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卫蔚
目的:探讨宫颈癌有关筛查方法、方案及病理鉴别诊断.方法:对2011-01 ~ 2012-12年3 852例妇女两次查体宫颈刮片和薄层液基及活检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11年查体3 852人中鳞状上皮细胞异常18人,占总数4‰,活检证实宫颈癌一例,CIN3两例;2012年查体3 625人中鳞状上皮细胞异常20人,占总数5‰.结论:宫颈鳞状细胞异常在妇女中发病率较高,应引起足够重视,进行科学的普查及检查、复查能有效降低宫颈癌发病率及死亡率;薄层液基并配合HPV检测在宫颈疾病筛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作者:苗雨莉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食管心电图对宽QRS波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对30例宽QRS波心动过速患者分别行体表心电图、食管心电图、心腔内电生理检查检查,明确食管心电图对宽QRS波心动过速鉴别诊断的特异性及敏感性.结果:本组30例宽QRS波心动过速通过食管心电图检查,与心内电生理检查结果对照,结果完全一致.结论:食管心电图对宽QRS波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及敏感性.
作者:赵祥海;杨松;吴宜鸣;王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肾上腺腺瘤的CT及磁共振诊断.方法:对2008-01~2011-12收治的34例肾上腺腺瘤的CT及磁共振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T检查结果显示,肾上腺腺瘤的平均直径、平扫时密度、增前后密度均与非腺瘤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MRI检查结果显示,4例肾上腺腺瘤均为单侧发生,表现为肾上腺区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的肿块影,平扫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T1wI略低于肝脏信号,T2wI略高于肝脏信号,增强扫描后呈轻-中度强化.结论:CT及MRI鉴别肾上腺腺瘤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葛德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LEEP刀治疗慢性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宫颈糜烂患者86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LEEP刀手术治疗,对比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脱痂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痊愈率和有效率为90.7%和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65.1%和88.4% (P <0.05).结论:采取LEEP刀治疗慢性宫颈糜烂安全简捷,患者治愈率高、并发症少,是治疗慢性宫颈糜烂的理想方法.
作者:康晓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川芎嗪与奥曲肽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2009-01~2012-02治疗急性胰腺炎100例的病例资料,按照患者自主选择的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川芎嗪治疗的观察一组48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奥曲肽治疗的治疗二组52例,治疗一周后统计各组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血清淀粉酶水平和腹部压痛的缓解情况,后统计学方法检验两组疗效的差异性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一组血清淀粉酶平均水平为369.2±23.41 U/L,腹部压痛平均消失时间50.21±10.44 h,平均住院费用为5 122.58±677.24元,无术后并发症现象,疗效与观察二组相比处治疗费用明显降低(P<0.05)外,其余指标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川芎嗪与奥曲肽治疗急性胰腺炎具有满意的临床疗效,但川芎嗪治疗组的手术费用低,更适合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张新文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在改良罗氏培养基和丙酮酸钠培养基上阳性分离培养情况及形成菌落天数情况.方法:对100例新登记肺结核患者的痰液标本经去污染处理,接种在自制改良罗氏、丙酮酸钠培养基上.接种后在37℃孵箱内培养8周,每周观察一次记录菌落生长情况及污染情况.每份标本用改良罗氏培养基2支,丙酮酸钠培养基2支.结果:结核分枝杆菌在改良罗氏培养基与丙酮酸钠培养基上均生长20例,在改良罗氏培养基与丙酮酸钠培养基上均不生长70例.结核分枝杆菌在改良罗氏培养基上生长而在丙酮酸钠培养基上不生长6例,在丙酮酸钠培养基上生长,而在改良罗氏培养基上不生长4例.结核分枝杆菌改良罗氏培养基与丙酮酸钠培养基在形成典型菌落数上无差异(t=0.57,P>0.01).结论:分枝杆菌分离培养检查法,是结核病确诊可靠的方法.
