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本刊对论文中实验动物描述的有关要求

关键词:医学论文, 实验动物, 描述, 双因素方差分析, 微生物学质量, 照明方式, 营养水平, 遗传背景, 饲养环境, 饲料类型, 实验环境, 湿度要求, 合格证明, 动物实验, 无质量, 体质量, 明确性, 状况, 温度, 品种
摘要:在医学论文的描述中,凡涉及到实验动物应符合以下要求:①品种、品系描述清楚;②强调来源;③遗传背景;④微生物学质量;⑤明确体质量;⑥明确等级;⑦明确饲养环境和实验环境;⑧明确性别;⑨有无质量合格证明;10有对饲养的描述(如饲料类型、营养水平、照明方式、温度、湿度要求);11所有动物数量准确;12详细描述动物的状况;13对动物实验的处理方式有单独清楚的交代;14全部有对照,部分可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相关文献
  • 医学论文表格常见错误分析及规范

    论文中的统计表格是对统计数据和统计结果的一种简洁、明了、有效的表达形式,是一种特殊的传递语言信息的方法,是文章中描述资料的重要工具和特定表达形式。表格能让读者清楚地看到变量的变化趋势,比文字叙述更直观、更有条理、更易懂。然而在医学论文中,不少作者对表格的设计不够重视,导致表格错误百出、错误类型多种多样,甚至晦涩难懂。因此,参照国家标准GB/T 7713.1-2006和GB/T 7713.3-2009和中华医学会制定的表格编辑规范,就编辑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表格常见错误加以归纳,总结如下。

    作者:邸美仙;孙茜;杨程伍;保健媛;刘菁;焦姣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阿托伐他汀对老年男性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应用阿托伐他汀对老年男性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铁蛋白(SF)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沧州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20例老年男性ACS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均进行冠心病的规范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每日1次口服,治疗1个月后,测定两组治疗前后SF及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患者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及SF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组治疗后三酰甘油(TG)降低、高密度脂蛋白(HDL)明显升高,对照组治疗后TG升高、HDL降低;但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SF、TC、TG、HDL及LDL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 F(μg/L):174.33±99.87比255.66±100.34,TC(mmol/L):4.23±0.60比5.15±0.56, TG(mmol/L):1.98±0.64比2.00±1.03,HDL(mmol/L):1.13±0.14比1.09±0.22,LDL(mmol/L):2.45±0.33比3.35±0.50,P<0.05或P<0.01〕。结论老年男性ACS患者入院时S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水平,经规范阿托伐他汀治疗后,血脂和SF水平均明显降低,减轻了SF对心肌的损伤,降低了再发急性冠脉事件的风险。

    作者:梁燕敏;靳瑾;姜晓梅;田英;李秀霞;张颖;张天昊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浆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与血管外肺水指数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浆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水平动态变化与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的相关性。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重症医学科6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按28 d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39例)和死亡组(23例),于入重症监护病房(ICU)后取静脉血,分析血浆NT-proBNP水平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及其对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存活组患者入ICU 24 h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分:23.2±2.5比28.1±2.6)、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评分(分):7.74±2.80比12.43±3.00〕及入院后72 h时血流动力学指标EVLWI〔mL/kg:7.0(6.0,8.0)比9.0(7.0,12.0)〕、血乳酸(mmol/L:3.60±2.30比10.40±2.70)和NT-proBNP〔ng/L:945.0(228.0,1246.0)比5471.0(3308.0,11174.0)〕水平均明显低于死亡组。心排血指数〔CI(L?min-1?m-2):4.23±0.85比3.31±0.74〕、全心射血分数(GEF:0.205±0.054比0.149±0.054)均明显高于死亡组(P<0.05或P<0.01)。相关分析显示,NT-proBNP与EVLWI呈显著正相关(r=0.277,P=0.010),与CI、GEF呈显著负相关(r1=-0.367,P1=0.001;r2=-0.259,P2=0.017),而与GEDVI、SVRI无明显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显示,血浆NT-proBNP预测感染性休克患者结局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69±0.042,95%可信区间(95%CI)为0.786~0.952,以敏感度和特异度之和的大值1.695确定NT-proBNP预测感染性休克患者死亡的截断值(cut-off)为2071 ng/L,在此截断值下的敏感度为81.4%,特异度为88.1%。EVLWI预测感染性休克患者结局的AUC大值0.690,截断值为7.5 mL/kg,在此截断值下敏感度为69.8%,特异度为66.7%。CI预测感染性休克患者结局的AUC大值0.785,截断值为3.48 L?min-1?m-2,在此截断值下敏感度为69.8%,特异度为66.7%。GEF预测感染性休克患者结局的AUC大值0.794,截断值为0.175,在此截断值下敏感度为76.2%,特异度为81.4%。多因素分析显示,CI和NT-proBNP水平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CI:P=0.001,优势比(OR)=9.183,95%CI为2.362~35.694;NT-proBNP:P=0.024,OR=1.000,95%CI为0.999~1.000〕。结论血浆NT-proBNP水平可评价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其与EVLWI有明显的相关性,且可预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预后。

