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会阴无保护分娩技术的临床应用与疗效研究

肖智蓉;陈萍;丘峻朝

关键词:会阴无保护, 分娩技术
摘要:选取收治的低危临产产妇2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托肛保护会阴接生方法进行分娩,观察组采用会阴无保护分娩技术进行分娩。观察两组软产道裂伤情况、第二产程时间、产后2h出血情况及新生儿窒息率。观察组软产道裂伤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Ⅰ度裂伤率、Ⅱ度裂伤率分别为10%、4.16%,均低于对照组的16.7%、9.16%;观察组第二产程平均时间为51min,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4min;观察组2h出血量为(69.9±10.5)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16.8±23.8)ml。两组各项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会阴无保护分娩技术操作方法简单,能有效减少产妇分娩过程中的创伤,还能促进产妇自然分娩,能有效提高分娩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会阴无保护分娩技术的临床应用与疗效研究

    选取收治的低危临产产妇2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托肛保护会阴接生方法进行分娩,观察组采用会阴无保护分娩技术进行分娩。观察两组软产道裂伤情况、第二产程时间、产后2h出血情况及新生儿窒息率。观察组软产道裂伤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Ⅰ度裂伤率、Ⅱ度裂伤率分别为10%、4.16%,均低于对照组的16.7%、9.16%;观察组第二产程平均时间为51min,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4min;观察组2h出血量为(69.9±10.5)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16.8±23.8)ml。两组各项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会阴无保护分娩技术操作方法简单,能有效减少产妇分娩过程中的创伤,还能促进产妇自然分娩,能有效提高分娩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肖智蓉;陈萍;丘峻朝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内镜止血治疗在消化道出血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内镜止血在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接收消化道出血患者80例作为调查对象,分组处理后借助不同疗法治疗,即:对照组患者行临床泮托拉唑药物治疗,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内镜止血疗法,判定疾病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消化道出血疾病患者临床治疗好转率(95.0%)、临床围术期指标和对照组(75.0%)相比,差异性鲜明(P<0.05)。结论临床针对性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内镜止血疗法对于消化道出血患者来说作用突出,可提高疾病临床治愈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应用。

    作者:何启卓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探讨新生儿情绪干预措施的临床疗效

    选取早教中情绪不稳定的新生儿400例,按数字序号分组,单号为观察组,双号为对照组,每组200例。在分析影响新生儿早教情绪的相关因素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情绪干预措施,对照组不采取干预措施。对三个月后两组新生儿情绪状况进行观察。结果400例新生儿情绪不稳定的主要原因为受惊吓(占49.50%)和室温不适(占31.00%),且观察组新生儿和对照组新生儿两组情绪不稳定的影响因素无明显差异(P>0.05);三个月后,观察组新生儿哭闹次数为(3.5±1.0)次/d,明显少于对照组的(6.4±2.6)次/d,观察组新生儿饮食量为(312.5±100.4)g,显著多于对照组的(226.5±99.5)g,观察组新生儿睡中惊醒次数为(1±0.3)次,明显少于对照组的(4±1.1)次,观察组新生儿睡眠时间为(13.2±6.1)h,显著长于对照组的(10.5±7.7)h,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5.134、8.253、8.126、9.015,P<0.05)。室温不适和受惊吓是引起新生儿情绪不稳定的主要影响因素,临床给予合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新生儿不稳定的情绪,值得推广与使用。

    作者:王燕萍;张爱华;陈胜莲;李兰英;沈秀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微创撬拔复位联合空心针固定用于跟骨非粉碎性骨折治疗中对患肢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对微创撬拔复位联合空心针固定在跟骨非粉碎性骨折治疗中的价值进行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经筛选,获取患者136例,均为我院骨科2012年6月~2013年6月采用手术治疗的跟骨骨折患者。将其按照就诊顺序进行分组,单号者68例为观察组,采用对微创撬拔复位联合空心针固定予以治疗;双号者68例为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联合内固定进行治疗。术后就其创口、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等手术数据,疼痛度,手术依从性,随访1年的患肢功能及生活质量等数据进行组间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肢功能平均总评分为(89.8±0.6)分,功能优良率为73.5%低于对照组的(90.5±0.8)分平均分及76.5%的优良率,但无显著差异性(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问卷平均总分(68.6±8.3)份,生活质量优良率为76.1%均优于对照组,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在创口长度,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并发症发生率,疼痛度安全性及手术依从性的比较中,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撬拔复位联合空心针固定用于跟骨非粉碎性骨折治疗中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疼痛度低,依从性好,患肢功能恢复好等优势,进而提升其生活质量,用于临床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张庆;孙明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效果观察