作者:咸爱金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奥必欣(坎地沙坦酯分散片)治疗中老年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临床确诊为轻中度高血压病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服用坎地沙坦酯4~8 mg/D,对照组40例,服用卡托普利37.5~75 mg/D.治疗前后进行血压观察如舒张压≥90 mmHg(1 mmHg =0.133 kPa).则治疗量加倍,2个月为一个疗程.结果:2个月后,2组血压均有明显下降,治疗组下降率为90%,对照组为71%,2组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坎地沙坦酯能安全,平稳,有效的治疗中老年轻中度高血压痛.
作者:王东;吴瑕 刊期: 2013年第02期
通过对社区门诊部日常护理工作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分析,找出其解决方案和相应对策,从而进一步做好社区门诊的工作.
作者:夏国芝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胆心综合征临床诊治特点.方法:对36例胆心综合征患者通过临床症状、心电图、超声及胆道疾病有效治疗后对心脏症状、心电图缓解和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组36例患者均有胆道疾病伴有心脏症状或心电图异常改变,随着胆道疾病控制或治愈,心脏症状和心电图随之缓解和恢复.结论:胆心综合征是酷似冠心病症状主要表现,其心脏症状的严重程度与胆道疾病病情呈正相关,心脏症状随胆道疾病的控制或治愈而缓解甚至完全恢复.因此,临床应加以鉴别,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作者:张庆焕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应用中医护理干预对消化性溃疡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0-07~ 2012-07因消化性溃疡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患者67例(采用中医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61例(常规护理),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有改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6%;经统计分析,P<0.05,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中医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升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建议临床逐步推广.
作者:黎树清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基于生物学变异质量规范在血细胞分析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在评估实验室现有检测系统性能特征(实际精密度CV及偏倚Bias)的基础上,把基于生物学变异不同层次(水平)的质量规范(精密度CV、偏倚Bias、允许总误差TEa)应用在血细胞分析质量控制中,通过对应用后的2011年血细胞分析室内质量控制及同年参加室间质评活动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室内质控CV及室间质评Bias计算出实际总误差TE,并把室内质控CV、室间质评Bias及实际TE与设定的质量目标比较,不超过质量目标为通过,并计算通过率;根据设定的TEa及室内质控CV、室间质评Bias,计算出实验室的Sigma值,并应用Westgard改良的方法决定图综合评价检测系统分析性能是否满足质量规范.结果:全血细胞主要项目的室内质控通过率、室间质评通过率均达到90%以上,实际TE的通过率为100%.应用改良的Westgard方法决定图判断检测系统分析性能满足质量规范的判定结果多为“优”或“良”.结论:基于生物学变异质量规范可以应用在血细胞分析质量控制中,并可根据实验室检测系统的性能特征来确定选用不同水平的生物学变异的质量规范.
作者:张鸿伟;段雷波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氯普马嗪用于PCA中出现的恶心呕吐的预防效果.方法:共观察了四组共85例下肢骨科病人,均行皮下PCA镇痛.其中N组(n=24)和Ⅰ组(n=18)镇痛药均为1.2 mg丁丙诺啡+3 mg氟哌利多,Ⅱ 组(n=22)镇痛药液为1.2 mg丁丙诺啡+30 mg氯普马嗪+3 mg氟哌利多,Ⅲ组(n=21)镇痛液为1.2 mg丁丙诺啡+8 mg恩丹斯琼+3 mg氟哌利多,都用0.9%的生理盐水稀释到100 mL.结果:镇痛效果相似,无显著差异.Ⅱ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Ⅰ组和Ⅲ组,有显著差异.N组与Ⅰ组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氯普马嗪用于术后PCA镇痛预防恶心呕吐的效果优于氟哌利多和恩丹斯琼.