    作者:王锁柱;李丽娟;赵磊;盛博;古旭云;陈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LS)又称Clarkson综合征,是一种以低血压、低血容量休克、低蛋白血症、血液浓缩和水肿为主要表现的特发性血浆外渗及血管塌陷性疾病。一般认为它是由于血管收缩、细胞损伤或凋亡引起的血管内皮功能紊乱,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加,大量血浆小分子蛋白从血管内渗漏到组织间隙引起的一系列综合征。患者常有乏力、虚弱、肌痛等前驱表现,继而出现休克和弥漫性水肿,且常有缺血诱导的器官衰竭、横纹肌溶解、筋膜间隔综合征、静脉血栓栓塞等危险[1]。CLS是临床较为少见的危重病,治疗方案不统一,现就其治疗措施及方案进行综述。

    作者:李亚莉;李志军;王东强;李庆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李声岳教授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救治炎症性喉阻塞经验

    名老中医李声岳教授是全国第二批优秀中医临床研修人才指导老师,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011年获批成立自己的国家级名中医工作室。李老从医50余年,对治疗五官疑难病、危重病有着丰富的临床实践,积累了不少中西医结合救治五官急危重证的经验,挽救了不少生命垂危的患者,尤擅长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救治炎症性喉阻塞等咽喉部急危重证。

    作者:张燕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本刊对中、英文摘要的写作要求

    论著类文稿需附中、英文摘要,其他类别稿件(如研究报告、经验交流、治则?方剂?针灸、病例报告、综述等)不附中、英文摘要。中、英文摘要应按结构式摘要格式撰写,采用第三人称,内容包括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结果(Results)和结论(Conclusions),其中结果部分应包括关键性或主要的数据。摘要中不列图表,不引用文献,不加评论和解释。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血必净注射液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大鼠膈肌ATP酶活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大鼠膈肌ATP酶活性变化及血必净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24只健康SD大鼠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血必净治疗组,每组8只;给大鼠灌胃氧化乐果50 mg/kg复制成AOPP模型;血必净治疗组腹腔注射血必净注射液10 mL/kg,对照组、模型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分别于制模后6 h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膈肌Na+-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膈肌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模型组Na+-K+-ATP酶活性在染毒后6 h明显低于对照组(mmol?h-1?g-1:5.22±0.74比9.98±0.37,P<0.01);血必净治疗组Na+-K+-ATP酶活性在染毒后6 h(6.93±1.14)明显高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Ca2+-ATP酶活性在染毒后6 h明显低于对照组(mmol?h-1?g-1:7.45±0.74比12.08±0.74,P<0.01),血必净治疗组Ca2+-ATP酶活性(9.35±1.67)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光镜下观察:模型组出现膈肌肿胀,坏死,血必净治疗组未发现坏死。结论 AOPP大鼠膈肌可出现变性坏死,采用血必净干预可减轻膈肌组织损伤,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膈肌Na+-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有关。

