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小霞
目的 探讨心电图联合超声心动图在诊断心肌淀粉样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86例心肌淀粉样变患者临床资料,观察其临床症状、心功能分级及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表现,对比单一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联合超声心动图诊断心肌淀粉样变的准确率、误诊率.结果 86例心肌淀粉样变患者临床症状主要为气促、胸闷、头晕等缺氧症状79例(91.86%);心功能Ⅳ级26例(30.23%),心功能Ⅲ级37例(43.02%),心功能Ⅱ级23例(26.74%);心电图表现主要为:心电图低电压53例(61.63%),心律失常38例(44.19%),胸导联异常Q波25例(29.07%);超声心动图表现主要为:心肌回声呈现毛玻璃样改变与颗粒样回声增强50例(58.14%),左心室壁对称性增厚55例(63.95%),左心房增大61例(70.93%);应用超声心动图诊断心肌淀粉样变的准确率、误诊率分别为60.47%(52/86)、22.09%(19/86);心电图联合超声心动图的诊断准确率为90.70%(78/86),高于单一超声心动图诊断,误诊率为5.82%(5/86),低于单一超声心动图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心电图联合超声心动图诊断心肌淀粉样变准确率较高,且无创、简便,有助于为临床诊断鉴别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袁义燕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究急性脑梗死中医证型和同型半胱氨酸的关联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型,分为阴虚风动证、气虚血瘀证、痰火阻络证、痰湿蒙神证、痰热腑实证5种类型,分别测定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 气虚血瘀型、痰热腑实型与其他证型相比较,HCY水平存在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气虚血瘀型跟痰热腑实型两者间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可以作为急性脑梗死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性指标,且气虚血瘀型与痰热腑实型为急性脑梗死的两大危险证型.
作者:张秋文;文国安;刘凤英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沙美特罗联合噻托溴铵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于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108例COPD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沙美特罗粉雾剂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噻托溴铵干粉剂治疗.比较两组肺功能[1s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每分钟大通气量(MVV)、1s用力呼气容积(FEV1%)]、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FEV1%、FEV1/FVC%、MVV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患者采用沙美特罗联合噻托溴铵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与炎症因子水平,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邓渊明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健康教育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126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对比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溶栓治疗成功率及胸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胸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较对照组短(P<0.01);观察组溶栓治疗成功率为98.41%(62/6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13%(53/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教育路径能有效的促进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并缩短患者恢复时间.
作者:张荣荣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奥扎格雷钠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高凝状态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76例肺心病急性加重期高凝状态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奥扎格雷钠治疗.比较两组疾病治疗疗效;副作用发生率;干预前后患者血红蛋白、PT、APTT.结果 观察组疾病治疗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副作用发生率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前两组血红蛋白、PT、APTT相近(P>0.05);干预后观察组血红蛋白、PT、APTT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奥扎格雷钠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高凝状态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凝血指标,无明显副作用,安全可靠.
作者:牛莎;余嗣崇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合并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听力损伤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6月我院收治的高胆红素血症合并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新生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降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注射液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浓度,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听力异常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血清胆红素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胆红素浓度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胆红素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听力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听力异常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听力异常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降黄治疗基础上,早期给予静脉滴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能有效保护脑神经细胞,促进神经再生,提高听力转归.
作者:王靖涛;宋剑弘;唐首丹;张慧敏;冯炽光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探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抗CCP抗体(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检验的诊断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医治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90例为A组,抽取其它类型组织疾病的患者90例为B组,抽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正常人90例为C组,对三组研究对象血清中抗CCP抗体和类风湿性因子水平进行检测,分析比较三组研究对象抗CCP抗体和类风湿性因子的敏感性和特异度.结果 经过检测后,A组抗CCP抗体和类风湿性因子水平显著高于B组、C组(P<0.05);A组抗CCP抗体和类风湿性因子水平检测出的阳性率显著高于B组、C组(P<0.05);三组研究对象的抗CCP抗体检测的敏感性高于类风湿性因子水平检测但差异不明显(P>0.05),三组研究对象抗CCP抗体检测的特异性显著高于类风湿性因子检测(P<0.05).结论 在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诊断中进行抗CCP抗体检测,具有较高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作者:杨宇溪;杨宇舟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究多层螺旋CT对眼部异物定位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在我院就医的70例(70眼)疑似眼部异物患者,所有患者均行X线检查及多层螺旋CT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 手术结果示70例疑似眼部异物患者中,62例患者存在眼部异物,其中47例为球内异物,15例为球外异物.多层螺旋CT检查定位准确率为85.71%,X线为5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对眼部异物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5.71%、83.33%%、85.71%,均高于X线51.43%,56.67%,5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定位点钟位,异物水平面、矢状面及角巩膜缘的距离的比较上,X线检出结果与多层螺旋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对眼部异物定位准确,可为临床医师分析病情提供依据.
作者:庄柳情;王雷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三种不同路径手术治疗贲门癌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差异.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1月收治的贲门癌患者96例,按手术路径分为A、B和C组各32例,分别采取经胸、经腹和胸腹联合路径手术.比较三组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和生存率.结果 三组间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清扫淋巴结数比较,三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数值均低,C组数值均高;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25%,B组为28.13%,C组为59.38%,三组间并发症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淋巴结阳性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1年生存率及淋巴结阴性3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种手术路径治疗贲门癌各有利弊,应依据临床实际需要,灵活应用.