作者:吴丽霞;赵立明;张艳丽;佟香芝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发病率与脑卒中类型和卒中部位的关系.方法:回顾我科165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卒中类型、卒中部位与卒中后并发抑郁的关系.结果: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抑郁发生率57.69%(45/78)明显高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抑郁发生率33.68%(32/87),P<0.01;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与卒中位于放射冠、丘脑、大脑半球(额叶)、基底节密切相关,而与小脑、脑干和其他部位病变关系不明显.结论:临床应高度重视放射冠、丘脑、大脑半球(额叶)、基底节病变患者的临床症状,早期诊断和干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能够改善其生存质量和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作者:岳亚敏;张艳华;朱艳玲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通过体检了解师以上干部的健康状况,便于制定医疗保障对策.方法:各科查体和常规辅助检查.结果:检出高脂血症37例占30.8%,脂肪肝33例占27.5%;高血压18例占15.0%;单项谷丙转氨酶升高12例占10.0%;血糖升高和前列腺增生各9例,分别占7.5%;高尿酸血症5例占4.2%;心电图异常4例占3.3%等.结论:脂肪肝、血脂、血糖、血尿酸和血压升高,是影响本组在职师以上干部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建议从六个方面着手防控.
作者:肖秋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对泌尿系统病源菌的变化进行分析,并了解其耐药性.方法:选取泌尿系统感染患者120例,行细菌培养后进行药敏试验.结果:120例患者中,其中有85(70.8%)株革兰氏阴性杆菌,30 (25.0%)株革兰氏阳性菌,5(4.2%)株真菌.革兰氏阴性杆菌对头孢他啶以及环丙沙星呈低度耐药,对庆大霉素、哌拉西林、头孢唑啉以及复方新诺明等呈中度耐药,对氨苄西林呈高度耐药.革兰氏阳性菌对万古霉素较为敏感,对红霉素、青霉素以及庆大霉素有较高的耐药性.结论:泌尿系统感染中的依然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但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比例也有所增加,且对抗生素均有一定程度的耐药性.
作者:石红波;杨亚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患者的预防及抢救护理措施.方法:对48例产后出血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8例全部治愈,治愈率100%.结论:只要认真做好产前的预防,产时、产后的严密观察及抢救护理,可有效预防产后大出血的发生,降低产妇的死亡率.
作者:车玉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索6S在医院药事管理中推行方法.方法:按照6S(整理、整顿、清洁、规范、素养、安全)的程序在医院药事管理工作中逐步推行,分析推行6S前后的等数据.结果:药品出门差错率、记录完成率、制度流程更新率、药品过期种次等各项指标都有明显改善.结论:6S是药事管理中值得推荐的管理工具.
作者:李朝今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对联合苯那普利治疗IgA肾病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及分析.方法:对2009-03~2011-12肾活检确诊的IgA肾病患者50例,WHO分级为Ⅱ级~Ⅲ级,且24 h尿蛋白定量在1~3g之间,病程3~35个月,年龄18~50岁,BP控制在140/90 mmHg以下者进行观察,随机将入围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治疗组26例,对照组予苯那普利10 mg,口服,1次/d,治疗组予常规苯那普利10 mg口服;1次/d,同时服用地黄叶总苷胶囊2粒,口服,2次/d,疗程8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分别测定两组24h尿蛋白定量、血清总蛋白(TP)及血清白蛋白(ALB).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24 h尿蛋白定量均减少,且治疗组较对照组减少更显著(P<0.05);TP及ALB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且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地黄总甙联合苯那普利治疗IgA肾病,在减少蛋白尿方面优于苯那普利组,从而更有效地延缓慢性肾脏病的进展.
作者:徐敢风;姜红波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在预防临床产后出血方面益母草注射液的积极效用.方法:将本院产科病房2010-03 ~2012-03收住的60例实施剖宫产术的且有出血隐患的产妇随机平均分益母草组和对照组.记录和分析两组产妇各时段阴道出血及子宫收缩情况.结果:出血和子宫收缩情况对比发现观察组均显着优于对照组.结论: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能预防产后出血的病发率.
作者:孙利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对无痛苦胃镜检查的临床应用进行讨论.方法:以本院2005-01~ 2012-01接受无痛苦胃镜检查的2 000例患者作为分析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操作方式与结果进行总结.结果:患者疾病均得到治愈,满意度达到了100%,虽然有部分患者出现了各类不良反应,但均在接受相应的处理后恢复正常.结论:无痛苦胃镜检查能够有效提升消化道疾病的临床诊疗水平,应加以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永学 刊期: 201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