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辉
选取2015年3月~8月我院收治的50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研究组行华法林加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行阿司匹林抗凝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CD41和CD62p、LPA水平。研究组CD62p、CD41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对照组CD62p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而其CD41水平变化不明显(P>0.05);研究组CD62p和CD41的下降幅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的LPA值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研究组下降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华法林加阿托伐他汀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血小板活化因子的抑制作用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史广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分析欣母沛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16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观察组给予欣母沛治疗,对照组给予缩宫素治疗,比较两组产妇止血效果、产后2h、24h出血量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产妇止血效果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妇产后2h及产后24h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产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欣母沛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止血效果好,产妇的出血量显著降低,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黎海宁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针对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采用克拉霉素进行治疗,并探究分析其用药的疗效。方法选择86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为2014年7月~2015年7月经由本院治疗的患者,以投掷法随机分成两组,将给予口服克拉霉素药物的43例患者作为试验组,服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的4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用药后两组患者的鼻窦CT评分、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用药后试验组的评分(2.24±0.4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52±0.53)分,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44%),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发应发生率(4.6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23%),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口服克拉霉素相对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明显的优势,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鼻窦CT评分,促进患者健康,建议广泛应用。
作者:朱丽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选择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措施,以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和护理满意度对两组进行评定。观察组护理态度、护理质量及护理内容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次治疗前、第2次治疗前、第3次治疗前,观察组HAMA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患者实施积极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可有效缓解患者治疗前焦虑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杨结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55例经掌侧入路手术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设为观察组,另55例经背侧入路手术治疗的患者设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手术前后关节活动度变化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有无差异。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高度等影像学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则均有多改善(P<0.05),相比下观察组的改善幅度更优(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腕关节恢复优良率为87.3%较之于对照组的69.1%明显更高(P<0.05)。桡骨远端骨折实施经掌侧入路手术治疗效果确切,且具有操作简单、骨折愈合快、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少等优势,建议在临床中优先加以选用。
作者:周可金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利用超声引导行经皮肾结石手术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接诊的100例肾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抽取50例设为对照组,另50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传统的开放性手术治疗肾结石,而观察组则利用超声波引导行经皮肾结石手术进行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以及术中的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等各方面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98%,高于对照组的66%,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892,P<0.05)。结论利用超声波引导行经皮肾结石手术,能减轻患者痛苦,治疗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庞顺义;梁世民;苏学勇;赵敏生;陈文成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15年7月期间我院心内科确诊治疗的100例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依据BNP水平分为高浓度组(>100pg/ml,42例)和正常组(≤100pg/ml,58例),采用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法评估心功能,随访6个月,统计分析所有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NYHA心功能分级及6个月内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采用Pearson分析法分析BNP与LVEF、NYHA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评估BNP对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的预测价值。高浓度组患者LVEF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前者NYHA心功能分级分布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分析法结果显示,BNP与NYHA呈正相关性(r1=0.744,P<0.05),与LVEF呈负相关性(r2=-0.844,P<0.05);高浓度组患者6个月内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在BNP=100 pg/m L时,其对心力衰竭不良心脏事件发生预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0.43%、88.87%、93.42%。血浆BNP水平与心力衰竭患者LVEF、NYHA心功能分级、不良心脏事件发生存在密切关系,血浆BNP快速检测可有效为评估患者预后提供重要的临床参考依据,可作为评估预后的重要手段,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作者:邹晓荣 刊期: 2016年第05期
选取9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应用甘精胰岛素注射液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应用甘精胰岛素注射液治疗基础上,联合口服降糖药盐酸二甲双胍肠溶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时2h血糖的改善情况,综合评价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疗程结束后,对所有患者的FPG、HbA1c、OGTT时2h血糖检测发现,观察组患者的FPG、HbA1c、OGTT时2h血糖改善程度具有差异性;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PG、HbA1c、OGTT时2h血糖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效果:显效29例、有效15例、无效4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治疗效果:显效17例、有效20例、无效11例,临床总有效率为77.08%;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显著,降低FPG、HbA1c、OGTT时2h血糖程度符合临床标准,可作为2型糖尿病的联合用药方案之一。
作者:刘伟国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筛选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发病72h内入院并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患者MAU指标并将其分为MAU阴性组(n=72)与MAU阳性组(n=84),比较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的差异性并分析MAU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及进展的相关性。在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比较中,阴性组与阳性组糖尿病构成比、血压、NIHSS评分、LDL-C、C反应蛋白等指标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血压、LDL-C、C反应蛋白水平与MAU水平均有相关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尿微量白蛋白与患者血糖、血压、C反应蛋白、LDL-C水平等梗死因素具有密切关系,因而尿微量白蛋白可作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作的高危因素,在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高双英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对照组患者采取安理申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安理申联合舍曲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认知功能评分(MoCA)、简易智能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精神行为能力评分(BPRS),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MoCA评分、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MoCA评分、MMSE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MoCA评分、MMSE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ADL评分、BP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DL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ADL评分、BPR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BPR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理申联合舍曲林治疗老年性痴呆临床疗效佳,患者BPRS评分高,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郑志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5年9月行心内直视手术患者64例,依照肺动脉高压程度分级状况将上述64例患者分为A(合并瘀血性重度动脉高压术后患者)、B(合并瘀血性轻中度肺动脉高压术后患者)两组,于患者入室后即监测左心房压与肺动脉楔压。