    选取我院收治的6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资料,按不同的治疗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动力髋螺钉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为96.77%,优于对照组的82.65%(P<0.05);观察组的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及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可缩短手术和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提升术后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作者:袁盛平;王建业;程燕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带监测皮岛的胫前动脉穿支骨膜瓣游离移植联合异体骨治疗骨不连

    选取2012年4月~2015年5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骨折术后发生骨不连的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n=20例)和对照组(n=10例)。采用带监测皮岛的胫前动脉穿支骨膜瓣游离移植联合异体骨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的设为研究组,胫骨骨不连有12例,肱骨骨不连有8例,胫前动脉穿支骨膜瓣的切取的面积根据患者情况决定,大的有9.6×5.8cm2,小的为4.9×2.7cm2。回顾性分析了采取传统方式治疗的10例患者(对照组),胫骨骨不连有7例,肱骨骨不连有3例。治疗后随访5~6个月,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随访后及经过X线照片检查发现,患者的骨髓腔再通,骨折处骨性愈合,都健康发育,无畸形或短缩病例发生,均无出现骨不连的在复发,并且患者的活动行走都恢复正常。皮岛检查结果,一期的成活例数为19例,1例后经过换药后痊愈。患者愈合时间5~12(7.2±0.9)个月。两组Johner-Wruhs评分优良率为95%,明显的高于对照组的65%。带监测皮岛的胫前动脉穿支骨膜瓣游离移植联合异体骨治疗骨不连,可以及时高效的恢复局部的供血,对骨不连的恢复起到非常有效的作用,所以就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江钦文;陈歌海;赖沛群;黄济嘉;杨周生;陈晓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82例研究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研究组采用静脉血检验,对照组采用末梢血检验;比较两组检验指标准确度及血常规结果。对照组白细胞及红细胞数较高,红细胞比容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检测时间短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采用静脉血进行检测,检测效果稳定性较好,且整体过程较为简洁方便,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宁博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探讨关于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手术时机的选择

    目的:观察不同时期对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胆源性胰腺炎手术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佳手术时期的选择。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80例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0例。试验组给予胰腺炎炎症消退稳定后施行手术,对照组给予炎症早期施行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术后的临床效果、并发症等。结果试验组的有效率为82.5%,对照组为5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2例,死亡1例,死亡率2.5%;对照组并发症8例,死亡6例,死亡率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手术一般应在炎症后期施行,同时结合患者具体病情,制定合理个体化治疗方案,能有效降低死亡率,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欧麟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阿魏酸钠治疗冠心病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观察并研究阿魏酸钠对于冠心病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5年3月我院收洽并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以常规步骤进行治疗,研究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阿魏酸钠进行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研究组患者于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数据指标上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冠心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仅为75.00%,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魏酸钠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显著,明显提升治疗效果,能够一定程度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炎性状态,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我院在临床上推广并应用。

    作者:林燕;徐建川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神经肌电图检查在神经根型颈椎病和腕管综合征中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疑似为神经根型颈椎病或腕管综合征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神经肌电图检查,并根据神经肌电图的检查结果对患者进行诊断。结果神经肌电图检查结果中显示,168例患者的正中神经远端潜伏期明显延长,提示可能为正中神经卡压,其潜伏期为(8.29±3.42)ms,远长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潜伏期(P<0.05)。200例患者中,有32例患者被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168例患者被诊断为腕管综合征,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误诊率为37.5%(12/32),腕管综合征的误诊率为7.14%(12/168),腕管综合征的误诊率明显更低(P<0.05)。神经肌电图能够对腕管综合征进行诊断,能够对腕管综合征和神经根型颈椎病进行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余征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卡前列甲脂栓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与护理

    随机选取收治的60例分娩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并给予常规护理方案;研究组应用卡前列甲脂栓治疗,并实施精心护理干预,分析观察两组护理治疗效果。研究组取得很好的治疗护理效果,有效预防产后出血,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改善不如研究组(P<0.05)。在临床中,对于剖宫产患者应用卡前列甲脂栓,能有效预防产后出血,并根据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应用精心护理,不仅可以有效预防出血,还可以降低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应用效果。

    作者:张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喜炎平注射液联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寻常型银屑病20例临床分析

