CT检查,术后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PET/CT、CT、彩超诊断恶性为阳性,对比诊断灵敏度及特异度,分析PET/CT对颈部转移淋巴结的术前诊断结果。结果 PET/CT:特异度94.1%灵敏度91.3%。 CT:特异度81.2%灵敏度69.5%。超声:特异度90~99%灵敏度30~80%。结论相较于CT和彩超等常规检查结果,PET/CT灵敏度高,更利于术前估测潜在区域淋巴结转移,完善TNM分期。
作者:王睿;万海涛;徐鹏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并总结其经验。方法对5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动力髋螺钉治疗。结果全部58例患者经10~24个月随访,平均18个月,所有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关节功能恢复较为满意。优良率为93.1%。结论动力髋螺钉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
作者:尤彦德;邹强;梁喆 刊期: 201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