上述两组患者均成功监测左心房压及肺动脉楔压,B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ICU留置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左心房压、肺动脉楔压及差值(肺动脉楔压-左心房压)对比,均具有明显差异(P<0.05);且两组患者左心房压同肺动脉楔压相关性均较好,但B组患者相关性高于A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经由颈内静脉入路进行左心房压及肺动脉楔压检测均安全有效,但肺动脉楔压并不能有效反应左心室前负荷,因此在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中采用左心房压监测更具优势,可对患者左心室前负荷作出更为准确的判断。
作者:郭林;鲁玉凤;蔡德清;赖政洪;温贤铭;郭兰;曾金秀;刘子由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连朴饮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脾胃湿热证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方法按照是否接受中医辨证治疗将75例患者均分为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替普瑞酮胶囊治疗,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连朴饮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疗程结束后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患者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上腹部疼痛证候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患者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连朴饮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脾胃湿热证慢性浅表性胃炎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Hp根除率,降低复发率,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区志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长期使用依那普利联合抗心衰方案对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100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采取依那普利联合抗心衰方案的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超声心动描记术检测数值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D)、左房内径(LA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心率、收缩压、AngⅡ及醛固酮水平、6min步行试验数值的改变,统计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心率、收缩压,6min步行试验及LVEDD、LVESDD、LADD、LVEF均有改善,且观察组改变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醛固酮水平均有改善,且观察组改变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达96%,高于对照组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使用依那普利联合抗心衰方案的治疗方法,可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具有可行性。
作者:万小亮 刊期: 2016年第05期
采取数字随机法将我院收治的84例HLSAP患者分成甲乙两组,各42例,分别给予其常规西医治疗与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两组效果。结果经治疗后,患者情况均有一定好转,其中,甲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6.67%,乙组为90.48%,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两组在中转手术率与死亡率方面比较,也存在着较显著差异(P<0.05)。结合临床HLSAP患者具体情况,给予其中西医结合治疗,整体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黄维学;杨贵;魏国映 刊期: 2016年第05期
选择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118例泌尿系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n=58)单独给予西药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n=60)则在对照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自拟排石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结石排出时间及尿红细胞计数差异,比较临床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结石排出时间及尿红细胞计数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56/60),不良反应率为5.00%(3/60),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7.59%(45/58)、27.59%(16/58),两组间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疗法应用于泌尿系结石的治疗中,可有效促进结石的快速排出,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率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张清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以保留残根残冠为原则的纤维桩修复方案在治疗大面积牙体缺损中的应用效果及可行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大面积牙体缺损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20例。A组遵循保留残根残冠原则,采用纤维桩修复;B组则采用氧化锆桩修复;C组则仅采取传统铸造金属桩核修复方案,3组均随访2年,比较其牙体生存效果,并分析不同桩核修复大面积牙体缺损的可行性。结果 A组修复成功率为92.11%,B组修复成功率为89.74%,C组修复成功率为67.57%,A、B两组修复成功率均高于C组(P<0.05);A组修复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53%,B组为12.82%,C组为45.95%,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A、B两组(P<0.05);A、B两组修复体生存效果及患者可接受度均优于C组(P<0.05)。结论在大面积牙体缺损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纤维桩核、氧化锆桩修复方案均可受到较好的修复效果,达到充分保留残根残冠的目的,但前者价格低廉,生存效果好,可行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区韵婵;温灵;陈觉清;邓向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冠状动脉血栓患者17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研究组患者联合血栓抽吸治疗,对比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急性期死亡率为1.14%、恶性心律失常率为2.27%、急性心力衰竭率为2.27%、心源性休克率为3.41%,研究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患者超声心动图及冠状动脉造影显示良好。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冠状动脉血栓是安全、高效的治疗方式。
作者:韩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应用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与早期微量喂养联合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进行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4月我院接诊的极低出生体重儿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早期微量喂养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与对照组(早期微量喂养标准早产儿配方奶)各33例,比较两组喂养效果。结果观察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全肠道喂养日龄以及住院天数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t=9.32,10.75,13.08;P<0.05);观察组的喂养消化不良性腹泻、NEC、喂养不耐受率以及宫外发育迟缓率均相对更低,各指标的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χ2=8.10,7.93,9.33,9.81;P均<0.05)。结论对极低出生体重儿予以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早期微量喂养,有利于降低喂养并发症,促进生长发育,具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李海燕 刊期: 2016年第05期
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47例腹股沟斜疝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23例和观察组24例。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外环横形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身体(P<0.05)。采用外环横形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廖凤征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收集2014年7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44例,设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2例,设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颅脑CT和MRI检查,对比观察两组MRI特点和CT特点的差异。结果MRI显示观察组病灶部位主要为基底节区,共36例占81.82%,对照组主要为小脑,顶、额、颞叶,共21例占65.63%;病灶形状方面,观察组主要为类圆形,共38例占86.36%,对照组主要为不规则形,共26例占81.25%;MRI显示观察组病灶DWI信号特征以混杂信号多见,共33例占75.00%,对照组以高信号多见,共26例占81.25%;病灶周围DWI信号特征比较,观察组共有34例患者表现出病灶周围高信号水肿带,对照组有6例,以上结果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CT特点包括病灶形态、CT值、病变区密度变化和占位效应等都表现出了各自的特征。临床应用CT与MRI均能很好的诊断和鉴别脑出血,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作者:吴明玉;邵佳 刊期: 2016年第05期