    选取收治的4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给予喜炎平注射液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对照组给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均连续治疗45d,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喜炎平注射液联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效果显著,无严重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学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跟骨钛板内固定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临床观察

    回顾性分析进行治疗的104例跟骨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2例。治疗组采用跟骨钛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碳纤维外固定支架撑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组优良率为90.38%,高于对照组的75%,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Bohler角、Gissane角均高于对照组,均具显著性差异(P<0.05)。跟骨钛板内固定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家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红细胞参数对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的初步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通过检测红细胞参数对地中海贫血(THAL)和缺铁性贫血(IDA)进行鉴别诊断,降低地中海贫血的误诊率及漏诊率。方法回顾我院于2013年5月~2015年8月门诊部体检的红细胞参数正常儿童56例、THAL 59例以及IDA 55例研究资料,对所有患者均进行血常规红细胞检查和网织红细胞参数检测,并且对比观察三组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 IDA组和THAL组的RBC、HB、HCT、MCV、MCH、MCHC、MCV/RBC、RDW、Ret均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DA组与THAL组的MCH、MCV、MCV/RBC、RDW、Re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对于THAL和IDA的诊断主要通过患者的临床症状、血常规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参数检测进行初步筛查和鉴别,因其简便、快速和价格低廉被广泛应用于人群的THAL和IDA鉴别诊断,降低医务工作者的工作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孙仕强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法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将我院2014年7月~2015年2月诊治的82例盆腔炎性疾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抗生素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治愈率和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52.5%、97.5%,对照组治愈率和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28.6%、88.1%,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复发率(5.0%)低于对照组(19.0%),比较差异显著(P<0.05)。中西医结合法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在改善症状和体征方面优势明显,且副作用较小,复发率低,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作者:吴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采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并分析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效果,提高临床治愈率。方法临床纳入我院2005年1月~2015年1月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2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对照组100例患者行氯霉素传统治疗,研究组100例患者行氧氟沙星治疗,探讨并对比患者预后、并发症及满意度等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耳部刺痛发生率14%,瘙痒发生率13%,恶心发生率19%,头晕发生率6%,明显优于对照组23%、25%、32%、30%,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91%相较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3%效果明显(P<0.05)。研究组经治疗后患者满意度97%,显著高于对照组51%(P<0.05)。结论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能够有效改善刺痛、瘙痒、恶心、头晕发生率,提高预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运用与推广。

    作者:刘国才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氧氟沙星耳内镜下冲洗与耳道滴入治疗化脓性中耳炎的效果比较分析

    选择我院于2013年7月~2015年5月收治的化脓性中耳炎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在本院接受氧氟沙星耳道内滴入治疗,观察组采用氧氟沙星在耳内镜下直视冲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气导及骨导听阈降低值,不良反应等。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95.77%)显著高于对照组(67.74%),组间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认为无统计学意义。化脓性中耳炎采用耳内镜下氧氟沙星冲洗治疗,疗效较为理想,气导及骨导听阈改善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应优先考虑使用该疗法。

    作者:张寒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对多发性硬化的免疫调节

    20例多发性硬化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各10例。观察组给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治疗,MSCs 10×106/次,静脉或鞘内注射,1次/w。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针0.3mg/kg,静脉滴注,1次/d,应用7d后逐渐减量。两组均治疗一个月。对比治疗效果、神经功能,并观察CD4+CD25+T 细胞频数秩次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0%,对照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4+CD25+T细胞频数秩次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上升,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EDS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多发性硬化效果较好,能够有效提升CD4+CD25+T细胞频数,帮助机体免疫机制恢复,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有利于疾病的痊愈。

    作者:高俊山;王爱珍;陈勇军;赫安娜;张静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腹腔镜与小切口手术切除胆囊治疗胆结石的临床疗效对比

    本组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胆结石患者8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小切口手术对胆囊进行切除,观察组患者则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17.50%),(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相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胆结石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明显更具优势,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徐鹏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额叶挫裂伤后迟发脑水肿临床分析

    回顾性分析额叶脑挫裂伤迟发脑水肿患者15例的临床资料。6例单侧额叶脑挫裂伤患者恢复良好;7例双侧额叶脑挫裂伤使用脱水药物超过2周;2例保守治疗1周后猝死。迟发脑水肿是额叶脑挫裂伤病人病情恶化的主要因素,故应予以高度重视,密切观察,采取综合脱水方案,适时手术减压,提高救治率。

    作者:陈力行;康晓明;陈春林;李佰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