    作者:何国鑫;汤旭明;郑霞;潘升华;翁海旭;罗文朝;李海林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急诊床边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混合农药中毒的临床分析

    急性农药中毒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近年来本院收治的中毒患者多为混合农药中毒。对于急性农药中毒的危重症患者,通常的洗胃、解毒剂、拮抗剂、补液都是根据药物或毒物的理化特性选择,同时进行单纯的血液透析(HD)或血液灌流(HP)治疗[1-3],但对于混合农药中毒,其疗效往往不佳,这是由于混合农药中毒参杂多种毒物、药物,不同的水溶性和脂溶性导致单一的治疗方法效果不佳,终使患者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MOF)而死亡。HD联合HP是一种使用吸附技术的血液净化系统[3],其工作原理是将患者血液引流出体外与吸附剂接触,并通过吸附的方式清除外源性毒素、体内代谢产物和药物等,再将血液由静脉通路回输到患者体内[4],可在短时间内清除体内毒素,迅速减轻或消除中毒症状,减少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具有治疗效果确切、起效快、副作用小、并发症少的特点[5-6]。本科应用HD联合HP对两种或以上农药中毒的患者进行抢救,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唐树芝;张红梅;武海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肺气肿合并间歇低氧大鼠心肌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

    目的:观察肺气肿合并间歇低氧暴露对大鼠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方法60只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15只。正常组正常饲养;肺气肿模型组每日常氧下熏烟2次,每次30 min;间歇低氧对照组每日间歇低氧暴露8 h;肺气肿合并间歇低氧干预组每日常氧熏烟2次,每次30 min,并间歇低氧暴露8h;各组均暴露8周。于第9周初每组随机取5只大鼠测定血气;剩余大鼠处死,取肺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的变化;肺组织病理形态和血气分析结果证明,肺气肿合并间歇低氧大鼠模型建立成功。取心脏组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还原型辅酶Ⅱ(NADPH)氧化酶p22phox亚基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肺气肿模型组、间歇低氧对照组和肺气肿合并间歇低氧干预组心肌MDA含量及p22phox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MDA(μmol/g):2.93±0.54、3.58±0.63、4.51±0.72比1.75±0.56,p22phox mRNA:0.043±0.004、0.067±0.015、0.123±0.016比0.018±0.002,均P<0.05〕,SOD水平均明显降低(U/mg:36.07±4.79、33.51±7.12、24.29±5.36比46.08±5.12,均P<0.05);其中肺气肿合并间歇低氧干预组MDA、p22phox mRNA表达升高及SOD降低水平较肺气肿模型组、间歇低氧对照组更明显(均P<0.05)。p22phox mRNA表达水平与MD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734,P<0.001)。结论肺气肿合并间歇低氧暴露相对于单纯肺气肿或间歇低氧暴露对大鼠心肌组织能造成更严重的氧化应激损伤,NADPH氧化酶可能是其氧化应激反应的重要介质。

    作者:段建民;陈怀永;吴琦;孙昕;冯靖;李雪;徐龙;包翠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早期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严重脓毒症患者的治疗意义

    目的:探讨早期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严重脓毒症急性肾损伤(AKI)患者的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09年10月至2013年6月广东省清远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严重脓毒症导致AKI的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CRRT时间分为早期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每组80例。所有患者均按照严重脓毒症的集束化原则治疗。早期治疗组尿量<0.5 mL?kg-1?h-1,持续治疗超过6 h疗效不理想时,即开始接受CRRT;常规治疗组尿量<0.5 mL?kg-1?h-1,持续治疗超过24 h或首次出现难以纠正的酸中毒、心力衰竭(心衰)才开始行CRRT。比较两组患者尿量、肌酐、血氧饱和度、白蛋白等指标的变化,以及28 d生存率、ICU住院时间、器官支持时间等生存资料,评价早期CRRT对患者的治疗意义。结果早期治疗组ICU平均住院时间(d:6.5±1.7比8.2±1.6)、器官支持时间(d:5.3±1.8比6.0±1.4)、尿量恢复时间(d:3.4±0.9比4.8±0.5)均明显短于常规治疗组(均P<0.01);1周内尿量恢复比例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46.2%比28.8%,P<0.05);1周内肌酐恢复比例低于常规治疗组(55.0%比78.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肌酐恢复时间相当(d:5.1±1.3比5.2±1.2);早期治疗组28 d生存率高于常规治疗组(41.2%比3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CRRT未能显著改善严重脓毒症AKI患者的预后,但有利于患者尿量的早期恢复,缩短ICU住院时间、器官支持时间及透析时间。