作者:张水龙;毕小刚;黄博;侯霞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优质护理服务在乙肝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6年5月收治的106例乙肝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平均止血时间、再出血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2.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乙肝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缩短患者止血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僧松娟;魏伟;李娜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对比经尿道前例腺电切术与双极等离子电切术对良性前例腺增生(BPH)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以2015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8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观察组给予双极等离子电切术(PKRP),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 组织切除量、住院时间、术后3及6个月前列腺症状得分(IPSS)、生活质量得分(QOL)、剩余尿量(RUV)、大尿流率(Qmax)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术中、术后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6个月主要临床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RP治疗BPH有着比TURP更为明显的临床效果,不仅可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且有利于减少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蒋华国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腹部B超联合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检测对肝细胞癌(HCC)诊断特异度及敏感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7年4月我院74例HCC患者为观察组并同期选取72例肝良性疾病患者为对照组,均采取腹部B超与血清AFP水平检测,观察对比两组B超下肝脏占位性病变直径与血清AFP水平,比较腹部B超、血清AFP联合与单独诊断HCC的特异度、敏感度、准确度.结果 观察组B超下肝脏占位性病变直径与血清AF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部B超联合血清AFP诊断HCC的敏感度、准确度分别为85.14%(63/74)、80.82%(118/146),均高于腹部B超、血清AFP单一方法,且特异度高于腹部B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部B超与血清AFP对诊断肝细胞癌具有重要价值,采用两者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诊断特异度、敏感度及准确度,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参考.
作者:马丽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与乙肝病毒核酸(HBV-DNA)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3月本院285例临床诊断为乙型肝炎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标志物,血清标志物包括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HBV-DNA含量,并比较血清标志物与HBV-DNA之间的关系.结果 285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sAg(+)HbeAg(+)HbcAb(+)组的HBV-DNA阳性检出率和含量高;HbeAg(-)组的HBV-DNA阳性大多出现在HbsAg(+)HbeAb(+)HbcAb(+)和HbsAg(+)HbcAb(+)患者血清内.结论 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与HBV-DNA联合检测有助于判断乙肝病毒的感染情况,可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诊断与治疗依据.
作者:杨清梅;叶健翔;贾伟建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86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咳嗽、喘息、湿啰音、发热等症状缓解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喘息、咳嗽、湿啰音、发热等症状缓解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27%,对照组为25.5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支气管肺炎采用单磷酸阿糖腺苷与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缩短症状缓解时间,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祁会娟;赵一品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的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和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8月收治的直肠癌患者共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血清炎症因子和免疫指标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P<0.05);术后5d,观察组TNF-α、CPR及IL-6较术前的升高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CD4+、CD8+及CD4+/CD8+较术前的下降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抑制机体内炎症反应,利于保护免疫功能,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崔文娟;蔡杰超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究不同体重指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收治的确诊为COPD合并骨质疏松者5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确诊为COPD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按照体重指数不同将观察组分为超重组(24≤BMI<28,n=13)、正常组(18.5≤BMI<24,n=26)和偏瘦组(18.5<18.5,n=11),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定各组腰椎(L1~4)骨密度(BMD),分析COPD合并骨质疏松者BMD与BMI相关性.结果 超重组L1骨密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中其他组别各腰椎BM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偏瘦组各腰椎BMD均低于正常组与超重组(P<0.05),正常组各腰椎BMD均低于超重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COPD合并骨质疏松者BMD与BMI呈正相关(r=0.41,P<0.05).结论 BMI偏低者骨BMD较低,临床医师应注重调整BMI较低者治疗方案,加大钙剂和VitD剂量,减少发生骨折的风险.
作者:戴武强;陈广湛;范昭豪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对比分析常规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治疗胃溃疡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3例胃溃疡穿孔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行常规开腹手术,观察组行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指标(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冲洗液使用量)、术后指标(哌替啶使用量、肛门排气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引流管拔出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溃疡愈合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术中(除手术时间以外)和术后指标(除总体治疗费用外)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溃疡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胃溃疡穿孔修补术在治疗胃溃疡穿孔方面效果确切,同时还具有切口小、出血量少、疼痛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卢文士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阴道镜与LEEP治疗宫颈癌前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经阴道镜活检诊断为宫颈癌前病变的8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宫颈激光烧灼法治疗,观察组给予阴道镜联合LEEP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平均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术后脱痂期患者的出血时间以及终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均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结痂期出血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45%(42/44),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9.55%(35/44),组间比较,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1.5570,P=0.0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阴道镜联合LEEP治疗宫颈癌前病变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结痂期出血时间短,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谢家敏;游哲辉;林尉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室的护理配合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7月收治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胆病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完善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室护理配合操作规程,对照组患者采用原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室护理配合操作规程.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较短,术中出血量明显较少;观察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疼痛程度均较对照组低;观察组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以上各项指标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室护理配合效果明显,具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作者:洪小霞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血脂血糖和肝功能检测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所收治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47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5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均行血脂血糖和肝功能检测,比较组间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FBG为7.11±1.45mmol/L、TC为5.31±0.95mmol/L、TG2.75±1.19mmol/L、LDL-C为3.47±1.41mmol/L、HDL-C为1.05±0.35mmol/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中,AST为41.25±6.49U/L、ALT为45.39±8.91U/L、GCT 55.17±9.21U/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进行血糖血脂和肝功能检测,其中血脂血糖异常在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过程中可起到重要作用,可作为临床监测指标使用;AST、ALT、GCT等肝功能指标均有所提高,可有效反映肝功能损伤程度;二者配合使用,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预防和诊疗均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玉莲 刊期: 2018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