    作者:林钦汉;张明;陈军;周海波;黄国栋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本刊对作者署名的一般要求

    同时具备以下3项条件者方可署名为作者:①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者;②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者;③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在学术上进行答辩,并终同意该文发表者。仅参与研究项目资金的获得或收集资料者不能列为作者,仅对科研小组进行一般管理者也不宜列为作者。对文章中的各主要结论,均必须至少有1位作者负责。作者中如有外籍作者,应征得本人同意,并在投稿时向编辑部提供相应证明材料。集体署名的文稿,在题名下列出署名单位,并于文末列出整理者姓名,并须明确该文的主要负责人,在论文首页脚注通信作者姓名、单位、邮政编码及Email地址。通信作者一般只列1位,由投稿者确定。如需注明协作组成员,则于文末参考文献前列出协作组成员的单位及姓名。作者排序应在投稿前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改动,确需改动时须出示单位证明,并附全部作者签名的作者贡献说明。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动态血糖监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动态血糖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12月广东省清远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诊断为重型颅脑损伤〔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8分〕患者80例,按血糖监测方法分为动态血糖监测组(41例)及常规血糖监测组(39例)。动态血糖监测组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血糖,常规血糖监测组运用便携式血糖仪采集指尖血定时监测血糖;两组患者分别根据血糖监测情况进行胰岛素治疗。分析两组患者血糖波动情况、低血糖发生情况与患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及预后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血糖波动〔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及血糖变异系数(GluCV)〕均与APACHEⅡ评分相关。特重型(GCS 3~5分)患者的MAGE明显高于重型(GCS 6~8分)的患者,而随着APACHEⅡ评分的增加,患者MAGE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动态监测组低血糖发生率(7.32%比23.08%)及30 d病死率(12.20%比30.77%)均低于常规监测组(均P<0.05)。动态监测组MAGE与30 d病死率呈正相关(r=0.597,P=0.007);常规监测组GluCV与30 d病死率呈正相关(r=0.622,P=0.019)。结论动态血糖监测,可及时反映重症患者血糖波动情况,避免低血糖及高血糖的发生,并指导胰岛素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向镜芬;杨祥;龚剑锋;雷伟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2013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临床医学综合类期刊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和综合评价总分前10位排序表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本刊常用的不需要标注中文的缩略语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本刊对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格式的要求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基本参照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执行。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文献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排列于文后。尽量避免引用摘要作为参考文献。引用文献(包括文字和表达的原意)务必请作者与原文核对无误。日文汉字请按日文规定书写,勿与汉字及简化字混淆。同一文献作者不超过3人全部著录;超过3人可以只著录前3人,后依文种加表示“,等”的文字(如西文加“,et al”,日文加“,他”)。作者姓名一律姓氏在前,名字在后,外国人的名字采用首字母缩写形式,缩写名后不加缩写点;不同作者姓名之间用“,”隔开,不用“和”、“and”等连词。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途径为联机文献必须著录的项目。书籍出版项中的出版地(者)有多个时,只著录第一出版地(者)。出版项中的期刊名称,中文期刊用全称;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以Index Medicus中的格式为准。每条参考文献均须著录起止页码。著录格式示例如下。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本刊在各种数据库中文献的查询方法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9年开始加入万方数据。杂志历年文章的电子版内容可到万方医学网或万方数据上进行查询或下载,万方医学网网址:www.med.wangfangdata.com.cn;万方数据网址:www.wangfangdata.com.cn。也可到本刊网站查阅电子版杂志。万方医学网查询方法:①进入万方医学网主页www.med.wangfangdata.com.cn,在网页上端选择“期刊导航”字段;②在新网页中输入刊名或ISSN、CN号后选择“中国期刊”字段并点击期刊搜索;③在新页面中点击期刊链接后则可进入期刊主页;④在期刊主页中可按年、期检索杂志内容。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血必净注射液干预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选择60例2型糖尿病合并DN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血必净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血必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加用血必净注射液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14 d。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AER)、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细胞比容(HCT)、纤维蛋白原(Fg)、全血黏度、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尿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并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治疗后FBG、BUN、SCr、TC、IL-6、TNF-α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HDL-C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均P<0.05)。血必净组治疗后除HbA1c、LDL-C、Fg无明显变化外,FBG、β2-MG、AER、BUN、SCr、TC、TG、HCT、全血黏度、IL-6、TNF-α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HDL-C明显升高;且两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改善程度以血必净组更显著〔FBG(μg/L):6.98±1.14比9.73±1.62,尿β2-MG(μg/L):32.1±10.9比57.2±15.1, AER(μg/min):86.0±28.1比152.0±51.6,BUN(mmol/L):12.4±8.1比19.5±8.9,SCr(μmol/L):301.2±151.9比371.3±168.6,HCT:0.283±0.075比0.351±0.059,TC(mmol/L):3.4±1.8比4.1±1.5,TG(mmol/L):3.4±1.5比3.6±1.7,HDL-C(mmol/L):1.90±0.75比1.50±0.25,IL-6(ng/L):8.96±2.07比12.75±2.47,TNF-α(pmol/L):17.85±4.75比20.87±4.90,P<0.05或P<0.01〕。血必净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3.3%比36.7%,P<0.01)。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对DN的干预治疗有明显疗效,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组织灌注、抑制过度炎症因子释放相关。

    作者:徐盈;韩斌;陈国兵;钟玲;吴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胆囊结石患者致病菌特征及与结石成分的相关性研究

    胆石症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胆石症与胆道感染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不同结石成分中感染细菌存在差异。现就天津大港地区胆囊结石患者的胆汁培养、药物敏感性、不同成分结石的致病菌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汇报如下。

    作者:邓为民;侯雨生;高杰;赵作成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手足口病危重症凝血功能监测的意义

    目的:观察手足口病危重症患儿凝血系统状态与肺出血的关系,探讨临床凝血指标的早期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设计方法,选择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河北省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手足口病重型病例89例,按其严重程度分为重症组(46例)及危重症组(43例),将危重症组再按预后分为生存组26例和死亡组17例;健康对照组为同期44例同龄健康儿童。患儿入院后立即取血,进行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及D-二聚体检测。结果重症组、危重症组和健康对照组PT、TT、APTT及Fg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症组和危重症组血小板计数(PLT)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109/L:245±130、237±156比389±120),D-二聚体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mg/L:0.34±0.67、0.41±0.08比0.24±0.13),且危重症组D-二聚体高于重症组(均P<0.05)。危重症组病死率为39.5%,存活组和死亡组PT、APTT、Fg、TT及PL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死亡组D-二聚体水平明显低于存活组(mg/L:0.60±0.09比0.12±0.09,P<0.05)。结论重症及危重症手足口病凝血因子及血小板处于启动动员状态、轻度消耗状态,并存在纤溶抑制状态,尚未出现全身出血倾向,即处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代偿期,不是肺出血的发生机制;监测D-二聚体对病情评估有临床意义。

    作者:王晓冬;霍习敏;徐梅先;张银瑞;耿文锦;曹丽静;孙慧;郭艳梅;李君娥;康磊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多次血液灌流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救治高脂血症伴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1例

    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AHLP)与血清三酰甘油(TG)浓度显著升高密切相关,其发病急、病情重,重症比例、器官衰竭的发生和复发率均高于其他原因所导致的胰腺炎[1-2]。治疗除了内科综合疗法外,血液净化疗法是其中一种重要的救治手段。本科利用多次血液灌流(HP)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成功救治1例AHLP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报告如下。

    作者:吴克艳;徐文浩;刘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